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九年級12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共10分)
1.根據(jù)提示默寫古詩文句子。(4分)
(1)愁與恨之類,原是一種抽象的情意,看不見,摸不著。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虛為家,語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絕妙佳句是 , 。
(2)辛棄疾的《破陳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充分表達作者作戰(zhàn)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 。
(3)《出師表》中揭示先漢興隆原因的語句是“ , , 。”
(4)古代有不少寫“雪”的詩篇,請你寫出兩個含“雪”字的詩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詩篇,課內(nèi)外均可。)
、
、
2.下列加點字注意有錯誤的一項是(1分) ( )
A.旁騖(wù) 褻瀆(xiè) 恪盡職守(kè)
B.庸碌(lù) 扶掖(yè) 重蹈覆轍(zhé)
C.狡黠(xiá) 滯礙(zhì) 咬文嚼字(jué)
D.拮據(jù)(jié) 棧橋(zhàn) 精血誠聚(jù)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1分)( )
、僦袊疾礻爢T首次對南極海冰進行了跟蹤 ,獲得了海冰變化的第一手資料。
②中國政府一貫致力于 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主張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國際爭端。
、鄞汗庵,微風吹拂,兩岸的楊柳更 出迷人的風姿。
A.監(jiān)測 維護 顯現(xiàn) B.檢測 維護 顯見
C.檢測 維持 顯現(xiàn) D.監(jiān)測 維持 顯見
4.在下面語段上填上關聯(lián)詞語。(1分)
有些人喜歡用顯微鏡去觀察一片葉子,有些人喜歡用肉眼去看木頭的年輪。 真正去認識一棵樹, 必須從枝葉到根本,從過往的清風到枝干的神韻都注意到。同樣,當我們正視生命時 只從細微末節(jié)著眼, 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侮蔑。
5.在下面文字的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木渥印?只填序號)(1分)
愛雨的人是不想躲開雨的。讓那清涼的雨絲, ;讓那安閑的雨絲, ;讓那多情的雨絲, ;讓那無聲的雨絲 。
①抹去你思維的俗 ②訴說你心中的愛 ③洗去你心靈的塵 ④拔動你心底的弦
6.在第一道橫線上寫三句話,擴展“四季”的內(nèi)容,在第二道橫線上填 上合適的話收束這個語段。3’
其實人生也如四季:天真爛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 。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軀體的老化是自然規(guī)律, 。
二、文言文閱讀(共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一)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廣故數(shù)言欲亡。 數(shù):
(2)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寧: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9.從選文看,起義的第一步是 ;激勵眾人反抗決心的一句話是 。(2分)
10.文中畫橫線的兩句話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11.這段文字寫的是起義開始的情形,能準確表示起義步驟的三個關鍵詞語是 、 、 (2分)。
12.回顧全文,有一句話既表現(xiàn)陳勝豪壯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能表現(xiàn)他出眾的宣傳才能。試將這句話默寫下來。(2分)
(二)
人有負鹽負薪者
李延壽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茛谇矤幷叱觯欀菁o綱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無答者;萘钊酥醚蚱は希哉葥糁,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墊、襯。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時任雍州刺史。③顧州紀綱:回頭看著州府的主簿。
1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跟“以杖擊之”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噴以煙 D.不以千里稱也
14.解釋加線句子在文中的含意。(2分)
15.李惠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xiàn)出來?(2分)
16.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請簡要說一說。(2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共4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一)
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的方法,有賴于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那么,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xiàn)代技術,從數(shù)學到播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xiàn)在六分鐘之后,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后,六年之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xiàn)。
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chuàng)意的素材。但這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犍,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開發(fā)出一種新產(chǎn)品。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力。而硬幣打制器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半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發(fā)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nèi)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nèi)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產(chǎn)生什么反應。”此后不久,他就發(fā)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17.選段論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2分)
18.選段中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2分)
19.第二段中加點詞語“這種情況”指什么?(2分)
20.作者認為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運用知識有哪些需注意的問題?(3分)
21.請從生活中再搜集一例,證明有了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并持之以恒地嘗試,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3分)
(二)
讀書養(yǎng)氣
說讀書是為了升學,為了獲取知識,為了改變命運,為了做官,為了就業(yè),為了成名成家,為了報效祖國,等等,均無不可。但我覺得,最根本的一條是,讀書可以養(yǎng)氣。
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不同的書,可以養(yǎng)不同的氣。豪氣,靈氣,平和之氣,浩然正氣,可以養(yǎng)也;邪氣,戾氣,酸腐之氣,陰陽怪氣,亦可養(yǎng)也。讀書于人,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可或缺,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無盡的精神力量——不,吸取氣,汲取一種激蕩于我們的血管,充盈于我們的周身,又從我們的每一個毛孔里散發(fā)出來的氣。同時,讀書也要像吃飯那樣,吃各種蔬果和五谷雜糧,攝取多種營養(yǎng)——閱讀各式各樣的書,汲取各種各樣的氣,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不過,血氣方剛的少男少女,不僅要雜學旁收,大量讀書,還要有目標、有選擇地讀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讀天下好書,養(yǎng)人間正氣。就像孟夫子說的那樣: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也!
