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必備【15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是寫給水部員外張籍的,他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B、這是一首律詩,它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C、這首詩的風格清新自然,語言通俗易懂。
D、這首詩的后兩句寫詩人對早春的喜愛和贊美。
(2)、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展示的畫面。(2分)
參考答案:
1、答案B。B項中“律詩”應為“絕句”,主題靈對早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答題示例:長安街上,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卻極淡極少、似有似無。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2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原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
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注釋
、懦剩汗Ь吹厮徒o。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铺旖郑壕┏墙值。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谱钍牵赫。處:時。
、冉^勝:遠遠勝過;识迹旱鄱,這里指長安。
、晒倜ι砝洗螅喉n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公務繁忙,故云“官忙”;韓愈時年56歲,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紀大。
、始矗阂呀。
、藨{:這里作“請”講。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東南角,為游覽勝地,遺址在今陜西西安東南部。
1、 韓愈著 湯貴仁 選注.韓愈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孫昌武.韓愈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189-190
賞析
第一首詩中,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粗,作者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斪髡邘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極力寫“早”字。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后,忙里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于常物之中發(fā)現(xiàn)其豐富蘊涵。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3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44卷。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yōu)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欣悅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原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作者: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注釋
、僭绱:指長慶三年早春。參見王元啟《讀韓紀疑)。
、谔旖:長安宮城承天門南有南北大街,稱承天門街,街東西皆百僚廨署!吨谐适隆:“天街兩畔槐樹,俗號為槐衙!眳⒁(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蹮:全詩校:“一作花!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翻譯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賞析
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粗髡咝睦镱D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斪髡邘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yǎng)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tǒng),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稁熣f》、《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chuàng)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chuàng)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繁體對照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4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
、俪剩汗Ь吹厮徒o。
、谔旖郑壕┏墙值。
③酥(sū):酥油、奶油、乳汁,這里形容春雨的滋潤。
、茏钍牵赫。
、萁^勝:遠遠超過
、藁识迹洪L安城(唐朝京都)。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賞析這首小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仯炀鋬(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斎藗儙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拔镆韵橘F”,早春時節(jié)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計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5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這首詩描寫了早春細雨,草色青嫩的初春場景。長安街道剛下過一場小雨,就像是酥油滋潤過似的,遠看是一片青嫩的小草,走近時卻看不清什么顏色了。早春是一年最好的時刻,遠遠勝過煙柳籠罩的京城長安的暮春景象。
詩人描寫的細雨和小草,贊美了初春的美景。語言平實素淡,景象清新可喜。
思想內容:北市寫的是早春致敬,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的生機蓬勃景象的喜悅贊美之情。
名句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街道上的細細春雨滋潤如酥,草色近看無綠,遠看卻青青一片。兩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細致入微的寫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練習:
1.常言道“春雨貴如油”,世人卻寫出了“天街小雨潤如酥”的句子,高出常人一等,請你就其中一字談談其妙處。
“酥”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潤過似的,寫出了小雨的細密以及給植物帶來的'潤澤,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xiàn)的景象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xiàn)一片淡淡的青青之色,當詩人走時小草又似乎悄悄躲了起來,讓人看不清什么顏色了。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4.“草色遙看近卻無”是歷來備受稱道的名句,請你作簡要賞析。
。ㄒ娒滟p析)
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要看近卻無。
點出初春小雨,以“ 潤如酥 ”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并準確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點。與杜甫的“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有異曲同工之妙。
6、這首詩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早春草色的?
