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精選2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帪榇蠹沂占募亦l(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
每逢春節(jié),甘肅的各個境內(nèi)便要大型舉辦一次文化娛樂活動----社火!吧缁稹,顧名思義,于“火”有關,離不開煙火。社火有白天的和夜晚的,分別叫做“白社火”,“黑社火”。
民間通過把古代戲劇人物化裝出來,通過鐵芯子,高蹺,騎馬等等表現(xiàn)各種姿勢,演唱。而現(xiàn)代,形式更繁多了,將耍獅子,鬧燈籠,游旱船,跑秧歌,打腰鼓,太平鼓,春牛,跑驢等等統(tǒng)稱為社火的范疇。
相傳明朝初年,大將徐達攻打蘭州王保保城,久攻不克,徐達便將瑞鼓改為長形鼓,再將兵器暗藏在里面,搖身一變,成了一只社火隊,混過關卡,破了城池。時值今日,為緬懷英杰,祈求太平,好些社火隊里仍有腰鼓,乾坤鼓,太平鼓等等。特別是太平鼓,表演套路繁多,形式多樣,有走路鼓,紅拳架子等等,三指頂鼓,旋轉(zhuǎn)舉起沉重的大鼓,悠過頭頂,十分嫻熟,實為力與美的結(jié)合統(tǒng)一,顯示了北方雄渾,豪壯的神韻。
改革開放的春風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社火盛會,西和縣秉承傳統(tǒng)古老的文化氛圍,又兼容民間現(xiàn)代舞蹈形式,使得今年社火有完美了一截。
西和縣城街道內(nèi),各個單位的`社火儀仗隊浩浩蕩蕩地拉開了序幕。獵獵的彩旗,咚咚的鑼鼓,悠揚的嗩吶聲由遠而近,遠遠映入眼簾的是用鐵棍做成骨架,外表裝飾繪畫,花朵,彩綢,矛劍槍戟的彩車。另有些架子上換站著或綁縛著裝扮成各種各樣的戲劇人物小孩,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站在高處的裝飾物上,顯得玄妙奇巧,威武特別。高蹺更是絕妙,猶如頂天立地的巨人,扮裝成戲劇人物的化身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蹺上面,伴著和諧的鑼鼓聲邁著嫻熟的步伐,讓人驚嘆不已。游旱是民間男女老少最喜歡的一種節(jié)目,船用竹,木,麥桿扎成,外蒙彩布,扎上紙花。非常輕巧。表演時將選一位美麗漂亮的媳婦,當然不分男女,將其系在舞者的腰間,入坐船狀,另有幾人扮裝艄公,和船中的姑娘同舞對歌,猶如水面行舟;铎`活現(xiàn)。“妞秧歌”讓人啞然失笑。當男扮女妝的大媳婦擺動著扭動的身姿時,全場的人都幾乎鼎沸起來。“進狀元”,“臥牛”可以說是我們地道的拿手戲,他們都象征歲月的和平盛世,物阜民豐,招財進寶。最后掃尾的就是“耍龍”,“打獅子”和“打熊”了!這種暨表演與武打一體的體系演練,正是象征了驅(qū)趕瘟疫,迎喜接福的用意吧。中國是龍的傳人,龍是吉祥物,當龍在場中盤旋飛舞時,人們都搶著站在中間,讓龍把自己纏上一圈,以暗示帶來吉祥如意。
改革開放的今天,我相信家鄉(xiāng)的社火將變得更完美,更精彩!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2
二月春雷大地,鑼鼓敲起來”,今天是正月十三,是一年一度的社火節(jié)。稷山縣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社火表演,全縣人民都會來觀看,我們也不例外,爸爸媽媽早上八點,就帶我來到稷峰街上。
不一會兒,大街上人山人海,把道路圍了個水泄不通,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表演。
沒過幾分鐘,表演開始了!
第一個節(jié)目是――快樂鑼鼓”。咚咚鏘,咚咚鏘!”大街上出現(xiàn)了鑼鼓方隊,觀眾們大喊:快看,來了!”鑼鼓方隊的指揮員把手一揮,隊員們開始盡興地表演,表演一完,觀眾們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第二個節(jié)目是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小天鵝”,是由一些可愛的小孩子們表演。孩子們穿著時尚靚麗的`粉色紗裙,精神抖擻地跳著婀娜多姿的舞蹈,一陣風吹過,孩子們的裙子襟飄帶舞,引得觀眾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看。跳完之后,大家連連稱贊:跳得真好!真是美輪美奐。 币粋穿著白色大襖的大媽拍著手,激動地說:這是我見過最美的舞蹈,真是妙不可言!”
第三個節(jié)目是魔術表演――神奇的水瓶”,是男女老少最喜歡的節(jié)目之一。只見一個穿著小丑衣服、造型奇特的大哥哥,手里拿著一個裝滿水的瓶子,魔術棒一揮,水瓶里的水立刻消失”了,好神奇!觀眾們看了之后說:太奇妙了!”
看了幾個節(jié)目,媽媽說該回家了,可我還意猶未盡,卻也只好跟著回家。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3
我趕忙擠到了前面,看到的是花環(huán)表演隊,他們手中拿著自己的花環(huán)揮舞著,好像一朵朵鮮花競相綻放。
遠遠望去,一輛花車過來了,原來是火車站幼兒園的花車,打扮得好漂亮呀!車身用鮮花和綠草裝扮著,車的兩排站著一群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他們向人們招手。好像在說:我們好幸福!
