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shù)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山川震動,山河慟哭。
云南和青海的兩次地震,把袁公吳老接走了。
5月22日11:55分,人民日報還在辟謠袁老去世消息,心里默默地祈禱,不是真的!未料,午時一點多,又一次彈出消息,仍不愿意相信,期待著再次破謠。等來的,卻是滿屏的黑白訃告和朋友圈的各種轉(zhuǎn)發(fā)。
心里酸酸的,眼睛澀澀的。
小時候,嘗過挨餓的`滋味,四五月份,綠油油的一片,盎然春意,卻是連毛孔都想吸收養(yǎng)份綻放的季節(jié),饑餓啃噬著周身的每一個細胞。放牛時候看見它大快朵頤的樣子,內(nèi)心羨慕無比。甚至摘來一把,卻是苦不堪言。
聽大人說,買米還需要糧票,一毛錢一斤,而且糧票是限量分配,家里人多,往往距離收獲時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只能買高價糧補充,捉襟見肘的歲月,飽了上頓還不知下頓的日子。大姐去讀高中那會,先是看著大人挑上百來斤米,送到通知書中所指定的某個地方,換成大米,帶到學校,再換成飯票,一餐二兩,雖然麻煩,卻是令人艷羨不已。
而在家里,某日,米缸見底,大人趕集買米還沒回來,幾個孩子眼巴巴地望向坳口,盼望那個挑著擔的身影出現(xiàn)……小弟幽幽地跟隔壁阿嬤說,今天我爸爸不回來就“停鍋”了!后來這句話被大人當作笑話傳開。留在我腦海里的,是近乎絕望且揮之不去的聲調(diào)。
食不果腹的日子,到九十年代終于得到改善。讀高中那會,有一回和同學爭論袁隆平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人物的名字最終烙印腦海,也才知道,越來越安心的生活源自這位書本中的人物,他還活躍于田間地頭……
隨著知識的輸入,對于袁隆平,越發(fā)覺得這位寶藏老人的可敬可愛,九十歲依然在用英語和外國友人交流;為了兩個宏大而具體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數(shù)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他曾說,他要從90后干到百零后。那爽朗的笑聲,我們都信了!
他說,“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他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貼近大地,貼近百姓,貼近實際。有了他的貼近,我們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
猗猗嘉禾,今盈我倉。糧豐農(nóng)穩(wěn),盛世和安。他卻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的光輝不只是照耀著一個世紀,而是照耀著全人類,從時代的這一個盡頭到那一個盡頭。
【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相關(guān)文章:
棕櫚樹下的懷想隨筆散文10-09
隨筆中秋抒情02-22
懷想倒掉的我家老屋抒情散文11-06
懷想青春與展望未來02-27
等待抒情隨筆散文11-13
寂抒情隨筆散文03-11
追月抒情隨筆散文03-11
懷念老屋抒情隨筆散文09-24
抒情散文隨筆10-08
雙語英語閱讀:學會寬容與銘記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