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的故事
家風的故事1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說起我家的家風,爸爸總結為一個字——勤。
這還得從爺爺奶奶說起。爺爺奶奶年輕時,家里很貧窮,他們于是學著做早點生意賺錢,這一做,就是幾十年。為了保證早點能及時供應,爺爺奶奶每天晚上十一點多就起床開始準備,而這時,許多人才剛剛進入夢鄉(xiāng)。那時,爺爺奶奶買不起空調(diào),夏天,早上的陽光十分毒辣,可他們?nèi)匀灰诨馉t旁做小吃;冬天,北風怒號,雪花飛舞,可他們?nèi)匀灰獜囊惶熘凶罾涞牧璩勘汩_始忙碌,站在風雪之中,任憑寒風吹凍了全身。每天,他們從深夜開始忙碌,到第二天中午才可以休息。爺爺奶奶就是靠著這幾十年日夜顛倒的勤苦,培養(yǎng)了爸爸和小叔叔兩個大學生,F(xiàn)在,爺爺奶奶不窮了,也不用再做生意了,可是,這勤苦的習慣已經(jīng)深深地烙進他們的骨血里。他們?nèi)匀幻刻烀不停,一大早就起來買菜做飯,爺爺洗菜,奶奶炒菜,而且每天翻花樣。隔一段時間,爺爺奶奶就要為我們包包子、餃子、粽子……我常常勸奶奶不要累到自己,可奶奶卻說:“現(xiàn)在比以前輕松多了,我可不覺得累呢!”
這樣的家風影響到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在工作上十分勤奮。我的爸爸工作以后,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于是又自學考取河海大學繼續(xù)深造,邊工作邊學習,從不叫苦叫累,F(xiàn)在,爸爸上班一整天,中午也不能回家,晚上回家后,還常常從包里拿出一袋袋文件,繼續(xù)工作,真是一個勤奮的“工作狂”。媽媽往往在我還沒起床時便上班去了,等到下班,已是夜晚,我早就呼呼大睡了。夜深了,媽媽還在備課,每一節(jié)課,她都會反復修改,精益求精。即便這樣忙,媽媽也堅持每天看書,還教育我:“要勤讀好書、品好書、學好書,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聽了深受教育。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我也學會用“勤”要求自己,我懂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牢記“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優(yōu)異的成績就是“勤”給我的.回報!
我為我的家庭有這樣的家風而自豪,我一定會讓它在我這里發(fā)揚光大,我要與“勤”相伴,走出我精彩的人生。
家風的故事2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于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只是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理念不同,有的講究勤勞節(jié)儉,有的崇尚奮斗拼搏,有的不言不語踐行言傳身教……你好奇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媽媽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她說人的一生誰也避免不了兩個時期:在年幼時需要悉心照顧和引導,在年老時需要關愛與扶助。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兒童時代,到青壯年時代,到耄耋老人,都會老。現(xiàn)在物質(zhì)條件好了,可是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可能不缺錢花,但是得不到應有的陪伴與照顧。我奶奶覺得城里不習慣,覺得鄉(xiāng)下空氣好,還可以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鵝,喜歡住鄉(xiāng)下。因此一有空我和爸爸媽媽就會回去看她,給她做她愛吃的菜,給她包餃子,陪她聊天,聽她回憶和講述她的故事。我們也會把她接到城里,帶她去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長城,去香港澳門。作為炎黃子孫,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尊老愛幼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我孝順爸爸媽媽,薪火相傳。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爸爸從小對我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做人必須恪守誠信,男子漢說話必須一言九鼎,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他說諾不輕許,才不容易負人。就是說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什么,否則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導致失信于人。答應幫別人忙也好,約人談合作也罷,應允了一定要說到做到。我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大人之間一諾千金的感覺,所以爸爸要求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按時起床、準時上下學,他說守時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xiàn)。他還要求我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兌現(xiàn),記得剛進一年級那會兒,我們班鄧思雨特別愛吃棒棒糖,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就答應給她買,可說完沒多久就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鄧思雨就找我爸說起這事,然后我爸回家就嚴厲地要求我從自己的儲錢罐里拿錢買兩個棒棒糖給鄧思雨兌現(xiàn)我許下的承諾,從那以后我就不太敢隨便答應同學事了,因為我怕我忘了或者兌現(xiàn)不了。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也知道了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xiàn)。當然也可能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xiàn)的情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時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并道歉,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憲法”,神圣而莊嚴,它指引著我們,警誡著我們,約束著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風的故事3
古往今來,家風乃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nèi)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務必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guī)范。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家風時刻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的教育。
但什么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表示: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家訓中反復強調(diào),最敗人的兩個字------傲、惰。“惰”是惰性,就是明白就應做有好處的事,卻總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無聊的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一個“勤”字。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夠做得到的。
曾國藩一生成就建立在“勤”字上。晚年身體不好,休息三四個月,自悔到什么地步他在日記中說:“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內(nèi),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無已。”病一好,立刻給自己寫了工作時間表,上午會客,聽工作匯報,寫日記,寫奏折下午處理公文晚上,溫詩,寫古文等。由此可見,堅持勤奮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品質(zhì)之一。
