- 相關推薦
PHP函數(shù)die()與exit()的真正區(qū)別
網(wǎng)上搜索die與exit兩個函數(shù)的區(qū)別,大部分的”標準答案”都是說die是退出并釋放內存,exit是退出但不釋放內存。
還有人說exit()并不一定就能讓程序結束,因為可以使用因為可以使用register_shutdown_function注冊一個或多個exit之后才執(zhí)行的函數(shù),并且還有對象的析構函數(shù)也會在exit之后執(zhí)行。但是die()一定能結束程序。
這個問題PHP官方給的答案是兩個函數(shù)作用等同。
“die — Equivalent to exit().This language construct is equivalent to exit(). ”兩者只是別名關系,除此之外完全一樣。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決定從源碼中找找線索,看看php是如何處理的這個“別名”。
首先要清楚一點,die和exit都是”language construct”而非函數(shù),網(wǎng)上也有很多說某某某有返回值是函數(shù),某某無返回值是結構,很多初學者總搞不清語言結構和函數(shù)的區(qū)別,用通俗點的話講,語言結構可以理解為語法本身的一種標識。像+、-、*、/這些也都是語言結構,if、else、for、while,這些都是語言結構。是語法本身的一部分。任何語言都會有這些東西,因為計算機看到+不會認為是應該做加法的。這需要編譯器轉換為機器碼也就是cpu能夠識別的指令集。
php執(zhí)行源碼時的整個過程為,首先按照zend_language_scanner.l中定義的,將源碼中的echo、if之類的語言結構轉換成類似的T_ECHO、T_IF這些token,并且會去掉源碼中的空格,注釋這些與程序邏輯無關的字符。,就形成了一些簡短的表達式,這就是詞法分析階段。然后會按照zend_vm_opcodes.h中定義的,將這些token轉換為op code。然后一條一行的執(zhí)行這些op code。
上面大概解釋了php的編譯和執(zhí)行的過程,以及語言結構的定義。下面進入正題。
我們也應該記得,php中有很多別名函數(shù),比如:implode和join。無論是別名函數(shù)還是別名語言結構,從實際效果角度講,都是一樣的,不過源碼的處理方式肯定還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看看這個別名語言結構是如何處理的,稍后再看別名函數(shù)。
zend_language_parser.c中,定義了一個宏
#define T_EXIT 300
還定義了一個enum,里面也有
enum yytokentype {
…
T_EXIT = 300,
….
}
這里告訴我們,T_EXIT這個token,它的code是300。
再看zend_language_scanner.l,其中有這么幾行代碼。
”exit” {
return T_EXIT;
}
”die” {
return T_EXIT;
}
很明顯,php做詞法分析時,無論遇到exit還是die,都會返回T_EXIT這個token。從這里就可以證明,die和exit,再php內部處理是完全一樣的。
也可以用下列php代碼來確定:
”));
返回的結果中die和exit對應的token code,都是300。
現(xiàn)在關于die和exit的問題,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確定了,只是名字不同,效果都是一樣的,沒有所謂的卸不卸載內存的問題。
【PHP函數(shù)die()與exit()的真正區(qū)別】相關文章:
PHP函數(shù)的區(qū)別及用法10-27
關于Linux系統(tǒng)命令中exit與exit的區(qū)別09-19
PHP類與構造函數(shù)07-01
PHP內部函數(shù)的定義07-04
php數(shù)學常用函數(shù)10-24
PHP常用函數(shù)總結10-21
PHP基本函數(shù)介紹10-25
PHP常用函數(shù)匯總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