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不宜超過15分鐘
拔火罐,能起到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熱散寒祛瘀等功效。對于風濕痹痛、肌肉勞損、腰背肩臂腿痛、軟組織閃挫扭傷、感冒鼻塞、哮喘、頭痛腹痛以及部分內(nèi)傷等有較好療效。經(jīng)常感冒的人,日?梢酝ㄟ^拔火罐達到預防免疫的效果。亞健康的人群也可以通過拔罐,舒緩肌肉疲勞,具有健脾溫肺補腎、調(diào)治亞健康作用。
拔火罐的方法很多。從部位上講,可以拔疼痛部位,即哪里痛拔哪里;也可以拔穴位,背部大椎、肺俞、脾俞、腎俞等都是常拔的部位;也可以根據(jù)經(jīng)絡拔,如拔任脈、拔督脈、拔膀胱經(jīng)等。從方法上講,可以用留罐法,醫(yī)生把拔火罐停留在病人的身體上就走開了;也可以用推罐法,即是一邊拔一邊推;還有梅花針療法,用針刺穿皮膚,再進行拔罐;還有閃罐法,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
從治療原則上講,可以辯證施罐也可以辯病施罐。虛證要補,實證要泄,不同的疾病也要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重感冒,全身肌肉酸痛,在腰背肩進行推罐的效果很好。一般而言,火罐停留的時間短,刺激效果弱的屬于補法;停留時間長,刺激效果強的屬于泄法。
寒冷天氣時拔罐,留罐過程中應加蓋衣被,注意不能受涼。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不能在拔罐之后馬上洗澡。因為拔火罐后,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中醫(yī)認為此時湊理疏松,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感冒受涼。
拔火罐后留罐的時間也并非越長越好,一般一次10—15分鐘為宜,強壯的人時間可稍長一些,老人、小孩及身體較虛的人時間要短些。拔火罐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同一個部位也不能經(jīng)常拔;鸸薨蔚脮r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被拔罐的皮膚出現(xiàn)水皰,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拔火罐并非包治百病,如果拔完幾次后發(fā)現(xiàn)局部止痛沒有明顯效果的,要去看醫(yī)生,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千萬不可大意疏忽,以免耽誤病情。
從季節(jié)上講,拔火罐四季都可拔,尤其是春秋冬三季,只要感覺不舒適,都是拔火罐的好時機。
拔罐注意事項
有些部位不宜拔罐。例如,皮膚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時,火罐易脫落,起不到拔罐效果。因此,在皺紋處、皮膚松弛等部位不宜拔罐。
中醫(yī)專家指出,除了在皺紋等身體部位不宜拔罐外,還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
1、拔火罐之前一定要用酒精對罐體進行消毒,消毒之后可以放在那里自然風干。
2、拔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身體比較豐滿而且有彈性的地方,而對于一些有破損、毛發(fā)太多的地方一定要盡可能的'避免,而且孕婦的話也最好是不要拔火罐。
3、拔罐之前就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舒服的體位,通常都是采用的睡臥的姿勢,一旦開始拔罐,那么就不能移動自己的身體,以免火罐掉落。
4、拔罐后不要馬上洗澡,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于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tài),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fā)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于張開狀態(tài),所以很容易著涼。
另外,拔罐后注意保暖,記住拔罐后一定要過1個小時再洗澡,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拔罐的預防保健作用
1、咳嗽拔罐療法
主穴選定喘穴、肺俞穴;風寒咳嗽配風門穴;風熱咳嗽配大椎穴。用閃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鐘(年齡較小的小兒罐內(nèi)負壓宜小,負壓過大易傷患兒皮膚),小兒也可采用閃罐法,每日1次,3~5次為1個療程。
2、頸肩綜合征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臥位,醫(y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涂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于皮膚上,并于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鐘,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3、膝關(guān)節(jié)炎拔罐療法
可采用藥罐療法:將羌活、獨活、防風、木瓜、桑枝、川斷、牛膝、杜仲、艾葉、雞血藤、川芎、當歸各15克裝入布袋內(nèi),加清水煮沸5分鐘,再把小號竹罐投入藥汁內(nèi)煮10分鐘,使用時用鑷子夾起竹罐直接叩于患側(cè)內(nèi)、外膝眼及鶴頂穴處,每次15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相關(guān)文章:
冬季用車注意事項11-09
冬季行車安全注意事項01-20
冬季防火安全知識及注意事項10-28
新手冬季行車的各種注意事項09-29
冬季駕車注意事項及常識技巧10-03
冬季駕車常識技巧與注意事項10-01
新手冬季開車有哪些注意事項09-20
冬季開車出行的注意事項及駕車技巧09-20
2015新手上路之冬季行車安全注意事項10-26
《制作儲蓄罐》優(yōu)秀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