作為一名家長,我深知勤奮、堅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個性嚴格要求。一次孩子犯懶,不想去舞蹈班了。她擺出各種理由,什么作業(yè)多呀;覺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當時我想,孩子所說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但轉念一想,如果我讓孩子放縱一次,就會有下一次。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孩子懶惰、散漫的不良習慣。勤奮堅持的態(tài)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于是,我拒絕了孩子可憐巴巴央求,當了一次“狠心”的媽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需要家長的鼓勁兒。在孩子出現(xiàn)懶惰的苗頭時,家長要及時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奮動力時,家長要加油鼓勁兒,甚至嚴厲督促。這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古往今來,家風乃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nèi)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務必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guī)范。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家風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讓我們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為著子子孫孫的完美未來,為著世界的溫馨和諧,身體力行,做“好家風“的建立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為一個高度禮貌、繁榮昌盛的大家庭!
家風的故事4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好的家風更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且時刻影響著我們,是文化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法的潛移默化。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計較,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我也經(jīng)常告訴我的`孩子。
還記得有一次店里比較忙,有個顧客帶著快兩歲的孩子,調(diào)皮的孩子非要踩在凳子上,因為鞋子上有水,把凳子踩得很臟。因為我們都在忙,沒時間收拾。等我一回頭看到兒子學著我們平時的樣子,把凳子噴上泡沫清洗劑,拿起毛巾擦了起來。一會就把凳子擦的干干凈凈。雖然兒子這個小小的舉動,說實話,心里真的美滋滋的禮物!兒子長大了,懂事了!
后來我問兒子,我說寶寶你今天太棒了,讓我看到你的懂事,你的包容!兒子笑著跟我說,媽媽我是男子漢,舉手之勞,應該的。
好的家風,好的習慣,父母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言行舉止。因為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大家一起加油。
家風的故事5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許多人會首先想到千古傳誦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蹦欠N幽美山景,那份瀟灑坦然,皆讓人心向往之。
其實,歐陽修不僅是北宋詩文**運動的領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曾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身居高位。他憂國憂民,對有真才實學的后輩竭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重視傳承清廉自守的家風,還寫下名篇《誨學說》,教誨后代及世人要勤學上進,做有用之才。
寡母“畫荻”自幼苦讀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3歲的歐陽修中進士,次年即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歐陽修在洛陽“守”了3年,邁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歐陽修是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其父親歐陽觀也曾在綿州(今四川綿陽)任推官,主管刑獄。歐陽修出生于綿陽,可他4歲時,父親便患重病去世了。歐陽觀為官清正廉潔,沒什么積蓄,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只得帶著歐陽修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富裕,好在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池塘邊長的荻(dí)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寫字,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這便是慈母教子典故“畫荻課子”的由來。
歐陽修后來在為父母所作墓表(祭文)《瀧岡阡表》中,記述了幼時母親的諸多教導。“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有待于汝也。”“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编嵤铣S脷W陽觀生前的言行教育兒子,要求他清廉自守,奉養(yǎng)長輩不一定要衣食豐厚,重要的是要孝順,待人處事則要敦厚仁愛。
在母親的教導下,天資聰穎的歐陽修勤奮好學,叔叔給他留下的書籍很快便讀完。他還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三上”作文清廉做官
歐陽修在洛陽僅3年,卻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總結,撰寫出歷史上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奥尻柕孛}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他的千古名句更為后人津津樂道。
從洛陽起步,歐陽修書寫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雖然在政治上因支持革新、變法數(shù)次被貶,但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倡導詩文**,一生創(chuàng)作散文500多篇,文字簡潔凝練、清新自然,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留下《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名篇。他參與修訂《新唐書》、自著《新五代史》,還撰寫金石學著作《集古錄》,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件。
對于自己著述頗豐的原因,歐陽修在《歸田錄》中這樣解釋:“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尤可以屬思爾!币馑际,他所著文章,多是在騎馬、睡覺前、如廁時構思完成的。此話反映出他惜時如金的一貫作風,他總是在政務繁忙之余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星時間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在《誨學說》中,他更用簡練的文字寫出深刻的道理,教誨人們只有“學”才能知“道”,才能懂得人生道理,才能成為有德有才的“君子”。
歐陽修不僅勤勉有加,而且為政清廉。他做官多年,一直帶著寡母和妻兒借住在衙門大院,還租住過破舊的民房,“墻壁豁四達,幸家無貯儲”,他42歲才在安徽買房置地。
為了避免有人變相**,歐陽修甚至連轄區(qū)內(nèi)出產(chǎn)的東西都不買。侄子十二郎要從南方來看望他,他在家書《與十二侄》中特別囑托道:“昨書中言欲買朱砂來,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物外,不曾買一物,汝可安此為戒也!
