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作的散文匯總
時間飽滿了,薪水就漲了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陷于一個職場怪圈:和老板“拉鋸”。我始終信奉一個原則:老板給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而老板呢?當然比我精,我干了多少活,他就給多少錢,有時甚至低于我干活所值。我們之間,就像在拉鋸,看上去平衡了,實際上把我的寶貴時間都拉成了一堆廢木頭屑。于是,對老板不滿,覺得他小氣得要命,覺得在這公司干得沒勁。開始悄悄找工作,然后辭職,老板沒有挽留,我本是可有可無的角色,這樣的角色到人才市場隨便領回一人都能勝任。到了新公司,沒多久,發(fā)現(xiàn)還是在“拉鋸”。抱怨“天下老板一般摳”,升職長薪真是難于上青天。
直到有一天,進到第四家公司。聽到一位同事和主管鬧矛盾,主管要她抓緊趕工作,她卻說:“給我多少錢,我干多少活。為什么要累死累活地趕?”這話,真熟悉吶,我曾無數(shù)次在心中這樣說。主管回答:“你不多干,老板如何多給?”“多干了他也不一定多給!”她不示弱,心中疑慮。主管語氣緩和了一些:“可是,如果你不多干,他肯定不會多給。時間是你自己的,你是把它推向徹底無用,還是讓它走向可能有用?”主管的話,讓我心頭一驚:之前,我是把自己的時間推向了徹底無用,鋸掉了它的無限可能性。也就在那一刻,我決定丟掉心中那把“鋸子”,相反,我想讓我的職場時間長出一棵大樹來。
我不再去衡量我今天做完哪點事便對得住老板了,我現(xiàn)在想的是,我要如何對得起自己的時間。我的工作是畫一些應用動漫,我不再像之前那樣,主管提出畫什么風格,我便畫什么風格;一個微劇本,我以前是盡量簡化,簡單畫幾筆敷衍了事;之前我從不去問市場部那邊,哪個動漫最受歡迎、哪個體系的應用程序偏好什么風格……現(xiàn)在,拿到原始劇本后,我會仔細揣摩,甚至和作者溝通適當修改;然后,根據(jù)劇本,我選用不同的繪畫風格;畫完后,我主動拿去給市場部同事看,征求他們的意見。平時在外面,只要是看到有人拿著手機在玩游戲或看動漫,我就會找合適機會仔細詢問他們的想法。我把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消化斟酌后巧妙融入我的動漫中。
就這樣,我讓我的職場時間一點點豐富起來。就像一塊菜地,之前我是在上面稀稀拉拉種幾棵大白菜了事,現(xiàn)在不同了,我明白了這塊菜地是我自己的,要想讓它收獲豐盛,我得先讓它土盡其用,生機盎然。我認真種上各種菜蔬,精心護理,讓它們蓬勃生長,搖曳生姿。
很快,同事們都看到了我的這種變化,特別是市場部,反映說我設計的微動漫劇點擊率提高得非?。我心歡喜,我知道這些將很快傳到老板耳朵里,這叫“口碑”,是職場上很重要的一種間接“吆喝”。當然,真要讓我的職場時間在老板那變得“高大上”,自己主動吆喝也是必不可少的。
開會時間,我不再像之前那樣發(fā)呆,沉默不語,而是充分利用機會發(fā)言,表達我的想法。這些想法并不是所有都可取,但老板要看的是你是否在主動參與工作,當然,我爭取每次發(fā)言都有亮點,有可取之處。另外,我利用公司的、QQ群、微博等宣傳自己的工作成績,表達相關行業(yè)信息,比如有幾次我在外面看到一群孩子在看我畫的動漫作品,我立刻拍下來,傳到上述這些平臺,有時是晚上,有時是周末。
原來一直僵硬尷尬的“拉鋸”時間,改為精心耕耘,拋棄荒蕪與潦草,代之以豐盛生機,加上巧妙“吆喝”。不到一年時間,老板主動給我加薪了,后來我又抓住機會好好找老板推銷了一番(實際上就是拿自己的成績談價碼),老板把空缺出來的一個重要職位給了我,薪水翻番。我的職場時間就這樣從地攤價升到了商場價,因為它飽滿豐盈,含金量高,老板用得放心,買得開心。事實就是這樣,與其糟蹋時間滿腹牢騷與老板“拉鋸”,不如充分利用時間,努力栽培出一棵職場大樹。
有一種愛叫九小時
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卻無意中聽到他們的對話,那情真意切的話語瞬間撫平了我埋藏在內(nèi)心多年的不解與積怨。
小時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個泅渡他們一生的小鎮(zhèn),他們要終其所有的力量,讓我們過上他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夢想的生活。
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終于在高考后陸續(xù)接到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為之流下熱淚的錄取通知書。姐姐離開了小鎮(zhèn),可大學畢業(yè)后又因沒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只有我,承載著父母的無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尋著自己和他們的夢。
