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一支蠟燭作文
今天我讀了一篇馬昇嘉寫的《堅持著,是美好的》的文章,感觸很深,文章講的是一個叫王思源的學生,他每天都都隨身帶著一個塑料袋,把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易拉罐,一個一個撿起來,裝進塑料袋,帶回家去。為此,學校里有的同學稱他是“拾荒佬”,也有同學說他是“小財迷”,王思源聽了不爭也不辨,每天照例拿著塑料袋,撿拾著廢瓶子。開始老師也不理解,后來老師才發(fā)現(xiàn)他撿拾廢瓶子既能保護環(huán)境,賣掉后得來的錢還可以幫助有困難的人。于是,在校園內(nèi)外,人們總能看到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手里拎著塑料袋,不時彎腰在路邊撿拾著空了的塑料瓶。他對別人很慷慨,但是對自己卻很吝嗇。他的一只書包,從一年級背到六年級,媽媽要給他買一只新的,王思源卻一直說“還能用”,堅決不讓買。文具盒壞了修,修了壞,硬是用了六年。當學校組織“愛心捐助”時,他卻毫不猶豫拿出30元、50元幫助別人!5.12”地震發(fā)生,王思源拿出剩下的200元錢,匯給了中國紅十字會。后來,他在電視里看到災區(qū)小朋友上不了學,就把自己被評為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獲得的1000元獎金拿出來,和爸爸一起去書店買了圖書,委托去汶川參加救災工作的叔叔帶給災區(qū)的小朋友。
他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雷鋒精神,值得我們?nèi)W習,去發(fā)揚,去傳承。
但是現(xiàn)實中的我們卻不是這樣,從小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壞毛病,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讓一切都圍繞自己轉,從來不為別人考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時還發(fā)點脾氣,耍點小性格,重來不為父母和同學考慮;和王思源相比,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學做一支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學做一支蠟燭,在燃燒自己的同時,給別人光明和溫暖;我們都學會做一支蠟燭了,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世界就會充滿愛。同學們,你們還在等什么,我們現(xiàn)在就行動起來吧!
【學做一支蠟燭作文】相關文章:
學做泥塑作文01-26
學做糕點作文01-03
學做泡菜作文01-17
學做圍巾作文01-16
學做蒸饃作文01-14
學做魚湯作文01-09
學做海鮮作文01-08
學做風箏作文【薦】01-23
學做家務作文【熱門】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