“獎引后進”多舉賢才
《新唐書》修成后,按照以往的規(guī)矩,史書只署官階最高者的姓名,歐陽修的官階比宋祁高,歐陽修卻以宋祁“編修費時長,功甚偉大”改了規(guī)矩,于是《新唐書》的《紀》《傳》部分署名歐陽修,《列傳》部分署名宋祁。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歐陽修成為北宋文壇公認的領袖,“以文章道德為一世宗師”,“天下翕然師尊之”。
“取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一頭地也。”歐陽修在給好友梅堯臣的信中這樣盛贊蘇軾,盡顯發(fā)現(xiàn)賢才后極度歡悅的心情。對有真才實學的后輩賢者,他極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
公元1041年,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曾鞏,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并獻《時務策》,表達政見。歐陽修讀后賞識不已,在回信中說:“其大者固已魁壘,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痹柹瞄L古文策論,輕于應舉時文,屢試不第。為此,歐陽修特撰《送曾鞏秀才序》為其叫屈,又把曾鞏納入門下。在歐陽修的培養(yǎng)和幫助下,曾鞏于公元1057年高中進士,從此一鳴天下知。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成名,也得益于歐陽修這位伯樂。據(jù)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公元1056年,48歲的蘇洵攜蘇軾、蘇轍兄弟以文章為“敲門磚”,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希望得到舉薦。張方平寫了一封推薦信,讓蘇氏父子去京城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之前,歐陽修與張方平曾因政見不同而交怨,但當歐陽修讀了蘇洵的文章后,并不因為他是政敵推薦的而怠慢,反而擊節(jié)道:“后來文章當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薦布衣蘇洵狀》,贊其“文章不為空言而期于有用”“辭辯閎偉,博于古而宜于今,實有用之言”,極力舉薦,蘇洵從此名動京師。
另據(jù)《宋史·本傳》載,歐陽修“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歐陽修的胸禁、眼光和影響可見一斑。
寶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這段話出自宋代歐陽修所作《誨學說》一文,是用于告誡其子歐陽奕努力學習的家訓。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出自儒家典籍《禮記》,大意是闡明學習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歐陽修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闡發(fā):那玉石即便未經(jīng)打磨,好歹本性還是玉石的本性,不會變爛變壞,但人呢?人要是不好好學習,那么狀況就可能十分糟糕了,墮落成小人乃至壞人都有可能!
歐陽修是大文豪,也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在許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更令人稱道的是,他還舉薦提拔了許多杰出人才,唐宋八大家中竟然有五人都是出自其門下,號為“千古伯樂”,更隨之引領開創(chuàng)了一場文化革新運動,讓其好學重家的家風,走出一家之門,影響到了一個王朝。
這與他自幼所得到的良好家教密不可分,他也極為重視家教,《誨學說》一文,不僅是他對兒子的家訓,也是自己的一番回憶。
家風的故事6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個很平常但卻讓我思緒萬千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于爸爸和姑姑的口述,是一個關于我奶奶的故事……
奶奶的童年是在黃連湯中泡大的。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家境貧窮被送給別人當孩子(據(jù)說這種現(xiàn)象在那個時代十分普遍),而過繼孩子的那戶人家也不富裕,作為家中最大的孩子,奶奶肩負起幫父母操持家務及帶弟弟妹妹的責任,這樣的生活現(xiàn)實使她早早地失去了獲得教育的機會,她的學歷定格在小學二年級,而喂豬、種菜、做飯、洗碗……成了她全部的童年。然而,困苦的生活、早年的.自立也養(yǎng)成了她在生活中尋找快樂的能力。
故事發(fā)生在很多年前的一個寒冬,那時候的奶奶已經(jīng)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由于爺爺在外地工作,奶奶不得不獨自在閩南農(nóng)村撫養(yǎng)著三個幼子,長期的勞作讓她俊秀的臉龐充滿了憔悴,白發(fā)也入侵了她的鬢角。那天天氣真冷,海風夾雜著寒冷已經(jīng)咆哮了一整天,但這天在海田里干活的奶奶卻特別有勁,因為今天是臘八,隔壁村落演社戲,她要快點結束一天的工活然后回去帶孩子們?nèi)タ磻颉?/p>
盡管工作了一天滿身疲憊,盡管抹黑趕路有些危險,盡管看完戲后回家還有大把的家務可能要做到深夜,但奶奶并不想錯過這次社戲,這可是她們一家難得的娛樂時光。背著一個,牽著兩個,奶奶和她的孩子們在漆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頂著刺骨的寒風,趕著胡亂的腳步,終于在社戲開鑼不久后趕到了演戲的小廣場。由于遲到,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想有座位自然更是一種奢望,只能站在后排踮起腳尖看了,但這些完全無法動搖哪怕是一點點的這位母親帶著孩子們看社戲的熱情。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母子們互相依偎,舞臺的光線照在她們的臉上,她們的臉上都露出了喜悅,這是看戲的喜悅,是樂觀生活的喜悅、更是憧憬未來的喜悅……
