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賞析語言美不能不說是這節(jié)課的遺憾,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預習課時我就對學生進行新課改模式的培訓按照三環(huán)六步進行操作,釋及疑難問題這些都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
《答謝中書書》課后反思
《答謝中書書》課后反思
徐聞二中楊光新
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我們的重視。而八年級是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從教材的編排上來看,八年級的文言文與七年級的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七年級的文言文篇目是分散在各個單元中,每單元一篇;八年級則是單獨編排,五篇文言文為一個單元,每冊各兩個單元。課文篇數增加了近一倍,難度也相應地提高了很多,八年級才是文言文教學真正的啟蒙階段!洞鹬x中書書》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課《短文兩篇》之一。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yōu)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洞鹬x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yōu)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并且情景交融,體現(xiàn)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往往把千古傳誦的名篇肢解成由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子等組合起來的呆板篇章。一堂課下來,老師講個不停,學生記個不停。課堂氣氛沉悶,乏味無趣。部分學生甚至對文言文產生厭煩、畏懼、排斥的心理。
本課教學,我力求從傳統(tǒng)的程式化框架中跳出來圍繞一個“美”字進行教學——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音韻之美;自主譯文,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畫面之美;品析表達,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拓展提升,引導學生表達心中之美。這些做法,雖然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不足之處更多。
1
文章比較短,理解難度不大。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七年級學習文言文的經驗,部分同學已經養(yǎng)成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知道朗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懂得圈劃重點語句,也學會了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疑難等等。因此,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嘗試“四讀”教學。
一、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的誦讀自古以來就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途徑。本課語言簡練,畫中有詩,非常適合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矗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讀出情味兒,從而體味古人的情感。
二、品析語句不夠味
古文教學中我一直本著“誦讀,通大意——品讀,感語言——悟讀,理文理”的原則進行。在誦讀的基礎上悟讀,美讀。文中的“高峰入云”的“入”、“猿鳥亂鳴”的“亂”、“沉鱗競躍”的“競”都是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語,如果能讓同學們賞析、體會這些詞語的美妙,我想讀起來肯定是另一番效果。沒能賞析語言美,不能不說是這節(jié)課的遺憾!
三、課堂教學不放開
課堂的確夠“實”,字詞落實到位,文章內容把握較好;課堂也的確夠“活”,一篇美文在自由快活的氛圍中學完了,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是我搜集資料,包括作者的生平簡介,寫作背景等;是我在總結方法,包括文章寫景的方法,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然后相對機械的傳給學生。盡管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偷懶造成的,比如很少有學生主動的預習課文,就2
算預習了也僅僅是大略看下課文,不會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但是,歸根結底,這始終還是老師的方法引導不夠到位,加上部分學生的偷懶,不認真做好預習,讓老師形成了對大部分學生不夠放心的心理,結果課堂差點成了教師一手包辦完成。
四、貪多不齊,課堂節(jié)奏錯亂
課堂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不要貪多求全,要舍得舍棄!皞涫,不如斷其一指。”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答謝中書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景佳句,體會作者的心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但本文過于重視朗讀的訓練,結果對學生的品讀指導不夠,課堂節(jié)奏前松后緊,致使不能完整地完成教學目標。
邊聲四起,塵埃落定,終于上完課了。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我記憶很深刻的一句話是:作為教師,你上的每節(jié)課都是公開課!沒有哪節(jié)課是隱秘的!
