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端午節(jié)說明文

時間:2024-03-04 13:20:42 藝詩 端午節(jié) 我要投稿

端午節(jié)說明文(精選18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特別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語言確切生動。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說明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說明文(精選18篇)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源于古時候,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jié)我們是要吃粽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端午節(jié)說明文 2

  一提起端午節(jié),人們很自然的的就會想起吃粽子、喝雄黃酒、佩戴香囊、插艾葉、賽龍舟,也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二七八年,秦軍大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害心如刀絞,他寧死也不屈服秦國,便于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后便抱著大石頭跳入汨羅河溺水死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不已,紛紛來到汨羅河邊憑吊他。漁夫們在江面上來回的打撈屈原的遺體。一名漁夫把食物丟進江中,是想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去吃屈原遺體,人們紛紛效仿。一名老中醫(yī)則倒入一壇雄黃酒,想讓水獸不去吃魚蝦。之后人們用粽葉包住飯外面纏上彩帶,漸漸地就發(fā)展成現在的粽子。

  為了憑吊屈原,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便吃粽子和雄黃酒佩戴香囊、插艾葉、賽龍舟,之后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到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主要的風俗。收到吃粽子我奶奶做的粽子可好吃了!吃在嘴里軟軟的、糯糯的、甜甜的,包裹著一陣陣粽葉的清香。一想到那些玲瓏可愛、散發(fā)著香氣的小精靈,我就直流口水。

  端午節(jié)的粽子特好吃,特香、特甜,因為它們帶著奶奶對我的愛和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思念。

  端午節(jié)說明文 3

  在潮汕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jié),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庇谑,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世代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zhí)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了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的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的。

  端午節(jié)說明文 4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jié)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將其中6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xù)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xù)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端午節(jié)說明文 5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zhèn)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jié)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jié),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jié),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風俗。

  端午節(jié)說明文 6

  隨著農歷五月五日的到來,在祖國大地上彌漫著端午節(jié)的氣息。人們在這一天中,吃粽子,飲雄黃酒。臨河傍水的地方還舉行劃龍舟競賽……

  但是,不知大家在不久前是否聽說到韓國以端午節(jié)申辦為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多么諷刺的一幕。

  端午,對于中華民族是特殊的。大約是在千年之前吧,一位飄泊于長江兩岸的流放者——屈原,北望郢都之將破,長嘆楚國之頹唐,長息掩涕,感極而悲,帶著一腔悲憤與無奈孤身跳入千里汨羅江。江水蒼蒼,煙水茫茫,淳樸的人們架著無數葉扁舟尋找他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每年都會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掛菖蒲……于是這些便漸漸演變成為了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的.習俗。

  韓國何以申請成功?其實這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我們自己。我們盛大的過著圣誕節(jié),重視的過著愚人節(jié),神圣的過著感恩節(jié)。常常在那些洋節(jié)日中互送禮物,互致祝福,但是,端午節(jié)呢?那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呢?卻似乎早已被冷落……

  外國人在笑。⌒χ袊耸呛纹涞谋堪。自己那么好的節(jié)日不過,卻對圣誕節(jié)等洋節(jié)日情有獨鐘,看的是那么重視,過的是那么正式;蛟S,在平安夜時,華燈煙火渲染著天空,那紀念的不是別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心在滴血!

  今天,當端午再次來臨之際,請每個中國人,都過好屬于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說明文 7

  “五月五,楊梅紅,包好粽子過端午。粽子香香,香廚房,艾葉香香,香滿堂”初夏,芝城的街角幾個孩童正歡快地跳著唱著,一種久違的感覺油然而生,伴著艾草和箬葉的清香漸漸彌漫開來——又是一年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香飄。

