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yōu)秀】杜甫草堂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杜甫草堂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杜甫草堂導游詞1
從天府之國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宮出發(fā),沿著浣花溪西行,便可來到一處著名的游覽勝地——唐代"詩圣"杜甫為避"安史之亂",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來成都后在朋友幫助下建成的草堂。歷代文人墨客前來瞻仰這一勝地的不計其數(shù),無怪乎馮至先生這樣說:"人們提到杜甫,盡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靜。
進入草堂寺的山門,你立刻就能感覺出那種超脫塵世的幽雅和神秘氣氛。于是,飄飄然,如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遠離了喧囂的鬧市,嘈雜的人群。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根草,每一絲空氣,每一縷陽光,都無不顯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靜。
園中,青石小道縱橫貫通,道旁綠樹相依,幾棵樹和幾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園圃,點綴著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樓宇亭榭。
進大門往西北方前行約五六十米,便來到一小徑入口,入口墻上"草堂"兩個渾厚大字赫然醒目,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書的"草堂"影壁。進入小徑后五六米處,有一隔門,兩旁掛有郭沫若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lián):"花學紅綢舞,徑開錦里春。"原來,這條小徑就是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提到的花徑。
獨自漫步于花徑,必能想象到當年這里繁花錦簇、春滿小徑的景象。
如今,紅墻外的幾叢翠竹,蔭蔽著彎彎的小道;輕風穿過竹梢,似在喃喃細語;偶爾幾聲鳥鳴,更添幾分愜意。雖沒有了錦里花香,卻清雅勝似當年,的確可謂"青郊草木四時新"。穿過幽雅的花徑,右轉有座小橋,直達柴門。一聽就明白,當年杜甫草堂中此門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稱為"柴門",而今天卻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觀華麗的"石門"了。
杜工部頭戴羽巾,身著紫衫,腰系朱綬,圓臉紅活含情,胸前直垂幾綹青須,造型栩栩如生,顯得十分莊重,令人敬仰。工部祠前兩側各有一院,一為"水竹居",一為"恰受航軒"。三座分散的建筑組成一座整齊的院落。
院內(nèi)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詞書法:或雄厚圓潤,或清秀健拔,或氣勢如虹,或清雅玲瓏,實在令人賞心悅目。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綠的香松,蒼健的臘梅,更顯出院落肅雅、靜謐的風貌。
工部祠東側的荷池邊,有座茅草覆頂?shù)谋,亭?nèi)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鐫刻著"少陵草堂"四個蒼勁大字,被九條龍環(huán)繞。這些龍如在空中騰躍,又似在云中穿行,活靈活現(xiàn),顯得十分威風凜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隨風搖曳,蒼健秀拔,實在叫人喜歡。
欣賞著這些"吸翠霞而夭矯"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現(xiàn)出杜甫當年所居草堂的景色:"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穿過花徑,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詩史堂"。
由于杜甫的詩歌大多真實地揭露當時社會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經(jīng)歷,所以后人把他的詩譽為"詩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詩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銅色的'杜甫立像:手拈胡須,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現(xiàn)出杜甫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人民的同情。
詩史堂兩端連接著曲折深長的回廊,與東西兩座杜甫詩意畫陳列廳相連,組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建筑群。
各廳中分別展出了名畫家為杜詩所配的詩意畫。
這些畫線條明快,立意深遠,都較好地表現(xiàn)了杜詩中的韻味,絕大多數(shù)都是根據(jù)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時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詩畫成的,為古樸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此外,草堂還有浣花祠、水檻、大廨等有名的景點,都是游覽的好去處。
杜甫留下的僅住了四年的草堂為何如此盛名?因為這里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秀美風光,更重要的是詩圣那高超的詩藝和高潔的詩風,令人稱頌。
不是嗎?杜甫身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心,就連屋頂被秋風卷走后極度窘迫之時還高吟"安得廣廈千萬間",為全天下受苦人著想。這樣的高風亮節(jié),怎不令人佩服!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遠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杜甫草堂導游詞2
Hi,大家好,我是開心導游團的一名導游,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大家請跟好隊,不要掉隊。
現(xiàn)在,現(xiàn)在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順著我的左手往那邊看,這時詩人的臥室,大家看,床頭柜上除了蠟燭,還有幾本古書,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平時學習用功的.場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里完成的。
看完杜甫簡陋的臥室后,大家請跟我一起到大廳,大廳有幾個書柜,還有一張桌子,杜甫不寫詩的時候,便讀起古書來,杜甫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詩人。
大家順著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書房,大家看,詩人的書房里除了桌子和書柜,還有一張石床,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讀書,有時候會讀一天書,而又因臥室離書房太遠了,加上他需要蠟燭照亮再讀書,而半途中,蠟燭可能會熄滅,所以杜甫花盡所有錢財,買了一張床。可能這些錢能讓他買幾件新衣服的,但他卻為了讀書而沒有買這些東西,讓我一起學習杜甫讀書的精神吧!
