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傣族舞的風格特點
你知道傣族舞有什么風格特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歡迎閱讀!
傣族民間舞蹈風格濃郁,特點突出,感情內(nèi)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中上肢的手和下肢的腳以及頭都極富有表現(xiàn)力,下體多保持半蹲狀態(tài),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與手臂形成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型。舞時雙腿半蹲,雙手叉腰,上身向旁傾斜為基本舞姿。舞時一般前腳掌著地,但不強調(diào)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時輕而穩(wěn)。傣族舞除下肢有豐富的步伐,小腿的靈活運用外,手和上身豐富的舞姿也極具特點,手式多樣,同一姿態(tài),同一動作,手式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義,上身的挺胸、收腹與頭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以及柔中帶剛的舞蹈韻律,使傣族舞既有動態(tài)的韻律美,又有靜態(tài)的造型美。
一、安詳、舒緩的動律
傣族舞蹈舞姿造型的“一順邊”與“三道彎”是經(jīng)過多種優(yōu)美的舞姿線條相融合的,表現(xiàn)出傣族舞蹈獨特的安詳、舒緩的動律。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傣族人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傣族人們生活環(huán)境猶如世外桃源,人們的生活淡然自得,白日勞作,晚飯后大家一起唱著歌、跳舞,一起分享一天的勞作成果與內(nèi)心的喜悅心情。在傣族人們的心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有如他們的生命,這體現(xiàn)了傣族人們與舞蹈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增強了舞蹈本身安詳、舒緩的動律氛圍。
二、“一順邊”與“三道彎”的舞姿造型。
“一順邊”與“三道彎”的舞姿造型不僅僅是傣族舞蹈的風格特征,也是其他民族舞蹈的風格體現(xiàn)。由于傣族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傣族舞蹈“一順邊”的舞姿也源自傣族地區(qū)的勞動生活環(huán)境,人們勞動時手與腳同出一側形成了“一順邊”的特點。這是傣族舞蹈的又一特色造型特點,然而作為傣族舞蹈舞姿的“一順邊”,又和審美情趣有關。此外我們都知道傣族人們喜歡動物,對孔雀、大象等比較崇拜,也因此傣族舞蹈的“三道彎”就是傣族人們對孔雀與大象圖騰崇拜演變而來的,從古代對蛇鳥圖騰到傣族的孔雀崇拜,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傣族人們通過對孔雀的生活及動作的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孔雀的自然形態(tài)也有“三道彎”的特點。而傣族舞蹈“一順邊”與“三道彎”融和,體現(xiàn)出傣族民族審美情趣。
三、孔雀和象的意境。
傣族人們長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傣族人們經(jīng)?梢钥吹礁鞣N動物,如孔雀、蛇、大象等珍奇野獸。但是在眾多的動物中,傣族人們最為重視的只有孔雀與大象。我們將孔雀視為神鳥,大象視為圣象,推老師再三強調(diào)不練基本功就跳不好舞蹈,仍提不起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怯學”情緒。我認為,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孩子們的“興趣”,不使他們感到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啟發(fā)和鼓勵學生之外,必須從興趣入手,以活潑、充滿童趣的動作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一些相同、相近、相似動作的排列組合,克服枯燥、單調(diào)的訓練方法,使孩子們對舞蹈求知、求新、求難,保持一種長期的新鮮感和征服欲望。還可以在訓練課中插入一些輕松、活潑的小游戲或唱首兒歌或講一段舞蹈家的故事,其次在動作反復練習時也要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每天教新的動作去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要用動作的新要求去吸引學生,使他們感到每天都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收獲,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加強動作的難度,樹立起他們知難而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
舞蹈特點
傣族的居地大多與緬甸、老撾、越南等國接壤,傣族人民善于吸收來自四方的文化精華,并能融于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旁一位手:雙手手腕折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后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孔雀舞的風格