  記得小時候,每年農歷四月廿五、廿六,母親便會開始清掃庭院、掛菖蒲、插艾草、洗箬葉、包粽子。端午節(jié)還沒到,大街小巷早已散發(fā)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源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抗秦,遭到貴族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楚懷王也漸漸聽信了讒言,將屈原免職流放。壯志未酬的屈原倍感痛心,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間》、《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楚國京都被秦軍攻破,流放途中的屈原聽到噩耗后,萬念俱灰,于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抱石頭縱身跳入了汩羅江中。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悲痛,紛紛自發(fā)來到汩羅江邊哀悼,有人劃著小船,在江中來回打撈他的尸體;還有人用箬葉包了飯團丟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漸漸地吃粽子成了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普遍方式,也成了五月初五過端午的地道民俗。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九州皆同,但細細比較,家鄉(xiāng)建甌的粽子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都與別處的不太一樣。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用稻草或化纖線繩捆綁的,而在建甌,則更多的是用竹絲來捆扎。建甌是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生活在竹海中的建甌人,每年初春時節(jié)便會上山挑選幾根竹節(jié)特別長的嫩竹砍下,劈剝成一條條細細長長的絲線,曬干后儲藏起來,以備端午節(jié)包粽子用。這樣的竹絲不僅韌性很強,而且環(huán)保健康,還帶著淡淡的毛竹清香。粽子的餡兒料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豆沙、瘦肉、蜜棗之外,建甌人還會特別選用錐栗、建蓮等,愛吃咸粽子的還會選用建甌板鴨作餡兒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對于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甌來說,有的是異彩紛呈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端午節(jié)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掛菖艾、吃粽子之外,建甌還有許多別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它們不僅為節(jié)日增添了氣氛,也寄托了純樸善良的建甌人民對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端午節(jié)說明文 8

  我對童年端午節(jié)的記憶始于梔子花,裙角飛揚的時候,夏日里梔子花兒綻開了,層疊花苞次第怒放,和著悠長清香,端午節(jié)的腳步近了。

  我自小生活在豫南一個有山有水的小鎮(zhèn),每到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大街小巷里時不時會遇到一些提著籃子的賣花人,籃子里放著一朵朵潔白如玉的梔子花,襲人的花香將小鎮(zhèn)填滿了節(jié)日的甜蜜和快樂!愛美的女孩兒們買來兩朵插在麻花辮上,裊裊走過,花香,人美。

  梔子花開,孩子們對節(jié)日的渴盼也越來越濃烈,大人們也似乎要把生活的忙碌和經濟上的不寬裕暫時忘卻,著手準備過節(jié)的物品迎接端午了。母親一趟一趟地上街采購,買回什么粽葉、艾草哇,雄黃啦,還有香料、彩線。買完東西,和家家戶戶一樣,在端午前一天,母親和姐姐們把糯米泡上,糯米不宜泡太長,那樣口感不勁道。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中,那散亂的棕葉和糯米轉瞬間親密接觸成一個結實飽滿的粽子,棱是棱,角是角,看得我眼花繚亂,笨手笨腳地我也想一試,嗨,糯米怎么也不在粽葉里老實呆著,滴答著落到盆里,母親笑著趕我走:別添亂!不多會的工夫,母親她們包好了粽子,放在一口大鍋里煮。然后還要架起地鍋炸油饃,聽著鍋里咕嘟咕嘟的響聲,看著那騰起的油煙,想著那糯米粽蘸糖吃的香甜和油饃的脆香,感覺過節(jié)的日子真美呀,幸福極了!

  夜晚,母親找來各種顏色的花布,用剪刀裁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拼成一個個形如簸箕、小猴、公雞樣,用棉花填充好,再放點香料,用一節(jié)節(jié)蒜梗做綴穗,穿針引線,一會工夫,可愛的小香囊就做好了。我掛在胸前當作項鏈,手腕上帶著五彩線,美滋滋地炫耀著,想象著第二天上學,一定要和伙伴們比比誰的香囊漂亮,誰的香囊出彩!

  而今,端午節(jié)悄悄地走來,大街上粽葉、香囊、肚兜等傳統(tǒng)民俗物品卻難覓其蹤,想吃粽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里買得到,很少有人動手包了。在物品日益豐富的'經濟形勢下,在方便快捷的生活節(jié)奏中,在西方節(jié)日的潮流沖撞下,人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意識逐漸淡薄,端午節(jié)的記憶留在了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80后、90后乃至更后出生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又何嘗有端午記憶?

  端午節(jié)說明文 9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

  為什么端午節(jié)會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 端午日 。

  在我國,端午節(jié)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的節(jié)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到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 為什么要在門上插草呢? 奶奶說 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 五毒葫蘆 ,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xiāng)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jié)雖然只是眾多節(jié)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繼續(xù)傳承。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0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情濃粽飄香。早晨照例吃傷力草打雞蛋,美味的粽子等,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這幾天微信上普及知識,說端午節(jié)不能互?鞓,可以互!倍宋绨部怠,因為端午節(jié)是個祭祀節(jié)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又說五月初五是個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所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不是所有的節(jié)日都互?鞓返模缜迕鞴(jié)、端午節(jié),只能互!卑部怠。想想也是的,祭祀的日子怎么能快樂呢,那就”安康“吧!