有一輛花車過來了,讓驚嘆的是,這車上爬著幾只調(diào)皮可愛的小老虎,車上寫的是山虎鬧春。
接下來是尹莊村的表演,出來了一只海螺姑娘,后面是旱船表演隊,一個個旱船花枝招展,里面都坐著一位漂亮的姑娘,拿著木漿向前滑去。
我比較喜歡的是澗口村的表演,首先是威風鑼鼓隊過來了,他們敲得鑼鼓震耳欲聾,接下來的是一只老虎,他足足站滿了一輛卡車,真是威風凜凜,它的尾巴翹了起來,頭高高的昂起,眼睛非常明亮,嘴巴張開的很大,露出了兇猛虎牙,我仿佛聽到虎的哮聲, 看著這個大老虎我想到了:在虎年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會虎虎生威,虎年大吉,幸福美好。
芯子表演隊出場了,有神舟八號奔月飛船、有一對憨態(tài)可愛的熊貓、木蘭從軍、白蛇傳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神舟八號、奔月飛船,讓我不由想到美麗的月球上面一些美麗的的.石頭,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也要奔上月球,去看那美麗的石頭。
接下來的隊伍還很長是宣傳車,人們都四處散去,我也戀戀不舍的離開,我知道正月十五過完,社火鬧完了,年就算是過完了,但人們的日子一定會向社火一樣紅紅火火。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4
每個人最留戀的地方,肯定只有自己的家鄉(xiāng)了,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每一個都獨具特色,引人注目。在我的記憶中,過年讓人最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社火。
社火,在北方又稱射虎,就是看燈火,猜燈謎的意思,也有雜戲、雜耍之意,寓意紅火熱鬧。
去年過年,我又回到了我的家鄉(xiāng)甘肅,見識了精彩的社火表演。
家鄉(xiāng)的社火從大年初三持續(xù)到初五,以初五的最為盛大。初五的'哪天,我早早和哥哥出發(fā),為的是占個好位置,好更近距離地觀看街上的社火表演。
一大早,表演的人就開始準備,他們穿好服裝,來到街上開始巡游表演。等我們趕到巡游表演的地方時,路邊早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街上一片喧鬧,人們都在等待社火隊伍的出現(xiàn)。等了小一會,鑼鼓聲越來越大,社火隊伍終于過來了。
社火表演豐富多樣,有走高臺,踩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各種各樣的表演,巡游的人邊走邊表演,街上也叫好聲連連。社火隊伍向前推進,最后匯集到城市的中心廣場,開始匯演。
一開始,街上十分靜寂,沒有一絲吵鬧聲。過了一會,只聽一聲喊聲,后面就威風鑼鼓,鼓聲震天,氣勢恢宏;接下來是踩高蹺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緊接著在鼓聲和歌聲中,表演舞獅的登場了。只見兩只獅子,兩只獅子蹦來蹦去的,從這個高臺上又跳到另外一個高臺上,嘴里還叼著球,你拋給我,我拋給你,玩得很是開心。
最后,最精彩的舞龍登場了。只見一條金龍和一條紅龍制作的栩栩如生、威風凜凜,每條龍都有二十米長。兩條龍在空中盤旋飛舞、忽上忽下、張牙舞爪、氣勢非凡。兩條龍在空中不停爭搶一顆龍珠,兩條龍你爭我搶,金龍顯得霸氣十足,一個飛龍在天,將紅龍壓在下面;紅龍顯得靈動十足,時不時來一個‘神龍擺尾’,拜托金龍的糾纏……大家都看津津有味,連聲叫好。不知不覺,時間飛快的過去了,直到社火結(jié)束好一會,我才和哥哥戀戀不舍的往回走。
家鄉(xiāng)的社火,讓我流連忘返,如果明年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觀賞這屬于家鄉(xiāng)的社火。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5
耍社火是兒時的一件樂事,家鄉(xiāng)的社火可是遠近聞名的,它以高雅、雄渾、大氣、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而著稱。
耍社火的高潮,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十五左右。兒時,我們村幾乎年年都要耍獅子、跑旱船、扎芯子、走高蹺、耍龍燈、放焰火等。我們村的社火,之所以鬧得紅火,影響較大。主要是有一伙能敲會打、能拉能唱、能描能畫、能說能唱、能導能演、能積極組織的熱心人。
每年到了冬臘月,農(nóng)閑時節(jié),這伙熱心人便把鄰近的幾個村的掌事人招集在一起,謀劃起耍社火的事來。成立籌備小組,確定掌事人。一切確定以后,便把上年的舊船架、龍架、獅子頭、芯子架,從大廟的老樓上取下來,重新整修、綁扎,并開始裝飾打扮,糊的糊,綁的綁,編的編、鉸花的鉸花,貼紙的貼紙,做花的做花,繪圖的繪圖,忙活起來。我村有一位外號叫“十二能”的能工巧匠,是整個社火道具的設計者和組裝者。他扎的彩船,造型美觀大氣,船的彩樓八角飛檐,周圍檐角懸掛彩燈,燈面上繪有水滸三國人物,內(nèi)外金裹銀鑲,新穎別致,精巧華麗,既有古撲風格,又俱現(xiàn)代意識;他糊的龍燈威武雄健、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扎的芯子,無論單人、雙人還是多人芯子,既高且險,套接綁扎,力學結(jié)構(gòu)合理。少則兩層,多則三五層,高約數(shù)丈,看似險要,卻很安全。這些精巧的杰作,往往吸引來周圍九堡十社的男女老少前來參觀欣賞。人們送他“十二能”的雅號是當之無愧的。
當開始張羅糊船綁龍燈的時候,鑼鼓隊的人早就手癢癢了。他們早早就把鑼鼓家伙抬了出來,在大廟前開始狂敲起來。雖然都是老敲手,但擱置了一年,難免手生,需要磨合磨合。于是,便在老鼓手的帶領下,在老曲牌的基礎上,不斷地翻新著花樣。越敲越帶勁,越練越高興,既像是練習,又像是過癮。
參加社火的演出人員,基本每年都是固定的。比如,撐船的老艄公,非德娃叔莫屬。因為,他動作麻利,瀟灑穩(wěn)健,聲音洪亮,唱功扎實,一招一式,把個老艄公撐船的.形象演繹得十分到位;而船中架船的那位“媳婦”,則由年輕漂亮的小伙東娃扮演。他面色白凈,皮膚細膩,五官周正,身姿富有女性的柔美,經(jīng)過一番化妝打扮,美若天仙一般。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他是一位妙齡女郎呢。他架起船來,平穩(wěn)飄逸,回轉(zhuǎn)靈活,跑起來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與老艄公的一段對唱,真是珠聯(lián)璧合,恰到好處,是鄉(xiāng)親們公認的好搭檔。
那20多位參加舞龍的精壯小伙,是從周圍村子里挑選出來的,年輕英俊,個頭一般高,個個生龍活虎,由領舞者帶領,在村外的大麥場上進行排練。他們按照各種套路,翻、絞、旋、跳、扭、攪,反復演練著“老龍出海”、“金龍過海”、“二龍戲珠”、“老龍翻身”、“龍盤虎踞”、“巨龍騰飛”等各種動作。雖是隆冬天氣,卻個個揮汗如雨。
過了正月初十,社火的鑼鼓便敲得更響了。演出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按規(guī)定,先必須在周圍籌辦村開始表演。每到一村,都是人山人海,場子里擠滿了看社火的人群,直擠得社火無法表演。這時“火流星”便出現(xiàn)了,只見楊家倆兄弟,手里各狂舞著一對“火流星”,(這是在鐵絲編織的小網(wǎng)罩里裝著燃燒的木炭)在夜空畫出道道火的流線。這“火流星”直接向圍觀的人群飛去,其距離幾乎碰到觀眾的鼻尖,但卻傷不著人,迅速在人群中打出一片空地來。這就是他們的絕技。他們雖不是社火的主角,但他們表演“火流星”的技巧卻成了社火隊的一大亮點。
