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立秋是幾月幾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1
2023年立秋開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農(nóng)歷2023年六月廿二)。結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農(nóng)歷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jié)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就是指暑去涼來。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立秋節(jié)氣吃什么好
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變得干燥,人體內(nèi)的陽氣通常也由盛轉弱,腸胃機能較容易紊亂,進而容易發(fā)生腸胃疾病。因此秋天養(yǎng)生的重點是潤燥、養(yǎng)肺以及健脾胃,在飲食上可以選擇潤燥安神、補肺養(yǎng)血和健脾和胃的食物。
1、潤燥安神:通常在立秋以后可以適當吃百合、銀耳,具有補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功效。還可以吃梨、甘蔗、木耳、芝麻、糯米、蜂蜜、花生等,都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2、補肺養(yǎng)血: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yǎng)血。杏仁有獨特的止咳、潤肺、平喘的作用,對秋天出現(xiàn)的咳嗽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南瓜、紅棗、核桃等,都可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血的作用;
3、健脾和胃:立秋后適當吃羊肉也可以起到溫補氣血、益氣健脾的作用,但不可過量食用,以免減少胃腸道負擔。對于中老年脾胃較弱的.人,立秋后早餐可以選擇喝粥,例如山楂小米粥,小米具有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反胃嘔吐、脾胃虛弱等癥。糯米可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特別適合脾肺虛寒者食用。還可以吃山藥,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等功效,能促進消化與吸收,適用范圍較廣。
立秋后不建議吃過多的瓜果,同時也要注意少吃冰鎮(zhèn)水果,以及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等,以免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發(fā)生。此外,患有某些疾病不宜食用上述食物,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的原則。
立秋的小常識
1、立秋時節(jié)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七月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度時為立秋。
2、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4、立秋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jù)候平均溫度,即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qū)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qū),都是會在熱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稱為秋老虎。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2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
關于今年的立秋日期,我們知道今年的立秋是陽歷的2023年8月8日2點,陰歷是在6月22日。立秋節(jié)氣的到來也是象征著秋季的開始。在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jīng)為135度。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有三侯,分別是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chǎn)生。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這些現(xiàn)象都能看出立秋的到來。
2023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我們可以從其他專業(yè)的平臺了解一下今年立秋是早秋還是晚秋。所謂“早立秋晚立秋”指的就是立秋的時刻在太陽出來之前還是在太陽出來之后。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看的就是這個具體的時間點。無論是早秋還是晚秋,我們都知道在立秋這個節(jié)氣里就是一個收獲滿滿的節(jié)氣。
早立秋好還是晚立秋好
對于早立秋和晚立秋哪一個更好,這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立秋這個節(jié)氣的時間是由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guī)律決定的,早立秋和晚立秋都是地球的自然變化,不能簡單地判斷好壞之分。但是,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影響。
首先,早立秋一般意味著夏季的高溫天氣結束的相對較早,人們可以早一些享受秋天的涼爽和舒適,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秋季的入耳較快,收獲的時間較短。
而晚立秋則相反,夏季的高溫可能會持續(xù)更久,人們會感到更加悶熱不適,但是秋季的時間會相對更多一些,收獲季節(jié)也會延長,使得一些作物可以有更長的生長周期。
總之,立秋不僅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更代表了一個季節(jié)的過渡和人類文化的延續(xù)。在迎接立秋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立秋是不是就是秋天了
立秋并非秋天的開始。
秋的原意指草木開始結果孕子,而古人認為立秋節(jié)氣表示秋天開始。按照現(xiàn)代氣候學劃分季節(jié)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因此,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qū)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qū)。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才開始秋風送爽。
立秋農(nóng)事活動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nèi)斂,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結果。廿四節(jié)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yōu)殛幨⒌墓?jié)點。《爾雅》:“秋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說文解字》對“秋”解釋:“秋,禾谷熟也!鼻锾焓呛坦瘸墒臁⑹斋@的季節(jié)。
秋后還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nóng)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huán)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立秋的習俗有哪些
二十四節(jié)氣里有多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都有自己的特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立秋。立秋節(jié)氣的到來,代表著秋天的來臨。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13個節(jié)氣,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于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jié)。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廿四節(jié)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立秋是陽氣漸收、煞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yōu)殛幨⒌墓?jié)點。立秋,也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碩果累累。立秋就是一個金黃色的節(jié)氣,是收獲的象征。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3
陽歷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陰歷日期: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開始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
結束時刻:2021年8月23日05:34
立秋習俗
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jié)、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jié),也稱七月節(jié)。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nóng)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夏歷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jié)。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立秋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
1、立秋節(jié)氣后一定要注意防秋老虎。立秋上午前10點之前入睡,可以多曬太陽。立秋并意味著真正的秋天到來,此時夏天炎熱未消失,所以要關注天氣,當心秋老虎,預防中暑。
2、可以多吃潤肺生津的食物和酸性的食物來增強功能。立秋后可以喝一些豆?jié){牛奶,潤潤肺。吃些橘子、番茄、檸檬,可以增強功能。
3、立秋后可以適量喝一些姜茶,能溫補身體。因為夏天吹空調比較多,人體的寒氣比較多,姜茶能溫補身體。
4、飲食要學會調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jié)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不然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
立秋天氣會變涼嗎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季節(jié)轉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jié)氣,處暑節(jié)氣后才出暑。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2023年立秋幾月幾號4
立秋的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nóng)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nèi)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卻有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所以清晨室外植物上會凝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立秋與氣象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jù)“候平均溫度”,即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多數(shù)還在立秋后第3日(今年2016年入末伏在8月16日,立秋后第10日。----醫(yī)易同修.無事閑人)。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nèi)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古代醫(y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幾月幾號】相關文章:
2023今年立秋是幾月幾號01-19
霜降是幾月幾號03-28
夏至是幾月幾號12-29
白露是幾月幾號04-12
2023小暑是幾月幾號12-28
白露在幾月幾號02-25
小暑2023是幾月幾號12-28
暑伏是幾月幾號01-19
立秋是幾月幾日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