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希望大家再次光臨。
杜甫草堂導游詞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您來到的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筑——詩史堂。
詩史堂是整個杜甫草堂博物館的中心建筑。杜甫一生留下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的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因此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得名。在“詩史堂”牌匾兩側掛有沈葆禎撰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地有千秋,南來尋叢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下聯(lián)是”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陽香舊,幾人相億在江樓”。這副對聯(lián)把杜甫和諸葛亮的相似命運都隱藏在其中,很有意味。
廳堂中央,安放著一尊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杜甫銅像顯得杜甫很是瘦弱,也正是如此,才襯托出了杜甫之所以嵩高,不在其地位與官銜,而在其精神與人格。他以瘦弱之軀體,承擔起對于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深重憂患:他以苦難的生命,譜寫出中國文學史上芳華永駐的詩章。
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lián):“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這副對聯(lián)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內(nèi)還懸掛有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lián):“世上瘡疾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lián)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內(nèi)容深刻,對仗工穩(wěn),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好了,詩史堂就給您介紹這里,請您這邊走,繼續(xù)游覽。
杜甫草堂導游詞4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游許楷成,來自旅行社。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期望我的向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此刻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天的游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后從后門出來。整個游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后,我們將在后門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們,在游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jīng)朋友幫忙,從甘肅來到成都,那么杜甫當初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后,憂國憂民,其實并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jié)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此刻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洞阂瓜灿辍贰睹┪轂榍镲L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那里寫的.。后,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
大家能夠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那里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這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兵刀相殘,更現(xiàn)出蒼生的苦難。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此刻我們眼前,F(xiàn)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樣的對聯(lián)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必須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游客們自由游覽的時間,大家能夠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范吧!
杜甫草堂導游詞5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坑H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xiàn)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zhàn)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xiàn)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xiàn)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chuàng)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huán)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yè),他們?nèi)∠畞碇剖使{,“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凈,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的弟弟果親王所書。“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lián),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xiàn)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lián)吳抗魏任務艱巨,故說道:“萬里之行始于此!睒蛞虼硕妹。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xiàn)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里水淺灘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現(xiàn)在的百花潭公園,現(xiàn)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云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shù)厝穗S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xiàn)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這處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杰作。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夸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xiàn)詩人飽經(jīng)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jīng)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仿佛正向蒼天發(fā)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嘆。