從正月十三開始,社火便正式上街了。這天晚上,我們的社火排成了龍蛇長陣,八面雷字大鼓,幾十副鐃?、大小銅鑼,在夜空中上下飛閃。斗子旗、牌燈、魚燈、羊燈、獅子燈,蓮花燈、大小宮燈、巨型橫幅、各種彩旗、龍燈、旱船、高蹺、竹馬等隨后緊跟。二腳踢炮仗、筒子炮不斷在空中炸響。社火隊一進街口,便有商鋪在門前擺下果品點心,燃放鞭炮。這時,“火流星”便開始在商鋪門前打場子。緊接著龍燈、旱船、高蹺、竹馬、花棍、地游等輪番演唱、表演。演出結(jié)束后,商鋪大掌柜便當眾懸賞一筆不菲的錢物以示答謝。我村的社火,由于陣容龐大,節(jié)目精彩,往往走不上幾步,就被商家擋住要求表演,經(jīng)常鬧到深夜才收場。
解放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家鄉(xiāng)的社火,在堅持了幾年之后,隨著老藝人的先后離世,社會對這項活動的冷落,便銷聲匿跡了,但那段美好的回憶,卻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6
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元宵;久磕暝(jié),都有一支打鼓跳舞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大街上前行,這可以說是我們這里最熱鬧的活動。這活動學名“社戲”,我們稱之為“社火”。
去年春節(jié)過后,社火的隊伍開始緊鑼密鼓地訓練,廣場上的打鼓聲日夜不絕。幾日后,訓練的成果在各小區(qū)門口展示,雖然不是正月十五的大車隊,但人們并未因此減少興致。二三十人的`小方陣,照樣能配合得有條不紊。行人紛紛駐足圍觀,興致勃勃的我也是其中一員?粗绱擞腥さ谋硌,我對元宵節(jié)的社火充滿期待。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jié)終于在我的翹首以盼下到來了。天空格外明朗,鳥雀盡情歌唱,我也非常歡暢。在最寬的街道上,車隊緩緩地向西走,所到之處人頭攢動,水泄不通。長長的車隊仿佛能橫貫整個城市,兩旁的觀眾順流而上,沿途不斷拍照鼓掌。十幾輛車上,有盛裝打扮的舞者,有活潑調(diào)皮的舞獅,有從容不迫的鼓手,還有身著奇裝異服的“西天取經(jīng)師徒”。
瞧那安分不住的獅子!它行動靈活,身懷絕技。它或而騰空躍起優(yōu)雅落地,或而前身起立面向觀眾,讓人感嘆演員之間的配合默契。瞧那婀娜多姿的舞者!他們那優(yōu)雅熟練,整齊劃一的表演令人嘆為觀止。他們花枝招展,乍看上去像春天里的萬花叢,美不勝收。這表演天衣無縫,觀眾看不出一分生疏與僵硬。瞧那輕松快樂的鼓手!和著節(jié)拍的鼓聲極其悅耳,有誰聽到了不和諧的聲音?打鼓對于他們來說易如反掌,有誰出現(xiàn)了一丁點的失誤?聽著這富有節(jié)奏的旋律,不論是表演者還是欣賞者,誰不是面露笑顏?瞧那穿著奇特的“師徒”!他們真是車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赫赫有名的“齊天大圣”,肥頭大耳的“豬八戒”,老實巴交的“沙悟凈”,莊重肅穆的“唐僧”,甚或有別的角色,此刻都奪人眼球。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7
今天早晨本來準備睡一個懶覺,爸媽剛一走,外面就打起了鑼鼓,放起了炮仗,聲勢大的讓我睡都睡不著,疊好被子后,我就氣哄哄的打開窗簾,打開后我驚呆了,有穿紅衣服的,有穿綠衣服的,拿著腰鼓的,還有幾個大頭娃娃。只見那位帶頭的阿姨,把手上的旗一揮,接下來就是鑼鼓對世界的吶喊。過了一會連陜北的秧歌都上場了,剛一上場,現(xiàn)場的氣氛就更加喜歡了。這可吸引了不少的老年人,因為那里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看起來都特別有精神。
當然了也有吸引我們小孩子的。文章開頭提到了炮仗,看到炮仗后,我更是嚇了一大跳。那輛綠色的吉普車上,架著兩排帶著長管子的炮,很像迫擊炮,一排有七八個。隨著大炮聲的來臨,其實更加吸引人的'是那輛裝甲車,是綠色的,很長,很高。這下路又被人們擠的水泄不通了?吹搅搜b甲車的人們紛紛掏出了手機去照那輛吸引人的裝甲車。其實這次社火讓我最遺憾的是,沒有給裝甲車照一張相。在裝甲車離開后,緊接著就來了一批隊伍,他們衣服的顏色不同,有拿著大鼓的,有揣著腰鼓的。
還有每次都少不了為商家宣傳廣告。接下來便是一隊車隊,上面掛著商家們的牌子,還有他們的商品,還專門請了一些人端著他們的牌子游街。其實呀,人們根本顧不上看他們的商品和牌子,而是看給他們陪襯的人,那些人。這次不但有打鼓的,還有劃旱船的。劃旱船,就是用紙糊一個船,再把它弄在身上,用腳在那走,還有一個人在旁邊用木漿劃。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是越來越多,連我們這交警隊都出動了,還不時有幾輛摩托車經(jīng)過,疏導了一會后,人們終于退到了人行道上。這時來了一隊打鼓的人,但和以前的鼓不一樣的是,可以放在地上敲。這次是打兩下,換換位置,是人換鼓不換,有時還會變化方陣。這時已經(jīng)人們的興趣都沒有多少了,只剩下了一些零零散散的人還在觀看,這時打炮仗的車又來了,但這并沒有吸引多少人的觀看,一會后,人們都走光了,街上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8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正月十五才結(jié)束,對我來說最熱鬧的要數(shù)社火了。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時候,是對春節(jié)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讓人不禁感覺到新年就要到了。每一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屋里屋外整理得干干凈凈,放鞭炮,燒紙錢,送灶王爺上天,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從這一天開始,我就一直盼望著正月十三的社火能早點到來。
社火是中國漢族民間一種慶祝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慶典活動。有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打太平鼓等。家鄉(xiāng)什川的社火,一般要從正月十三耍到正月十五,但正月十五最熱鬧。一大早,什川的大街小巷就擠滿了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有小孩,還有從遠道趕來的許多客人。他們都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今年的.社火。
不一會,鑼鼓喧天,鞭炮聲、太平鼓聲響起來。人群立刻安靜下來,人們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張望著,離我們越來越近的先是秧歌隊,接著是活潑可愛的獅子、抖空竹的老爺爺、劃旱船的老奶奶、震天響的太平鼓隊……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shù)具有皋蘭地方特色的“鐵芯子”了。鐵芯子的高度一般為5至7米,分為三四層,每個鐵芯子上都有二到五個五六歲的小孩,按照戲中人物的造型穿著亮麗的服裝,并設置于四輪推車上。每個車子上人和物都通過巧手打扮得栩栩如生,講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八仙過海》、《孔融讓梨》、《大鬧天宮》……一個個鐵芯子都表達著家鄉(xiāng)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社火看得人眼花繚亂,炮竹聲震耳欲聾,人們有說有笑地談論著,沉浸在快樂的海洋里了。家鄉(xiāng)的社火真美呀!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9