奶奶的培養(yǎng)下,這種樂觀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爸爸和姑姑們,她們比同齡人更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通過努力實現(xiàn)美好夢想,現(xiàn)在,我的姑姑成為了廈門大學的教授,我的爸爸是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未來我也要把這種優(yōu)秀的家風繼承下去,勇敢地面對困難,樂觀地面對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祖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這就是我的奶奶、這就是我的家風、這就是我的財富!
家風的故事7
有一天我們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回去問一下家長:“你們家有沒有家風家訓,如果有,是什么?“ 下午放學見到爸爸來接我,我便迫不及待地問他:”爸爸,爸爸,我們家有家風家訓嗎?“爸爸”哈哈哈“大笑起來:”傻小子,我們家當然有家風家訓了。回家,我拿給你看!
回到了家里,爸爸先給我解釋什么是家風、家訓和家規(guī)。"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 也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 家風又稱門風,是給家中后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家規(guī)是給后代子孫制定的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它們當中有很多都是名言警句。歷史上有名的有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然后爸爸給我看我們家的'家風是:持正方為人,友善世道寬,勤儉乃根本,有恒志竟成。我們家的家訓是:發(fā)上等德,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我們家的的家規(guī)是:不做缺德事,不交邪道友。不發(fā)不義財,不忘滴水恩。不失君子骨,不負忠良心。不忘祖宗人,不辱男人名。然后爸爸又給我解釋了一下它們的意思,并要求我背下來,以后傳給我的孩子。他的表情很嚴肅,把笑嘻嘻的我也搞得認真起來,認識到這可能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
媽媽在旁邊聽到了我們的對話,然后給我講姥姥家勤儉的家風故事。她說在姥姥家,凡是掉在家里的米粒,不管是在飯桌上,還是在地上,都必須撿起來吃了。她還問我記不記得姥姥經(jīng)常講的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上廁所,看到地上掉了三個米粒,不管臟臭,撿起來吃了。他剛出了廁所,廁所的墻就塌了,他幸免與難。姥姥說就是因為那個人愛惜糧食,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才免于一死。還說這個故事是姥姥的媽媽講給她們聽的。這個故事,我似乎是聽過。不過我馬上反應過來說:“怪不得你們?nèi)ツ晔罴僮屛覍懨琢5墓适拢遣皇蔷褪亲屛叶谩焙沟魏滔峦,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孺子可教也!皨寢屧谂赃呉残χf:“吃飯的時候一定得把飯吃干凈,非洲還有很多小朋友餓肚子呢。要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吃完晚飯,我特意把我的碗在爸爸,媽媽眼前晃了一晃,得意地笑著說:“看看,我的碗是不是和我的臉一樣干凈?”他倆看著我不由自主地笑起來,“真是個小娃子!眿寢屝χf道。
你看,家風的故事在我們家由姥姥傳給了媽媽,媽媽傳給了我,一代又一代,它傳遞了祖先對我們給予的厚望,而我,也會把它傳承給我的后代子孫,讓祖先的智慧之珠始終熠熠發(fā)光,照亮我們前進的征程。
家風的故事8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奔绎L是無聲的教育,我家的家風是:誠信、守孝、勤儉。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誠信。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到拱墅區(qū)歷史街區(qū)去玩。中午時我們走進了一條食品街,遠遠就聞到一陣臭臭的味道,這是我熟悉的臭味,是我最喜歡的吃的.臭豆腐。我問爸爸要了十元錢,就直奔豆腐攤點。來買豆腐的人真多,里三成外三成,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大聲叫到:“奶奶來和臭豆腐”。我焦急的等著,看著別人一碗碗拿走,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敖o,你的臭豆腐”,“終于輪到我啦”,接過臭豆腐,我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進一塊,燙的我嘴都歪了。我和爸爸邊走邊吃。一盒臭豆腐快吃完了,準備扔垃圾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十元錢還在我的手里。我心里一陣開心。笑著對爸爸說:“今天我們白吃了一盒臭豆腐,錢忘記了給了”。我回頭看看,我們已離臭豆腐店很遠一段路了,難怪老板沒追討。我正得意時,爸爸卻拉長了臉,嚴肅看著我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和其可也,回去的路哪怕再長,也要把錢還回去!闭f完,便拉起我往回走。
走回到店鋪,我紅著臉把錢遞給老板:“對不起,剛才買了臭豆腐忘記付錢了”。老板滿臉笑容地說:“沒關系,忘就忘了吧,一盒豆腐而已。”“這可不止是一盒豆腐的事,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爸爸說。還了錢后,我頓時覺得心里很輕松愉快,腳步也更加輕盈了。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父母給了我這么多精神財富,我一定會牢記于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家風的故事9
這是一個朋友的故事。如果不是這次家風家訓征集活動,也許這些將永遠塵封在心底,沒有機會向大家敘說。