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jīng)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jīng)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并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xiàn)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為“詩圣”。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lián)評價說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lián)。上聯(lián)“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币馑际牵何(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杰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凌云壯志! 下聯(lián)“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笔钦f: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著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么也沒留給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墒亲髡邊s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lián),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這副對聯(lián)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同志游覽草堂時在這里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稱贊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diào)永”。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nèi)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畫在墻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zhì)。以后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guī)模和布局。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初一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吊“詩圣”的'紀念性建筑群,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后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zhì),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筑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筑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梁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筑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筑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吊詩圣,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fā)思古之幽情。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筑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范。
詩史堂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筑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lián):“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边@副對聯(lián)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nèi)還懸掛有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lián):“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贝寺(lián)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lián))與憂民(下聯(lián))的兩個方面,內(nèi)容深刻,對仗工穩(wěn),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杜甫草堂導游詞11
詩史堂之后,便是第四重建筑——柴門。柴門的體量,是幾重主體建筑中最小的,占地僅20多平方米,高也不過三、四米。門前,清溪碧水流淌而過,一座別具情趣的小小石拱橋橫跨溪上,頗有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味。清溪兩旁,籠籠慈竹拔地而起,悠悠涼意油然而生。再循著溪流向西張望,跨水而建的水檻在竹影樹蔭中似隱似現(xiàn)。如此景致,令整座祠宇更增幽趣,更添情韻。
“柴門”,原本是杜甫營建草堂時所造的院門,因其簡樸低矮,故詩人給它取了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此外,如同稱其居處為“草堂”一樣,還有表明其布衣幽棲生活的意味。在杜甫的草堂詩作中,我們常?梢宰x到與“柴門”有關的句子。如“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保ā兑袄稀罚┻@是說,當年詩人修造的柴門,不是正面浣花溪,而是順著江流的方向所開。再如“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即柴門)今始為君開!保ā犊椭痢罚┛芍娙似綍r閉門幽居,有了知己或至親相訪,方打開柴門迎客。還有“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保ā赌相彙穭t寫出了與鄰居交往互訪,賓主相得,氣氛融洽,送別于柴門而依依不舍的情意。這里,柴門又是詩人送客的相別之處。從這些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到,柴門雖簡樸,卻給詩人平添了許多生活樂趣。緣于此,清代的重建才有意營造出這座別致、簡樸而又風景絕佳、充滿清幽之氣的建筑并作了如此的命名。
今日草堂柴門,較之其它建筑,的確可謂簡樸,但其比起當年詩人所建,卻又堂皇得多。門上匾額為著名畫家潘天壽先生所書,門前楹柱上懸有明人何宇度用杜句所撰對聯(lián):“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nèi);千年艷慕,猶勞車馬駐江干!贝寺(lián)由杜詩“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賓至》)點化而來。上聯(lián)改“豈”為“信”,下聯(lián)以“猶”易“漫”,將詩人的自謙之語變成了后人的贊譽之辭,十分精巧而絕妙。確實,正因為杜甫給我們留下了成就極高、震動海內(nèi)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來,才會贏得無數(shù)后人的尊崇與傾慕,到此憑吊其故居草堂勝跡。柴門,不會再緊閉不開,而是敞開它的胸懷,迎納著千千萬萬的瞻仰者。
杜甫草堂導游詞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游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后從后門出來。整個游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后,我們將在后門集合。
