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后感 1
一次偶然的機會翻看了《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讓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結合語文教學,我認為這本書中第四章節(jié)里怎樣指導兒童學會閱讀和講故事。給了我很大觸動。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聚焦于“喜歡”和“能讀”上。因此在指導低年級閱讀時應該注意到:一方面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教師必須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讓孩子感受讀書之樂;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閱讀的平臺。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大量的課外閱讀已作為了一種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級是學生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新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痹谶@里,我就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幾種方法談談自己的薄見。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
面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guī)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這樣老師就要好好的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作到心中有數(shù),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shù)哪_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
2.留疑激趣——調動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說: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還怕貓,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的說,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fā)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可津津有味的讀得可起勁了。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我們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強,《格林童話》是我給孩子們講得最多的,童話故事能給低年級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學習,記得我講《貓和老鼠》時,學生演三次貓偷吃豬油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最后連好朋友老鼠也沒逃脫它的嘴,在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快樂極了,也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
二、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感受讀書之樂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方法。例如,當我們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唱游的讀,還有一些詩詞也可以用此種方法,讓他們記得牢,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背誦,課堂上教學生讀讀,畫畫,還可以在書上寫寫你喜歡那個人物或動物,另外,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配合教科書選擇一些孩子們的書籍,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目,安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利用周邊有利的環(huán)境,如書店、超市的書柜、學校的讀書館,班上的讀書角,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從入學就感受到校園的書香氣息,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這樣在他們拿到書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自行閱讀,讓課內(nèi)的方法指導課外的閱讀,當學生找到了打開閱讀的鑰匙,推開閱讀這扇神奇的門時,便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那么他就會愛上書籍的,從而就會自覺的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感受到一種讀書的樂趣。
這些就是看完這本書后的想法,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可以一起交流交流。
《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后感 2
在《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中著重強調了三個結論。第一個是前概念,第二個則是理解性學習,不能強調死記硬背,應該幫助學生以理解的角度去學習。如果能對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與修正,學習效果會更好。
所以書的下半部分就在這三者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學習框架。
學習者中心環(huán)境的最大特征是“在先前經(jīng)驗上建構!笔裁匆馑寄?就是在學習一個新知識和新技能時,你要了解自己知道些什么,能做什么。有哪些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可促進這次學習,哪些認知、知識和經(jīng)驗會阻礙這次學習。
學習如果是自學的話,最好能先評估,明確自己在未來學習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哪些可以照搬經(jīng)驗,哪些是晦澀的內(nèi)容需要從頭學;然后能將未來面對的問題進行分解;對學習效果能夠進行正確的反饋。
一個人的學習情境是促進遷移的一個重要方面。所有的新學習都涉及遷移,先前的知識可能幫助新信息的理解,對理解學習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支撐學習者先前知識的文化實踐。
堅實的知識和理解是通過談話、活動以及圍繞有意義的問題和工具之間互動等社交過程建構的。
【《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悼詞是如何分類的03-11
如何看平板是幾代的01-27
玩是人的天性作文12-24
如何和人溝通的技巧06-04
世界水日是如何由來的07-27
如何練胸肌的效果是最好09-19
退休工齡是如何計算的03-16
退休金是如何計算的03-09
你是如何選擇爽膚水的方法03-28
葡萄酒是如何釀造的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