由于業(yè)務關系認識朋友L有很久了,有事沒事總電話溝通或者于周末、假日相約一起閑諞,漸漸的也就成了無話不說哥們,相互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就從日常的交流中得到的點點滴滴串成一個家風家訓的故事。
朋友已是知天命之年,出身農(nóng)家,三十多年前高中畢業(yè)參加了當年千軍萬馬獨木橋的高考有幸成為那個年月的天之驕子,四年大學生活,完成了一個農(nóng)家子弟到國有企業(yè)員工的華麗轉身,而今供職于一家國有大型企業(yè),從事過技術工作、管理工作,現(xiàn)在是一個分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
朋友生于六十年代,成長之時經(jīng)歷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關中農(nóng)村雖不是特別富裕,但也可以維持基本的溫飽。那時世代務農(nóng)的農(nóng)家都有一種讓孩子走出家門的奢望。朋友的父輩中伯父是五十年代的大學生,其它幾位也上過中學,其父親由于上過中學且為人機敏,在當?shù)匾菜闶切⌒〉膫人物,當過會計、外出從事過副業(yè)生產(chǎn)、管理過村辦企業(yè)。朋友說自小就知道伯在很遠的地方吃著公家飯。父親則一直在大隊和公社做著副業(yè)。自己從小也沒有受過多少當時的`苦難。
關于自己的成長,朋友說,這是得益于祖父及父輩從小對自己及弟妹們不時的言傳身教。祖父兄弟二人,解放前務農(nóng)兼做小生意為人,謹小慎微,勤儉持家,到解放初也置了有十幾畝地。父輩堂兄弟五人,和睦相處,共同生活,直到七十年代才分家另過。雖說共居一院,但也相對于別人家要相安無事,和睦開心。朋友從小就是在這種種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沒有間斷,但是同村的孩子則是很多小學、初中沒有上完就輟學,從事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工作。據(jù)朋友回憶說,自己七三年上一年級時有六十多年同學,等到八十年代初高中畢業(yè)時一起上小學的只剩下三個。自己也感到很幸運,能夠一真讀到大學,這些也都是得益于家人對于讀書的敬重和對自己的支持。姊妹五人有三個在八十年代上了大學,兩個九十年代分別上了中專和大專,算是讀書終有所成。
多年的農(nóng)村生活,朋友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每每出外總是保持著那純樸的鄉(xiāng)風,從不浪費,從不奢靡,沒有半點的嬌柔與做作。跟朋友們相處的時候總是讓人有一股清新的感覺,言談中充滿風趣,讓人開心快樂。
每當問及單位中有些人為了所謂的升遷,不擇手段時,朋友總是淡淡地說,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其實朋友的業(yè)務能力與為人處事,在單位口碑還是相當不錯的,帶出了好多業(yè)務骨干,理順了許多業(yè)務流程。關于升遷,關于人與人之間的那些事,朋友有著自己的原則和為人的底線。平淡、平安的生活,無憂、無慮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漫延。
一個從如果看淡了所謂的名利,本本分地做好自己,于我們來說不失為一個看齊的榜樣。
家風的故事10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并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但他生活儉樸,“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氣的,像個鄉(xiāng)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有位親戚對此很不理解,有次問起李大釗,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點種”“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當教授點什么種 ? ”親戚迷惑不解。
解放后,樂亭縣第一中學師生訪問李大釗故居時,這個親戚向師生們談到這件事。一位老師聽后提議全體學生起立,他激動地說:“同學們,你們明白李大釗同志所說的'點種'的意思嗎 ? 他的種子,就是革命的種,共產(chǎn)主義的種!我們要讓李大釗同志點的種,在我們心里開花結果!敝钡竭@時,這位親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釗所說的“點種”的真正含義。
李大釗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真理,為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火種”,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努力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他經(jīng)常帶領孩子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爬山,以鍛煉他們的膽量,開闊胸襟。
有一年冬天,北京城雪花紛飛,大地披上了銀裝。李大釗對孩子們說:“雪下大了,你們快拿掃帚到院子里去掃吧 ! 要是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借雪吟詩,這比我小時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詩要好得多呀 ! ”
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雀躍,立即拿掃帚出門。孩子的外祖母和母親表示反對。外祖母說:“外面太冷,凍壞了孩子怎么辦 ? ”李大釗卻笑著說:“孩子們應當從小養(yǎng)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么也不會做。何況人只有經(jīng)常活動,身體才會有抵抗力。掃掃雪怎么會凍壞身體呢,呆在屋里不動彈,才更經(jīng)不起風寒呢 ! ”李大釗說完,就帶著兒女出了門。一邊掃雪,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干得熱火朝天。
