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歷史人物
【篇一:評價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崩钋逭盏倪@首詩贊揚了項羽寧死不茍活的精神,但讀過《史記》一書后,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項羽是個英雄。項羽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可以沖鋒陷陣,轉瞬間便可殺敵上百人。他用兵大膽,敢于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膽量和勇猛?吹角厥蓟食鲂袝r,他竟然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一位英雄。
但項羽是一名非常失敗的英雄。
其一,項羽不注重學習,只崇尚武力,甚至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的名字會寫就足夠了?伤麤]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南征北戰(zhàn),還是治理國家,武學不知將成為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而且,項羽還不善于用人,不會把握時機。張良。韓信都曾經(jīng)投奔于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敗涂地。總算有個范增為他效力吧,可他不執(zhí)行范增的計劃,連范增的才智也浪費了。項羽要么中人家的計策,要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離開了他,是自己徹底失去了謀士。
項羽在臨死之前曾說過“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只會逞匹夫之勇,到死還認識不到自身的缺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于天,真實可悲!
【篇二:評價孫中山】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可歌可泣、大有作為、令人欽佩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欽佩的就是最早的革命先行者號稱“國父”的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生于廣東一個貧困的家庭中。他從小就很關心國家大事,對清朝統(tǒng)治極為反對,立志推翻清朝封建統(tǒng)治。長大以后,他建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然后將各革命團體聯(lián)合起來,組成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革命的綱領。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最后終于迫使清王朝最后一個皇帝退位,從而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主義在我們中
國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
革命領袖孫中山在革命的早期運動中,雖然遭受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和失敗,但他不畏艱難,屢敗屢戰(zhàn),帶領他的戰(zhàn)友們經(jīng)過艱苦卓越的斗爭,終于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成立了中華民國,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總統(tǒng)。他破除了很多封建陋習,并提出新三民主義——“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使中國從此進入了新民主義革命時期。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民主革命奔波勞苦,鞠躬盡瘁。為勉勵后來者不懼困難,勇往直前,他在遺囑中寫下“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钡拿。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成立中華民國,不愧為“國父”。
【篇三:評價魯迅作文】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fā)刷子似的直豎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字數(shù)共計有600多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等,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個愛國的人。魯迅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的一天,在上課時,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有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于衷,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日本學生投去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的走出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的在腦海閃過。他決定棄醫(y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開始瘋狂的寫作。我們都熱愛祖國,但我們關鍵要學習魯迅那樣,用自己的力量來救國救民。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魯迅十二、三歲那年,他的家庭遭遇不幸,父親被爺爺弄去官場作弊,不料被告發(fā),在考場被拘留。母親變賣家產(chǎn),向官府層層送禮,最后父親的罪刑才減輕。后來,經(jīng)過魯迅母親每年的送禮,七年后魯迅父親被送回家里,可已渾身是病,臥床不起,花了家里所有的錢,還是無濟于是。魯迅就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不讓母親操勞,他又開始重新考學,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這種堅強、勇敢的精神真值得我們?nèi)W習。
我眼中的魯迅是偉大的、是堅貞不屈的、是高尚的,是被人永記心中的。魯迅,永記您,向您致敬。
【篇四:評價諸葛亮】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云!”
自古以來,趙云就以一個英勇善戰(zhàn)、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xiàn)。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云的生平說一下。
趙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在《三國演義》里面,趙云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zhàn)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云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云殺回去了?墒菦]過幾天,趙云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云已經(jīng)換了兩次“老板”,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后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diào),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后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zhàn)可讓趙云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云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里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云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云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墒侵T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云也沒計較。
趙云最后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云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云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篇五:評價諸葛亮】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亮、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姓諸葛,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人稱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為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為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shù),直到劉備死后,諸葛亮為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后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助蜀國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亮一生經(jīng)歷過許多大的戰(zhàn)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亮出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亮。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xiàn)已精神煥發(fā),準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nèi)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亮并沒有抱怨,而是說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亮說大話,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亮把從魯肅那里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并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fā)。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間,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fā),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亮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間里,諸葛亮對他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后,有才能的諸葛亮并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助后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但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亮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著國家大事。
諸葛亮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忘卻。
【篇六:評價諸葛亮】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shù)美麗的光環(huán)。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焙翢o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的諸葛亮,被善于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yè)。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zhèn)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zhàn)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采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zhàn)斗中七擒七縱,最后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聼o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币驗槭艿絼淙櫭⿵]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yè),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边@是后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后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fā)圣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zhàn)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后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后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薄凹壬ぃ紊!”“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钡鹊鹊倪@些諺語、俗語、歇后語不計其數(shù)。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shù)不勝數(shù)。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jīng)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恒星,為世人永遠展現(xiàn)出他那圣潔的光輝!作文
【篇七:評價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帶著絲好奇,是怎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閑適場景?
