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茶與酒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茶與酒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與酒作文1
毒,旅途便無法繼續(xù)了。當世界為你呈上一茶一酒,又何不二者兼取呢?此非貪心,實乃智慧呀!
只懂釃酒縱情的人,選擇的是一種盡興的情緒化的生活,中有曹植這般“飲君子”,外有海明威這樣的文壇硬漢。他們把生活赴向奇絕的冒險,于放縱和挑戰(zhàn)中讓生命充分綻放。然而,這般自我情緒體驗上的成功往往導致世俗價值上的失敗。曹植郁郁而終,而海明威則吞槍自盡。相似的名人還有終生不得志的李白,學飛蛾而吻火的徐志摩,掙扎于真愛與欺騙之間的張愛玲,一生追求童話般夢想的杰克遜。他們的浪漫與不顧一切讓他們最充分地享受了青春,卻也因此而無法全身而退,過早地耗盡了自己的青春。
還有那些活在清醒里的人,我也是不大贊同的。古有陶潛守拙歸園田,試問當今花花世界有幾人可行?況且陶潛晚年潦倒,乃至無法盡家庭責任。選擇清茶一般淡然地生活志趣固然是內(nèi)心寧靜不染世塵的體現(xiàn),然而這般固守一隅難免顯得膽怯和不負責任。竹林七賢固然閑適自在,然而他們身負才學又為天下蒼生做過什么?他們品茶賦詩之景只見得一個“閑”字,哪里有那個“賢”字?
收斂個性,“品茶”人生,這樣的生活未免過“淡”了,淡得留不下痕跡。真正有智慧的人,以酒縱情之后當以清茶醒酒,于世間盡享挑戰(zhàn),又能隨時回歸淡然。
理查德費曼是有名的`科學頑童,在他去瑞典受頒諾貝爾獎時,他的好友勸他不要過于放縱游玩,他回信說:“感謝您的建議。不過,您為什么要阻止我去探索斯德哥爾摩的新奇世界呢?”這一句話概括出費曼的生活態(tài)度。他既能捧一杯清茶投身于科學世界中,又能持一杯烈酒游蕩于酒會夜店之間。這也是費曼有那么多粉絲的理由。他既選擇淡茶,又抱著濃酒。相似的還有我們的本土前人蘇軾。他一生屢遭貶謫,卻從未放棄以熾烈之心投身政治,他沒有選擇陶潛的路,而是不放棄手中的酒,屢敗屢戰(zhàn)。然而他又比杜甫更瀟灑自在,因為他喜好書畫,懂得淡然。閱讀蘇軾的詞句,既可見釃酒臨江的豪情,又可見賞燕觀竹的自在,這樣的人生,才是豐厚的。濃酒與淡茶,從來不是單項選擇的。反而,兼有二者是豐富而厚重的人生的必要前提。這好比時間的黑與白,光明與陰影,刪去哪個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真實的,反而是放在一起,才更美。
下次招待朋友,不妨左手持酒,右手端茶,是否也是一番趣味呢?
茶與酒作文2
中國的文人一半活在酒里,一半活在茶里,與其說是涇渭分明,不如說缺一不可。
活在茶里的中國文人活得清淡且素雅。君不見五柳先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淡?君不見西南聯(lián)大在空襲警報響起時,還在煮蓮子湯的奇人的坦蕩與平和?君不聞終南山中傳出的那句“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透出的遼遠的心境?習習微風,春水煮茶,與其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如上面提到的人,就算我們無法親眼看到他們煮茶的情景,也能想象出他們端起茶杯,微笑品茗的樣子。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形成,一部分來自文人品性中的不尚名利的高尚追求,另一部分則來自世俗的排擠。天性如此的人在茶中找到對世俗中失敗的撫慰。說至此,我腦海中的'茶的形象也愈發(fā)清晰了,那是一個身著白衣,佩著蘭草的長發(fā)公子,左手搖扇,右手斟茶,似菊,似梅,似蘭,卻又比他們多了一份平和與淡然,讓世界少了許多浮躁之氣,這恐怕就是“無寧靜無以致遠”的最好寫照吧。
