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鷓鴣天》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3-07-07 11:30:38 興亮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鷓鴣天》譯文及賞析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往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鷓鴣天》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鷓鴣天》

  南宋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釋】

 、偾嗥欤呵嗖计,酒店的招牌。

 、谒j菜:野菜。

  譯文:

  桑樹長出了嫩芽、蠶卵開始孵化了。山坡上,小黃牛正在吃著嫩草,早春的傍晚,樹林中點綴著幾只烏鴉。

  蜿蜒于山間的路上,有一家山村酒店。城里的桃李害怕風(fēng)雨,但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卻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fēng)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的頑強。

  賞析一:

  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里選的這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鷓鴣天》寫的是早春鄉(xiāng)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蠶種”、“細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點明是早春的傍晚?梢园凳驹绱旱男蜗蠛芏,作者選擇了桑、蠶、黃犢等,是要寫農(nóng)事正在開始的情形。這四句如果拆開,就是一首七言絕句,只是平鋪直敘地在寫景。

  詞的下半片最難寫,因為它一方面接著上半片發(fā)展,一方面又要轉(zhuǎn)入一層新的意思,另起波瀾,還要吻合上半片來作個結(jié)束。所以下半片對于全首的成功與失敗有很大的關(guān)系。從表面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這里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xiāng)村推遠到城里!扒嗥旃辆朴腥思摇币痪淇磥砗芷匠,其實是重要的。全詞都在寫自然風(fēng)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diào)。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盡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須參進一點人的情調(diào),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讀者不妨找一些寫景的五七言絕句來看看,參證一下這里所說的道理!俺侵刑依畛铒L(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fā)議論。這兩句決定全詞的情調(diào)。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diào)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詩詞,一定要會知人論世。孤立地看一首詩詞,有時就很難把它懂透。這首詞就是這樣。原來辛棄疾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徽、欽二帝,還在節(jié)節(jié)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fù),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茍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diào)。這首詞實際上也還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點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消息,到了“桃李愁風(fēng)雨”句便把大好錦繡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fēng)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魚兒》里的“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币约啊蹲S⑴_近》。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边@里的“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也還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詩詞中反襯的道理,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zhuǎn)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可以見出辛棄疾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托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作者在鄉(xiāng)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nóng)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訴苦),下句說明“詩可以興”(鼓舞興起)。把這兩句詩的滋味細嚼出來了,就會體會到詩詞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什么意思。

  賞析二:

  這首寫農(nóng)村風(fēng)光的詞,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便感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fēng)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tài),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guān)了一冬,當(dāng)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gòu)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diào)發(fā)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故曰點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的警句枯藤老樹昏鴉兩相比較,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

  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涉及人事山遠近,路橫斜,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在山區(qū)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生活在山間的人們,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于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橫斜的路,去向不止一處,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biāo)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fēng)景詞人在一首丑奴兒近中就寫過: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只寫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個有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 。

  眼前的農(nóng)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在結(jié)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繁密而又顯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fēng)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好像春天是屬于它們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fēng)愁雨,春意闌珊這兩句,上句宕開,借城中桃李憔悴傷殘的景象為下句作襯,雖只點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則收歸眼前現(xiàn)境,在字穩(wěn)重而有力,顯然帶有強調(diào)的意味 。

  賞析三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而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巴砣铡钡挠噍x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昂f”當(dāng)“晚日”之時,自然應(yīng)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墒悄俏恍腥,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俺睢迸c“恨”,乃是全篇的基調(diào)。按照一般的構(gòu)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唐人嚴(yán)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彼卧娙嗣穲虺挤Q其“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柔”,也有類似的藝術(shù)奧秘!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yán)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chǔ)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yán)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fù)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xué)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叭艚萄鄣谉o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心緒低回宛轉(zhuǎn),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盁o離恨”是假設(shè),不“白頭”是假設(shè)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扇缃窦僭O(shè)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dāng)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jié)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yīng)。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并擒殺叛徒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zhàn)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納。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曾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chuàng)制飛虎軍,以穩(wěn)定湖湘地區(qū)。由于他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shù)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zhèn)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棄疾推辭。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翖壖惨簧曰謴(fù)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主要影響

