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yuǎn)的小院隨筆
小院是一首老歌,從那遙遠(yuǎn)的地方傳來;小院是一壇陳年的酒,時間愈久,便愈加濃烈醉人;小院是一首詩,在歲月的風(fēng)寒中吟哦,詩行間浸染著濃郁的滄桑;小院是一泓淺淺的潭水,潭中的往事清洌見底;小院是一條潺的小河,流過時空的沙灘,留下記憶的印痕。
多年來,我一直遠(yuǎn)離故土,漂泊在外。盡管我見過各種各樣的庭院,寬敞的,華麗的,破舊的,古樸的,但總是給人雕琢粉飾,或者是清冷陌生的感覺,缺少故鄉(xiāng)小院那種自然的純真、清凈,以及樹影、明月、繁星、蛙鳴和潔凈的空氣所充溢著的恬淡閑適的氣息,這應(yīng)該是故鄉(xiāng)小院所獨有的韻味吧。
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一直逃避著外面世界的燈紅酒綠,躺進小屋,泡上一杯清茶,手捧茶杯,無言地面對茗茶的氤氳。這時候,回憶是絕對的主旋律,在旋律中放牧桎梏已久的魂靈,以記憶為橋,走進那遙遠(yuǎn)的小院。
經(jīng)歷漫長的漂泊之旅,抖落滿身的疲憊,記心靈憩息在昔日的小院,在小院的溫馨中洗去遠(yuǎn)行的征塵。往日小院里很平淡的清晨和薄暮,春去秋來的雨絲,冬夏更迭的嚴(yán)寒和酷暑,都是心中一道永恒的風(fēng)景,又美麗,又清新,還有些淡淡的感傷。
茅屋、土坯墻、沙土地構(gòu)成方方的一座農(nóng)家小院。院子中間栽著椿樹、槐樹、榆樹、楝樹,把院子點綴得綠意盎然。小雞臥在自己刨好的土坑里,在陽光下晾曬著翅膀,鴨子很有風(fēng)度地邁著八字步,踱來踱去。這里沒有都市鬧鬧攘攘的紛爭,一切都由著性子來。
一到晚上,尤其是夏日的夜晚,白天的暑氣消盡,小院里便漲滿了月光。膠潔的月光如流水一樣,輕瀉在這一片葉子和那一朵茶上。院子里打掃得很干凈,清靜得很,隨便在院子里鋪上一張涼席,放一個床單,一個枕頭,躺在涼席上,搖著大蒲扇,十分愜意地乘著涼。抬頭凝望,月朗星稀,長天空闊,空曠遼遠(yuǎn)得讓人遐想。
逢上雨過天晴,夜空如洗,在小院里賞月,則又是別一種情致。當(dāng)素月東升的時候,院子里樹影婆娑,月光把樹木的濃蔭投到老屋的土墻上,占滿了老屋前墻的大半個墻壁。獨自坐在小院里,浸著涼涼的夜氣,望著寧靜的明月,細(xì)數(shù)漏過綠葉的一縷一縷的月光,諦聽秋蟲低吟,感受著夜的靜穆與安祥。
池塘里蛙聲四起,與秋連的鳴叫交織在一起,高低錯落成月夜里獨有的旋律。這些都是我所熟悉的一切,恬靜和諧,陪伴著我的成長。小院是我心中的一份美好,無論人生怎樣變幻,小院都不會成為淡影,隨風(fēng)飄散,總會留下些什么,讓人久久地回味。
無月的時候,便是繁星滿天,很濃重的夜色,除了唧唧四處的蟲聲,四周是一片的靜寂,偶爾可以聽到蟬的叫聲。為了捕蟬,我們把手電向下照著,用腳后跟使勁地踹樹,受到驚嚇的蟬兒就向著光亮的地方飛來,正好落到手電照亮的地面上,我們便嚷著、搶著,手忙腳亂地在地上撿著,抓到后就裝入早已準(zhǔn)備好的簍子里,把翅膀去掉,用油一炸,看起來黃亮亮的,油浸浸的,饞得直流口水。炸過的蟬剛出油鍋,就被我們這些饞貓抓到手里,急急地吹著,忙不迭地往嘴里塞,也顧不得燙了,先吃到嘴里再說,一邊吃著,一邊在想,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大概也不過如此吧。
去年我在那里,今天我又在這里,每一次的漂泊,使漂泊的時空距離感變得更加漫長,歸家的路模糊了,激情淡漠了,代之而來的是小院紫色的苦楝花,這種小花的正面是紫色的,背面是白色的,一到春天,便開得滿樹都是,被風(fēng)兒一吹,落到地上,鋪上薄薄的一層,真可謂是落英繽紛,再下上一場細(xì)雨,就有那么點雨打殘花的味道,淺淺的,并不醉人,卻讓人細(xì)細(xì)回味。四處流浪中,有一束,不,哪怕是一朵,都會喚起游子心中的希望,一種熟悉,一種親切,是喲,我故鄉(xiāng)就有這樣的花兒,樹上地上,到處都是。
