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語文知識點大全
盤點語文知識點大全1
1、筆畫與筆順規(guī)則
“先橫后豎(十),先撇后捺(八),從上到下(景),從左到右(樹),從外到內(nèi)(同),從內(nèi)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國),先中間后兩邊(水)!
2、偏旁部首和間架結(jié)構(gòu)(7種結(jié)構(gòu))
獨體字(中)、左右結(jié)構(gòu)(秋)、左中右結(jié)構(gòu)(做)、上下結(jié)構(gòu)(恩)、上中下結(jié)構(gòu)(翼)、全包圍和半包圍結(jié)構(gòu)(園、區(qū))、品字形結(jié)構(gòu)(晶)
3、 無聲的老師——字典(3種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驟:認(rèn)準(zhǔn)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節(jié)、找漢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定部首、翻索引;數(shù)余畫;查漢字。
部首查字法的規(guī)則: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內(nèi)外都有,取外不取內(nèi)。
獨體字一般將字的第一畫作為其部首。
(3)“數(shù)筆畫查字法”的步驟:數(shù)準(zhǔn)筆畫數(shù);翻索引、查‘難檢字索引’;找漢字。
4、形近字(8種表現(xiàn)形式)——理解記憶法、口訣記憶法
(1)筆畫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筆形不同“外”和“處”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筆畫數(shù)量不同“今”和“令”
(5)結(jié)構(gòu)單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貧”和“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義字: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意思的'字。
如:“張”(1)展開(2)看、望(3)陳設(shè)(4)姓
盤點語文知識點大全2
1、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fēng)》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nóng)》
4、?智锕(jié)至,煜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劉禹鍋《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遭中》
11、秋叢饒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 元稹《菊花》
1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1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1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盤點語文知識點大全3
中考語文知識點:文化常識盤點
初唐四杰--------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三國--------魏、蜀、吳;
“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蘇軾的散文,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秋思之祖”--------馬致遠(yuǎn)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
《紅樓夢》--------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xué)問——“紅學(xué)”,“紅學(xué)”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xué)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元帥詩人--------陳毅;
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魯迅
泥土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擂鼓詩人--------田間被聞一多譽(yù)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歲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義、禮、智、信;
“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五金--------金、銀、銅、鐵、錫。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童生試,也叫“童試”,應(yīng)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jìn)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jìn)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jìn)士出身”的稱號。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yīng)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xiāng)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yīng)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yīng)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時間會試后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yīng)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jìn)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盤點語文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2017注會《會計》知識點盤點09-08
注會《審計》知識點盤點201709-10
高考語文最新知識點:盤點十大常犯語文差錯10-03
語文冷門知識盤點09-10
造價工程師知識點盤點03-15
初中語文知識盤點09-11
中考語文漢語知識盤點09-25
高考?家族e知識點盤點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