活在酒里的中國文人活得濃重且熱烈。你一定想到了拿著酒瓶走得搖搖晃晃的李白對來人說“讓皇上在等會兒,讓我喝了這瓶酒”;你一定會想到嵇康這邊飲酒那邊白眼看人的情景;你也一定想到了稼軒“醉里挑燈看劍”。他們的情感像酒一樣濃烈,也如酒一樣辛辣。李白灑脫的背后是被貶出京的痛楚;嵇康隨性背后是黑暗的高壓政治;稼軒美夢后是現(xiàn)實的郁郁不得志的苦悶。這樣真實的酒味人生,不過是源于文人身上難厚重的社會責任感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的尖銳矛盾?杉皶r是那樣灰暗的現(xiàn)實,也便沒有讓他們迷失自我,并沒有讓酒精麻木了他們的神經(jīng)。他們?nèi)匀粦驯е鴮μ煜律n生的那份責任活著,給自己倒上一杯又一杯的酒。
事實上,沒有那個文人是只生活在酒里或茶里的,就像杜甫,我們看到他沉郁頓挫的文字,也看到草堂前的春水淳淳。酒香中,我們看到文人們?nèi)胧赖呢熑;茶香中,我們看見了文人們的高潔追求。我想這就是中國文人的茶酒之歡。
推己及人,在現(xiàn)今復雜的深會生活中,我們有應何去何從?如何能夠既發(fā)揮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有能為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棲息地?如何能夠既品茶的淡雅清香又嘗到酒的濃厚醇香?或許,看看這些中國文人,我們可略知一二。
茶與酒作文3
茶入口而溫,聞香而不艷,味苦卻不澀,恰似了中國文化的深厚與質(zhì)樸。茶在某種程度上是東方文化的象征。手捧一杯清茶,翻上一本《論語》或是《鬼谷子》,品位簡潔卻雋永的語言,配合著唇邊回味的觸覺,便是最和諧的搭配。
與茶相對的是酒。酒味香而濃,或干洌,或清醇,明快而可一飲而盡。如果說茶所代表的是東方,酒便是西方文化的代言人了。歐洲的建筑與文化都有一種現(xiàn)實的明快與大氣,哥特式尖頂圓拱的教堂乍看便可令人肅然起敬。西方的美在于精致的外觀與金碧輝煌,不似東方崇尚園林似的清幽,曲折而無法一眼看穿。
我想我還是喜歡喝茶的。
羅馬人在控制了整個歐洲之后卻可悲地走向死亡,因為死神敲響了他的臣民的門,或者說是他的臣民親自打開了迎請死神的門。當他們滿足于口腹與眼球時,生活便開始失去了意義。如何能夠死得更壯烈、更奇特,便成了全部的追求。這樣一種毫無生氣的精神狀態(tài)是不能支撐這個如此龐大的帝國的`。我不知道當時的羅馬是否已有了茶葉,但羅馬人必然是更傾向于酒的。喜歡一飲而盡之后的滿足。而滿足之后又是什么?只是一片空虛,或者是意識的混亂。他們?nèi)羝凡,就會知道,無論怎樣的苦澀過后總有回味,而沒有苦澀的甘甜,就只能是甘甜罷了。
因此飲茶而生的中國人,無論何時總有清醒者。
汨羅江邊,那一句“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刻畫了一位以身投江的清醒者。
南山下,菊花旁,那一位看清了仕途的清醒者安然守著他的“心遠地自偏”。
更不用說近代那一位用他的“投槍匕首”冷眼看國人的清醒者!
茶可醒人心智,更是閑適時供人品味之物。若將味道隱藏得太深,一杯清茶,讓人無心去品,就只是一杯解渴之物,F(xiàn)在的人們早傾向于咖啡了,包含著茶的清醒與酒的明快的產(chǎn)物。品茶卻成了一種小資情調(diào),茶道也成了束之高閣的藝術。不過這樣也好,與其被當成一杯解渴物,還不如被放到欣賞的位置。
只是有些東西是不該被忘卻的。追求著,追求著,看著東方的茶逐漸被替代,我有種無可比擬的悲哀,好像幾千年的“茶文化”被壓縮成了“酒文化”的一個背影,一個可以隨手去掉的位置。那曲折的回味也成了不必要的回味,妨礙了人們一下嘗出真味。
但我想,我們還是該去泡杯茶的。
茶與酒作文4
淡香的茶流入喉嚨,沁肺潤心口含余香;吻一唇不加糖的咖啡,先苦后甜回味綿長;品嘗一口青色的葡萄酒,略略澀苦,依舌之味蕾,孕酒韻之芬芳。與這些飲品相比,我還是喜歡無色無味的白開水。
白開水并不高貴,卻有著看透世界盡歸眼底的包容;白開水并不美麗,卻是清凈雅致若若大方;白開水并不濃味,卻能平淡自守不失水的本心,不追逐名利。這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也是我做事做人的信念。
每個人都知道白開水是經(jīng)歷了火的烤燙,去除了雜質(zhì),獲得純真的品性。正如我們經(jīng)歷年少時,需要磨煉,需要經(jīng)過苦難,歷練自己,從而養(yǎng)成和白開水一樣的心性與品志。所以年輕時走些彎路是好的;如果年輕時不撞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我們怎么會成長?怎么會讓自己在今后能有所作為?
