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在我們平凡的學(xué)生生涯里,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1
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條件是:
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兩物體恰能相遇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問題的思路:
(1)根據(jù)對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
(2)根據(jù)兩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的運動時間的關(guān)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guān)聯(lián)方程。
(4)聯(lián)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1)抓住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兩個關(guān)系:是時間關(guān)系和位移關(guān)系。
(2)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注意在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jīng)停止運動。
4.解決追及、相遇問題的方法:
(1)數(shù)學(xué)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數(shù)求極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過對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紙帶問題
1.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
(1)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特點x=vt,若紙帶上各相鄰的點的間隔相等,則可判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若所打的紙帶上在任意兩個相鄰且相等的'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之差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圖象法: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推論,求出各點的瞬時速度,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v—t圖象),然后進(jìn)行描點連線,求出圖線的斜率k=a。
如何學(xué)好高一物理知識
一定要將書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題海戰(zhàn)術(shù),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對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多思考可以逐漸訓(xùn)練邏輯思維能力
二級結(jié)論以及模型,建議少記,如果記憶,一定要牢記對應(yīng)的條件,不過更建議一切從基礎(chǔ)出發(fā)去分析,這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較努力,很多基礎(chǔ)的知識點記憶的要比較好,但是解題沒有思路,成績提不上來,我們可以多溝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決。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基本關(guān)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論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yīng)用基本關(guān)系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并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xué)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a=gv=gth=1/2gt2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a=-g
四、關(guān)于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guān)系:時間關(guān)系,速度關(guān)系,位移關(guān)系.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shù)學(xué)法,圖象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3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恒量
(2)某段時間內(nèi)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jié)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1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位移之比為:
x1∶x2∶x3∶……∶xn=1∶3∶5∶……∶(2n-1)
、鄣谝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第n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Ⅲ∶……∶xN=1∶4∶9∶……∶n2
、芡ㄟ^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易錯現(xiàn)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負(fù)。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易錯問題。
3、濫用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4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zhì)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zhì)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cè)。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guān)系: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guān)系,不能并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于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賰蓚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谝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蹆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軆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dāng)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俸线\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谌绻x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jìn)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jìn)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
、侔葱Ч环纸馕矬w運動的實際速度。
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于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于繩方向的轉(zhuǎn)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dāng)θ=900時,sinθ=1,所以,當(dāng)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yīng)指向河的上游,并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關(guān)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shè)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梢钥闯觯害两窃酱,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么,在什么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dāng)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jù)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yīng)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5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jù)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侔葱再|(zhì)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诎葱Ч牧(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傩巫;
、诟淖冞\動狀態(tài).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和形狀有關(guān)。質(zhì)量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zhuǎn)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yuǎn)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rèn)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nèi)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
、俳佑|;
、谛巫儭
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chǎn)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谝话闱闆r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應(yīng)結(jié)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陟o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guān))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jù)平衡條件,二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fù)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xiàn)象:
1.不會確定系統(tǒng)的重心位置。
2.沒有掌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6
1、質(zhì)點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zhì)量的點。
。2)質(zhì)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zhì)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jī)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biāo)準(zhǔn)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yīng)明確以下幾點:
、賹ν贿\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jié)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biāo)量,它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guān)。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dāng)質(zhì)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zhì)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jī)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dá)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等,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數(shù)學(xué)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坐標(biāo)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時間軸)的直線。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zhì)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zhì)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zhì)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xì)繩拴在小車上,細(xì)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重量適當(dāng)?shù)你^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復(fù)做三次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2(減速:s=vot—at2/2)
。4)位移推論公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hù):s = aT2(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0、自由落體運動(A)
。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產(chǎn)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并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莆矬w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chǎn)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力的分類:
、虐凑樟Φ男再|(zhì)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瓢凑樟Φ淖饔眯Ч豪、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诺厍蛏系奈矬w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浦亓Φ姆较蚩偸秦Q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rèn)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儋|(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nèi),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篏=mg
13、彈力
1、彈力
、虐l(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飘a(chǎn)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賰晌矬w直接接觸;
、趦晌矬w的接觸處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yīng)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簭椓Φ拇笮∨c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彈力:F = 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shù))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shè)法進(jìn)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O
說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fù)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殴颤c力: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屏Φ暮铣煞椒ㄇ髱讉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诜聪颍汉狭Γ较蚺c、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shù)。
16、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1)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2)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運動學(xué)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nèi),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3)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7、力學(xué)單位制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guān)系;締挝痪褪歉鶕(jù)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shù)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jù)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dǎo)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xué)中,選定長度、質(zhì)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dǎo)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xué)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xué)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zhì)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dǎo)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xué)的國際單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7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jù)公式W=Fscosα,當(dāng)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dāng)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dāng)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fù)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guān)系求功。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zhuǎn)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zhuǎn)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biāo)量,其正、負(fù)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fù)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fù)、也可能為零。
、埔粚樽饔梅醋饔玫哪Σ亮ψ龅目偣赡転榱悖o摩擦力)、可能為負(fù)(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8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xué)問題的關(guān)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
1.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
確定所研究的物體,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
(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yīng)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rèn)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
(3)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
(4)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后,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于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fā)生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
2.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
為了防止出現(xiàn)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jìn)行:
(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
(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
(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fù)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rèn)為是物體所受的力。
(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biāo)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fù)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運用普通代數(shù)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biāo)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biāo)原點,坐標(biāo)軸方向的選擇則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biāo)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biāo)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biāo)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xiàn)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后會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guān)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我們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dāng)于數(shù)學(xué)上的y=kx(V相當(dāng)于y,t相當(dāng)于x,a相當(dāng)于k)
數(shù)學(xué)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zhì):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shù)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直線斜率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shù)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shù)值無關(guān))
(3)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shù)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dāng)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guān)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yīng)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jī)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yīng),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yīng)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chǎn)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jī)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應(yīng)時間是0.8秒s=0.8-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xué)習(xí)力的計算,F(xiàn)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xué)一下這這章內(nèi)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jié)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9
1、參考系:
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biāo)準(zhǔn)的的另外的物體。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于參考系在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但選擇時要使運動的描述盡量的簡單。
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zhì)點:
、 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xué)的抽象。
、 物體可看做質(zhì)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jié)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zhì)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guān)鍵一點]
(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為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做質(zhì)點,關(guān)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當(dāng)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
(2)質(zhì)點并不是質(zhì)量很小的點,要區(qū)別于幾何學(xué)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tài)量相對應(yīng);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yīng)。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zhì)點位置的變化,是質(zhì)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biāo)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zhì)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v = Δx/Δt,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zhì)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biāo)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義式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guān)系),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易錯現(xiàn)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慮大小,不注意方向。
2、錯誤理解平均速度,隨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相關(guān)文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07-1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11-04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10-20
(熱門)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12-23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07-21
高一物理重點知識點整理08-06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歸納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