今天是正月初八,舅舅打來電話說,街上有社火。我們趕忙收拾東西出門看社火。
我們在門口打車,人實在太多了,好半天才打上車。我們到了有社火的地方。社火都走了好遠,舅媽拉起我,抱起小弟弟就去追社火。
一路上,我緊緊拉著舅媽的包,生怕別人把我拐走了。最先出來的是游行車隊。每一輛車都被裝扮的非常漂亮。第一輛上面臥著一只大老虎,大老虎張著血盆大口,搖頭晃腦,眼睛閃閃發(fā)光,這只大老虎栩栩如生。還有一輛車上有一只大兔子,大兔子旁邊有許多人扮的小兔子,小兔子在大兔子身邊跳不跳去。后面一輛車上叔叔、阿姨們在上面敲鑼打鼓。
。∥椠埖膩砹,聽老人說,在龍頭下鉆來鉆去就可以在這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我數(shù)了一下黃色龍有兩條,白色龍也有兩條,藍色龍還是兩條,我們分別鉆了一下。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走到區(qū)政府門口。那里人山人海我被人群擠來擠去,我們走到人少點的地方,那里有扇門,門開著,我們走進去。在里面最面坐著的是區(qū)政府的領導,后面站著的和我們一樣是觀眾。我在后面什么也看不到。一位好心的阿姨讓我站到最前面。最先來的是敲鼓的,他們穿著黑衣服,一邊敲鼓一邊跳舞,可真好看呀。聽旁邊的人說這就是武威著名的攻鼓子表演。舞獅子的來了,我最愛看舞獅子的了。舞獅子人拿著繡球,左搖搖右搖搖,兩只獅子爭先恐后的搶繡球。后面又來了兩個漂亮的獅子。它們是銀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身上還有五顏六色的裝飾品,舞獅人把繡球舉的.高高的獅子竟然跳起來搶繡球,舞獅人還翻了個跟頭,真好玩。
后面還有踩高蹺的、扭秧歌的、打腰鼓的、船姑娘。最有趣的還是騎毛驢的,一個姑娘騎在上面,走著走著,毛驢不走了。趕毛驢的人用竹竿趕它,毛驢不但不起,反而把趕驢人踢了一腳。
吃中午飯的時間早就過了,我和弟弟都餓了,姥姥買了玉米給我們吃,吃飽了,我們開開心心回家了。
今天可真開心呀!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0
鬧社火,是過年時候最歡樂的活動。十五那天,社火鬧翻了天。我吃完早飯,就跑出去看社火。我一早來到街上,看見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每個人臉上都掛上了幸福的笑容。突然,遠處響起了鼓樂聲,那是社火隊過來了。
走在最前面是彩旗隊,鮮艷的彩旗映入人們的眼簾。跟在彩旗隊后面的是社火“身子”,一位“縣太爺”走在前面,兩個“衙役”分別舉著“肅靜”、“回避”的牌子護衛(wèi)著“縣太爺”,他們趾高飛揚地走著,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翱h太爺”的后面緊跟著兩個大獅子,獅子舞著、扭著,神氣極了。我想靠近仔細看看,但“膏藥匠”護著場子,不讓靠近,這使我非常失望。
秧歌隊和腰鼓隊出場了,鑼鼓震天,歌聲飛揚,邁著整齊的步代伐,喊著響亮的口號,扭著熱情的秧歌,大街小巷成了歡樂的海洋......聲聲歡呼,陣陣喝彩,久久回蕩在古浪上空.社火隊已經(jīng)走遠了,但我還是久久不愿離開......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1
在我的家鄉(xiāng)陜西每年正月時間,各村都要舉辦社火會,慶祝新的一年。你要問我什么叫社火,我也是聽奶奶說的。民間社火,是春節(jié)期間的自演自娛活動,它來源于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農(nóng)業(yè)文化著稱的.中間,土地是人們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并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觀念。
今天,奶奶帶我去看社火,那里人山人海,看社火的人還真不少呢。我們到了玩社火的地方,只看見有打鼓的、跳舞的、玩雜耍的,社火隊上的人們的臉上都畫著各種臉譜,扮演著各種角色,他們是在為火神表演節(jié)目,逗火神高興,這樣,火神會給人們新的一年帶來好運。真有意思。
今天是正月十五,天氣冷酥酥的,但我急切的想看社火,一點也不覺得冷,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社火,我們來到市政府的門前,看到了很多人,真是人山人海,社火表演已經(jīng)開始了,所有人都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2
小時候,鄉(xiāng)下沒有電視,連收音機都是稀罕之物。為此,在一年之中最令小孩兒快樂的時間便是有社火的時候。
過了大年初六,人們年拜的差不多了,孩子們的炮差不多放完了,大人們操辦的社火也就出來了。這時,孩子們在棍子上纏上廢紙,或者在樹枝纏上紙,或者脫下罩衣,或舞龍或扭燈籠或舞獅子,從早到晚全程樂著。盡管大人們擔心安全,吆三喝五制止著,但只能松和一會兒,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于是大人們也只好搖頭作罷。
社火開演的時候,當臘花的'小孩是最得意的。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盡管衣服長得被大人們扁了幾扁入在褲腰中,然而在幾百人的圍觀中,撒歡兒扭起腰肢來,踏上矯捷的十字步,把扇子搧的花俏繚眼,人群中叫喊“你看誰家的孩子扭得多好呀”時,那心里比吃冰糖還要甜,于是越加賣力氣扭了起來。誰家的孩子要是再能穿上小旦或小生的服裝,清清亮亮地唱上那么一兩段,讓喝彩聲一陣一陣淹沒弦班子的配樂,不但這孩子越唱越起勁,就連當?shù)攱尩亩家谄鹉_尖往里擠著欣賞自家孩子的本領。
也有一群孩子既不執(zhí)事,又不看社火,他們的樂趣全在于追逐打鬧或搞惡作劇。多數(shù)情況下是稍大的追小的,當被追的人感到力不從心時,便將一雙小手一合,頭夾在兩膊中間,腰一貓,便很快擠進人群中去了。幾個調(diào)皮鬼一看到這情形只好轉(zhuǎn)到草垛后商量新的玩法,剛轉(zhuǎn)到草垛后,又撞見青年男女手拉手親熱,于是舌頭一吐,旋風般跑了過來,笑得堆在一起喘不過起來。等笑著緩過神來的時候,覺得肚子有些餓了,于是幾個直奔社火后臺,不管頭人(本年負責組織社火的人)敬奉沒敬奉神,一哄而上便把盤子吃個精光,壓后臺的老人便搖搖頭顯得無奈極了。等社火演完了,帶著一身的灰土回到家,讓家長臭罵一頓,就乖乖的上炕睡覺。到了第二天晚上,把家長的罵忘得一干二凈,故劇又重新演。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鄉(xiāng)下城里一樣,家家戶戶有電視,耍社火還不及城里,已大不如前了,相當一部分村社已經(jīng)拉倒,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消失在電視機前,那天真的童年永遠塵封在記憶之中。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3
曾把目光放得很遠,但家門前一景也值得一看,令人流連忘返!}記
從家里出發(fā),一路上,賞花兒之嬌艷,聞空氣之清新,很快就到達了社火公園所在的駱駝廣場。
駱駝廣場,又稱晉商廣場,最大的標志物就是廣場中央的駱駝群雕塑,走到前去,按捺不住心中的新鮮與好奇,把手放在了駱駝的腿部,絲絲涼意傳了過來,帶著粗糙的質(zhì)感,我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商人們牽著馱運貨物的駱駝,陣陣風沙襲來,盡管風沙在迷茫中遮擋了視線,他們的臉上還是滿臉堅定。
從駱駝雕塑再向西南方向走幾十米遠就到達了公園的入口,入口處的形狀呈半孤形,上面鐫刻著晉商發(fā)展史,看到盡頭時低頭看草坪,有一條隱秘的石板鋪成的小路,不知通往何處?