游客們,經(jīng)過了大門,大廨之后,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里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游客們,拜讀了這么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游客們自由游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范吧!20分鐘后,我們將在后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lián)系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7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草堂的正門,眼前這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xiàn)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jīng)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xiàn)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后,草堂破敗,經(jīng)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fā)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lián)想?磥磉@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游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里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qū)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么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huán)境,杜甫草堂博物館于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qū)”。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jù)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溪流環(huán)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xiāng)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的參觀。
杜甫草堂導游詞8
親愛的朋友們:
歡迎參觀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居所。公元759年冬,為避免“安史之亂”,杜甫舉家從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河沿岸建起了一間小屋。第二年春天,小屋竣工,取名“成都小屋”。
在這里,詩人生活了將近四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240多首詩。成都遠離戰(zhàn)亂的中原,草堂地處農(nóng)村,所以詩人的生活相對穩(wěn)定,心境相對寧靜,這使得他在草堂的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田園風味,如《唐城》、《江村》、《春夜喜雨》。然而,杜甫畢竟是一個有著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他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注和焦慮總是讓他忘記現(xiàn)實。因此,憂國憂民仍然是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的名篇詩詞,如《秋風破草堂之歌》、《永別了》、《病橘》、《干褐》,都是感人至深的現(xiàn)實主義神仙作品。正是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chuàng)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后世才盛贊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
1961年,國務院宣布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時,我們看到一條河從前門流過。這是浣花溪,杜甫的詩里多次提到。
說到詩名浣花溪的由來,還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相傳,唐身邊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任。一天,當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來了一個渾身是瘡和疥瘡的和尚。行人躲得很遠,但這位小姐沒有讓路。于是和尚摘下沾滿膿血的鏡框,求她洗一洗,姑娘欣然接受。我知道我一入水,荷花就開遍了小溪,我看著和尚的時候,我已經(jīng)消失了。人們驚訝不已,給這條河取名為浣花溪。
其實浣花溪這個名字和石人沒有任何關系。更可信的說法是,當時因為溪邊的居民大多從事造紙,就拿溪做了十色筆記,“其色如花”,故名溪。唐代,浣花溪河又寬又深,船大風景美。杜甫的《絕句》中有一段生動的'描寫:“兩株黃蓬明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外是西陵的千秋雪(成都西邊的岷山,自古空氣清朗,俯瞰雪山),門口停著吳棟萬里舟(浣花溪屬于長江水系,可以從府河乘船直下吳棟)。正門牌匾上的“草堂”銘文,是清康熙十七世子郭親王所寫!鞍倩┍贝迦f里橋西屋”對聯(lián)是杜甫《懷瑾水居志》中的一句話,指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萬里橋”位于今南門橋,歷史上蜀相記載三國時諸葛亮派魏飛到東吳,并在此設宴歡送。諸葛亮覺得路途遙遠,聯(lián)合吳抗魏的任務艱巨,就說:“故橋得名。茅草屋在橋的西側;“百花灘”是浣花溪上游的地方,現(xiàn)在叫“龍爪堰”。有人說它的名字是因為這里的水淺灘急,像百花齊放;還有人說是因為當時浣花溪兩岸花木茂盛。"二十里路香,青羊宮去浣花溪."(陸友石)花飛凋謝,池溢芬芳。所以草堂在池的北面。而不是現(xiàn)在成都的百花灘公園,百花灘是清朝黃云谷尋找百花灘舊址時當?shù)厝隋e誤決定的。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今天帶大家游覽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正門。在旁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小溪,這就是浣花溪。浣花溪屬岷江水系,由溫江西來,經(jīng)蘇坡橋至成都。正門正中有一匾額,上書”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果親王允禮的手筆。
大廨是草堂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過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將這重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穿過大廨,我們便來到了草堂的主廳——詩史堂。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zhàn)亂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作也反映了唐朝轉折時期的動蕩,民間疾苦,讀其詩,如同讀一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他的詩被后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也被尊為”詩圣”。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jīng)有過的建筑,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說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F(xiàn)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后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們?nèi)钥梢远梦锼既耍胂蟪霎斈暝娙嗽谶@里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
