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就讀工作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班就讀工作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xx年9月新生入學,我的班上來了2名隨班就讀學生——趙猛和孫佳慧。這兩個孩子,一個是身體殘疾,一個是智力障礙。三年了,回想我們共同攙扶、相擁走過的日子,心中滿是欣慰和感慨。
還記得一年級第一個家長會,很多家長當面提出不要自己的孩子和他們同班,以免被打擾時,趙猛和孫佳慧家長眼中的委屈和憤怒。我理解每一位家長的心情,可是我不能容忍這樣無辜的傷害。所以我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決把兩個孩子留在了班里。三年了,我慶幸自己當初做了正確的決定,現(xiàn)在回過頭來靜靜思考,如何幫助隨班就讀的孩子和家長呢?
一、要用愛去滋養(yǎng)干涸的心田。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特別是對那些有生理缺陷的殘疾幼兒,教師的愛就越發(fā)顯得重要。孫佳慧因小腦萎縮性病變產(chǎn)生嚴重的病癥:精神癡呆、坐立不穩(wěn),鼻涕每天擦不完,都6歲了,還不能用語言完整的表達思想感情,很多時候只能靠搖頭或點頭來傳達思想。針對這種情況,我便經(jīng)常給她擦鼻涕、講故事,使她消除膽怯心理,教她正確的發(fā)音、說話。孩子們剛開始不愿接受她,經(jīng)常取笑她,記得有一次,她小便弄到褲子上,有的小朋友則圍著她說:“羞、羞、羞,六歲了還尿褲子。”有的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睂O佳慧當時不知所措,哇哇大哭,亂哄哄的鬧成一團。我聞訊趕到,批評教育了其他的小朋友,告訴他們小朋友在一起應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然后帶她回辦公室,幫她把褲子清理干凈,安慰她說:“老師的小侄子也6歲了,有時候不小心也會尿褲子,沒關系,以后注意就是了!本枚弥,孫佳慧把我當作了她的親人,性格也變得開朗了一些了,膽子大了,開始和我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有時下課了媽媽來找她,她都不愿意去;如今,每天來上學時,她大老遠便會用含混不清的聲音喊“老師好!”笑容開始出現(xiàn)在她臉上,盡管那笑傻傻的。但我很欣慰,因為播種下的愛畢竟有了一點收獲。
二、用“責任”關注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
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眰魇谥R之外便對孩子不聞不問,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學校不但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更是向社會輸送大量合格勞動者的場所,如果我們只關心“好生”,對隨班就讀的學生不聞不問,這樣做不能說是對事業(yè)負責,對國家負責。況且隨班就讀生們本身就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絕大多數(shù)內(nèi)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內(nèi)向的,如果老師不負責任地將他們棄在一邊,就更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結果使他們在校是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只能是一事所成,F(xiàn)實生活中,因為考核的關系,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喜歡以成績的優(yōu)劣來衡量學生,過分地看重“智力”的發(fā)展,總是對那些成績好、智力超長的學生十分寵愛,而對那些隨班就讀學生是漠然置之,甚至是視而不見,輕則吵罵,重則懲罰,一心想的是他們影響了自己的教學實績,巴不得他們早點出門為最好。我覺得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覺得強烈的責任感是我們對待隨班就讀生應該首要具備的'態(tài)度。
三、用“成功”體驗
成功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能給學生以勇氣和信心。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才會對取得成功充滿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奮斗。隨讀生平時很難聽到教師或同學的夸獎,對他們來說受責備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為教師對教育隨讀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對他們要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平時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傾聽他們的心聲。要常對他們說:“你能行,老師相信你!薄安灰,大膽試一試!边@對隨讀生來說,就意味著老師的重視、關懷和期待,從而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理品質(zhì)起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yǎng)隨讀生自信心的條件是讓他們不斷得到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則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因此,教師要根據(jù)隨讀生發(fā)展的特點和個性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shù)哪繕耍蛊浣?jīng)過努力能夠完成。如:好學生一遍做對了題目要表揚,隨讀生經(jīng)過幾遍甚至幾十遍才做對的,也要表揚、鼓勵。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有意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隨讀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發(fā)揮其特長,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
閃光點,減少他們學習中的挫折,盡可能多地給他們以肯定和贊揚,從而使他們在不斷地成功中培養(yǎng)自信,激起他們對成功的追求。
四、家校同心,走向明天
要和家長取得有效地聯(lián)系,作為隨班就讀學生的家長,大多數(shù)是不愿意到學校來的,他們中有的有一種不好意思的感覺,作為老師,能家訪時可以去家訪,不能家訪時可以請家長到校來,無論怎樣,都要當著學生和家長的面,實事求是地表揚他們在學校的一點點進步,燃燒起家長和學生對未來的希望,這樣,學校和家庭能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教育隨班就讀生。我在開學后不久便首先走進了王明嬌的家,通過和家長的交流,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建立起了共同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是樹兒,總會發(fā)芽;是花兒,總會開花;是人,心中總有理想和追求。讓我們每個老師都對隨班就讀生們承擔起應負的責任,熱情地關心他們,他們一定會有美好的希望!
【隨班就讀工作隨筆】相關文章:
隨班就讀教師工作隨筆10-28
英語老師隨班就讀工作隨筆10-20
隨班就讀工作小結05-18
隨班就讀工作小結03-16
隨班就讀數(shù)學教師工作隨筆11-06
隨班就讀工作小結范文08-05
隨班就讀期末總結07-27
學校隨班就讀工作小結范文04-02
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總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