畢業(yè)后的五年時間里,我拼盡了全力,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隅。雖然面積不大,還要還貸款,但父母已經(jīng)興奮不已。我第一次帶他們離開從未踏出一步的小鎮(zhèn),第一次帶他們坐飛機,第一次讓他們切身感受這座現(xiàn)代都市的氣息。然而,沒到一個月,父母就嚷嚷著要回去,說這里的節(jié)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場討價還價,攤主的語速也是那樣的快。
我執(zhí)拗不過,只好送他們回去,可這一次,父母說什么也不坐飛機,甚至高鐵也被排除了。我不解,但又知道他們決定的事是很難改變的,只好陪他們在火車上度過十幾個小時。
后來,我從電話里得知母親的血壓有點高,再接他們小住時也不敢強迫他們坐飛機了。每次我都是坐飛機回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車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們回去時也是一樣。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雖然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但心中總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飛機只需3個多小時,高鐵也僅僅5個多小時的行程,而父母卻偏偏選擇要乘坐12個多小時的火車。想著想著,一種擔憂油然而生,是不是母親的血壓高愈發(fā)嚴重了,一年只見一次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鑠,想必就是平時有什么身體不適他們也不會告訴我的。
一次回家,我問起母親的血壓控制得如何時,姐姐一怔,她說前幾天剛陪父母做過體檢,母親的血壓不僅不高,還有點兒低,倒是父親的腰一直不好,有時疼得直不起來。我心里一陣雀躍,想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狹窄的火車車廂里煎熬十幾個小時了。當我提出坐飛機時,還未等母親說話,父親就厲聲拒絕了,理由依然是母親的血壓。我剛要提體檢的事,父親就搬出一副已然決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將我要說的話活生生地壓制了回去。
我很不悅,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談,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去時,我也沒表現(xiàn)出以往的不舍。那天,父母包了很多餃子,恨不得把冰箱的冷凍室占滿。我?guī)筒簧厦Γ拖氲綐窍氯ベI雜志,好在火車上打發(fā)無聊的時光。剛下樓發(fā)現(xiàn)錢包沒拿,走回門口時,竟聽到父母大聲的爭執(zhí)。母親說:“還是坐飛機吧,你的腰不好,也別讓兒子跟著受罪了。”父親的聲音很犀利:“不行,飛機只有三個多小時,比火車少九個小時,那可是咱們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呆的九個小時。”母親嘆了口氣:“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鎮(zhèn),不能天天……”
我的心被濡濕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長的歷程中父母給了我許多無私的愛,而有一種愛最為彌足珍貴,因為它叫九小時。
撲騰的鳥兒不會飛
大學畢業(yè)后,我先在一家設計公司做設計,因為壓力大,干了不到半年我就跳槽到一家超市做了一名理貨員。理貨員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異,嵥、繁雜,一個月后我就又辭職不干了,并暗下決心,一定找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
幾經(jīng)周折,我終于如愿考進一家銀行。出乎我意料的是,銀行工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優(yōu)雅,尤其前臺柜員,勞累不說,服務稍有不周,就會被客戶投訴,各項任務指標更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一天下班后,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剛歪倒在沙發(fā)里,手機響了,是大學同學,他說他出差路過此地,讓我去賓館找他。