后來才明白,這不過是離鄉(xiāng)游子對故鄉(xiāng)熟悉景物的眷戀,是揮不去,理還亂的戀鄉(xiāng)情結(jié)。這種情愫植根于游子的心中,撫慰游子浪跡萍蹤的心傷,使他們堅信生活的美好。對于每一個長年在外的游子,只要提起故鄉(xiāng),熟悉的人和事都是濕的。出于漂泊如白酒般濃烈的鄉(xiāng)愁,我敬重每一個真正的流浪者。流浪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志氣,流浪是對塵世羈絆的一種叛逆,是不斷完善自我的艱辛之旅。離開小院,不安于現(xiàn)狀,走向遠(yuǎn)山,投入遠(yuǎn)天的懷抱,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
然而,當(dāng)我們回到現(xiàn)實,樁樁件件的瑣碎,家的責(zé)任,婚姻的義務(wù),工作的繁雜,使我們過多地肩負(fù)了生活的疲憊,“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你不操心能成!我們只好向流浪繳械投降,小院繼續(xù)成為我們遠(yuǎn)行的圍城,溫馨得讓人留戀,流浪便成為過于奢侈的夢想。
由南方而北方,由東方而西方,在不盡的漂泊之旅中,象所有的游子一樣,默默地忍受著巨大的時空落差所帶來的孤獨感,在人群中神色平靜地走著,倚南窗而立,小院是最溫馨的一縷情愫。
小院的油燈下,可是母親飄動的白發(fā)。透過油燈的光暈,我呆呆地望著母親出神。母親正戴著老花鏡,手捏針線,為她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冬天的棉衣。在淡黃的燈下下,我分明看到銀絲爬滿了母親的雙鬢,刀刻的皺紋貯滿母親經(jīng)年累月的滄桑,無聲地訴說一個久遠(yuǎn)的故事,蒼涼得許多,古老得許多。
夜風(fēng)中,是什么飄來了,是母親的兒歌,這兒歌來自那遙遠(yuǎn)的小院,隱隱約約而又真真切切,從我兒時的夢里,一直吟唱至今。孩堤時代,母親的兒歌,猶如老槐樹的葉子一樣稠密。聽到兒歌,就會想起小院,想起母親,想起美麗如斯的往昔。每一個月圓之日,每一次夜深人靜,耳畔總會響起母親的兒歌。這兒歌,溫柔地?fù)崞叫闹械膭?chuàng)傷,使我每一個新的日子都瑩澈如水。這兒歌就象黑暗中的明燈,照亮我遠(yuǎn)行的征程,是寒夜里的篝火,溫暖我迷茫的雙眼。
在我告別小院去北國求學(xué)的前夜,我一直在小院里徘徊。明天,明天會怎樣?明天我就將告別母親,告別這寧靜的小院,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迎接我的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明天我就將上路,把過去留下,把記憶帶走,讓母親的兒歌伴我遠(yuǎn)行,去別一個世界里打拼歲月。有母親殷切的目光,不管去什么地方流浪,我知道自己些生再不敢懈怠。媽媽,我不想走,我多想用瘦弱的肩膀為你撐起一片綠蔭,讓你風(fēng)雨之后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傻孩子,不要戀家,年輕輕的,就應(yīng)該出去闖一闖,見見世面!蹦赣H這樣告訴我。我強忍眼里溢滿的淚水,咬著牙,狠命地點了點頭。還能說些什么,在母親的目光里,一切的語言都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我只有努力前程,以此來報簽?zāi)赣H的深恩。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當(dāng)我經(jīng)歷坎坷,肩負(fù)沉重的疲憊,感到自己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想起母親滿是渾濁、滄桑而又熱切的目光,那目光給我以勇氣,讓我在月暗風(fēng)寒中苦讀終生。