踏上小路,穿梭草坪,嗅著青草和鮮花的芬芳,我終于看清了小路盡頭的'目的地——人工湖。湖面平靜,一陣輕風吹過,微波蕩漾,蕩起陣陣漣漪。湖邊有貪玩的小朋友撿起石頭扔了進去“叭噠”一聲激起了圈圈波紋,湖水偏綠,想必是拜湖中水藻所賜。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湖光秋月西相和,潭面無風鏡”這一詩句。
從人工湖的東側(cè)穿過木板橋,則是徑直到了鐵塑人處,他們形態(tài)各異,生動形象。瞧!那個“男人”鼓起腮幫子,在弄力地吹蕭。那個“老爺”坐在顛簸的馬車里,悠哉悠哉地看著車外的風景。
華燈初上,我到達了公園最高的建筑物——塔,塔上點綴著點點燈光,走近一看,掛著一串串燈籠。好美!
不必向往遠方的虛無,看看你眼前,家門口就很美!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4
我是一個地道的陜北人,但是卻從來沒有看過陜北的社火。去年春節(jié),奶奶帶我回老家過年,恰好趕上了村里的社火,讓我有幸觀看了一場熱鬧的社火表演。
正月十五,七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趕來在村頭的空地上,敲鑼打鼓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社火表演。媽媽告訴我,“社火”來歷源遠流長,史料稱:“民間鼓樂謂之社火,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古人鬧社火主要是表達對“神”的崇拜,現(xiàn)代則是一種新的生動有趣的民俗活動。嗩吶聲聲、秧歌扭起,幽默逗趣的蠻婆蠻漢,熱情洋溢的秧歌社火開始了。
陜北社火形式五花八門,有腰鼓、秧歌、花傘、高蹺、跑驢、耍獅子、跑旱船等等好看的演出,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跑驢。
只見跑驢的表演者將竹篾和綢布制作的.“驢”綁在腰間,趕驢者則是掛著一個柳框,手握一根紅纓子鞭桿,腰間掛著一支旱煙鍋和一只繡著山丹丹花的旱煙袋,頭綁白毛巾,鼻下戴一支夸張的鼻胡兒。在激越歡快的陣陣鑼鼓聲中,“驢”的表演者緩緩邁著大步,不按鑼鼓聲,走著自己的節(jié)奏,將腰一扭,肩一抖,昂起頭,身體有節(jié)奏地顛起來,生動形象的演繹著驢上山、驢下山、驢撒歡……趕驢者跟著出場開始表演“趕集路上”、“驚驢打斗”、“陷泥救驢”等經(jīng)典橋段,夸張的形象,風趣的舞姿,滑稽的逗趣,幽默的唱白,抒發(fā)著陜北農(nóng)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一邊飽覽著黃土高坡的美麗風光,一邊感受著陜北熱情的風俗人情,體驗著社火這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我感受到了城市感受不到的年味。
我深深愛上了這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它是生活和藝術的巧妙結(jié)合,是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是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5
我的老家,在砲里塬上,那里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習俗——耍社火,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都要在村頭的空地上,舉辦一次隆重的社火表演。
去年正月十五,我隨著爸爸媽媽回老家看社火,剛一上塬,我發(fā)現(xiàn)大批大批的人群從四面八方匯聚向我們老家——布村熊家。臨近村子一看,村周圍已是黑壓壓的人群,人們邊走邊議論,好像在估推今天的社火有多大規(guī)模,多么有趣。
幾個小時過去了,好像一切準備就緒了,人群騷動起來,隨著鑼鼓聲增大的方向看去,村子小路的盡頭走來腳踩高蹺手拿號子的人,他們一邊吹號,一邊搖頭擺尾好不神氣。
緊跟其后的是一支龐大的秧歌隊,他們有的騎毛驢,有的撐花傘,有的劃旱船,有的打腰鼓,雖然她們都是老太太,但輕盈的舞步卻像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
接下來,就到了社火表演的高潮,敲鑼打鼓的聲音就更響了,人潮涌動著,吶喊著,歡呼著,連同鑼鼓聲在這千畝麥野交織成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舞臺。
一輛輛彩車出來了,小孩子穿著古裝,在高架子上站著,擺出固定的造型。她們有的扮威武英勇的關公,有的.扮三顧茅廬的劉備,有的扮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的扮閉月羞花的楊貴妃。有的站在刀劍,有的舞在花海,有的坐在高塔,有的飛在云端……我隨著人群,和不認識的小伙伴們,追趕著喜歡看的社火、吶喊著、蹦著、跳著,我從未有過如此瘋狂和高興……
人已經(jīng)在回家的車上,但心里依然回想著,那熱鬧非凡、激動人心場景,我多么希望這盛大的一幕能長久一些,長久一些。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6
哇塞! 正月十五 了,雖然今天就過完年了,但我還是很高興:能吃元宵,能觀賞花燈,還可以放鞭炮、看煙花,真是太高興了!
晚上,大約7點50分左右,我來到廣場上。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和爸爸用盡了力氣,終于擠到了博物館門前的一棵松樹旁。我們等啊等,等啊等,等了40多分鐘,怎么還不開始呢?正想著,路燈“忽的”一下子全滅了!