清風吹過臉龐,給人溫馨的撫慰,在人生的旅途中時時刻刻為自己準備一杯白開水,不光是為了止渴,也為了透過她的`折射,了解世事萬物,芳華與凋零,學習她包容的心態(tài),無論善惡美丑還是世態(tài)炎涼,我自如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你若問我桌旁是什么為我潤喉,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她是白開水。因為在幽靜的夜里要送自己一份清雅,提筆弄墨,對月描詩,觀星勾畫,嗅花香千里。讓心不再為白天的生活忙碌,讓心不再過問紅塵的浮華和噪雜,讓心寧靜的像一杯白開水,清澈明凈。所謂心無外物,無欲無求,能沉浮一切喜怒,化綿柔為剛強。
當有那樣的一刻,黃金屋不再隱藏于書中,當有那樣的一時,名利祿擺在你面前,你會怎樣?朋友我希望你能喝一口白開水。因為她能教會你怎樣對待功名利祿,怎樣趨吉避兇,保持一種淡泊的心態(tài),走光明大路而不會誤入歧途。敢問,世上有多少人為了今生一時貪念,而終日飽受良心缺失之苦,吃得再好胃火熊熊,住的安逸,卻總會坐立不安,心中有愧才會夜半生鬼。也勸說他們能多飲些白開水,少喝些迷魂湯,走人間正道,過一世滄桑。
白開水,無味卻包含千萬種意味;
白開水,無華卻讓我深深體會;
白開水,無色卻更顯得高貴。
飲一口白開水,給自己一種水的魂魄,歷練自己,包容一切,明凈淡雅,不奢求名利,活一世清清明明,過一生痛痛快快。
給我一杯白開水,歲月里不戀紅塵,只緣靜好。
茶與酒作文5
一棵樹,一棵茂盛的樹。在太陽的種種烤驗下,樹、大地和人都快要蒸發(fā)了,變得模糊,變得抽象。我和朋友靠著樹,模糊的我充滿了睡意……
突然間,感覺從頭至腳,流下了一股清涼,精神充沛的站了起來,睜開眼,一條古老的小巷印入眼簾。
青磚青瓦,排落有序,人海馬車,熱門非凡。一眼望去,巷中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文化氣息。走進巷里,一陣清新純凈的茶香撲鼻而來,衣服濕了,抬起頭,原來是樓上洗茶溢出的水,還有余香呢。
向巷內(nèi)深望,兩面有很多小鋪,有茶坊、酒鋪等,萬里飄香,名不虛傳,點點滴滴都充滿了細膩、香濃、絲柔、品質(zhì),這不就是古色古香的中國文化嗎?等不及的我跨進了一家“十里香”茶樓,一杯濃濃的'茶端了上來,茶水綠澈透底,沒雜渣,茶面上飄著兩片茶葉,它不求回報,不追求名譽,只求在這世間留下芳香,只求自己的付出能給人們留下回憶,它比那些文學家、詩人更加純潔、典雅。
出了茶樓,一直走,突然飄來一陣陣誘人的酒香,目光轉(zhuǎn)向后巷,哦,是一家酒閣,情不自禁的走進去,里面客人很多,都身著古裝,一邊飲酒,一邊小聲談論,臉上時不時流露出陶醉的喜悅。剛坐下,好客的店小二為我斟滿小杯酒,小口品嘗,慢慢下咽,頓時感覺身心舒暢,有香、有甜……,品著美酒,回憶境遷、充滿了詩意。
我不禁感嘆,“酒香不怕巷子深”真不是吹出來的呀!
天不知何時陰了下來,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剛邁出酒閣,從屋頂?shù)粝聛硇∈訌念^上滾到了我手心,我順手向上一扔,“哎呀”,不好,砸中了屋頂吟詩的客人,其手中酒壺應聲落下,酒從壺中騰飛而出,似龍馬、似江河、似長城古站,從頭到尾把我澆了個遍,帶著酒香,帶著古典,帶著依戀,我又昏沉而去。不知是穿越時空,還是回本來的歸宿,感覺“天旋地轉(zhuǎn)、宇里時空、萬物生輝、星辰蕩漾”。
突然有人搖了搖我,睜開眼,才發(fā)現(xiàn)我倚在樹邊睡著了,朋友正好奇的看著我。
抬起頭看太陽,陽光照得我汗水滴流,照得酒水香醇,照得茶香四飄,照出了中國文化,照出了風情特質(zhì)……。
茶與酒作文6
茶之新醅,入水三分,細細烹飪,于碧波微瀾中初見友誼之華序;酒之初釀,入土三丈,慢慢珍藏,于香味四溢中知曉友誼之真諦。
——題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且長且短,且樂且哀,無論如何,只求有一知心之友且行且伴,于塵世中看盡繁華,于山林中歌盡風雅,豈不快哉?
