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格言警句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格言都不陌生吧,格言是指導(dǎo)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jìn)步。格言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中的格言警句,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中的格言警句 篇1
1、不恥下問;不以向?qū)W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墩撜Z·先進(jìn)》:"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xué)而》:"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現(xiàn)在常用以表示事態(tài)發(fā)展到極頂?shù)某潭,也表?quot;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dān)任那種職務(wù),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墩撜Z·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當(dāng)仁不讓;語本《論語·衛(wèi)靈公》"當(dāng)仁不讓于師"朱熹注:"當(dāng)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dāng)勇往而必為也。"后來泛用"當(dāng)仁不讓"表示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yīng)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墩撜Z·里仁》:"士致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fā)憤忘食;用功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xué)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墩撜Z·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墩撜Z·衛(wèi)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后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輕人,后輩;畏:這里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墩撜Z·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dǎo)。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dǎo)特別耐心!墩撜Z·述而》:"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于人,自己又無所耗費!墩撜Z·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后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論語中的格言警句 篇2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xué)而》
2、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quot;
4、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6、不遷怒,不貳過!队阂病
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
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里仁)
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雍也》
10、子曰:"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子罕》
11、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wèi)靈公》
12、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曾子說:"有抱負(fù)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剛強(qiáng)勇毅,因為他肩負(fù)著重大的使命(或責(zé)任),而實現(xiàn)使命的`道路又很遙遠(yuǎn)。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奮斗,這不也是很遙遠(yuǎn)的嗎?")
1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5、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6、君子納于言而敏于行。
17、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8、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缎l(wèi)靈公》
20、三思而后行!豆遍L》
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出處:《論語》
22、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jìn)》
23、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出處:《論語》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處:論語
2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出處:論語
2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出處:論語
28、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出處:論語
29、言必信,行必果。出處:《論語》
30、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出處:論語里仁
3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3、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出處:論語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出處:論語
3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3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出處:論語
3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出處:《論語公冶長》
39、君子不重則不威。出處:論語
4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
42、士之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3、我則異于是,是無可無不可。
4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
45、寧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撜Z
4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7、雍也第六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
48、真正的通達(dá)是:品質(zhì)正直,懂禮義;善于觀察別人講話的臉色;常考慮如何謙恭待人。
49、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yuǎn)者來。"
50、君子成人之美。
論語中的格言警句 篇3
1、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4、夫子溫、良、恭、儉、讓。
5、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6、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7、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8、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矣。
12、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14、君子周急不繼富。
1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16、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8、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19、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20、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惡。
22、朝聞道,夕死可矣。
2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4、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5、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6、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29、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30、學(xué)而知不足,思而得遠(yuǎn)慮。
【論語中的格言警句】相關(guān)文章:
論語中的經(jīng)典格言警句11-23
論語的格言警句12-27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12-18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01-02
論語格言警句錦集06-21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集錦06-25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摘抄07-25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06-25
孟子語錄中的格言警句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