緊接著,我們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幾分鐘之后,大大的.四個金字——“風電之都”展現(xiàn)在了眼前,維持了大概5分鐘,一下子全沒有了,正納悶著,一陣瀑布從眼前晃過,這里怎么會有瀑布?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告訴了我,這是煙花!我覺得,這瀑布做得如此逼真,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太快了!就在我思索之際,“噴泉”又從下而上,像盛開的花朵一樣,那也是煙花,只不過那銀金色的顏色太漂亮了。接著,一陣五花八門、五彩繽紛、格式各色的煙花連續(xù)放了半個小時。
我又去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7
每當春節(jié),家鄉(xiāng)通渭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藝術活動,然而最熱鬧、最有看頭、最具傳統(tǒng)藝術魅力的當屬“耍社火”了。
聽!鑼鼓喧天,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瞧!彩旗飄飄,遠處那激昂騰躍的兩條巨龍,時而蜿蜒盤旋,時而首尾呼應,時而騰空飛舞,似閃電,如長虹,雄偉莊嚴,卻又靈活多姿……好一個“雙龍戲珠”,贏得人海中一陣又一陣排山倒海般的掌聲。
隨著鑼鼓聲越來越近,只見兩只雄獅眨巴著一雙雙銅鈴似的大眼,搖頭擺尾,威武走來。舞獅人一身武者打扮,好不精干!獅子圍著張大約四尺高的桌子不停地跳動著,時而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乖順的樣子,舞者舞者,倆獅子顯出一副憨樣,趴在地上睡著了。頓時,舞獅人擼起袖子,揮著拳頭對著獅子的頭“哈”的一聲大吼,獅子好似從夢中驚醒一般,先是張開傾盆大嘴,左右擺動著巨大的腦袋,突然一只獅子前腿縱然一躍,后退猛然一蹬,身子一擰,便“嗖”地一下跳到桌子上;另一只獅子緊跟其后,也躍然桌上,又一個縱跳,半身便搭在前一只獅子的后背上。圍觀的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喊道“好……”巨龍開路,雄獅齊躍,寓言好運來襲,銳不可擋!旱船劃來,一帆風順。
緊跟其后的“旱船表演”粉墨登場,船身裝扮五顏六色,彩帶綢花,繡球四角垂吊,船頂角插一大束鮮花,船艙四角前后各插四束鮮花,怎一個“艷麗”形容得了!遠看彩船無風自動,近觀才知人在飄移。整個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裝、粉臉紅唇、綾羅綢裙、雙手撐起船身,故名“船姑娘”。行走小步快進,以保船身平穩(wěn),動如船在水中行。劃船老翁頭戴斗笠,銀白色的胡須直達腰部,褲腿緊扎、躬腰小步、手拿劃槳、念念有詞:“哎呀,小心啊,船來了……”。通常這時,沖著看船姑娘而來的觀眾不計其數(shù),因此人群一圈圍著一圈,擁擠非常,簡直密不透風!還好,小孩子們也可以從大人的'兩腿縫隙間,瞄得一眼“船姑娘”的芳容,也算不虛此行。
熱鬧且有看頭的社火種類多的不勝枚舉,如:背大刀、穿戲服、畫紅臉、踩高蹺的關云長等英雄豪杰;將孩童扮成仙子、神童并捆綁、扦裝在設計牢固的鐵支架上,再用長長的戲服將鐵架遮蓋,俗稱芯子。好似仙人凌空垂懸,好不神秘威風!當然還有寓意五谷豐登、風調(diào)雨順的扭秧歌、打腰鼓、蠟花舞、唱小曲,除過獨具魅力的傳統(tǒng)社火種類,還有與時俱進的廣場舞等活動輪番上演。耍遍了村村社社、火遍了家家戶戶。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從各鄉(xiāng)鎮(zhèn),各村社來耍社火、看社火的人密密麻麻,整個縣城從城東到城西的馬路上全是,走路都是腳尖挨著腳跟,寸步挪動。從早上九點一直持續(xù)到傍晚,城里的表演這才算罷!然社火還沒耍完,社火隊趕著黑夜,點起馬燈,敲鑼打鼓,邊走邊耍,又要返回到各自的村社。遠遠望去,群山間一串串的社火燈火如金龍翻山越嶺,壯觀之極!直到午夜12點,大家才將糊了馬燈、船的紙、等物一并燒掉,寓意去病消災、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無論天寒地凍,還是久旱無雪,都無法減弱家鄉(xiāng)人看社火的興頭,更不會消減家鄉(xiāng)人耍社火的勁頭。大家還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發(fā)舉辦,每家每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子,大家相互學習傳統(tǒng)文化,相互傳承傳統(tǒng)文化。將“社火”這份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世世相傳,永不熄滅!也將我們通渭人樂觀向上、吃苦耐勞、精誠團結(jié)、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代代相傳!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8
提起過年玩社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正月社火是中國老百姓的狂歡節(jié)。每逢過年社火算是最后的饕餮盛宴。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走芯子、踩高蹺、劃旱船、趕毛驢、鬧秧歌、舞獅子各地盡顯看家本領。玩過破五玩十五,玩過十五玩龍?zhí)ь^,視乎過年就是為了鬧社火,相鄰村子不鬧出個輸贏來決不收兵。
可是仔細琢磨社火二字,一是社一是火。社古時是指掌管土地的神,后來就演變?yōu)橄噜彽拇遄訛榧郎穸M成的民間組織。這火又是什么呢!南方北方所有的社火形式雖然復雜多樣,仔細觀察沒有一種社火表演是與火有關的,那么社火中的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筆者考察了關中民俗,原來上古時候人們每逢過年都要祭祀土神,過年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社火可以說是春節(jié)最后一個壓臺節(jié)目,而且是需要幾個村子配合才能玩的大型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到底何時開始上演,要根據(jù)當?shù)厥粘、年景、民心而定。有的村子收成好想玩,有的村子收成差不想玩,玩不玩社火各村之間形成了一種挑戰(zhàn)應戰(zhàn)的民風民俗,就是燒社火。
所謂燒社火就是想主動玩社火的村子,傍晚派一幫年輕人背上一大捆柴火悄悄來到鄰村人口集中地地方去挑戰(zhàn)對方,趁人不備把柴火點燃后,敲著鑼喊著自己村名子說燒火了,意思讓對方知道是誰在挑戰(zhàn),跑回村子等待被燒村子的反應。有人放火這肯定會引起被燒火村子三老四少的注意,被燒的村子就開始緊急忙活商量應對辦法。如果連燒三晚無反應,說明人家不想玩。有時候燒三晚兩晚對方才應戰(zhàn),如果對方早有準備,就會把自家門前的火撲滅連夜晚背柴負薪反燒放火的村子以示應戰(zhàn)。放火的村子就把反燒火的人抓住,雙方開始商量社火表演的具體事宜?梢姽艜r候表演社火都是以燒火開始的,人們在白天看到的'都是祭祀的節(jié)目,并沒有看到火。
有意思的是社火開始在對抗中產(chǎn)生,對抗就一直持續(xù)到結(jié)束,甚至有的村子之間對抗持續(xù)幾十年幾百年。雙方表演事宜一旦敲定,就進入保密階段,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準備表演什么內(nèi)容。而且都派出自己的探子打聽對方秘密,從道具、臉譜、服裝都在猜測對方表演的內(nèi)容,從而把握自己節(jié)目要壓到對方。如果輸在對方的手里,這就惹下大禍了,鑼鼓懸天人馬瘋狂企圖戰(zhàn)勝對方,再不贏就打道回府明日再戰(zhàn)。關中農(nóng)村有時候社火戰(zhàn)斗持續(xù)二十幾天,分不出輸贏。元宵節(jié)前開始二月二龍?zhí)ь^還結(jié)束不了。進入農(nóng)忙后只得暫告一段,勉強結(jié)束明年再戰(zhàn),很多村子之間人老幾輩都因社火而不和諧。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19
朵朵星光,伴著雪花的清幽,飄落窗欞;雪花飄飄,帶著期盼,裹著年味,攜著熱鬧,飄灑人間。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個節(jié)日至關重要。它是宋代王安石筆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所描繪的辭舊迎新的景象;它是唐代王灣筆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抒發(fā)的對新一年的期盼……它就是春節(jié),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春節(jié)的習俗,通常有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祭祖……但在我的家鄉(xiāng)甘肅蘭州,卻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那就是“社火”。
說起“社火”,可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慶典狂歡活動。史料記載:“社火,在節(jié)日扮演的各種雜戲”。“社火”,起源于上古的各種祭祀活動,盛行于宋代,流傳到今天。聽媽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叫苗莊王,在瑣陽城里過著安閑的日子。有一天,敵人的軍隊包圍了瑣陽城,想要捉拿皇帝。苗莊王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有人獻計:“皇上,有一個辦法。”苗莊王著急:“快講!”大臣說:“讓兩位大臣裝扮成財主,后面再跟上兩位大將,再帶一些裝扮的打鼓、敲鑼、舞扇之人。請皇上反穿羊皮襖,化成鬼臉,手提墨汁瓶和毛筆,假裝自由之人,混在眾人之中,給敵人以迷惑!被噬弦宦牐骸懊钣嫞沾税才拧。眾人都裝扮好了,熱熱鬧鬧地出發(fā)了。敵人不知內(nèi)情,迎面撲來,首先抓住了兩位“財主”,以為這其中一位定是苗莊王。誰知,苗莊王等人,一路跳著、鬧著,大搖大擺地出了城門,揚長而去。這時,敵人才發(fā)覺上當了,連忙追趕,但已來不及了。這一計,救人成功。從那以后,逢年過節(jié),必有“社火”。宋代陸游有詩為證:“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可見“社火”歷史悠久,延綿之長。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期間,最熱鬧的就是看“社火”。記得今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們一群小孩子,早早地跑到街頭,!“社火”來了,遠遠就看見了,鑼鼓火把助威,獅子龍燈打頭,如山如海的人群相隨,真是“人威”助長了“神威”。“社火”的內(nèi)容真是豐富多彩!你看,除了獅子舞龍燈,還有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一路鑼鼓喧天,一路五彩繽紛,好不熱鬧!我們小孩子,一路緊緊地跟著“社火”,跑著,跳著,笑著,鬧著……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舞龍獅,你看!幾名演員前后排成一溜兒,頭頂著龍獅那長長的、金黃耀眼的道具,一會兒昂起龍獅頭,一會兒扭動龍獅身,一會兒甩起龍獅尾,一會兒跳躍著前進,一會兒又原地起舞……幾個演員的步調(diào)那么一致,那么協(xié)調(diào),那么默契,好像一頭真的龍獅在舞動。夜深了,鑼鼓還在響著,“社火”還在燒著,好一個不眠之夜!
