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參加陜西省美術教師研修學習心得
今年9月7日,我有幸再次赴臨潼參加了省小教培訓中心組織的“‘國培計劃’——中小學‘緊缺或薄弱’學科小學美術教師培訓班”的培訓學習。十天來,聆聽了幾位專家的專題講座,觀摩了幾位藝術家的現場教學,他們精彩的演講和精湛的才藝展示,極具專業(yè)震撼力和啟發(fā)性。十天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必將有力的助推我今后的教學工作。
在培訓中,郭慶豐老師重點介紹了中國民間藝術和小學美術,由中國民間藝術的開端仰韶彩陶,講到古老的民間藝術、母系社會的生殖崇拜、伏羲和女媧的傳說故事等,并重點介紹了陜北的民間藝術,郭慶豐老師說:“任何藝術家在民間美術面前都是蒼白的,民間美術創(chuàng)造了我們的文明!蔽覈莻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教育好我們的學生,熱愛我們的祖國,發(fā)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陳大偉在講《觀課議課的策略和方法》一課過程中,看得出他很激動,他是成都大學的教授,他說他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為我們授課,幾次都到休息時間、工作人員示意他稍做休息,可每次都被他堅決的拒絕了,到最后都沒有給自己留課
間的休息時間,我想這就是對“無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最好的詮釋吧。
另外,馬穎老師精彩的“錄像課觀摩評課、議課”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他說:“過程好了,結果一定是在情理之中!痹谒慕虒W理念中有這樣幾句話:“尊重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教育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光有實踐沒有理論是盲目的、光有理論沒有實踐是空虛的、樂于奉獻、樂于教人等!边@不也正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和孜孜追求的教育精神嗎?最后聽了趙春艷的“紙藝”講座,紙藝對我們小學生課堂很實用,就一張紙,用虛、實兩種線的不同變化,通過切割、折曲、添加、剪切、鏤空等技法能做出立體構成,以及形形色色的立體物,包羅萬象,她說在作品未完成之前效果是大家想不到的,這就是紙藝,就這么神奇。
這次的學習,還有王志琪等幾位省內知名的畫家,在現場做了精彩的技法展示,他們的現身說法讓學員們大開了眼界,即得到了藝術享受,又學到了平時乃至在上學期間無法學到的專業(yè)技巧。
藝術需要發(fā)展,在前進的道路上,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更應時刻以銳意進取的工作態(tài)度,在美術教育這片熱土上奉獻自己的熱情和智慧!
參加陜西省美術教師研修學習心得 [篇2]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我有幸參加了2017年陜西省骨干教師省級研修培訓。幾天來,分別學習了任毅老師講授的《名師的成長歷程》;羅增儒老師的《案例分析與教師成長》;趙小云老師的《讓我們的數學課回歸數學本原》;焦宇老師的《漫談教師如何在工作狀態(tài)下做研究》;劉旭亮老師的《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析》;羅新兵老師的《數學活動經驗積累的案例分析》等精彩課程,并參加了西工大附中、西安中學觀摩課的學習,和與會專家、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我感覺此次學習收益很大,各位名師理論新穎,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經過緊湊而充實的學習,使我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感悟頗深。
任毅老師在《名師的成長歷程》提出:優(yōu)秀教師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天賜或者恩賜之物。而是通過實踐逐步獲得的!耙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睍r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教師職業(yè)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因為這一點,教師自己必須是真正善于學習的人。因為只有教師知道如何去學,學生才有可能跟隨他學習。教育是事業(yè),其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教師比學生更需要學習。承認自己需要學習,才可能有真正的學習,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教師不僅是奉獻者,更應是一名終身學習者。教師的獨特性在于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活教材。教育是道德的事業(yè)、教師的形象、學識和人格魅力,往往是學生學習興趣和成長的源泉,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必須重塑形象。事業(yè)上體現執(zhí)著、敬業(yè)、樂業(yè)、奉獻精神;課堂上體現學者風范、智者風采,一舉手一投足應該是那樣的引人入勝;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童心,
充滿親情和熱情;處事為人上,體現誠信謙和的品格、高雅知禮的氣質。這是新課程背景下當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前提。
《參加陜西省美術教師研修學習心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焦宇老師在《漫談教師如何在工作狀態(tài)下做研究》中,從問題、專題到課題三個層次對教師做研究進行了論述。教育的發(fā)展,關鍵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石,學校的軟實力來自于擁有一只業(yè)務能力強,團結敬業(yè)的教師隊伍。對于個人而言,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適當現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訓,很多專家與同仁重點談了教師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成長之路,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家。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育學生要有全局觀,不能只做個只處在實踐層面,而缺乏理論創(chuàng)新的教書匠。
劉旭亮老師在《新課標疑難問題解析》中提出:把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chuàng)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教學才不只是與科學,而且是與哲學、藝術相關,才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隨著新課程的發(fā)展,教學行為已逐漸由“教教材”轉變?yōu)椤坝媒滩摹薄?/p>
“教教材”就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忠實地講授教材的教學行為.這一行為最明顯的弊端是,過于強調知識的預設,忽略知識在師生交往活動中的動態(tài)生成. “用教材”則是指教師依據《標準》,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把教材作為一種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的教學行為。而我們真正應該做到的是活用教材。 陜師大的趙小云老師指出了三點:一要邏輯結構清楚,二要學生明白喜歡,三要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他更指出了一個好老師應先交給學生做人。這是最重要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課堂教學是個開放系統(tǒng)。按照系統(tǒng)論的觀點,就是說,教學中既要重視各種教學信息的溝通和交換,又要重視教與學雙方的融合與交流。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單向靜聽的教學模式為多向的立體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諧發(fā)展,就需要教師不斷運用反饋信息,有目的地調整和控制教學活動。
陜師大的羅增儒教授通過一道高考試題給我們引出了案例教學,指出了二分法的情境引入中怎樣過渡到二分法,并指出了我們教師教學知識最重要的來源靠自身教學經驗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師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這是促進自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經過反思,我們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后續(xù)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向自己的課堂實踐學習,在修正和反思中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向同行和書本學習,在借鑒和內化中不斷提高的過程。可見,學習和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所在。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反思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功能的落實等,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從而選擇適合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變?yōu)椤皩W習型”教師。當教師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軌跡時,就意味著對“舊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為的揚棄,也就意味著對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調整,這是一種自我的完善和超越。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基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tǒng)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huán)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huán)境,才能創(chuàng)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我將學以致用,把在這里學到的新的理念盡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tài)度,求知精神,協(xié)作能力,加強平時的學習、提高,讓培訓的碩果在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大放光彩。
【參加陜西省美術教師研修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參加研修計劃07-14
教師參加研修培訓心得體會12-13
美術教師個人研修總結11-23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計劃08-03
小學美術教師研修計劃07-31
教師研修學習心得12-27
教師研修學習心得11-05
初中美術教師研修總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