古人說:“樂則生矣。學至于樂,則自不已,故進也!崩畲筢摻逃⒆,善于從孩子的特點出發(fā),循循善誘,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從不刻板生硬,更不打罵孩子,從而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大釗家中堂屋的北墻上,掛著一張富有詩意的畫,畫中有位少女懷抱琵琶在演奏,各種飛禽走獸聞聲而來。李大釗十分欣賞此畫,他繪聲繪色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音樂的力量有多么大 ! 這個彈奏樂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輕輕撥動,就能引來美麗的孔雀、高傲的仙鶴、 兇猛的獅子老虎,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堂的鳥獸,他們一個個都被音樂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說 了。音樂不僅能陶醉人,而且還能鼓舞人心。”李大釗經(jīng)常教孩子們唱歌。有次,他教孩子們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贊美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們就要歡喜禾捆收回家。他邊唱邊講解:“你們看農(nóng)民們辛辛苦苦地種下東西,收獲的時候是多么喜歡呀 ! 他們忘記了辛苦,只有快樂。我們的革命也是一樣,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會像農(nóng)民把莊稼收回家一樣快樂呢 ! ”
李大釗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教孩子學音樂。有一次他帶著葆華、星華去拍賣行買回一架舊風琴,由他彈琴伴奏,孩子們合唱了一首校歌。唱完后,李大釗說:“北沿河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你們校歌里怎么說它是孩子們青年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 ? 這首歌的歌詞太不真實了,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 ”他借此機會教孩子們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還給他們講解歌詞的含義,講解從事革命的道理。這種家教,寓教于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崩畲筢撛诩彝ソ逃,十分注意運用“尊重”這種“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兒童心理,根據(jù)孩子們心理、生理特點,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 格字帖。孩子們很是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
這次是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fā)紅,直想哭出來。她放下筆,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fā)現(xiàn)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為什么哭。妻子正好張口問星華,卻被李大釗攔住了。他說!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為什么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問她?薜脑虿皇呛苊黠@地擺在那里了嗎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釗接著說:“我記得在一本什么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直到傷口長好了才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 ? 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 ?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過了一會兒 ,李大釗把小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著星華寫的字帖微笑著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星華受到很大鼓勵,同時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wěn)多了。
家風的故事11
俗話說:“家風嚴謹,子孫百世。”不錯的,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致使家庭素質(zhì)如何,從而關鍵到是否能夠流傳繁衍多久。家風“嚴謹”,我們家估計是個反例把。但在我眼中,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被貼上“嚴肅中又透露著輕松,雖然要求多卻又不令人窒息”的標簽。
電影小說中角色有著“好壞之分”,在家也不例外。媽媽是嚴肅又認真教育的代名詞,而爸爸則是在我們挨批后安慰,逗我們發(fā)笑的角色。這不,他們不又本色出演了嗎。
“看看,看看,你這次考幾分?前幾天海天天看電視來著,手機連吃飯的時候都不舍得放下。而且你自己看看你都半個墻壁高了,衣服被子還亂扔…”媽媽略帶幾分怒意的聲音響起,看著媽媽因生氣而亮晶晶的眼睛,估計著還有愈演愈烈的下場,只好默默低頭誠懇的挨批“那么大了!犯錯誤還不回話?…!眿寢屗坪鯙槲业贸聊由鷼,余光瞄到媽媽的手掌即將落下,心下一緊,咬緊牙等著懲罰到來,緊張的.小蟲一點一點侵蝕我的心,這似凌遲般的害怕啊……?墒,并沒有想象中的疼痛出現(xiàn),抬頭眼到之處是爸爸站著我的身前,佯裝生氣得“罵”幾句我不乖不乖如何。嘿嘿,松了口氣,幸好爸爸出現(xiàn)了。媽媽仍在生氣當中,望著我僥幸的偷笑,她的臉就更臭了,“還是要有一個初中生的樣子!”說著,便又開始提要求——考試成績?nèi)绾稳绾,收拾房間如何如何,獨立啊獨立啊什么什么的。我如一只偷了腥的貓為著逃過這小小的一劫而偷笑著。怎么樣,想必你們家也有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長黑臉的角色吧?