聽說,中國西北的“社火”,已經(jīng)被列入中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社火”那熱鬧的鼓點和舞姿,伴隨著飛揚的雪花,伴隨著喜慶的爆竹,伴隨著春節(jié)的腳步,帶我們走進了新的一年……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20
剛剛?cè)肭铮挝绲年柟馊燥柡紫牡膹埧。搬來小凳,擠在人家涼棚下,蒲扇不停,依舊汗?jié)M衣衫。
在等什么呢?那從清朝乾隆年間而始的家鄉(xiāng)社火。紙扎工藝,繪畫裁剪,古裝扮演,諸多設計融于一體,使得一幕幕戲裝栩栩如生。
戲樓的準備室里,一群經(jīng)驗豐富的老人已忙來忙去了幾十天。我跟隨外婆在準備室里待了許多時,靜靜地坐在小板凳上注視著亮麗的裝扮一點點堆砌成形。等到表演那一天,社火經(jīng)過的街道上擠滿了人。老爺爺顫巍巍地舉著手機,生硬地調(diào)了焦,準備記錄鑼鼓震天的那一刻。
汗水悄悄流入眼眶的剎那,鑼鼓在遠方撕裂空氣傳來了。
曲調(diào)高亢歡快,金屬相撞,仿佛大地都為之震動。視線不及,但在一片人頭攢動中,那聲音裹挾著嘈雜的吶喊一陣陣直沖云霄。終于在凳子上小心翼翼踮起了腳尖,捂住耳朵,抬頭一望。
鑼鼓隊喜氣洋洋直奔而來,白面的大鼓仿佛反射了陽光。金燦燦的表演服匯成一片亮光的海洋,瞬間沸騰了人群。轟然一片叫好與鼓掌后,社火演臺緩緩亮相。只見宏壯的裝飾順著鐵桿、刀槍延伸幾十米高,小孩身著戲服,描摹面妝,踩在刀尖、鳥首或傘頂上,真所謂那小孩演大戲,孩童扮古人。
“世代忠烈,精忠報國!笔䝼盛裝打扮的姑娘揮舞刀槍,交織成網(wǎng)。仿佛是定格了的秦腔,下一秒就要吼出來,神游天外。鑼鼓聲陡然高揚,風急急應和而來,舞動了刀尖紅纓,翻飛了懸掛旌旗,拂過將裝,直紛飛了一片片遐思。
文姬歸漢、鶴壽圖、精忠報國,和那許多我叫不出名的社火,接連而來,使得驚喜留不下一絲空隙。
熱心的觀眾幫忙用幾根綁了長木條的衣架桿撐起穿梭在房頂?shù)碾娋,幫助社火巡回。耳旁時不時有“咔嚓”一聲湮沒在人聲鼎沸中。外婆和旁邊的準備組組員評論著幾十天費盡心力的成果:“這個眼睛還可以,配色出來蠻棒。”“那個‘白娘子’怎么哭了!也不知道換個娃,唉!蔽译S著對話去望那踮足在傘頂?shù)摹鞍啄镒印,青絲拂過面頰,陽光傾泄,果然有幾道淚痕。不過在那還有些晶瑩的眼里,卻是溢滿了激動。在高處昂首,肯定是欣喜漫過緊張的吧。水痕映了陽光,閃爍著一片片亮彩,竟是晃了眼睛,剎那間仿佛有一道光芒穿透心靈。
揉了揉困倦的眼,我出神地望著一輪接一輪的社火,任陌生的形象一個接一個映入眼簾。一起追蝴蝶的'小男孩戴了滿面白胡子,令人忍俊不禁。風挾了些許涼意跨過屋頂,掠過社火上層層疊疊積淀了斑斕的彩片,忽匆匆奔向遠方。而此刻最美,莫過于社火昂揚。
涼棚后幫忙撐起電線的人解開了粗鐵絲,社火已走完。街道上輕淺的灰塵與仍未落地的彩花夾雜著翩飛,人們依舊興致勃勃地互相分享自己得意的照片,社火歇后,也是熱鬧不滅。
蹲在地上,凝神注視著剛跌落的彩花,依稀仍是那一招一式,一笑一顰,翩然浮現(xiàn)在眼前。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21
歲末年初,冬日麗陽灑播北方大地,殘雪下濕潤的土地里正噴勃新春的生機。轉(zhuǎn)眼間,春節(jié)過去,元宵節(jié)到來了。
“咚咚咚”有節(jié)奏的鑼鼓聲由遠及近,我們農(nóng)村耍社火開始了。“噼噼啪啪”喜慶的鞭炮聲引來了男女老少的圍觀。環(huán)顧四周,人群里三層外三層,好熱鬧的節(jié)日!我們北方人舞獅,踩高蹺,吃湯圓……南方人舞龍,賽龍船……我們這兒山多水少,河道淺,無法在江河賽龍舟,便制造旱船以效仿。素有“獸王”之稱的獅子被看作吉祥的象征,若獅子進家門,便會驅(qū)邪保平安。
你看,人們搬來了長板凳,一溜兒擺成三排,這便是讓獅子耍“水擺浪”。在震耳的鑼鼓聲中,手持彩球,身穿紅褲,頭和腰系著紅帶的領獅人出場了,兩只全身棕黃色的大獅子緊跟著領獅人蹦蹦跳跳的在人群中打開了空場地,領獅人手舞彩球,忽左忽右,圍著一溜板凳由東北西南四個方向一路舞去,兩只獅子緊跟著彩球,移步亦趨,或撲或跳,凡彩球所到之處,獅子必到。眼見領獅人被獅子追的前無去路,卻見他立即下蹲,從獅子中間的縫隙里鉆了過去,繞著一溜板凳連翻幾個跟頭,還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局,并手舞彩球,指揮獅子跳過來。只見威猛的雄獅跳著撲到板凳前,低下頭聞了一遍,卻又退了回去。如此這般幾次,急得另一只獅子在一邊亂轉(zhuǎn)。觀眾也以為獅子不敢過,可誰知,雄獅猛地撲到板凳前,一跳而起,連躍幾次,順利地跳過去了。高興地獅子一跳幾尺高,頭亂搖,小尾巴直擺。另一只獅子也高興地前來擦癢……
舞獅剛結(jié)束,就有一群穿得花花綠綠的人擁著一個童子,童子手拿扇子,面帶微笑,在空中翩翩起舞,聽爸爸說這叫“童子拜年”。緊跟在后面的是比常人高出許多的財神和觀音,我仔細一看,他們都踩著高蹺呢!