同學看上去煞有派頭,他說他如今經(jīng)營著一家公司,生意還不錯。知道我的情況后,他說公司正好缺一個財務會計,勸我跟他去干,并向我承諾,工資保證翻番。雖然我被他說得動了心,因為要到另外一個城市,我決定考慮考慮再說。
回到家,我把同學讓我去他公司做會計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聽了,一句話也沒說,遞給我一杯水后,催我回房休息。
第二天,周末,母親卻一大早就把我叫醒。她說要我陪她出去轉轉。我很不情愿地答應了。母親沒說要去什么地方,只是隨意地往郊外走。路過一片樹林,一群群麻雀呼啦啦從身邊飛過,有的飛到樹上,有的停落在地上。母親停下腳步,望著那些飛飛落落的麻雀,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母親抬起頭,仿佛在天空尋找著什么。過了一會兒,她突然說:“你看燕子飛得多高!表樦赣H的目光,我看到幾只黑色的燕子正在天空中飛翔。母親接著說:“你看燕子飛翔時,它的翅膀是不動的!蔽艺f:“這有什么稀奇,大雁、老鷹不都是這樣的嗎?”不耐煩地問母親到底要去哪里。
母親不顧我拉著的臉,意味深長地接著說:“是啊,真正會飛的鳥,翅膀是不動的,而像那些總是撲騰來撲騰去的麻雀、企鵝等,它們其實不會飛。人也一樣,無論做什么,認準了,就要認認真真干下去。如果一味地來來回回瞎撲騰,永遠學不到真本領,更別想有什么作為了!
母親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浮躁的心也頓時安靜下來。從此,我踏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并很快得到領導的認可和賞識,不久便被調(diào)到管理崗位。從此,我仿佛一只快樂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在職場藍天。
職場如此,人生也是這樣。只有把心安頓下來,才能在起伏跌宕的濁流和漩渦中平穩(wěn)前行,最終會得到生活的眷顧和垂愛,并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你怎么知道別人早下班了?
有一陣子我辦公室非常忙,經(jīng)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有一天晚上,將近8點了,我發(fā)現(xiàn)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是可以合作的,就叫助理撥電話過去。
我助理一笑,說:“劉老師,你知道現(xiàn)在幾點了嗎?人家早下班了!蔽覇査骸澳阍趺粗廊思以缦掳嗔?”助理說:“當然了,現(xiàn)在都8點了,只有我們還在加班!蔽矣謫査骸凹热晃覀兡芗影酁槭裁磩e人不能加班?”然后堅持叫她撥電話。
電話居然通了,我喜出望外,先幽默地說:“真不簡單,你們還上班哪!”對方也很幽默地說:“是啊,你如果不認為我還上班,怎么可能打電話過來呢,你不也在上班嗎?”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雙方都是很拼命,很講求效率的,接著談合作,居然兩三下就談成了。
再說個故事,有一天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寫稿子,突然電話響了,接起來,是個學生打來的,想邀請我到他的學校演講。因為被打斷了寫作的文思,我有些不高興,問他:“你知道現(xiàn)在幾點鐘了嗎?你怎么會想到我還在辦公室呢?”
學生說:“因為白天打電話您的秘書都說您不在,我就試試晚上,說不定走運,您會在。果然找到您了!币驗槟顷囎用,我本來已經(jīng)不接任何演講了,這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我,我居然答應了。
我提這兩個打電話的故事,是要說世界上能夠異軍突起,有了不小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人。所以西方有句諺語“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痹S多人失敗不是敗在他沒有能力,沒經(jīng)驗,常敗在他不敢嘗試。
再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對夫妻去吃日本料理。丈夫說他要喝咖啡,還沒有問服務生,太太已經(jīng)笑了:“老公,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會有咖啡的!闭煞蚍磫柼骸安粏柲阍趺粗滥?說不定就有!
