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生物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時間:2022-01-26 10:13:09 生物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初中是個全新階段,從前七年級開始,我們學生將會學習更多的科目,生物就是其中一門比較有趣的科目,想知道要學習哪些知識內(nèi)容嗎?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1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光學顯微鏡,其結構及各部件功能: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筒、轉換器(安放和調(diào)換物鏡)、載物臺、壓片夾、通光孔(光線通過)、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調(diào)節(jié)光線強弱)、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調(diào)焦距,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面,調(diào)節(jié)光線亮度)、鏡臂、鏡柱、鏡座。

  2、顯微鏡使用步驟: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③觀察④收鏡

  3、顯微鏡成像時光的的途徑:光線→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標本(薄而透明)→物鏡→鏡筒→目鏡→眼

  4、從目鏡內(nèi)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數(shù)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較暗。

  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物像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玻片標本的方向之間的關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

  載玻片上寫著‘上下’,視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寫著‘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標本分類,(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裝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時間分:①臨時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裝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 P42

  注意:玻片標本的制作,需要載玻片(托載標本的玻璃片)和蓋玻片(覆蓋標本的玻璃片)

  6、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蓋:蓋上蓋玻片,從水滴一邊逐漸放下,防止產(chǎn)生氣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⑦吸

  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準備(擦干凈、滴清水);制作(撕下內(nèi)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7、植物細胞結構及功能: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膜:保護并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細胞核:內(nèi)含遺傳物質(zhì)DNA(脫氧核糖核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葉綠體:能量裝換器,將光能→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質(zhì):緩緩流動,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交換。液泡:含細胞液,其內(nèi)溶解有多種物質(zhì)和色素。線粒體:能量裝換器,分解有機物將化學能釋放出來,呼吸作用場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注意:(1)植物細胞最外層是細胞壁,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細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細胞液,存在于液泡中。(3)不是所有綠色植物細胞中都有葉綠體,只有綠色部分的細胞含有葉綠體。(4)給細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①擦②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鹽水(在這樣的生理鹽水中,動物細胞形態(tài)、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消毒牙簽從口腔側壁處輕輕刮幾下,牙簽上就附著了一些碎屑。④涂⑤蓋⑥染⑦吸

  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準備(擦干凈、滴生理鹽水);制作(刮幾下、涂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9、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①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線粒體②不同點:綠色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2

  一、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影響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溫度、空氣等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圈內(nèi)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

  (1)捕食關系:例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

  (2)合作關系:例如蜜蜂大“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競爭關系:例如到田里的雜草和水稻

  (4)寄生關系:例如寄生在人體內(nèi)的蛔蟲

  (5)共生關系: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二、探究實驗:

  1、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2、設計對照實驗:

  在研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所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3、變量唯一:

  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都應相同。

  4、對照組和實驗組:

  一般來說,對照組要確保實驗對象的某種生命活動正常進行,滿足實驗對象所需要的適宜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處理)。實驗組相對于對照組則缺少一個適宜的條件(接受人為因素的干擾、處理)。

  三、探究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1、提出問題: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鼠婦適合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

  3、方法步驟:在鐵盤內(nèi)放上一層濕土,取10只鼠婦放在鐵盤中央。然后以鐵盤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一段時間后觀察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shù)目。

  4、注意問題:

  (1)本實驗的變量:光

  (2)本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是無光的`一側;實驗組是有光的一側。

  (3)如何保證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確定的變量引起的?

  采用對照實驗,可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單一變量引起的。

  (4)為什么要用10只鼠婦做實驗,而不用一只?

  防止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實驗誤差。

  (5)所用鼠婦的數(shù)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所用鼠婦的數(shù)量越多,實驗的難度也就越大。

  (6)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小組的平均值?

  計算全班各小組的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

  (7)實驗結束后,對鼠婦如何處理?

  將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3

  傳染病及人體免疫

  1、病原體——能引起人或動物患病的生物,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

  2、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3、特點——傳染性和流傳性

  4、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jīng)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如果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預防措施如下:

  1)控制傳染源:當人體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出來的傳染病癥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對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應及時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講究個人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各種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蠅、蚤等,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護易感人群:不要讓易感人群與傳染源接觸;讓易感人群預防接種;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可以提高他們的抗病能力。

  5、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時,流感患者是傳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是傳播途徑周圍對該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則是易感人群。

  6、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第三道防線—— 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結)、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功能:產(chǎn)生抗體,消除病原體(抗原)

  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體仍保持產(chǎn)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chǎn)生大量的抗體。所以患過水痘、天花的人就不會再患了。

  免疫種類形成功能

  非特異性免疫:遺傳而來,人人生來就有對一切病原體都起作用

  特異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與該病原體經(jīng)過斗爭的人才有,不能遺傳對某一中特定病原體起作用

  7、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健康。

  2)及時清除體內(nèi)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

  3)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異常細胞。

  8、抗原——引起人體產(chǎn)生抗體的物質(zhì)。

  抗體——身體免疫系統(tǒng)受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的一類蛋白質(zhì),能與相應的抗原發(fā)特異性結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9、計劃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92年前要求12歲以下兒童接受“四苗”,92年后增加一苗。

  10、“五苗”:卡介苗——結核。话侔灼啤偃湛、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小兒麻痹癥;麻疹疫苗——麻疹。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中復習知識點06-08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種子的萌發(fā)期中復習知識點06-09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期末沖刺考題08-23

七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08-01

七年級生物上冊植物的營養(yǎng)知識點05-15

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觀察植物細胞期末復習知識點05-07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開花和結果知識點復習06-11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2-01

生物上冊知識點觀察植物細胞05-20

有關七年級上冊生物的期末知識點復習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