柴門楹柱上懸掛著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云誥補書的一副對聯(lián):”萬丈光芒、信有驚海內(nèi);千年艷慕、猶勞車馬駐江干!睂β(lián)構思非常巧妙。上聯(lián)”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在,光焰萬丈長!倍毙庞畜@海內(nèi)”與下聯(lián)”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
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著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為”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lián)的意思就變成了贊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nèi),因此千年之后人們?nèi)匀粦阎把鰞A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過柴門,就是紀念建筑的最后一個庭院。只見三幢建筑呈”品”字排列,”工部祠”居中,前邊兩側西為”恰受航軒”,取自杜詩”野航恰受兩三人”;東為”水竹居”,也取自杜詩”懶性從來水竹居”。這令人懷想到詩人在此居住時的那種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惫げ快簟笔枪┓疃鸥λ芟竦酿嫷,因杜甫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人稱”杜工部”,所以如此命名。
祠前有清代學者、書法家何紹基撰寫的著名對聯(lián):”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lián)的意思就變成了贊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nèi),因此千年之后人們?nèi)匀粦阎把鰞A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過柴門,就是紀念建筑的最后一個庭院。只見三幢建筑呈”品”字排列,”工部祠”居中,前邊兩側西為”恰受航軒”,取自杜詩”野航恰受兩三人”;東為”水竹居”,也取自杜詩”懶性從來水竹居”。這令人懷想到詩人在此居住時的那種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工部祠”是供奉杜甫塑像的饗殿,因杜甫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人稱”杜工部”,所以如此命名。祠前有清代學者、書法家何紹基撰寫的著名對聯(lián):”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睆倪@副對聯(lián),可以引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與杜甫同時代有一位叫高適的詩人,高、杜二人年輕時曾一起漫游祖國名山大川,登臨抒懷,飲酒賦詩,暢論國事,結為詩友。杜甫避亂入蜀時,高適正巧也在成都附近作官,在經(jīng)濟上給了杜甫不少資助。二人常互寄詩歌,傳遞友情。工部祠內(nèi)正中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東西兩側,分別是清代所塑的北宋詩人黃庭堅和南宋詩人陸游。為什么要塑黃、陸像來配杜甫像呢?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黃庭堅、陸游與杜甫”心跡相同”(志向相同),二人都是后世學杜并獲得極高成就的詩人;第二、黃、陸與杜甫一樣,都不是蜀人但都曾經(jīng)寓居蜀地,寫下不少吟詠蜀中風物的詩篇,而且又”去蜀而不忘蜀”,故深得蜀地百姓的敬重;第三,殿內(nèi)若只塑杜甫一人,異鄉(xiāng)作客,未免過于孤單,如果三人一堂,則既能共論詩藝,免除冷清,又可同受祭禮,以盛香火。
這真是一個十分周到的安排!祠內(nèi)清人的一副對聯(lián)”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對此作了很好的總結。對聯(lián)意思是:當年在郊野溪畔筑茅屋而居的杜公是千古不朽的;與他生活在不同時代的黃、陸繼承了他的衣缽,升堂而入室,成就顯赫,堪稱宋代的兩位賢哲。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么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jù)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溪流環(huán)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
推開咐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xiāng)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10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今日,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參觀了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
剛剛挎入朱紅的大門,古色古香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兩旁的仿古建筑,古樸,仿佛進入了歷史的大門。兩旁的鳥鳴正此起彼伏地想起,如影如隨,又見一叢叢竹枝倚靠在那里,發(fā)出沙沙之聲,從林中飛過幾只成雙成對的蝴蝶,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蹀時時舞,自在嬌蔦恰恰啼。”
接著跟著講解員進入了詩史堂,銅色的杜甫像,恢宏古樸,工部祠堂內(nèi)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讓后人無不感受到了杜甫的博大,愛國使人頓生敬慕之情。草堂內(nèi)小橋流水梅園竹林交錯其中。與外面熱鬧、繁華的城市相比,這里的幽靜,就如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一般。
進入杜甫故居,故居內(nèi)陳設極其筒陋,只有簡單的家具,當然這都是經(jīng)過歷代修筑,改造而成的。想當年,杜甫在追著滿天飛舞的茅草之時,想到的并不是讓自己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想到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碑敃r杜甫的生活巳是如比窮困潦倒,自已都快吃不上飯了。想到的、牽掛的、依然是別人,他雖然和我們相隔l300多年,我們就算沒有穿越到那個時代,但那顆熾熱之心,卻是永恒不變的,站在杜甫的故居之前,我們是否覺得自己很渺小昵。
來到浣花溪,聞著兩旁竹葉那淡淡的清香,看著浣花溪下的一流清泉,漫步在那天鵝絨般的草坪上,呼吸著凊新的空氣,使我不由地聯(lián)想到當年杜甫一定是在此處吟詩眺望吧!
跟著隊伍向前走,我沉思了,杜甫草堂給我們帶來的只是美景嗎?不,其實更多的是心靈啟示。
杜甫草堂導游詞11
親愛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江燕。今天我要帶大家游覽的景點是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游覽之前,我宣布幾個注意事項:一,請大家保管好貴重物品,緊跟團隊注意安全;二,我們集合的時間是下午三點整,集合地點是南門旁的停車場;三,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川AXXXX,我的手機號152XXX。
另外,我們今天的游覽路線為:正門,大廨,史詩堂,柴門,工部祠,杜甫草堂碑,茅屋故居,最后由南門出,下午三點整請大家準時到南門旁的停車場集合,整個參觀大概需要兩個小時。