雖然爸爸總在媽媽的“酷刑”之下及時解救下我,雖然總是笑臉相迎,時常與我們玩笑打鬧,但他對我的學習乃是十分看重的。特別要求我要——“自主學習!薄白灾鲗W習”在他看來,便是“自己主動學習!彼J為我個人對學習的態(tài)度十分至關重要,分數(shù)在他看來,只要不持續(xù)的低分便也就夠了。因此啊,每當媽媽為我的分數(shù)而苦惱生氣,不給我好臉色看時,我爸就算是我的救命稻草吧,總能在這時逗我開心給予我安慰和關懷。
我就是在這偶爾充滿緊張卻又十分歡樂的家庭中成長。成長歷程中總是伴隨著媽媽的嚴厲以及爸爸的關懷,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爸爸媽媽讓我十分感激,他們讓我學到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獨立,沒有他們的教育,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我。他們更令我明白了感恩,明白了相處,明白了情感,明白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實在是很喜歡這般恩威并重的“家風”。
家風的故事12
“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風”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校規(guī)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但如果我問你家風是什么,你可能就頓時愣住了,對不上來。其實,很簡單,家風就是外界對于我們的一種評判標準。你家的家風越好,外界的評判就越好;相反,你家的家風越差,外界的評判就越差。
家風,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安排,能把我牽向正確的道路;家風,好像一位親人,注視著,催促著我的成長;家風,猶如一支筆,在我的人生書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每個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良好的家風,可能是助人為樂,可能是勤勞誠懇,可能是富有愛心。這些家風滋潤著我們。
接下來,我就談一談我們家的家風故事。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們家最好的家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爸爸媽媽好不容易放了幾天假,可也沒閑著,因為他們要帶外公外婆出去散散心哩。外公外婆成天呆在家中,已經(jīng)很久在外面走走了,由此,爸爸媽媽想在這個五一小長假帶外公外婆出去走走呢!
“生命就是運動,人的'生命就是運動。”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為我們描繪的運動的形象。不錯,運動的確是生命。可是我不喜歡運動。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事,使我從不喜歡運動蛻變成了喜歡運動。這天,我不情愿地陪爸爸媽媽散步。我一步也不想多走。但是,面對著爸爸媽媽的鼓勵和加油,我又繼續(xù)走了下去。一路上,看到兩旁那美麗的風景,蔥蔥綠綠的楊柳,可愛的小動物,打太極的老奶奶,使我在緊張有壓力的學習生活中,輕松了下來。我心曠神怡,如釋重負,終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健康運動,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之一。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是久經(jīng)滄海才會凸顯的一束光芒;家風,是在風平浪靜中還能憂國憂民的那種心態(tài)。讓我們良好的家風陪伴著,滋潤著我的成長!