從視角的變化寫草的有無,近看無,遠看泛青。其次把“煙柳”與“青草”進行對比,突出具有朦朧之美的早春草色。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6
原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注釋
、俪剩汗Ь吹厮徒o。
、谒繌埵藛T外:指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水部此處代指工部。
、厶旖郑壕┏墙值馈
、軡櫲缢郑╯ū):滋潤如酥。酥:乳汁,這里形容春雨的滋潤。
、葑钍牵赫。
⑥處:時。
、呓^勝:遠遠勝過。
、嗷识迹旱鄱迹@里指長安。
賞析
寫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體會和認識春天,不必等到“煙柳滿皇都”之后,要善于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說早春的“草色”,可以“遙看”卻難近視,蘊含了世間許多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
其一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粗,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斎藗儙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jié)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靶履甓嘉从蟹既A,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币荒曛H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其二
這首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的第二首。兩首詩都是寫春天的詩,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
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后,忙里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于常物之中發(fā)現(xiàn)其豐富蘊涵。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7
1、默寫《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16分)
2、請你談一談這首絕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8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jié)就是在它萌生的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3、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xiàn)的景象描繪出來。(或:品讀下面兩句詩,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一句詩各表現(xiàn)的情狀。亦或:有人認為“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自相矛盾,你認為呢?為什么?)(12分)
答: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xiàn)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極為纖細的`芽,讓你看不清什么顏色了。
4、詩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為描寫對象,寫一句話。(12分)
答:比喻。俗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一場嚴冬過后,莊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來呀!此時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潤著大地。
瞧,蒙蒙細雨正淅淅瀝瀝地下著,那沙沙沙的聲音,像種子發(fā)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葉,又似竹筍沖出地面。
5、“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句詩,讓人聯(lián)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話)(4分)
答:一年之計在于春
6、詩人為什么說初春的草色“絕勝煙柳滿皇都”?(10分)
答:因為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是“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贊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睔v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句詩?(12分)
答:寫早春之景,用“如酥”為喻,突出春雨的可貴,草因雨而綠,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綠,而是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富有生機。
8、賞析“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句。(12分)
答:象征大地回春的淡遠草色,遠勝過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這句詩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jié)就是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9、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8分)
答: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0、體會“絕勝”二字在詩句中的作用。(10分)
答:“絕勝”的意思是遠遠勝過。將滿城煙柳與淡遠草色對比,突出早春的可愛。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8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斈銕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象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jié)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靶履甓嘉从蟹既A,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笔茄剑荒曛嬙谟诖,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
[譯文]
長安街上細小的春雨潤滑如酥,
近看沒有綠色,
遠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jié),
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賞析
這首詩又名《初春小雨》。詩中所寫當是早春景物,主要寫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點明地點并描寫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狀——長安街上下著紛紛灑灑的細雨;這細雨看上去十分可愛,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樣軟潤,野草開始萌發(fā);這種萌發(fā)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隱隱約約。這一句,真實的寫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狀態(tài)。三、四兩句是詩人對前兩句所寫景物的評價。他認為,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時節(jié),要遠遠勝過含煙柳樹綠遍整個皇都的時候。這種評價,實際上包含了比較,將“煙柳滿皇都”的景象與“小雨潤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較,目的在于顯示早春季節(jié)的可愛,并以“絕勝”表明了他喜愛的程度。
景物典型鮮明、比喻貼切生動而構思精巧是這首詩的特點。早春的景物很多,詩人只寫最具典型的小雨與野草,將他們安排于同一幅畫中,鮮明的表現(xiàn)了早春的獨特景色。比喻只有一個就是“小雨潤如酥”,十分貼切的寫出了小雨的軟潤狀態(tài),生動形象。將春雨、小草這些早春景物與尚未出現(xiàn)而又將要出現(xiàn)的“煙柳滿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較情景中,并以“絕勝”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構思十分精巧。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9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
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詩又稱《初春小雨》①呈:恭敬地送給。②天街:朱雀大街(長安外郭城正門明德門與皇城正門朱雀門之間,也是長安城的中軸線)。③潤如酥(sū):滋潤如酥。酥:乳汁,這里形容春雨的滋潤。④最是:正是。⑤處:時。⑥絕勝:遠遠勝過。⑦皇都:長安。⑧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水部此處代指工部。
譯文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其二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賞析:
此詩作于公元823年(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0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譯文
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注釋
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最是:正是。處:時。
絕勝:遠遠勝過;识迹旱鄱迹@里指長安。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賞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粗,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斎藗儙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jié)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靶履甓嘉从蟹既A,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哪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币荒曛H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的早春時節(jié)。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介紹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潞3粮。圻w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1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作者簡介
此詩作于公元823年(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一生所做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簡介
韓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ね,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公”,又稱韓文公!疤扑伟舜蠹摇敝。貞元進士,歷任節(jié)度推官、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國子祭酒等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其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深于立意,巧于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chuàng)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于創(chuàng)新,工于長篇古風,采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并默寫本詩。