接著,把服務生叫過來問,果然人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那太太挺尷尬,問服務員:“奇怪了,我記得不久前到你們這兒來吃飯,我要喝咖啡,你們說只有茶沒咖啡,為什么今天有了呢?”那服務生說了:“就因為上次您問咖啡,我們沒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就進了一套煮咖啡的機器!
這件事兒給我很大的啟發(fā),那個丈夫是“明知八成沒有,還要問”,太太是“想必沒有認為不必問”,餐廳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執(zhí)地堅持日本料理不賣咖啡”,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最好的例子嗎?
這又讓我想起一本美食書上談到的真實故事。有個公司以重金招聘兩位創(chuàng)意人才,從幾百位應征者當中,精選了四個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跟專業(yè)經(jīng)驗,讓這公司的老板很為難。決定再跟這四個人吃飯,聊聊天,感受一下哪兩個比較適合。
四個人都點了牛排。沒多久,牛排端上來了,其中兩個人先撒了點鹽,才開始吃。另兩個則先吃了一口,才拿起鹽罐撒了一些鹽,就從這個撒鹽的動作,老板決定了他要的人,各位猜是哪兩個?是牛排上來沒吃先撒鹽的,還是嘗一口才撒鹽的?
答案是后者。正如老板后來說的,如果你沒怎么吃,怎么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咸?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鹽,你也應該先試一下。我要的是有創(chuàng)意的人,是能在沒有機會中找機會,在絕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回到打電話的主題,如果今天老板叫你,在怎么想對方都已經(jīng)下班的時候打電話過去,你能武斷地說不嗎?
起賬來,比我這個喝了不少墨水的人還快,做事精明得很,是民間的“大知識分子”。
頭幾天上街買菌子,跟一個賣菌子的人討價還價,連站在一旁的我都佩服不已,自愧不如,得向人家好好學習。她說:“但凡菌子,鮮艷漂亮的的不要,那是毒菌子,跟人不一樣喲!漂亮的女子不娶,那就是傻瓜了!”幾番講價,算賬,拿錢,找零,我還在一旁算呢,她早就一氣呵成,干凈利索地給處理完了,讓人刮目相看。我總在想,如果我們單位要是找一個不識字的人來處理一些雜事,非她莫屬,比起那些讀過這科那科,研究這,研究那的人可要強多了。
四、守廁所也是上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家在農(nóng)村、又在城里上班的人到了六十歲退休時,可由一個在農(nóng)村的子女頂替工作,叫接班。村里有個在客運站工作的老工人,年屆退休,回到了農(nóng)村老家,由他的女兒去接班。他的女兒沒什么文化,沒技術,又干不了什么別的活,無奈之下,單位只好把她安排到客運站看廁所,工作很簡單,負責打掃廁所,收費,倆人輪換。
一天,村里的一個人坐車的時候,看見這個老工人的女兒坐在廁所門口收費,回村里對大伙說:“到城里工作有什么意思,守個廁所也叫上班!”一時傳為笑談。其實,做什么也是工作,守個廁所也是上班,不足為奇,都是份工作,都是為別人服務,沒啥高低貴賤之分。
找工作難,找自己更難
上個星期,我問某個播音主持系當老師的朋友:你們的畢業(yè)生找工作的情況如何?他一臉愁容,反問我:那天你的微博還寫從小看著何老師的節(jié)目長大,那時我就在想何老師已經(jīng)立在那兒十幾二十年了,也還將立在那兒十幾二十年,即使他退下來也只有一個崗位,我每年一兩百個學生,全國幾萬個學播音主持的學生怎么辦?把學生找不到工作歸根到?jīng)]有崗位覺得有點無理取鬧,但這個市場確實又不需要太多的主持人,這么聽起來似乎又有點道理。
當播音老師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班上有將近100個學生,其中有70%的畢業(yè)生檔案被打回原籍,也就意味著沒有接收的單位。
“那不是還有30%的學生找到了匹配的工作嗎?”我問。
“剩下30%的學生有的考研,有的進了傳媒行業(yè),也有的轉行了!