茶酒伴,誼之畔,相行既是伴。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擦肩而過才換來今生的一次回眸”。那我們要有前世的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為友?茫茫人海中,多慶幸,我們能成同窗,成朋友。緣有盡,但誼無窮?v時光飛逝,青春時多彩的照片在日后重新翻起時已褪為蒼白,但我們心中的那份觸動,伴著腦海中那些歡樂的回憶卻又會如藍鯨出水般,驟然躍起,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漣漪,久久未能平靜。
茶酒伴,誼之畔,互容即兩寬。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縱是圣賢,也會有犯錯之時,更何況乎常人呢?古時藺相如居高位,廉頗心生不滿,處處刁難,但相如不為所怒,處處退讓,其舍人不解,問之,釋曰以和為上,廉頗聞之,感其胸襟之寬廣,亦深知自己所為之不妥,負荊請罪,雙方和解,后成為至交好友,共為國家效力。陌生人之間尚且能相互理解、寬容,相處多年的朋友又何至于為了一點小事就說翻就翻呢?友誼,本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多一份理解,少一點自私,于友于己都有好處。
茶酒伴,誼之畔,同好趣常在。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共同的`愛好對于一對朋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否則,話不投機,又如何能真正的了解彼此呢?有相同的喜好,談話的趣味方可體現(xiàn)出來,而正是這份趣味,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才可讓他們彼此之間的友誼于歲月沖刷中經(jīng)久不衰,于時間長河中愈見璀璨。碌碌浮生,白云蒼狗,有一知己,足矣。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共歷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以后的以后,我們可能會離開,會分散,會各自為安,會再見兩難,但我們之間的友誼卻永不相斷,待白發(fā)回首,過往皆從容。
友誼應“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友誼應如茶之烹,如酒之濃,如青山之松,不為浮榮。
茶酒伴,誼之畔,人各兩散,情卻在。
茶酒伴,誼之畔,說翻就翻,非“真愛”。
茶與酒作文7
小的時候,常聽父親講各式各樣的武俠小說。父親說他最愛金庸,古龍的,因為他們寫的人生那才叫一個敢愛敢恨,才叫一個酣暢淋漓。父親每次講,講到精彩部分,總是激動得臉紅,拍案大叫,我便與他一起哇哇大叫。但我真的再記不起那些故事的情節(jié)了。在長大之后,我也曾試著翻著這樣幾本小說,才知道,原來,父親說的是真的。金庸與古龍,一個愛寫酒與酒館,一個愛寫茶與茶館。好多精彩的故事都是在酒館與茶館中,都不可缺少茶或酒的。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碗濃酒,便該是辛辣,轟轟烈烈,不遺余力的,就像金庸的酒與酒館。也有人說,人生是一盞淡茶,人生應清靜無為,淡泊名利,就如古龍的茶與茶館。
每個人的人生境遇有所不同,人生理想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人生便就如一首詩,一首以理想為境,以情感為韻的詩,每個人的詩都是各具特色,與眾不同的。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是沉郁頓挫。陶淵明的詩沖淡平和,蘇軾的詩豪邁奔放,他們的詩不恰好寫出了他們所處的人生境地或向往的人生的特點嗎?
李白,這個享譽詩壇的詩仙,斗酒百詩,才華橫謚,曾夢想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本以為一身才氣終有用武之地,怎奈楊貴妃的一句話,便使他跌落谷底。縱然“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卻也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但他認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有”,他也曾發(fā)出“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言壯語。他認為他的.人生便應是乘風破浪,風雨無阻地向夢想出發(fā),人生便應該是一杯濃酒,轟轟烈烈而又不遺余力。
陶潛,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派,他熱愛田園生話,不愿追逐名利參與官場紛爭,只愿守住一份本心,一份無雜質(zhì)的天然。他理想中的人生規(guī)劃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恬靜閑適的人生。他的一生便如這樣一杯淡茶,沖淡平和,卻又氣蘊無窮,耐人尋味。
我想,人生真的不必在乎去哪里。人生本就應該多幾分瀟灑,少幾分拘謹。因為人生終不是圓滿的,要相信人生處處都是風景,我們真的不必為一處停留。我希望我們每個人未來的人生,能夠瀟灑,燦爛,美好如詩。
【茶與酒作文】相關文章:
茶的味道作文【經(jīng)典】03-27
茶的語作文04-29
芝麻茶作文11-10
茶味的作文10-15
“茶”的味道作文04-22
墨茶的作文09-26
靜心茶作文09-25
茶香的作文09-06
茶的滋味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