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玩笑和傷害的距離,往往就在一線之間
我上中學(xué)時,新來的化學(xué)老師講完課后,就點點名,認(rèn)識一下,開開玩笑。她環(huán)視了教室一周,忽然來了一句:“我發(fā)現(xiàn),咱們班沒有很胖的男生!痹捯魟偮洌嗟哪抗恺R齊轉(zhuǎn)向了教室南側(cè)兩個很胖的女生身上,兩位女生被突如其來的目光弄得不知所措,老師忽然意識到,說錯話了。
還有一個朋友,說話很直。有次聚會,進入尾聲階段,大家張羅著合影留念。一堆人擠在一起正準(zhǔn)備對著鏡頭喊“茄子”,她忽然來了句:“臉小的往前站,臉大的往后站。那個XX,你應(yīng)該站后排去!
哄堂大笑。她不是故意的,只是太過冒失,結(jié)果就是換來一句“你傷害了我”。
《武林外傳》中秀才和小郭背詩,大嘴湊過來!罢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毙」@邊正《聲聲慢》呢,大嘴那邊狂笑不止:“哎呀媽呀,笑死我了,人家喝三兩杯酒,他來晚了,不讓他喝,他就跟人家急了,還瘋急,啥人呀!哈哈……”
“大嘴,你沒文化就不要不懂裝懂,你看我,懂都不要讓人家知道我懂!毙」鶌^起反擊,一半認(rèn)真一半玩笑,把自己當(dāng)成正面典型批評教育了大嘴一下。沒想到一向大大咧咧的李大嘴這回卻較起了真——你們憑啥看不起我呀!
這就是玩笑變傷害——只不過,這傷害來得有點兒莫名其妙。
相熟的朋友之間,出言不遜的殺傷力就已經(jīng)很大,對于不是很熟的朋友,自然就更大了,而且,更麻煩的是,沒有誰會告訴你究竟是哪句話說得讓別人不高興了。
一個同事,一說起他,很多人都是一副奇怪表情,然后幽幽地告誡說:“最好離他遠(yuǎn)點兒!边@人業(yè)務(wù)水平、性情脾氣都還不錯,不知道怎么的就成了人民公敵。
后來我終于搞清楚了,事情出在多年前他不小心說錯的一句話上。那會兒正是騰訊、奧拓?zé)徜N的年代,三五萬元的價格惹得大家紛紛張羅著買私家車。有一天同事們正在辦公室里討論這事呢,聊到最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很不屑地撂下一句話:“這種車我才不買呢,要買就買好的,這是我做人的原則。”
面面相覷,討論就此打住。
后來就再沒人愿意隨便招惹他了。慢慢地,只要看見他走來,原本湊在一起說笑的同事們就不約而同地結(jié)束話題,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
我一直堅信,沒有誰非要故意傷害誰,絕大多數(shù)的人際問題都源于誤會。被傷害的一方固然委屈,可“施虐”者也冤著呢:我沒針對你啊,你怎么會這么想?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這些弱點或多或少都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陰影,成為“痛點”,即心理敏感區(qū)。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痛點”藏起來,絕少觸碰,更害怕別人了解或談?wù)摰剿鼈。一旦被觸及,哪怕只是無心,哪怕只有一點點,我們便會本能地覺得自己被冒犯、被傷害。
所以,并不是每個事實都能直言不諱,也不是每個場合都能由著性子想起什么說什么。
人際關(guān)系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些時候,你光顧著自己聊得盡興,卻忘了對方的感受和情境場合是否適宜,而正是這個被你忽略掉的東西,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張嘴說話之前不妨先想一想:別人忌諱什么?這么說會不會被誤會?有沒有犯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錯誤?
要知道,說話得體永遠(yuǎn)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關(guān)鍵指標(biāo)。
【玩笑和傷害的距離,往往就在一線之間】相關(guān)文章:
如何把握和同事之間的距離07-04
距離之間作文09-28
我們之間的距離作文09-21
就在你我之間作文07-18
親子之間的相處也要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08-27
一念之間的距離作文08-01
人生就在一念之間05-31
輸和贏的距離作文10-21
往往的作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