  吃著雞蛋、粽子,勾起了對小時候的回憶。那時,我們小孩子早早的就開始掰著手指頭算端午的日子,盼啊盼的,終于盼到了,心里的那個高興勁兒真是沒法形容。端午節(jié)的頭天下午,媽媽會從自家小院里采摘傷力草的嫩尖,七個為一副,采好放在廚房里。因為傷力草打雞蛋要在日出之前吃,所以端午節(jié)這天,媽媽會早早起床,把傷力草清洗干凈,放在鍋里,倒入清水,水開后打入雞蛋,煮好,讓我和哥哥在上早學之前先吃了。我們吃著香噴噴的雞蛋,喝著帶有清香氣的傷力草茶,感覺好幸福,然后很高興的上學去了。放早學回來,我們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吃盼望已久的粽子、油條、糖糕等。雖說油條、糖糕平時街上有賣的,但買的不多,吃得也不多,粽子呢,一年到頭,也只有端午節(jié)這天才有賣的,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吃上粽子,所以更顯稀罕。每次我都是先吃粽子,用手拿起一個大大的粽子,扯下線繩,剝去一層一層的粽葉,露出里面的糯米紅棗,紅白相襯,著實好看,咬上一口,呀,那個甜,那個香呀,沁入肺腑,好吃極了。因為一年只吃一次,所以記憶特別深刻,也特別難忘。吃完粽子,再吃油條、糖糕,吃什么都覺得特別好吃,香香甜甜的,一天都沉浸在這種香甜的感覺里,甚至會回味一個星期,那種滿足感和幸福值,要比現在強得太多了。

  現在過端午節(jié),各種各樣的粽子都有,蜜棗的`、八寶的、板栗的、紫薯的……還有咸味的肉粽,五花八門,異彩紛呈。并且平時超市里也都賣著粽子,想吃了隨時都可以買,真是太幸福了,真得好好感謝現在的生活,感恩今天我們擁有的一切。

  祝大家端午節(jié)安康!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1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我國的滿、朝鮮、白、苗、哈尼、納西、瑤、蒙古、布依等少數民族,也流行過端午節(jié),又各有其風俗。如滿族的拜天、射柳、擊球;朝鮮族的蕩秋千、踏跳板等活動。

  我國幅員遼闊,風俗各異,端午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習俗。其中以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和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的“蘇州端午習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國端午節(jié)將三省四地習俗“打包”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成為唯一入選的節(jié)日類項目。

  江蘇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市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山東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縣端午,每人要吃幾個杏子和桑葚,民諺說:“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怀粤硕宋缟,一年不害瘡!焙币瞬宋绺偠。農歷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陜西興平市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銅川市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廣東從化市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2

  “當當當當當當當”,隨著舞龍的聲音傳來,端午節(jié)也乘著歡樂的聲音到來了。

  大街上,人人都在慶賀;市場上,還有人在買粽子;房子里,一個個巧奪天工的粽子正在誕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顯示端午節(jié)來了!

  隨著歡快的腳步,伴著歡快的笑聲,我們一起來到街上看舞龍。每條龍都是那么的金光閃閃、生龍活虎!那些龍搖頭擺尾,好不快活!高超的舞龍技術使觀看的人們贊不絕口、拍手叫好。那場景,掌聲雷鳴,叫聲不斷,幸福的聲音把人們的耳朵都塞滿了!

  接下來我們去江邊投粽子、倒黃酒,這樣做當然是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啦!雖然我們這條江不是屈原自盡的那條,但只要有這個意思就行了。同行的`人告訴我:投粽子不要太用力,要輕輕地投。我心領神會,拿起一個粽子:這粽子可真是肥嫩多肉啊,光看它的個頭就知道。如果屈原在天有靈也會欣慰的!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拿著那個又肥又大的粽子,輕輕一投:只見那粽子在天空中劃過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旁邊觀看的人都說我投的好。就這樣,在人群的歡呼雀躍中投完了粽子,那時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最后,說到這里,你們肯定會問:最后你干啥去啦?當然是回家吃粽子啦!端午節(jié)怎能不吃粽子呢?我抓起一個粽子,把猛吞下去,結果被燙的臉就紅了。媽媽在旁邊笑我:“你的紅臉蛋好可愛!”我聽后“無語凝噎”,只得陪笑。

