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婺源民居建筑考察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報告 1
考察地點:
江西省婺源縣
考察時間:
xx
考察過程:
江西婺源,一個讓建筑師,攝影師心向往之的地方,我們有幸來到這個傳說中的“最美的鄉(xiāng)村”,在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們小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該村落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住宿幾天下來,我們發(fā)現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大家評價這是婺源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李坑,我覺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讓人貼近生活。它的人文氣氛讓人難忘。
李坑,讓我覺得如果說,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么李坑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致。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huán)境,遮天蔽地的古樹,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鐘靈毓秀的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理坑。這個以“理”為名的村子是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漸盛,科第蟬聯(lián),尤其在明代官宦屢出其村,他們顯官在職之時或年老返鄉(xiāng)之后,便致力于營造邸第,以耀祖光宗。至今,以官邸宅第為主體的明清古建筑有130橦之多。理坑與李坑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jié),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是個美到讓人視覺疲勞的地點。
我們主要對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對理坑詒浴堂通過測量,調查,采訪等方法對它做了具體的歷史背景,建筑面積,房屋尺寸等等的測繪。它是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宅地,廳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裝飾,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間飾有木雕掛落,形象生動,雕工精細,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左邊上面是“滿堂!保旅媸恰叭(zhàn)呂布”,右邊上面是“九壽宮”下面是楊家將“穆桂英戲挑楊宗!,人物栩栩如生,整個木雕圖案突出“家和萬事興”這一主題。
廳堂正上方照壁兩旁門罩上雕有冰清玉潔的“冰梅圖”,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這里的商人是儒商,十分看重讀書,經商的同時還不忘刻苦讀書,提高文化修養(yǎng)。聽完老一輩的爺爺們講完關于詒浴堂當年商人們的背景后,心里油然生出一份敬佩之情。
在這里,我們小組分工合作,一人拍照,2人測量,一人記錄并現場畫出草圖,相互合作的非常協(xié)調,我主要負責拍照方面,從建筑的整體到房屋的屋頂,每一層的雕花,窗花,建筑結構,樓梯,走道都進行了全面拍攝,以備后期整理需要。其他三個成員也很認真,
都盡量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草圖的清晰性,邏輯性。小組合作,讓我體會到了人多就是力量。我們共花了7天時間對詒浴堂進行了測繪,時間緊迫,所以我們的時間也是不浪費,每一步都按照先前安排好的計劃進行。測繪的同時,還感受著濃郁的鄉(xiāng)間村落的氣息。
婺源,這里聚集著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落,而徽派建筑作為中國古代農村建筑的代表,通過這些天的了解調查學習后,對它的建筑群體格局特點做了以下的總結:
1.和諧流暢,統(tǒng)一規(guī)劃的整體美;罩莸拇蟛糠止糯迓涫驱R刷刷的.黑瓦白墻,飛檐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站在村邊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種各樣的建筑物規(guī)劃嚴整,排序井然。
2.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居家環(huán)境靜謐雅致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
3.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以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黟縣青石、水杉為主要材料建筑的徽派民居構思精巧、造型別致、結實。
測繪和住宿的這些天,我們用心體驗著這里的生活,這里的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穿行在這古老的高宅深巷間。在這片山間小鎮(zhèn)里,我們不僅僅見識到了這靜美的鄉(xiāng)村風貌,這里濃郁的鄉(xiāng)村文化氣息同樣熏陶著我們,享有“書生之鄉(xiāng)”的理坑,崇尚“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的儒家理想,走進理坑,在這山間村落里難得充滿如此的文化氣息,“天官上卿”“尚書第”“司馬第”“詒裕堂”等等這些理坑前輩偉人的宅邸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
臨走之時,大家都對婺源戀戀不舍。通過這次婺源之行,不僅讓我們一睹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的驚艷,看到了青山碧水的田園風光、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以及恬淡閑適的鄉(xiāng)村生活,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們的藝術素養(yǎng),感受到了色彩與線條交織的魅力,讓我們認識到了婺源的精神與靈魂,啟迪我們在設計的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報告 2
考察地點:
江西省婺源縣、景德鎮(zhèn)市
考察時間:
20xx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過程
婺源縣位于贛東北,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素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婺源的文化風俗、房屋建筑、飲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屬徽文化的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兩代古建筑,它們是中國古代社會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稱典范之作。明清時代古徽州一帶的商人憑借木材、茶葉、鹽業(yè)等的壟斷經營,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統(tǒng)稱徽商。當時徽商經營的勢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財富和聲望。中國人落葉歸根的特性讓殷實的徽商們最終都在家鄉(xiāng)大興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傳宗接代。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遷徙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化和耕讀禮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禮教文化濃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這也是徽派建筑滲透著儒雅之韻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額財富的徽商幾乎無一例外地將大量的資本投入到光榮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設中,這也在無形中促進了徽派建筑昌盛的發(fā)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鎮(zhèn)、思溪延村、李坑、江灣、曉起、彩虹橋等地。
第一天到達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 ,該村落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 、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 木、磚各種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讓人貼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這美麗的古村中難分難舍,感受著這古樸富有詩意的小村。
小橋、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東北部,古稱永川,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觀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孫朝議大夫俞杲建村,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環(huán)水繞,風景秀麗,得山水之靈氣,地靈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鐘靈”之地,歷史上這里文風鼎盛,人文蔚起,經科舉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著書立說,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達27部,還走出了一大批商賈四方徽商富賈和精杏林,工篆刻、善書畫的名士賢達。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江灣鎮(zhèn)汪口村,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筑為清代中軸歇山式,氣勢雄偉,布局嚴謹,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筑專家譽為“藝術寶庫”。
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飾以雕琢,有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筑專家譽為“雕刻藝術寶庫”。 宗祠構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達三層。牛腿雕刻威嚴,月梁造型古樸。在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儀式仍在進行。
精美的木雕
第二天來到了此行主要景點之一——江灣
江灣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東部,距婺源縣城28公里,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屬于國家級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狀元、進士、與官宦38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7部161卷列入《四庫全書》。村中還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憲第等明清時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及2003年重修的蕭江宗祠,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
下午趕赴曉起村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如果說,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么曉起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致。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huán)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天人合一的曉起堪稱中國別具韻味的古文化生態(tài)村。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日本建筑考察報告03-11
婺源江嶺高山平湖慶源旅游考察報告范文12-01
北京宮殿建筑特色考察報告范文02-23
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報告的范文12-06
描寫婺源作文03-29
客家民居作文11-02
婺源導游詞03-28
婺源的導游詞02-13
婺源的作文400字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