“轉行?能做什么?做得好嗎?”說到這個,朋友心情好了點,說起他的一個畢業(yè)生。
“這個女孩是學校活動的主持人,暑假的時候,所有人都去電臺電視臺實習,只有她選擇去了汽車的4S店實習,當時我也覺得奇怪,不過覺得學主持人的多看看各種行業(yè)也好,也許對未來的工作有幫助呢。
“隔三岔五,我也會打電話問問情況,畢竟一個女孩去4S店賣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去了三天,沒有人帶她吃飯,沒有人告訴她規(guī)矩,即使給她分配了老師,老師也沒空搭理她?戳藥滋熘,她發(fā)現(xiàn)到店的顧客跟她沒什么關系,她頂多倒倒水,帶訂車的顧客走走流程,然后就觀察其他人還在做什么。
“她說,她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顧客不是主動上門的,而是電話預約的。而電話預約的顧客都是在網(wǎng)上留言,或咨詢過問題的。然后她決定每天幫師傅上網(wǎng)回答更多顧客的問題,盡可能回答得仔細、誠懇,等到顧客愿意留下自己的電話時,她就成功了一大半。和客戶打電話對于其他銷售來說,是件特別難的事,但是對于她來說卻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她大二的時候就去電臺節(jié)目做過電臺主持人,也一直在學校廣播站做主持人,考市級廣播臺也是初試第一名的成績,所以一個這樣的人突然在電話里出現(xiàn),基本上她打過電話的顧客都能確定看車的時間,甚至在電話里都能成為朋友。因為這個優(yōu)勢,她的老師工作時間都在接待到店的顧客,而她作為電話預約的保障,不到一個月,她和老師的銷售成績就成了門店第一。
“除此之外,4S店常常會做一些顧客優(yōu)惠活動,組織一些聯(lián)誼活動。以前都是普通職工上去主持,現(xiàn)在自然而然就變成她主持,以至于在場的顧客也更傾向于相信她。加上她又好學,又努力,素質也不錯。本來她只是那個汽車集團某個二線品牌汽車的銷售,現(xiàn)在就被總部調(diào)過去直接負責一線品牌汽車的銷售了。我問她做銷售會不會覺得怪怪的,她說:我知道我能做什么,就有底氣;我也知道未來我想做什么,就有方向,F(xiàn)在這個職位不是我最想做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到那個位置。我問她想做什么,她說想做一家4S店的店長,如果未來還有可能,做總經(jīng)理也不是不可以。”
朋友說完,語氣之中都是對自己學生的褒獎。我戲謔地看著他,問:“所以你覺得那么多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崗位太少了嗎?”他立刻反應過來掉進了坑里,哈哈大笑起來。
從他那兒回來之后,我寫了一條微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只要愿意,一般都能找到工作。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想來想去,往往都很難找到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般都能找到一份離理想不遠的工作。一個人找不到自己,才顯得找工作有點難。”
這或許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正確答案,但卻是能給我一些啟示的答案。
【工作的散文】相關文章:
杜拉克的工作散文06-15
找工作散文06-06
我與秘書工作散文04-04
生活和工作的關系散文06-23
工作我的自畫像散文06-17
彎腰工作,起身生活經(jīng)典散文07-20
工作上的瑣事散文09-15
我工作我快樂的散文09-01
工作勵志散文隨筆01-25
工作感悟散文隨筆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