提起菊,便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陶淵明。因為,他是如菊一般的隱士。不慕榮利,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美談,過上了“種豆南山下”的田園生活。
只是,世間繁花千萬,何必獨愛于菊?隱士,即隱居于山水之間的人吧。這樣的人,不錯,也許是過著一種如詩般的生活。但卻必定是孤獨的,逃避了世俗的一切而回歸于自然,其結果只會是“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悲哀。
不得不說,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是絕對不會存在的。一味地逃避,只會使自己存活于幻想的“桃花源”中。畢竟,現(xiàn)實是必須要面對的。我眼中的陶淵明,排除了他的文人身份后就只是個懦夫。一面抨擊著黑暗的政治感傷時事,一面卻將自己隱在遐想之中。既為大丈夫,若沒有班超棄筆投戎的英勇氣魄,也該堂堂正正地立于世間,面對面地與黑暗抗爭。即便不能如蓮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該像梅花一般在黑暗的洪流中傲然挺立。
在晉朝,他可以拋棄一切過他的田園生活,但在今天,四處是高樓大廈的鋼鐵森林里,他還能如舊?只怕到時會是一副半人半鬼的模樣吧!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陶淵明,只可惜,習慣于將自己隱藏后散發(fā)清香的菊花永不會讓我喜愛。
【篇八:評價項羽】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英勇果敢的人。巨鹿之戰(zhàn),項羽讓士兵“皆沉船,破釜甑,燒爐舍,持三日糧”。他那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敢激發(fā)了士卒的斗志,最終他以少勝多,向后世展示了一場經(jīng)典戰(zhàn)役。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鴻門宴上,項羽本可以除掉劉邦,消滅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他失去了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敢,范增數(shù)目于他,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而他默然不應。他優(yōu)柔寡斷讓劉邦順利逃脫了他辛辛苦苦設下的圈套安全回到了軍營;他的優(yōu)柔寡斷甚至被范增取笑,“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擄。”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殘暴的人。鴻門宴之后,項羽率領軍隊火燒咸陽,坑殺士卒。秦室宮殿的火燒了三天三夜還沒有熄滅,秦宮內(nèi)的財貨珠寶、宮女美女全都被項羽擄掠而去。時有人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說了這句話,竟然講說這句話的人給烹了。項羽真是與秦始皇一樣殘暴無道,“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這大概就是項羽在楚漢爭霸中失敗的必然原因吧!
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悲憫、不服輸?shù)娜恕m椨鸨鴶∮谯蛳,縱然有力“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壯世豪情,然亦有“時不利兮雅不逝”的無可奈何!面對江東父老,項羽無顏以對放棄了東渡烏江,毅然沖入漢軍陣中殺敵數(shù)百,最終自刎而死,留下了一世英名。
項羽的一生,有威震諸侯的不凡,又有陔下之圍的悲慘;他曾經(jīng)叱咤風云、顯赫一時,但最終卻成了悲劇英雄,這就是他的宿命吧!
【評價歷史人物】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認識評價荊軻其人01-27
評價歷史人物小論文(精選6篇)05-26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06-23
歷史人物劉備02-12
歷史人物的作文02-02
春節(jié)的歷史人物04-02
歷史人物的趣聞11-27
歷史人物詩歌07-02
歷史人物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