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江詞六首其一賞析
《橫江詞六首其一》作者為唐朝詩人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fēng)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前言】
《橫江詞六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六首都是寫景詩,主要是寫橫江的地勢險峻,氣候多變,長江風(fēng)浪大且惡的景象。作品名為寫景,實為寫心,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悵與焦慮。全詩想象豐富奇?zhèn),意境雄偉壯闊,充分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特色。
【注釋】
、艡M江:橫江浦,安徽和縣東南,古長江渡口。
⑵道:一作“言”。
、且伙L(fēng)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風(fēng)吹倒天門山”。三日:一作“一月”。
【賞析】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遍_首兩句,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充滿地方色彩。“儂”為吳人自稱!叭说馈、“儂道”,純用口語,生活氣息濃烈。一抑一揚(yáng),感情真率,語言對稱,富有民間文學(xué)本色。橫江,即橫江浦,在今安徽和縣東南,位于長江西北岸,與東南岸的采石磯相對,形勢險要。從橫江浦觀看長江江面,有時風(fēng)平浪靜,景色宜人,所謂“人道橫江好”;然而,有時則風(fēng)急浪高,“橫江欲渡風(fēng)波惡”,“如此風(fēng)波不可行”,驚險可怖,所以“儂道橫江惡”,引出下面兩句奇語。
“猛風(fēng)吹倒天門山”,“吹倒山”,這是民歌慣用的夸張手法。天門山由東、西兩梁山組成。西梁山位于和縣以南,東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當(dāng)涂縣西南,“兩山石狀飚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江南通志》),形勢十分險要!懊惋L(fēng)吹倒”,詩人描摹大風(fēng)吹得兇猛:狂飚怒吼,呼嘯而過,仿佛要刮倒天門山。
緊接一句,順?biāo)浦,形容猛風(fēng)掀起洪濤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閣!泵土业谋╋L(fēng)掀起洪濤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從高處遠(yuǎn)遠(yuǎn)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濤似連山噴雪來”。沿著天門山長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騰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過南京城外江邊上的瓦官閣。詩中以“瓦官閣”收束結(jié)句,是畫龍點(diǎn)睛的傳神之筆。瓦官閣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閣,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據(jù)重岡……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輿勝覽》)。它在詩中好比一座航標(biāo),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詩人在想象中站在高處,從天門山這一角度縱目遙望,仿佛隱約可見。巨浪滔滔,一瀉千里,向著瓦官閣鋪天蓋地奔去,那洶涌雄奇的白浪高高騰起,似乎比瓦官閣還要高,真是蔚為壯觀。詩人描繪大風(fēng)大浪的夸張手法,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懊惋L(fēng)吹倒天門山”,顯然是大膽夸張,然而,從摹狀山勢的險峻與風(fēng)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說是寫得活龍活現(xiàn),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覺得虛妄離奇!鞍桌烁哂谕吖匍w”,粗看仿佛不似,但從近大遠(yuǎn)小的透視規(guī)律上看,站在高處遠(yuǎn)望,白浪好象高過遠(yuǎn)處的瓦官閣了。這樣的夸張,合乎情理而不顯得生硬造作。
【橫江詞其一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橫江詞橫江館前津吏迎賞析11-05
橫江詞六首賞析06-12
《橫江詞六首》賞析04-21
橫江詞六首原文及賞析04-23
《橫江詞六首》原文及賞析04-26
橫江詞六首其五賞析04-24
《題橫江館》作品賞析03-17
李白名句《橫江詞六首》賞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