如果說讀書是養(yǎng)氣,是輸入。那么,寫作則是釋放,是輸出。作者把氣注入文章,讀者又通過讀書,感受到文章的氣,吸收了文章的氣。你我常說的“回腸蕩氣”,不正是說一種讀書的經(jīng)驗,說文氣在我們的胸腹之間流轉激蕩嗎?是什么樣的人,讀了什么樣的書,便會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來。氣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風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謂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便是韓蘇歐柳四大文豪的稟賦、氣質(zhì)、學養(yǎng)之差異,貫透于文章中的具體表現(xiàn)。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韓愈也強調(diào)“氣盛而宜”——就是說,寫文章的人,只要氣足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所謂“氣”者,分為兩個層面,先天為稟賦(本氣),后天為學養(yǎng)(養(yǎng)氣)。自身氣弱的人,器小氣力薄,容易被書拿住,故世上多有食書不化的“兩腳書櫥”。而自身氣足的人,不僅讀書可以養(yǎng)氣,而且善于融會,善于吐納。作文時自然就會“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了。正因為如此,“野孩子”們的身上一開始雖有俠氣、野氣和不馴之氣,可是經(jīng)過書卷氣的浸透,其人性便會改變,其筆下之文,便多有豪氣、霸氣和蓬勃之氣,別有手眼,異光燦爛,爽!
人雖有先天的稟賦、氣質(zhì)上的差異,然而讀書可以養(yǎng)氣,則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莊子在《逍遙游》中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讀書不足,養(yǎng)氣不夠,寫起文章來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就像游泳的人不會換氣,用不了半個時辰,便三魂蕩蕩,七魄悠悠,蹬小腳兒翻白眼兒,簡直像個垂死掙扎的癟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須讀書多,養(yǎng)氣厚,厚積而薄發(fā)。那手筆,真叫個: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2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是 ;本文的論證結構是 。(3分)
23.從全文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闡述了“讀書養(yǎng)氣”的道理。(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3分)
24.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莊子《逍遙游》中關于水與木舟、風與大翼關系的論述,其作用是什么?(3分)
25.請結合本文和自己的實際,談談你對讀書的功用或目的的理解。(3分)
(三)
男孩別哭
門前有溪,稍遠有河,被山嶺圍著,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時間多是在山里度過,而雨,說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沒回家。這樣,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遭遇睛出雨歸的劫數(shù)。燦爛出門,頹喪回家,這是誰也不愿經(jīng)歷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運,都得是這種結局。有什么辦法呢?
雨總是起于黃昏,當我們擔著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時候,瀟瀟暮雨要么從后面趕上來,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開。這時,心情就會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來。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擔子這么重,家還這么遠,路又這么崎嶇。雨加重了肩上的擔子,又阻礙了歸路的腳步,透過雨幕,家就顯得更加遙遠難及。而雨,又不是平時活潑妙巧的那種,而是陰陰的,凄凄的,帶點巫性,又帶點魅氣。
印象最深的是十歲那年秋天,獨自一個擔著柴禾走在黃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從身后而來,像一張陰暗之網(wǎng),一下子就將我罩進去了,那顆本來就因孤寂而傷感的心,便進而變得絕望。仿佛淹過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山雨打濕我的頭發(fā),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婦賴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桿的感覺。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鈞,我把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又從右肩換到左肩,稚肩在與柴擔熱烈切磋的過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紅腫。腳在山路上不敢停下來,一停就顫得厲害。終于一個趔趄,柴禾從柴擔兩頭滑落下來,柴擔彈得老遠。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聲大哭。山雨沙沙無邊,冷寞地下著,沒半點憐惜之情,戰(zhàn)哭得更傷心了。雨澆滅了我的哭聲,在山中沒有半點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給遺棄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點氣力也哭盡。父親,我的親親父親,就在這時從山坳的拐角處出現(xiàn)了,他一下子把我從恐懼和絕望的深水區(qū)撈救上來。我無法說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溫暖的笑容會讓我珍藏一輩子,感激一輩子。是父親溫暖的笑容給了我在這個世上繼縷前行的勇氣,要不然我真會沿原路退離這個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別哭,我們回家。父親對我吆喝道。然后像秩起一棵被雨淋趴的莊稼那樣將我扶起。
男孩,別哭。二十多年后,當我脫口對自己兒子也說這話時,我才發(fā)現(xiàn)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竟是一種成長的標識。只是我兒子面對的不再是山雨帶來的困擾,我懷疑父親的父親肯定也對父親說了這四個字。而我兒子的兒子也將套在某個未知的時刻對他兒子說出這四個字,后來我看美國著名的成長傷感片,題目竟就用了這四個字:《男孩,別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沒能跨越這道標識,死了。
26.本文寫景的手法很多,請你舉例說明其中的一個特點及其作用。(4分)
27.文中的“我”是怎樣一個人?結合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3分)
28.將結尾第二段中“父親對我吆喝道”改為“父親對我親切地說”會影響原意的表達嗎?說出理由來。(3分)
29.你認為文章結尾引出美國影片《男孩,別哭》,并交代主人公“死了”這一結局的用意是什么?(3分)
30.本文刻畫人物的手法有哪些?請你至少從兩個角度分別舉例加以說明。(3分)
四、寫作實踐(共50分)
31.請以“書”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
①“書”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作文主要內(nèi)容只要與“書”相關,都符合要求;
②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jīng)歷,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發(fā)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垲}目自擬。
【九年級12月份月考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語文月考試卷分析及反思解析(精選15篇)05-14
高二月考語文測試試卷09-26
初一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及答案07-25
月考試卷反思08-17
2016初一上冊語文月考試卷及答案06-27
月考試卷反思集錦11-11
月考試卷反思通用06-21
月考試卷反思(精選20篇)04-27
模擬試卷:小升初語文模擬試卷11-23
小升初語文試卷測試卷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