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詠·望夫山古詩翻譯及賞析
《姑孰十詠》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歌詠了姑孰縣境十個代表性景觀: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和天門山。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姑孰十詠·望夫山古詩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姑孰十詠·望夫山》
作者: 李白
颙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
江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fā)。
云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
春去秋復(fù)來,相思幾時歇?
翻譯
仰望望夫山,高聳入青天,卻看到你為別離而傷悲
花草樹木不知道你的`心情,在江邊與山崖上肆無忌憚的生長
夫君一去,行蹤遠離千里,音信杳杳,云山相隔萬重
只見春來秋來,就是不見夫君回來,花歇浪歇,思君心潮何時休歇?
賞析
把望夫山的心事揣摩得極透徹,還是比較善于寫這類題材的歌的,以后我們會看到他更多的以女性口吻寫的歌,其中不乏精品。
江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fā)。寫得有趣,一邊是芳心欲絕,一邊是無知的花草占盡春色,對比鮮明,使人憮然一笑。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的《姑孰十詠》
姑孰溪
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顏未相識。
丹陽湖
湖與元氣連,風(fēng)波浩難止。
天外賈客歸,云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
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謝公宅
青山日將瞑,寂寞謝公宅。
竹里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唯有清風(fēng)閑,時時起泉石。
凌歊臺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
疊嶂列遠空,雜花間平陸。
閑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廢井曾未竭。
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fā)。
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yīng)好。
不學(xué)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牛渚磯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
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
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
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靈墟山
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煉九丹成,方隨五云去。
松蘿蔽幽洞,桃杏深隱處。
不知曾化鶴,遼海歸幾度?
天門山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
落日舟去遙,回首沉青靄。
【姑孰十詠·望夫山古詩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姑孰十詠·天門山》賞析04-11
姑孰十詠.謝公宅賞析01-17
姑孰十詠 慈姥竹原文及賞析11-19
望夫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7
望夫山原文及賞析10-15
望夫山·終日望夫夫不歸的原文和賞析07-14
祖詠《望薊門》的翻譯及賞析07-11
祖詠《望薊門》的翻譯賞析08-17
望天門山古詩的賞析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