在傣族歷史的記載中,孔雀舞有著不同的傳說和流行的區(qū)域,所以孔雀舞的特點某些方面是有著差異的,較為常見的差異點都表現(xiàn)在鼓點較緩慢或輕盈,膝部起伏柔韌或較緩慢,手部動作的柔軟度。而所有的孔雀舞都突出表現(xiàn)了三道彎,三道彎的造型線條圓潤柔和,此造型常用拱肩、柔肩、拱胸來加強三道彎優(yōu)美、內(nèi)在的感覺。
傣族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就是孔雀。所以當?shù)厮囆g人精心創(chuàng)造,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擅長于跳孔雀舞的人。這些藝術者都會許多表現(xiàn)孔雀的舞蹈,而孔雀舞中最為突出的表演性類別是雄孔雀舞和小孔雀舞。
男子表演女性的孔雀舞,動作幅度要大,但要做到柔美,三道彎的特色要鮮明,手上的動作要做的舒展,膝部動作要做的有韌性,用上柔肩、碎抖肩等肩部動作,鼓點有力,節(jié)奏強弱分明。
女子表演的孔雀舞蹈,膝部要有快速的小顫動作,小腿要靈活多變,手上動作要輕盈且靈敏,三道彎要做的內(nèi)秀。翩翩起舞,步法自由多變,并有鼓點來伴奏,表現(xiàn)森林嬉戲,追逐戲水,展翹、飛翔等。感情內(nèi)在、動作含蓄、舞蹈語匯復雜豐富,有立體感,雕塑性強,動作多保持在半蹲狀態(tài),用連接的小聳肩、碎抖肩等肩部動作,顯得輕盈、歡快,鼓點有特色,節(jié)奏感強。
孔雀舞的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yōu)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著較高的審美價值?兹肝璨恢辉谥匾獰狒[的民族節(jié)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嘎光”中。頗為代表性的特點使它成為了傣族最有文化認同感的舞蹈。
千姿百態(tài)的孔雀舞有著非常豐富的舞蹈語匯。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真是千姿百態(tài)。如手上的動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攤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勢可用掌式、孔雀手式、嘴半握拳式、腿式、扇形手式等。腳下的動作有矮步、踮步、起伏步、點步、頓錯步,還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優(yōu)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腳用碎抖肩、柔肩、拱肩、聳肩拼肩等等。形象的肢體語言,描繪出孔雀的活潑、靈利、美麗。
瑞麗傣族孔雀舞的特點是以單人舞為主。瑞麗傣族孔雀舞也有雙人孔雀舞?兹肝栌胸S富多樣的手形動作和跳、轉等技巧,四肢和軀干的各個關節(jié)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勻顫動,形成優(yōu)美的“三道彎”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語匯尤為豐富,有“林中窺看”、“漫步森林”、“飛跑下山”、“抖翅”、“點水”等惟妙惟肖模擬孔雀神態(tài)的動作。舞者以男性居多。
孔雀舞的特點有:動作干凈利索,眼睛靈活多變,膝部保持柔韌的起伏,是隨著感情變化而起伏,有點慢蹲快起的感覺,并在流動中產(chǎn)生連續(xù)流動三道彎的曲線。再現(xiàn)孔雀的體態(tài),要注意的是送出的胯與傾斜的上身,他們的方向是相反的。要有剛韌的內(nèi)在美感,把孔雀的美、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
孔雀舞的表演形式
“孔雀舞”是傣族人最喜愛的民間舞蹈,是傣族文化、傣族人民審美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如道具舞由男子挎道具舞蹈,舞者頭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繪有孔雀羽毛花紋的衣衫,腰部系上用彩紙或彩綢扎成的雀身和雀尾。表演的時候雙手拉線牽引雀尾以使其舞動,內(nèi)容上則多為表演孔雀的林間漫步、嬉戲,飛翅下山,拖翅、曬翅、尾翅、飛翔以及極為精彩的開展抖翅等。但這種孔雀舞卻限制了舞者身體動態(tài)的發(fā)揮與肢體語言的表現(xiàn)。
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生在傳統(tǒng)孔雀舞的基礎上,改革傳統(tǒng)笨重的面具及舞具,并吸收了許多外來民族的動作技巧,比如漢族的圓場步,蒙族的碎抖肩等,革新了“孔雀舞”。后來女子參加表演占據(jù)了主要地位,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演員及作品。傣族著名舞蹈家刀美蘭被譽為“傣家的金孔雀,創(chuàng)作表演獨舞《雀之靈》出神人化的楊麗萍等,美麗的孔雀,成為藝術的舞臺上的精靈。
【傣族舞的風格特點】相關文章:
傣族舞有何風格特點06-19
民間舞的風格特點09-25
關于探戈舞的風格特點05-15
爵士舞的風格類型及特點09-25
各種風格的爵士舞及其特點07-11
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點06-20
拉丁舞五個舞種風格特點的介紹10-21
中國民間舞的風格特點09-20
傣族舞的分類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