媽媽,這天空怎么打著旋兒,連星星也轉(zhuǎn)著圈圈,小院的沙土地忽然間變得如此這般的遼闊,我飄起來了,在天空自由自在飛翔。這不是做夢,是發(fā)高燒了。小時候,由于體質(zhì)較弱,經(jīng)常發(fā)高燒,躺在小院里,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昏迷不醒,說著胡話。母親就守在我的身邊,用棉花蘸著白酒,在額頭上、手上、腳上擦著,聽母親說,酒是一百零八味藥制成的,可以治好多病呢,稍微有個頭痛腦熱的,用酒擦完,都會好的。不知道是母親的虔誠感動了上蒼,還是由于白酒的作用,我的病居然漸漸好起來了。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童年時的生活是孤獨和清冷的,沒有多少歡樂可言。小伙伴們都遠(yuǎn)遠(yuǎn)地躺著我,背地里罵我“小蠻子”。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但那種明目仗膽的侮辱卻讓我刻骨銘心,成為心中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為這事,我問過母親,母親只是流著淚,用手輕輕地摩娑著我的頭,語聲哽咽地告訴我:“孩子,有些事你現(xiàn)在還不懂,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你一定要好好念書,給媽爭口氣,不然就會受人欺負(fù),被人看不起!蔽乙е溃鴾I水,狠命地點了點頭。自此以后,就是漫長的孤獨陪伴著我。
放學(xué)了,大人們都不在家,在地里忙著農(nóng)活。我就一個人搬出桌子和凳子,坐在院子里,靜靜地寫作業(yè)。夕陽透過稀疏的秋林照射過來,血紅血紅的。就這樣沐浴著夕陽的余輝,我度過了憂郁的童年,并且成績還不壞。在生活的風(fēng)雨里,小院教會了我怎樣平靜地面對,為著一個心中的夢想,你有時就不免要忍受孤獨,接受孤獨的洗禮。
捉蒼蠅喂螞蟻對于一個人的我,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夏天的時候,這是我樂些不疲的一種游戲。一個人沒事,我就玩這個。先用蒼蠅拍子,攆著蒼蠅,在小院的墻上,樹上或地上,到處一頓瘋打,把蒼蠅打死,再用紙撿起來,在鄰居家后墻邊上放上,蹲在那兒,先找一只四處覓食的螞蟻,在它的前面放上蒼蠅,再拿上一些麥桔桿、瓦片之類的'障礙物放在蒼蠅的四周,然后象看把戲似的看它怎樣呼朋引伴搬運蒼蠅,直到螞蟻把蒼蠅拖進洞里,方心滿意足地離去。
在小院,閑暇之余,我曾仔細(xì)地觀察過潔凈的天空里怎樣涌起棉絮狀的白云,又逐漸擴散開來,布滿大半個天空,陽光照在上面,白得象煉過的銀子,按照書上的說法,我知道,暴風(fēng)雨就要來了。等到白云把整個太陽遮擋得嚴(yán)嚴(yán)實實,整個天空隨之暗了下來,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瞬間就在天地間織起密密麻麻的雨幕,屋檐下連成了水線,在屋檐下方的地面上砸出了一排很整齊的小沙窩,窩窩里有很細(xì)小的水粒。
接著,雨水很快積滿了小院的地面,不斷落下的雨滴砸出的水泡,在院子里漂著,順著水流流向外面的世界。大人們照例是不讓小孩子下雨天到處亂跑的,只好定定地呆在家里,用紙折一只小船,上面用煤油涂滿,放在院子里,任它在風(fēng)雨中自由地漂流,它也真不負(fù)我的期望,一個勁地打著旋兒,不斷地漂來漂去,就是這樣的小把戲,我是每次下大雨都要玩的。如此種種的小玩意兒,伴隨在我成長的夢里,孤獨而不寂寞。