  辛詞現(xiàn)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xiàn)實問題為題材,抒發(fā)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辛詞以其內(nèi)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shù)上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chuàng)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dāng)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棄疾詞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辛詞的愛國思想與戰(zhàn)斗精神首先表現(xiàn)在他對被分裂的北方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贊揚上。他詞里不但經(jīng)常出現(xiàn)“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長安”等句子,還強烈表現(xiàn)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在《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詞中說:“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zhàn)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fēng)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北容^突出地表現(xiàn)這種思想。他青年時期曾直接參加北方人民的抗金斗爭后來在詞里還經(jīng)常想起這種“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的戰(zhàn)斗生活。而且每每以“整頓乾坤”的豪情壯志鼓勵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韓元吉、陳亮等。在歷史人物方面,他稱贊為中國開創(chuàng)長期統(tǒng)一局面的“西都人物”,鄙薄茍安江左的“王謝諸郎”,贊揚廉頗、李廣、鄧禹、馬援等為國立功的英雄,鄙薄因人成事的李蔡,清談?wù)`國的王衍,同樣是這種思想精神的表現(xiàn)。其次表現(xiàn)在他對南宋茍安局面的強烈反感上。他譏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賀新郎·把酒長亭說》),是“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諷刺那些小朝廷里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是“學(xué)人言語得人憐”的秦吉了(《千年調(diào)·庶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甚至還罵他們?yōu)樯s在堆的凍芋與寒瓜,比他們?yōu)橥高^一線壁縫所看到的在陽光里飛舞的灰塵。這不但揭露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本質(zhì),對歷史上一切沒落的統(tǒng)治階級說,都有它的典型意義。他在隱居帶湖、瓢泉時熱愛陶淵明的詩,但他并不像一些封建文人那樣稱許他為司馬氏一姓守節(jié),而特別看重他和當(dāng)時沒落王朝士大夫不合作的倔強性格。他的《水調(diào)歌頭·九日游云洞》詞:“今日復(fù)何日,黃菊為誰開?淵明漫愛重九,胸次正崔巍!彼摹顿R新郎·題傅巖叟悠然閣》詞:“晚歲凄其無諸葛,惟有黃花入手,更風(fēng)雨東籬依舊。陡頓南山高如許,是先生拄杖歸來后!边@是陶淵明“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這一面性格的夸張,同時更好地顯現(xiàn)了作者的精神面貌。第三表現(xiàn)在他志業(yè)、才能上的自負和懷才不遇、有志無成的不平上。辛棄疾是在對敵斗爭中鍛煉出來的人物,他自寫青年時的氣概是“橫槊氣憑陵”(《念奴嬌·雙陸和陳仁和韻》),是“橫空直把曹吞劉攫”(《賀新郎·韓仲止判院山中見訪》)。他晚年寫的《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詞更羨慕夏禹的“悠悠萬世功,兀兀當(dāng)年苦”?墒怯捎谒闹緲I(yè)、才能在南歸后一直不能實現(xiàn)和發(fā)揮,這就不能不在詞里表現(xiàn)他的憤慨和不平。他和湯朝美的兩首《水調(diào)歌頭》詞:“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yīng)兩手無用,要把蟹鰲杯。”“短燈繁,長劍鐵,欲生苔。雕弓掛壁無用,照影落清杯!闭沁@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而象“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等詞句,雖然對現(xiàn)實政治流露了消極情緒,依然含蘊著作者滿腹的牢騷,反映封建社會一些有志之士在飽受打擊后的精神狀態(tài)。

  辛棄疾的作品表現(xiàn)了中國封建社會一些要求振作有為而受到挫折的人的共同感受,同時形成他在詞史上的杰出地位。辛棄疾的思想感情在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里既不容易得到理解,在面對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上英雄人物時,就不能不激發(fā)他的豪情壯志。因此他的登臨懷古之作特別擅長,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兩首詞中可見他這方面成就的一斑。

  辛棄疾在上饒、鉛山隱居時期,寫了不少流連詩酒、嘯傲溪山,表示與世相忘的作品,如《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其中有部分描寫農(nóng)村景物和農(nóng)民生活的小詞,如《清平樂·村居》。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辛棄疾的獨特成就是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恢宏蒼茫和闊大的詞境,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與辛詞雄渾蒼茫的意境相對應(yīng)的是其意象的壯觀飛動與充滿生命的活力。這方面最成功、最得心應(yīng)手的是他筆下的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同時他的婉約詞也寫得獨到精致、典雅嫵媚。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