家風的故事13
人們常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家就有許多的規(guī)矩。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爸爸媽媽常對我說,一個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經(jīng)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凡事都可以從小事做起,盡孝也是這樣。我在爸爸媽媽的實際行動中親身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孝道。每當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節(jié)買東西和幫著做飯、洗碗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別高興,我想,老人們看到自己的兒女孝順,都會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
今年的中秋節(jié)在不知不覺中悄然來臨,在往年中秋佳節(jié)的時候,我們家人會早早團聚,但是因為今年我和妹妹的學業(yè)加重了不少妹妹,再加上妹妹即將小升初,大姨和媽媽自然是不肯放松我們倆的學業(yè),于是在今年我和妹妹都沒有回到老家去看望外公外婆,讓我和妹妹都十分的不適應。外公外婆年齡大了,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有時間多多回家看看他們,但是他們心里也懂得兒女的難處,他們總是害怕打擾了兒女的工作和休息,中秋節(jié)爺爺一定十分想念我們。
考慮到這些特殊情況后,小姨作為代表帶著弟弟回了家,讓外公外婆的中秋節(jié)增加了一份親情和溫暖。他們專門教會爺爺如何使用微信給我們視頻,所以我們雖然沒有當面問候外公外婆節(jié)日快樂,但是通過視頻問候二位老人,他們還是很高興的。這樣以后每個周末爺爺婆婆想我們了還可以通過視頻見到我們,這樣做外公外婆還是很滿意的。
爸爸媽媽孝敬老人的做法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我以后會像爸爸媽媽那樣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好家風才能塑造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了,社會才會穩(wěn)定。所以我們要把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家風的故事14
“家有家規(guī),校有校規(guī)”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么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良好的家風家規(guī)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guī)的一些規(guī)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生活是否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持家。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有一件事至今使我記憶猶新。
那是去年春節(jié)期間,老爸在家里請客,中午家里要來許多客人,媽媽天不亮就開始忙活,她要為客人準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老爸的主要任務準備好茶水以及精心布置好他的茶具,我呢,主要是洗好水果,擺好吃飯用具?腿藖砹耍麄兪①澪壹业臒崆榇,夸我的禮貌,老爸的茶藝,更夸贊媽媽的好才廚藝。
下午3點左右,客人離開了我家,我?guī)蛬寢屖帐俺允O碌娘埐,媽媽見我連吃的不多的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就嚴肅的對我說:“有些飯菜不能倒掉,晚上加熱后我們是可以吃的,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和蔬菜,我們家來自農(nóng)村,你應該知道這一粒粒糧食、一盤盤蔬菜的來之不易,那是用汗水澆灌長大的,棄之可惜,更何況我們要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晚上躺在床上休息時,回想起白天發(fā)生的事情,忽然,我一下子明白了,媽媽不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踐行我們的家風—勤儉持家嗎?我們家也會因此生活的越來越好。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jié)約是國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始終認為,對于一個國家,我們要勤儉節(jié)約,國家是有若干個家庭組成的,那么對于家庭,我們更離不開勤儉持家。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們提倡的`勤儉持家,其意義已經(jīng)不是物質(zhì)上的節(jié)儉,而更多的體現(xiàn)一種高尚的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xiàn)出國人奮發(fā)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節(jié)儉有利于一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yè)有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節(jié)儉是一種意識,一種社會風氣,也是一種自我約束。
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勤儉持家,我們有責任將這一家風所體現(xiàn)的精神發(fā)揚光大。
家風的故事15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都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良好的家風就是從誠、孝、儉、勤這四個方面出發(fā)。接下來就聽我來說一說我的家風故事把!
誠信,在我看來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有一次,我在講臺那兒撿到了一支熒光筆,很漂亮,我就把它放進了鉛筆盒里。放學時,葉金慧問我:“陳雅軒,你有沒有撿到一支熒光筆?”我想那支筆也許是她的,可我太喜歡那支筆了。最后,我說:“沒有。”我把那支筆帶回了家,結果,我被爸爸訓了一頓,爸爸對我說:“再怎么喜歡這個東西,這終究還是別人的.。以后不許再這樣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明天就把這支筆還給別人。”這一次的訓斥,讓我刻骨銘心。在生活中、學習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因為這是爸爸對我的教導。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蔽覀兒湍棠滩蛔〉囊黄穑慨斶^節(jié)或周末,我和爸爸媽媽總會去鄉(xiāng)下看望奶奶,每到這時我都開心極了,鄉(xiāng)下雖然沒有家里便利,但奶奶的笑容和一家人在一起溫馨的場景,在我心中深深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每當看到和奶奶差不多的老人時,我不由的從內(nèi)心恭敬起來,孝敬老人不是一句空話,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節(jié)儉”也是我家家風的一部分。爸爸不像其他父母,他很少給我零花錢。每當我看到別人的兜里塞著零花錢,放學后能去買零食和一些小玩意兒時,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但是我卻沒有像其它小朋友一樣缺少過什么,尤其是我想要的學習工具書籍,爸爸總是給我買最好的。后來,我才明白,爸爸是對的,他不希望我對垃圾食品、劣質(zhì)玩具產(chǎn)生興趣,玩物喪志。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家節(jié)儉的家風。
對于勤奮,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我要勤于學習,勤于工作。所以面對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我不敢懈怠。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良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也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希望良好的家風也能吹入千萬家庭,共建和諧社會。
【家風的故事】相關文章:
家風家教故事11-23
家風小故事04-15
家風家訓故事09-08
家風故事征文04-18
家訓家風的故事05-31
廉潔家風故事08-04
我家的家風故事02-04
關于家風的故事09-02
(推薦)家風的故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