最后出場的是旱船,船上坐著一個年輕的女子,旁邊還有一個扇扇子的公子。船夫一邊搖船,一邊隨著板胡二胡的伴奏唱著自編的小曲。我仔細一聽,卻是“大雪無情人有情,正月十五鬧花燈。政府幫助渡雪災,人民安樂享太平……”
這不由使我想起春節(jié)前,連續(xù)二十多天的暴雪冰凍,交通中斷,歸客滯留。用電中斷,一片黑暗……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總理來到災區(qū)人們中間。那神情,那語氣,讓在場的和在電視機前的人們禁不住潸然淚下……
災難過去了。我望著這鬧社火的歡樂人群,正在歡快地跳著,舞著,唱著。瞧,他們那股高興勁,不正在用自己特有的鄉(xiāng)俗文化敘說著我們安定、祥和的生活么?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22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每逢新春佳節(jié),青海老家的人們都會表演社火祈福迎新。
咚咚鏘……咚咚鏘……聽,清脆的鑼鼓聲由遠至近,一支身穿火紅綢衣,手拿艷麗折扇的秧歌隊,載歌載舞地向我們走來。緊隨其后的是6條裝飾得五彩斑斕的旱船,船身伴著鼓點左右擺動,上下起伏。忽聽得一陣嗩吶聲,樂隊隨及變了調(diào)子——舞獅便開始了。眾人眼花繚亂之際,只見四頭雄獅在兩名持劍少年的引領下忽而騰空跳躍,忽而翻滾倒立,把個獸中之王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引來觀眾陣陣驚呼與喝彩。
之后,《西游記》《楊家將》《水滸》《白蛇傳》等古典名著中的重要人物,踩著2米多高的高蹺,在“老牛角”和“王媽”的'帶領下一個個粉墨登場。他們時而翩翩起舞,時而縱情歌唱,瀟灑飄逸,美輪美奐。社火表演的高潮隨即到來。豬巴戒本為丑角,但站在高蹺上的他卻另有一番風采,本就矮胖的身軀在高蹺的襯托下顯得更為短小,竟帶了幾分可愛之氣;姜子牙則身披法袍,身后絲帶翻飛,那灑脫的白須更讓他帶上了幾分神秘色彩;穆桂英也不甘落后,身披金甲,手持長槍,英姿颯爽,正可謂“誰說女子不如男”;關羽面如重棗,青衣青甲,一幅傲視群雄、嚴肅冷峻的表情,倍顯英武豪邁之氣……觀眾仿佛置身于仙境,笑啊叫啊拍手啊,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場內(nèi)的各個角色。
社火的精彩表演,除了“大腕”的努力,也離不開“傻公子”“啞巴”等丑角的辛勤工作。"胖婆娘"在其中最引人矚目,東扭西扭,腰前臀后各綁一塊枕頭,顯得又丑又笨。她總是冷不丁地拿出大鋼針,去刺那些擠來擠去不守規(guī)矩的觀眾,嚇得大家拼命后退,歡聲笑語也落了一地。
直至黃昏,表演終于結(jié)束,人群也才慢慢散去。
“社”,為土地之神;“火”,為傳說中的火神。家鄉(xiāng)人民對古老土地和火的崇拜,產(chǎn)生了社火表演的風俗,每每讓我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的社火啊,你不僅承載著故鄉(xiāng)親人對國泰民安的祈愿,也承載著我們這些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情!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 23
我的伯父去世大抵七十多年了,對他的印象只是從上輩人的枝言片語中,拾綴了一些星星點點。 伯父兄弟有三人,他。排行老大,老二,有個姑母比我爸大,叔父少年時不幸夭折。 伯父名叫曹振林,是個木匠,個子不是很高。有一手蓋房打屋架絕活,具做的也頗為精細,人隨活,厚道。好喜誦經(jīng),留給我唯一的紀念物品,是一掛不太起眼的佛珠。雖不精美可卻開過光,這算是對他的實體印記。聽老人們說,伯父還有個愛好就是耍社火。
社火,在關中一帶是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大約有千年。它講究的是玄(懸)妙與新奇,每桌一出戲。每當大年初一過后,人們開始醞釀耍社火的.事宜。耍社火是一種用人極多,不計酬勞的集體活動。可它卻能凝聚人們的集體榮譽觀。每當鑼鼓響起,這里的人們就會派生一種無名的燥動和亢奮,他們就忘卻自我,了然私怨,產(chǎn)生一種對集體榮譽感的強烈渴望。這股匯集起來,大許就是中華民族的血性國魂。 那時我們的曹寨子比現(xiàn)在要小了許多。相傳有一天,村子里來了一個鐵匠,打出的鐵器精細而又耐用。我村的幾個活躍分子要他打社火芯子,可鐵匠沒見過,他們就在地上畫出個草圖。就這樣,我們村的最早的社火誕生了。當時只有五桌,雖然有些少,可在當時的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鄰近的大村也想請那鐵匠去打,鐵匠卻不會打了。為啥?沒得圖。可見我們的村子的人確是很了不起的。 具體參與此事都有誰,我無從考證,只知道伯父做的社火桌子很結(jié)實,是一個一米五見方,桌面厚約十公分左右,中間有五公分的插芯子的方孔。兩側(cè)有穿抬扛的耳孔,桌腿有一米二、三(大許)。那時社火全憑人抬,我村子的人少,有五桌已是壯舉了,還要到馬王廟上與別村比拚,實在不可想象,不容易!的確,人家村子人多勢眾財力雄厚,可我村的一桌猴戮馬蜂窩,勢壓群雄!至今談起此事我們村子的老人都會噤噤樂道! 那時,我村的社火有無數(shù)無私忘我的義務奉現(xiàn)者,讓我們記住這些逝去者的名字:曹景林,曹振英,曹顏清、曹振吉、曹振林、曹志治等等,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前輩,這些只能從上了年紀的老人中去追尋了
【家鄉(xiāng)的社火寫事作文】相關文章:
社火表演作文(通用22篇)02-15
看社火作文(通用18篇)02-10
龍年社火解說詞02-04
寫事的作文02-05
寫人寫事的作文11-14
寫家鄉(xiāng)的水的作文01-17
寫家鄉(xiāng)的美景作文09-20
寫關于家鄉(xiāng)的作文08-13
寫家鄉(xiāng)美景作文01-27
寫我的家鄉(xiāng)的作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