  在辛棄疾的詞中,如“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賀新郎》),“夜半狂歌悲風(fēng)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乃至“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后來,其血三年化為碧”(《蘭陵王》),都是激憤不能自己的悲怨心聲,如“天風(fēng)海雨”,以極強烈的力度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詞中作曠達語,但他并不能把沖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nèi)心的悲憤,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水龍吟》),“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賀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fēng)吹何處是,漢殿秦宮”(《浪淘沙》),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壯與絕望交織紐結(jié),大起大落,反差強烈,更形成瀑布般的沖擊力量。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開頭起,一路寫想象中練兵、殺敵的場景與氣氛,痛快淋漓,雄壯無比。但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憐白發(fā)生”,點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夢想,事實是白發(fā)無情,壯志成空,猶如一瓢冰水潑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驚栗震動。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棄疾也自有特點。他一般很少采用傳統(tǒng)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diào)相吻合,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如“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水龍吟》),“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滿江紅》):他所采摭的歷史人物,也多屬于奇?zhèn)ビ⒑、宕放不羈,或慷慨悲涼的類型,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的李廣(《八聲甘州》),“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永遇樂》),“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的孫權(quán)(《南鄉(xiāng)子》)等等。這種自然和歷史素材的選用,都與詞中的感情力量成為恰好的配合,令人為之感奮。

  辛棄疾以文為詞,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fù)有規(guī)矩存在。在辛詞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間語言,如“些底事,誤人那。不成真?zhèn)不思家”(《鷓鴣天》),“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丑奴兒》),也有夾雜許多虛詞語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漢宮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有語氣活躍的對話、自問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南鄉(xiāng)子》),“杯,汝來前!”(《沁園春》)也有相當(dāng)嚴(yán)整的對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等。概括起來說,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語義流動連貫,句子往往寫得比較長。文人詞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躍地連接句子構(gòu)成整體意境的方式,在辛詞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說,辛棄疾的所謂“以文為詞”不再有音樂性的節(jié)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動的語氣的同時,他仍然能夠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的節(jié)奏。如《水龍吟》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義聯(lián)貫而下,在詞中是很長的句子,但卻是頓挫鮮明,鏗鏘有力,決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詞的形式中而已。

  此外,其描寫農(nóng)村景物和反映農(nóng)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詞,如《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青玉案·元夕》等,寫得含蓄蘊藉,言短意長。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fēng)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zhàn)斗傳統(tǒng),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chuàng)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xué)形式的優(yōu)點,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fēng)格。

  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他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fēng)、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還善于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議論過多而顯得晦澀、呆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diào),而異軍突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眳呛庹铡渡徸泳釉~話》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xué)、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詩

  辛棄疾的詩,據(jù)辛啟泰所輯《稼軒集抄存》收詩111首。鄧廣銘輯!缎良谲幵娢某妗非宄`收,增補遺漏,得詩124首。其后,孔凡禮的《辛稼軒詩詞補輯》又新補詩19首,F(xiàn)存辛詩,共133首。辛詩從各個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與其詞相證,其中《送別湖南部曲》,自寫政治遭遇,可與《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對讀;“有時思到難思處,拍碎欄干人不知”(《鶴鳴亭絕句》),感嘆英雄失意,也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與《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閑期間所反復(fù)詠吟的歌詞題材!笆O诧L(fēng)情筋力在,尚能詩似鮑參軍”(《和任師見寄之韻》),辛棄疾以鮑照自許。他的詩風(fēng)格俊逸,在當(dāng)時“江西”“江湖”兩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戰(zhàn)詩,悲壯雄邁,也未必在其抗戰(zhàn)詞之下,但是,辛棄疾畢竟是以詞之余作詩,其詩作成就,自然無法與詞相比擬。

  文

  除去詩詞方面的成就之外,辛棄疾的文筆勢磅礴,充滿豪情,頗為值得稱道。辛棄疾的文,據(jù)鄧廣銘所輯,計17篇其中除幾篇啟札和祭文外,多為奏疏。這類奏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dāng)時所存在的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并系統(tǒng)地陳述了辛棄疾對于抗金、恢復(fù)事業(yè)的見解及謀略,充分體現(xiàn)了他經(jīng)綸天下的“英雄之オ”和“剛大之氣”。辛棄疾曾明確宣稱:“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保ā毒抛h》其二)辛棄疾其文,猶如其人,世充滿著虎虎生氣。所謂“筆勢浩落,智略輻輳,有權(quán)書衡論之風(fēng)”(《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正體現(xiàn)了辛文的特色。后人視他為南宋時期政論文的大手筆,只是為詞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辛棄疾有《去國帖》,今藏故宮博物院。紙本,行書十行,為酬應(yīng)類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quán)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中鋒用筆,點畫規(guī)矩,書寫流暢自如,于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

  《去國帖》曾經(jīng)過元人趙孟頫,明人黃琳、項元沛及清人永瑆等鑒藏,《書畫鑒影》著錄。

【《鷓鴣天》譯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鷓鴣天譯文及賞析12-05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05-04

《鷓鴣天》翻譯賞析08-29

《山花》的譯文及賞析01-09

《清明》譯文及賞析04-06

嫦娥譯文及賞析10-19

氓譯文及賞析08-23

歲暮譯文及賞析08-24

野望譯文及賞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