有時候紙船玩夠了,就搬出哥哥為我量身定做的桌子和椅子,擺在門前,兩手放在桌子上,托著下巴,望著小椿樹出神。椿樹的葉子經(jīng)過雨水的沖洗,綠得發(fā)亮,空氣里彌漫著溫潤的、清新的、初夏的氣息。我在想,多年以后,小院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它會消失嗎?不行,我必須留住這小院,于是,我就用我的鉛筆和十二色臘筆,小小的一截,在白紙上描繪著小院的風(fēng)景,積水的地面,綠的葉子,藍(lán)的瓦房,灰色的天空,都成為我兒時記憶小院的一部分。
收獲的季節(jié)是農(nóng)家一年最忙碌的時候,小院里堆滿了包米、紅薯、豆子之類,同時也堆滿了農(nóng)家的歡樂,“家有隔夜糧,心中不發(fā)慌”,那種感覺和《藥》里華老栓摸摸口袋,硬硬的還在一樣,心中是踏實的。糧食拉回來以后,先堆在院子里,一家人圍著小山似的包米,把皮子扒開,露出金黃的玉米粒,再把多余的皮子扯掉,然后編成一串,用繩子把兩串綁在一起,由我和哥哥負(fù)責(zé)吊到樹上,或搭在架子上,在風(fēng)和日麗中晾曬;紅薯是經(jīng)過挑選的,好的才能入窖,可以吃到來年的三、四月份,越到最后,就越甜。
那些皮子被碰掉的,或是有“老虎爪”傷痕的,就留下來吃,或磨成紅薯粉,做成粉條;豆子呢,先在院子里攤開,慢慢晾曬,等到曬得外皮炸開了,就收擾到一塊,用木頭捶打,黃豆、綠豆和漿豆,都是這么捶打出來的;摳棉花的時候,白天摳不完的,晚上點著煤油燈夜以繼日地?fù)。面對著一大堆棉花,心中就發(fā)愁。哥哥最會出餿主意,先把一堆棉花,用秤稱了斤兩,給每個人分著,說是比較公平,誰摳完誰就可以睡覺,否則就甭想睡覺。
往往是摳得哈欠連天,這時就想出鬼點子,以一種兒童的狡黠,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摳花瓣的時候,既不擇花瓣上的花葉子,也不分好壞花瓣,一古腦兒和到一塊,或者在哥哥或姐姐出去的空兒,動作麻利地把自己的花攬到他們那塊,然后在他們回來的時候,仍裝得一本正經(jīng),表現(xiàn)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哥哥姐姐說怎么他們的花多了,一定是我搗的鬼,我就死不承認(rèn),還熬有介事地宣稱是他們眼氣我摳的快了,故意做出這種樣子的。
小院明月,夏夜捕蟬,童年的趣事,收獲的季節(jié),命運未卜的前程,母親滿是惆悵的雙眼,許許多多的幻想,都留在了我最深的夢里,這里記載著我們一家人所經(jīng)歷的艱辛,畢竟,我們都過來了,帶著每個階段所特有的烙印。在這其中滄桑和苦難是最真實的,也是最難忘的。但生活總是向前,依照自己的節(jié)奏發(fā)展著,從不理會世態(tài)的炎涼,人情的冷暖。
去年秋天的時候,小弟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新房子已經(jīng)蓋好,舊屋、小院,以及過去的一切都不復(fù)存在。讀著信,我知道,兒時的小院已別我而去,心里不免有些感傷,今后的日子里,只能在記憶里重溫那些親切的舊夢,在這個世界里,再不會那樣美麗的小院了。
在瀟瀟的夜雨聲中,我沒有一絲倦意,借著夜色寫下這些關(guān)于小院的文字,聊以排解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永遠(yuǎn)的小院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老家的小院隨筆散文02-25
隨筆散文小院家風(fēng)05-08
父親的小院散文隨筆07-13
月光小院-心情隨筆07-06
小院隨筆抒情散文07-07
永遠(yuǎn)的鄉(xiāng)愁隨筆07-12
永遠(yuǎn)的星光隨筆03-29
永遠(yuǎn)的奇跡隨筆07-10
永遠(yuǎn)的知己隨筆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