課堂上還學生一片自主的天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鍛煉的機會。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討論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智慧閃爍的課堂。這樣才能真正的置學生于主體的位置,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
3
《答謝中書書》展示課反思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
李玉美
《答謝中書書》是八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在設計導學案時,我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以誦讀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采用誦讀,點撥,討論,質疑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準備充分
預習課時,我就對學生進行新課改模式的培訓,按照三環(huán)六步進行操作。首先培訓小組長,教會他們怎樣去分配任務,怎樣協(xié)調組員之間的關系,怎樣組織同學去預展等等,其次培訓學生板書要做到整潔、規(guī)范、美觀,強化雙色筆的使用,展示時務必做到大膽,大聲,大方。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表現(xiàn)得很不錯。
二、把自主權還給學生
課堂中,學生是主人,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在組長的精心組織下,他們自信地站到自己小組的黑板前,有節(jié)奏地背書,有條理地講解,有針對地點評等等,課堂上學生活躍,自由,輕松,愉快地學習。相信不斷的訓練下去,學生的主動學習將會成為習慣。
三、課堂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
展示課是展示自己對課文內容理解,把握關鍵字詞解
釋及疑難問題,這些都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繁進組展示時,小組成員有的講開場白,有的抓住重點詞翻譯,有的作補充,有的拓展,有的總結。整個過程安排得井井有序。真正體現(xiàn)出小組探究合作的精神。
四、精心設計檢測
當堂檢測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檢查學生學習了是否有效果,本節(jié)課我采用這樣的檢測:每組由組長出題考相對應的那個組的任何的一個同學,如果考的是2號,答對了,本組每人加2分,如果考的是8號,答對了,本組每人加8分,這樣加分有利于促進本組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五、及時評價,及時積分
每組展示結束后由相對應的那個組代表根據評價標準及時給予點評,并把每項得分當場記錄在本組黑板的右上角,一個月后選出前三名,然后利用班會課頒獎。我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組與組之間的激烈競爭。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質疑少,有的同學雖然質疑了,可是沒有針對性,也就是說提問的是沒有價值的問題;總結與點評有待加強。
總之這節(jié)課,我感覺良好,我相信只要不斷的學習,反思,改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及反思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及反思
薛玉霞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jié)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yōu)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yōu)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并且情景交融。體現(xiàn)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成誦。
2賞析語言,體會感情。
3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⑴布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后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語言,體會感情。
難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xiàn)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序
導學案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
第1頁
陶弘(hóng)景曉霧將歇(xiē)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與(yù)其奇者
3古今異義
(1)四時俱備(時:古義:今義:)
(2)曉霧將歇(歇:古義:今義)
(3)夕日欲頹(頹:古義:今義)
(4)古來共談(談:古義:今義)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釋義,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一導入
1、導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美景曾經引起了古今文人墨客無限情思,李白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道出了廬山的雄奇壯麗;蘇軾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陶弘景則用靈動的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衣服山水美景圖。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答謝中書書》,去欣賞這首流動的山水詩。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xiàn)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示題
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復。
②謝中書:見課文注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二、學習目標(課件1)
三、作者簡介(課件2)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xiàn)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四、背景提示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說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并交代文體。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體會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第2頁
五初讀課文。(課件3)
(一)你問我答
1給劃線字注音
曉霧將歇()夕日欲頹()與()其奇者
2解釋字義
談()川()俱備()
未復()與()奇()
3古今異義
(1)四時俱備(時:古義:今義:)
(2)曉霧將歇(歇:古義:今義)
(3)夕日欲頹(頹:古義:今義)
(4)古來共談(談:古義:今義)
(二)讀課文(找生讀,齊讀,教師適當指點。)
(三)自講全文(你讀我譯)
過渡句大家弄懂了全文的意思,讓我們走進山川之美(生大聲齊讀)
六、讀課文(分組討論你問我答)(課件4)
a《答謝中書書》中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哪一句?(原句)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B作者是如何描繪山川之美的?(原句)
C作者是如何寫出一天變化之美的?(原句)
d面對如此美景,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原句)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過渡句大家弄懂了全文的意思,讓我們走進山川之美(生大聲齊讀)
過渡句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麗的山水畫,處處讓我們感受到美,感受到愉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自豪,下面大家就把你感受到的美互相交流一下。
七、讀美(分組討論交流發(fā)言)(課件5)
1方法指導:發(fā)現(xiàn)什么美,美的原因是什么?
2示例
我發(fā)現(xiàn)(一句)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寫了高高的山峰送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見底,“入云”一詞寫出了山之高,“見底”寫出了水之清,短短八個字,寫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3美點歸納
山水相映色彩繽紛晨昏變化(寫景)
沉醉山水自比謝公怡然自得(抒情)
過渡句面對山水相映色彩繽紛晨昏變化的美景,讓我們與作者一起沉醉山水(生齊背)
山水相映成趣之美。
[說明]借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yōu)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悅的美好景色。
九、學以致用(小組推薦最佳作品)(課件6)
你能就文中的一個詞一句話,一種寫作方法寫一段話嗎?(抓住特征)
[說明]感受美,表達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水相映色彩繽紛晨昏變化(寫景)
沉醉山水自比謝公怡然自得(抒情)
結束語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了同學們確實也擁有長媽媽擁有的東西,魯迅先生筆下的長媽媽擁有(偉大的神力)讓我們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感受陶弘景文章之美帶給我們的偉大神力。(生齊備)
課下作業(yè)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課堂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不要貪多求全,要舍得舍棄!皞涫福蝗鐢嗥湟恢。”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答謝中書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景佳句,體會作者的心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如本課教學設計抓住一個關鍵點:賞美景,悟雅情。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我記憶很深刻的一句話是:作為教師,你上的每節(jié)課都是公開課!沒有哪節(jié)課是隱秘的!
【應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匯編15篇】相關文章:
應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集錦15篇01-06
本科應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6篇02-14
應屆畢業(yè)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九篇12-11
應屆畢業(yè)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范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