2.通過注釋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的詩句意思。
3.結合相關詩句,體會這首描寫春天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復習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師:一年之計在于春。生活在嚴冬中的人們對春天總是有著強烈的企盼。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了春的蹤跡?李白說是柳樹,于是李白這樣寫道:“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蘇東坡說是鴨子,他則這樣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毛澤東說是飛雪,他寫下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其實都是詩人們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和描寫到的春天到來的跡象。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詩歌,看一看詩人韓愈是怎樣發(fā)現(xiàn)春天的特點的。(板書課題)
3.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的`詩奇崛雄偉,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風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為詩”之評。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重點講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絕勝:遠遠勝過。
煙柳:形容綠柳成蔭,望去如同煙霧籠罩的樣子。
皇都:指京城長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yōu)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春天!疤旖中∮隄櫲缢帧薄白钍且荒甏汉锰帯。)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理解詩的第一、二句。
(1)學生借助預習,理解“天街”“潤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酥:酥油。)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象。
(3)教師歸納小結這兩句詩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猶如酥油一樣滋潤細膩,綠茸茸的細草,遠看有青青的顏色,走近卻看不出草的顏色了。)
(4)“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2.理解本詩的三、四句。
(1)理解“絕勝”的意思。(絕勝:遠遠勝過。)
(2)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詩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時候,遠遠勝過京城楊柳成蔭的暮春景色。)
(3)“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3.引導學生朗讀全詩。
(1)展示體現(xiàn)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2)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3)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相應作指導。
(4)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4.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詩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什么作對比?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滿城“煙柳”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
(3)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早春的美麗景象,呈現(xiàn)給我們無盡的美感。指導學生搜集整理一些關于“春”的寫景的詩詞名句。
板書設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遙看無
最是 春好處
絕勝 皇都
教學反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寫景詩,贊美了當時京城長安的早春微雨時的優(yōu)美景色。指導學生學此詩的關鍵在于領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詩的前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來體現(xiàn)的,應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3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首)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絕勝:大大超過。
5、皇都:指京城長安。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主旨: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ね,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疤扑伟舜蠹摇敝。3歲喪父,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jié)度推官,其后任監(jiān)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后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zhàn)斗性強。他的碑志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chuàng)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志銘》等!端兔蠔|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fā)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于立意,巧于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chuàng)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于創(chuàng)新,工于長篇古風,采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chuàng)了李、杜之后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lián)《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
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
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 ,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4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2、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難點: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二、解題及作者簡介
1、解題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氣勢雄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整體感知
1、結合課下注釋自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中的意境,朗讀全詩。
2、賞析詩歌,理解詩意、感受情境,體味詩境。
3、詩中寫了什么景?其特點是什么?這首詩詠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點,將初春草色與滿城“煙柳”做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樣理解“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詩?
提示: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場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春色?粗藗冃睦镱D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斈銕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詩,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四、本課小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5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是寫給水部員外張籍的,他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B、這是一首律詩,它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C、這首詩的風格清新自然,語言通俗易懂。
D、這首詩的后兩句寫詩人對早春的喜愛和贊美。
2、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展示的畫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xiàn)的景象描繪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韓愈運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了早春如畫的美景。詩中的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和體會才能發(fā)現(xiàn)的。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首絕句耐人尋味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談一談這首絕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7、“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2分)
答案:
1、B。
2、長安街上,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卻極淡極少、似有似無。
3、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xiàn)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么顏色了。
4、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4分。每小題2分)
5、早春比暮春風光更好
6、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jié)就是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7、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1分)、似有似無(1分)的特點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關文章: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07-02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5篇【經典】07-02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5篇[經典]07-02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09-28
(精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03-11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5篇(經典)03-09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通用5篇】03-09
早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