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的故事散文隨筆
有人說,民謠總是頹敗的。歌者總在哼唱著老舊的房子,灰暗的小酒館,泥濘的土路,色調(diào)總是斑駁著,不是灰就是黑,又或間隙投入一下泛黃的信紙色。歌者躺在昏暗的房間,凝望著破舊的窗,懨坐在長長的樓梯底,徘徊在陌生的街道,停步在蒼茫的荒野。紅路燈,斑馬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歡聲笑語,這些似乎都無法影響到他們,他們大多時候總是面帶苦色的。
他們背著吉他,捧著尤克里里,帶著一顆空蕩蕩的心,走在茫茫日光中。或許是他們聲音自帶的滄桑,讓人聽了不由心生惆悵。夏季三十幾將近四十度的氣溫里,你聽一聽民謠,炎熱就會消減許多。激動緊張的時候,你聽一聽民謠,一顆心就能沉下來,冷靜許多。甚至,在開心雀躍的時候,你聽一聽民謠,便會少了些許欣喜,多了一縷惆悵。
明明有時候人們在聽民謠時能聽得內(nèi)心苦澀難言能聽得淚流滿面,可我喜歡的一位民謠歌手卻說,民謠不是訴苦,而是訴說。
是了,民謠從不是訴苦,我們之所以會在聽民謠時覺得心里苦,是因為我們聽懂了歌者所訴說的故事,我們陷入了那些故事,或者是我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故事,想到了自己。
像在爐上溫著一壺酒,難過的時候倒一杯抿一口的自己,像在大雨傾瀉時臨窗而立,不覺衣衫盡濕的自己,像在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影子蕭索的自己,像在深夜蜷縮成一團,無聲哭泣的自己。
可我們聽民謠并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在傾聽時得以慰藉,繼而看淡自己的遭遇,悟得一份淡然和開闊。
有人說,民謠總是孤獨的。民謠本意從不為迎合,歌者的目的從不是為了聽眾的吶喊瘋狂。很多時候,歌者都是一個人站在燈光下輕言淺說,或是站在街邊沙啞吟唱,聽眾不敢打擾,路人不忍打擾。最后掌聲稀疏,卻得一安寧坦然。
民謠歌者吟嘆著的大多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唱的只是自己的心事,鮮為人知的心事。他們有時候唱給陌生的路人,有時候唱給親近的家人,有時候唱給寂寥的自己。他們有時候唱給清風(fēng)明月,有時候唱給河流山川,有時候唱給荒野孤墳。
她們不是小說作家,可她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卻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歌里不需要大篇幅的段落,嗓音一開,就是最好的.講述。
有人說,民謠的特點就是它能滿足所有人的胃口,有濃烈,也有小清新,有江湖豪情,也有淺唱低吟。有人將河流山川寫作詞,有人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譜成曲,有人引蟲啾作和聲,有人以風(fēng)雨為伴唱。它小眾,但它真實;蛟S,正是因為它的真實才顯得小眾。
民謠是小眾的。它并不精致,卻有著民謠專屬的細膩。它并不精致,卻深入人心。民謠雖小,卻可從中窺見世道人心。很多時候,一把吉他,一副嗓子,就是民謠。干凈,簡單,能演繹出無數(shù)人無數(shù)版本的人間故事。愛聽民謠的人大多都是愛聽故事的人,這些人在聽到一首民謠之后,會由那個旋律而好奇其中的故事,然后會愛上那個故事,喜歡上那個嗓音。
聽民謠是會上癮的。
民謠就像一池清水,風(fēng)吹可皺,落葉無聲。
民謠的特別,讓不知它的人好奇它,讓知它的人深愛它。
我之所以喜歡民謠,最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覺得民謠就像是居家時的自己,素衣墨發(fā),簡單平實。就像沒化妝時的自己,素顏朝天,不怕風(fēng)雨,不懼煙塵。而聽民謠,就像躺在陽光里,膝上有貓,手里有書,寧靜閑適。
民謠是段旅途,是場漂泊,是種流浪。有的人聽民謠想要仗劍走天涯,有的人卻覺得是風(fēng)塵仆仆的旅人找到了家。很多時候,我們認認真真聽民謠時是沉默的。沉默地聆聽,沉默地思考,而后,看開的人微笑,未看開的人落淚。
其實民謠里啊,除了望不盡的荒涼與道不完的落寞,除了迷眼的風(fēng)沙與嗆喉的苦酒,更多的是一種對美好的眷戀,對未來的祈愿。
愿孤獨頹廢的人能夠找到心靈慰藉,顛沛流離的人能夠?qū)さ矛F(xiàn)世安穩(wěn)。
【民謠的故事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從民謠熱看民謠的發(fā)展前景02-05
故事里的故事散文隨筆07-12
淮民謠原文及賞析08-21
懷念校園民謠作文07-24
曾經(jīng)的校園民謠作文06-01
關(guān)于校園民謠的作文05-15
木魚的故事的散文隨筆08-26
牧人故事散文隨筆07-18
茶園的故事散文隨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