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微博)考試行測試卷難度之大眾所周知,國家公務員考試120分鐘135道題,省級公務員考試一般也都是120分鐘,題量不等,大多都在100道以上,視各省情況而定。在這么緊張的時間里,還要留出時間涂答題卡,這樣的答題強度讓很多考生望其項背。專家提醒考生,倘若考生拿到試卷之后按照出題順序去答對行測分數(shù)會有一定影響,專家提醒考生要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
參加過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年的題目順序都會微調(diào)。放在第一位的,時而言語理解、時而常識、時而數(shù)學運算,讓人捉摸不透。從命題人的初衷來看,是想把最容易的部分放到最前面,以便考生盡快進入答題狀態(tài),但是由于考生情況不一樣,做題須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出屬于自己的答題順序。
一、哪些部分先不答
1.不要先答數(shù)學運算。數(shù)學運算在整張行測試卷中一定是難點,尤其是數(shù)學不好的考生,先答數(shù)學會占用大量時間,再做其他題目的時候會更加緊促;即便是數(shù)學好的考生也不要冒然先答數(shù)學題,數(shù)學再好也無法保證短時間內(nèi)一定能做對,而且一些“數(shù)學迷”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會花更多時間去鉆研,等“恍然大悟”時已經(jīng)沒有時間再去做其他題目,因此,這部分題可以先不答。
2.不要先答資料分析。資料分析是整個行測試卷的重中之重,盡量不要先答。因為剛進入考場比較緊張還沒有完全進入答題狀態(tài),而且資料分析部分也具有數(shù)學運算題的屬性,如果剛開始就作答資料分析也會對分數(shù)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二、哪些部分要先答
1.言語理解可以先答。雖然言語理解題不簡單,但是言語理解有個最大的特點是:答完以后自我感覺良好,在這種好心情的推動下,之后的答題狀態(tài)就會比較好,有利于發(fā)揮出更高水平。
2.類比推理也可以先答。類比推理是判斷推理部分大家公認的最簡單的部分,先答這部分也可以迅速進入答題狀態(tài)。
考生能否進入面試實行優(yōu)勝劣汰制,只有在筆試考試中成績排名靠前的少數(shù)考生才有機會進入面試,也許筆試成績的一分之差,名詞卻相隔甚遠。因此考生在筆試中要講究做題方法技巧,既要有速度又要保障正確率,不能是僅憑速度,雖然整套試卷完成了,但答對的只是少數(shù);抑或是一味求穩(wěn),每一題都慢慢推敲,雖能做對,但120分鐘又里能答出多少題呢。下面,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就總結了考場行測最佳答題順序,供考生參考。
所謂最佳答題順序簡單來講就是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最先做,自己不擅長比較耗時間的部分放到最后來做,爭取在有限時間里答對更多的題目。因此考生在平時復習中要弄清楚自己的弱項與強項,并在模擬練習中有目的的變換答題順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下面介紹幾種做題順序供考生參考:
第一種:常識→言語理解→判斷推理→資料分析→數(shù)學運算,這一答題順序比較適合數(shù)學基礎較差的考生。常識部分放在第一個來做是因為常識分值一般不高,不足1分,而且很多東西都是“死”答案,考生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會的題很難靠排除法,推理法推出答案。因此考生答這一部分一定要快,不要花太多時間,一般20道題答題時間也就5分種左右。做完常識部分熱身完畢,考生就可以按照試卷順序依次答完言語理解,判斷推理,資料分析題,中間遇到數(shù)學運算題,考生可以先丟下不做,等做完資料分析題再回去慢慢研究數(shù)學運算題即可。
第二種:常識→資料分析→數(shù)學運算→言語理解→判斷推理,這一答題順序比較適合特別擅長數(shù)學類模塊的考生。常識先熱身,再把自己最擅長的數(shù)學運算、資料分析模塊搞定,后面的模塊就看心情吧。
以上兩種答題順序考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安排,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提醒考生最好在答完每個模塊后就將答案填到答題卡上,對于那些有疑問,想做完整套題再回頭思考的題目,也要先選一個選項,以防在謄抄答案的時候抄岔了題號,如果答完所有試題后還有時間考生就可以回過頭來重新思考,或是修改答案。
以上是專家關于答題順序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小伙伴們一定要結合自身特點,在考場上快速找出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一舉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