  隨著晚上的爆竹聲的漸漸消散,我慢慢地進入夢鄉(xiāng)……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3

  端午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會包冷粽子。

  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在包冷粽子。我對奶奶說:“奶奶,我跟你學包冷粽子。”奶奶說:“好吧,你先看看我怎么包裝!蹦棠贪严催^的葉子卷成漏斗狀,右手拿著小碗舀了半碗泡好的糯米,倒進漏斗里。然后,她把糯米周圍剩下的葉子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綁兩次。一個漂亮的涼拌粽子出現在她的手中。

  我正盯著它看,我奶奶說:“過來像我!蔽覐耐馄攀掷锝舆^粽子葉,開始學習怎么做粽子。然而,葉子沒有聽我的命令。要么是漏斗卷得太松,糯米從葉洞里掉出來,要么是做粽子葉時手不緊,糯米散了。直到我奶奶手拉手教我,我才設法把它包成一個歪歪扭扭的冷粽子。真的.是“誰知道,粒粒都硬”。

  看著奶奶包成堆的涼拌餃子,我說:“奶奶,明年我要和你一起學包涼拌餃子。等我學會了,我會把我們家所有的冷餃子都包起來!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4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要到來了,我們這邊每年臨近端午節(jié)的時候都會舉辦賽龍舟活動,每次都會吸引很多人來觀看。

  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賽龍舟、吃粽子、采草藥、掛艾草……人們都會采取不一樣的活動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而今年的端午節(jié)假期是放三天,這也是學生們最開心的事情了。比起他們我還在擔憂之中,因為在端午節(jié)假期的.那幾天我就要迎來我第三次英語四級的考試了,可把我緊張得飯都吃不香了。每天都在刷英語題,絲毫不敢怠慢。雖然放假我很開心,但我痛并快樂著,相信考完試后的我又是一條好漢。

  每到節(jié)假日的時候大學里面也會安排很多的活動來慶祝。這不,學校里的各大組織都開始忙活起來了,紛紛為了端午節(jié)那一天籌備著,費盡心思的想活動,如何才能辦得好,吸引更多同學的參與進來,這是一個難題。作為參與者的我們就盡情的享受節(jié)日和假期的快樂吧!

  我還記得上次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還在讀高三,轉眼間今年就變成大學生了,感受著大學校園里的文化氣息,各種活動都有涉及一些,發(fā)現自己越來越外向了,收獲滿滿。

  父母也擔心我吃不到家里包的粽子,特意打包了好幾條粽子寄給我吃,這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父母沉甸甸的愛,也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氣氛。這就是端午節(jié)呀!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5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節(jié)日前一天,老師通知我們第二天班里要舉行撞蛋比賽,大家聽了都非常興奮。

  第二天,我掛上奶奶給我準備的五色蛋袋子,帶了兩個雞蛋,一個鴨蛋來到學校。教室里熱鬧極了,同學們帶了各種各樣的蛋,有青色的咸鴨蛋,胖胖的鵝蛋,甚至還有巨大的鴕鳥蛋呢!我看了一眼自己渺小的`雞蛋,有點擔憂了。我們先開始小組比賽,勝出的人代表本組跟別的組再進行角逐。

  我原本還有一點信心的,奶奶說,要把雞蛋都包進手里,漏出一點點頭,這樣既讓蛋更有力氣,又能保護自己的蛋不輕易被別人擊破。我盡量照著做了,可是只聽到“砰”的一聲,我的蛋一下子就被撞破了。哎,好失望。接著,我的另一個雞蛋和鴨蛋也敗下陣來。既然被淘汰了,我就干脆化傷心為食欲,吃起了咸鴨蛋,好美味啊,哈哈。

  每個小組都選出代表后,開始了最終的決賽。我的同桌也閃亮登場了。老師規(guī)定,雞蛋和雞蛋撞,鴨蛋和鴨蛋撞?偣舶藗人開始比賽。我的目光就一直盯著我的同桌。只見他雙手握住蛋的肚子,雙腳前后站立,擺好架勢,然后開始迎接一輪輪挑戰(zhàn)。哇,他真的很有經驗,對手來一個,撞一個破,像一個機器人似的,重復著相同的動作。同學們奮力地分別為自己組加油助威。最后不出我所料,我的同桌全贏,成為今年的蛋王!

  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撞蛋比賽在大家的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6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是江西贛州。每年這個時候,我家鄉(xiāng)的人都會賽龍舟,吃粽子。

  又一年是端午節(jié)。在這個熱鬧的節(jié)日里,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早上起床后一直在下雨,十點多才轉小。放假去姥姥家的路上,要過西河,看到河上五六條龍舟快速駛來。這時,河堤兩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條青龍、一條金龍、一條火龍和其他幾條龍舟都有20多名戰(zhàn)士,每人手里拿著一把槳。

  岸上觀看戰(zhàn)斗的人們深深呼喊,為自己的船只歡呼;有的沉默不語,但心里都有自己的船,都在暗暗鼓勵。劃船的勇士們聽著激情的吶喊,都強忍著力氣揮舞著槳,身后濺起浪花。寬闊的.江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向橋上奔去。一場比賽下來,雙方已經分不清了。那種激烈刺激的比賽場面,令人嘆為觀止。比賽結束后,沒有人想離開,每個人都站在岸邊回味著賽船的無窮樂趣…

  在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吃茶葉蛋和粽子。過了端午節(jié),細菌多了,所以粽子的葉子有殺菌作用,吃了可以預防疾病。端午節(jié)餃子有很多種:堿棕、綠豆棕、花生棕、豆沙棕、臘肉棕……各有特色,風味各異。解開拐杖,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賽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7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國慶節(jié)……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jié)。有首端午兒歌是這么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清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于是,我走進廚房,看到媽媽已經開場包粽子了,我趕緊跑去幫助。我先拿起兩條粽葉,把它們疊在一起;接著,我把疊在一起的粽葉卷成一個窩,再放一些糯米,然后放上我喜歡的餡料,放一些糯米緊緊地蓋住餡料。最后再用細細的繩子捆起來。好了,經過我和媽媽的一番努力,終于把粽子都包好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媽媽先用大火煮了一小時,再用忙活煮了半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那些粽子真讓人眼花繚亂。∮腥切蔚、圓形的、正方形的的粽子……餡料也各不一樣,有蛋黃餡、豆沙餡、紅豆餡、肉餡的……我拿起蛋黃餡的圓形粽子,解開繩子,咬了一小口。哇!好好吃哦!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下午,媽媽帶我去看賽龍舟。每一隊的龍舟都是不一樣的,有紅、黃、藍、綠四個顏色的龍舟隊。龍頭那里是鼓手,中間是隊員。比賽開場了,每隊都喊起了雄壯而有氣勢的口號聲。隨著鼓手的打鼓節(jié)奏越來越快,眼看黃隊就要贏了,可是藍隊聽著拉拉隊的`鼓勵,可能不想讓他們絕望,用剩下的最后力氣分李超越了黃隊,贏得了冠軍。我看著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笑容!

  !端午節(jié)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興趣無窮啊!今天真是愉快而難忘的一天!

  端午節(jié)說明文 18

  草兒青青,蘆葦蕩蕩。一到這時候,我總是纏著奶奶問:端午節(jié)該到了吧?怎么還不包粽子?我最愛吃粽子了!蜜棗的、小棗的、豆沙的、肉松的……凡是粽子我都愛。我愛吃粽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特別喜歡聽奶奶講故事,一邊吃一邊聽故事,那才叫美呢!

  周末我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就聞到一股蘆葉的清香,啊,肯定是奶奶包粽子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會兒的功夫,那噴香的粽子出鍋了。粽子躺在清水中,那樣的碧綠,那樣的肥胖,那樣的可愛,我忍不住抓起一個,打開系在粽子外面的稻草,輕輕揭開蘆葉,雪白飽滿的粘米緊緊地擠在一起。奶奶說:“再等等,涼了,會更好吃的'!蔽乙呀浀炔患傲耍瑥堥_大嘴就是一口。呀!粘粘的,香香的,真好吃。奶奶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美美地笑了。

  聽,奶奶又開始給我講故事了:“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詩人,因楚王聽信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的過程中,他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了,百姓遭殃,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天,他懷抱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百姓們聽到后,十分悲痛,含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中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才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

  噴香的粽子,精彩的故事,如果天天都是端午節(jié),那該多好呀!

【端午節(jié)說明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說明文08-05

端午節(jié)說明文9篇11-28

端午節(jié)說明文(通用27篇)06-07

糍粑說明文11-01

說明文作文09-24

說明文優(yōu)美句子01-18

新生的意義說明文12-11

旅行的意義說明文12-11

生命的意義說明文10-25

人生的意義說明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