下面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草堂的歷史沿革:草堂是由五代時的詩人韋莊在草堂遺跡上重建的。明代1500年和清代1811年時有過2次較大的修葺,基本奠定了現(xiàn)在杜甫草堂的基礎,解放后也進行了多次修繕。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并在親友的幫助下修建茅屋,與第二年春天建成,稱“成都草堂”。杜甫在此居住了3年零9個月,時間雖不長,寫下了240多首詩篇,可謂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個巔峰。杜甫草堂的主要特色為:紀念祠堂與園林景觀合二為一,建筑格局古樸典雅,并在1961護單位。也難怪朱德總司令也寫出“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這樣的對聯(lián)來贊譽杜甫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至高境界,表達對他的無限崇敬之情。大家都曉得任姑娘在浣花溪畔為和尚洗袈裟的故事,我就不多講了。我們經(jīng)過大門、大廨,現(xiàn)在我身后的建筑物是史詩堂。它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杜甫的詩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詩”的說法,故被譽為“史詩”,該建筑也因此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正中是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塑像。我們呢,可以通過塑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以及冷峻的'嘴角,準確而凝練地刻畫出詩人雖有憂慮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拳拳赤子之心,卻沒有被朝廷重用的心情。說到這兒呢,我們不得不聯(lián)想到杜甫坎坷的一生。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河南鞏縣,公元770年病死于湘江的船上。他經(jīng)歷了唐朝從盛到衰的歷史時期,是我國偉大現(xiàn)實主義的愛國詩人。其代表作是兩行一歌,三吏,三別,他一生寫下了1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生逢亂世,顛沛流離,他將自己所見所聞的萬方多難的社會現(xiàn)實,讀其詩,如同讀一部反映唐王朝由興盛走向衰微的歷史巨著。我想,這就是“詩史”二字的含義吧?梢,將杜甫的詩稱為“詩史”,是后人對這位偉大詩人作品的極高評價。
那么,杜甫為什么又被稱為“詩圣”呢?我個人認為有主要有五個原因:
一是杜甫忠貞愛國,始終不渝。杜甫一生都想做官,盡管他官場屢屢失意,但愛國之心從未泯滅。
第二,關注國事,洞察國事。杜甫雖然身居田園,但他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不能忘懷現(xiàn)實!卑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樣”的千古名句就是其深刻的體現(xiàn)。
第三,推己愛人,心憂天下。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他生活在社會下層,深刻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大部分都是憂國憂民。
第四,關愛妻兒,不離不棄。杜甫一身清貧,為避“安史之亂”帶領妻兒一生都在寄居和顛沛流離中度過,由此可見,杜甫是一位愛國更愛家的人。
第五,集成傳統(tǒng),開辟新風。杜甫的詩歌形成于“安史之亂”時期,并逐漸在苦難中形成,他深入社會,關心百姓疾苦,重視寫實,他背負這對國家和民族任務的沉重責任,真實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正是因為這些,杜甫才令后人如此的尊重和景仰。
好了,我想借用一下前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的講解。 “向偉大的當代愛國詩人杜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游覽的下一個景點是杜甫的茅屋景區(qū),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前去繼續(xù)游覽!
謝謝各位委我的景點講解完畢。
杜甫草堂導游詞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杜甫草堂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杜甫草堂茅屋依據(jù)杜詩描述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復重建了"茅屋景區(qū)",重現(xiàn)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樣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huán)境,杜甫草堂博物館于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qū)”。
展此刻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jù)杜甫詩歌的描述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溪流環(huán)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
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那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xiāng)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述,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1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以詩的形式像畫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興及衰的杜甫,在此給我們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暢想。
少年杜甫,正值開元盛世,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繼而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詩歌資料也是充滿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寫照。
中年杜甫,懷才濟天,超多詩歌,志存高遠,他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聲明其主張。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xiàn)其抱負。
然而求官不得,考試落榜的杜甫,初嘗生活艱辛,開始趨于現(xiàn)實,貼近生活。安史之亂,折射出唐王朝的,兵刀相殘,更現(xiàn)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悲嘆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的批判現(xiàn)實主意詩人!叭簟、“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此刻我們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對聯(lián)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流離成都的杜甫,在一種平靜的環(huán)境里憂國憂民,更深層次地對國家的命運和生活的好處進行思考。此間他超多詩作表現(xiàn)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操。我們從“忽聞關軍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吟唱中,讀到了詩人博大的胸襟,獨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隨著唐朝的興衰。他在各階段詩風迥異,但都不同層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xiàn)象,除卻他在詩歌上獨尊天下的藝術魅力,更為可敬的是他用詩的形式,記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留給我們一幅幅漫長而發(fā)人深思的畫卷。這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給歷史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影響巨大,在下一個景點——工部祠我將為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請隨我從那里穿過柴門
謝謝。
杜甫草堂導游詞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小王帶你們?nèi)サ牡胤绞嵌鸥Σ萏,我們現(xiàn)在就到了草堂停車場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和我一起走進草堂吧。
現(xiàn)在我們進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見門口有一個很瘦很瘦的銅像,大家走近細細看一看,是的,這就是為杜甫塑的銅像,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時都瘦得不成人樣了,竟然還為自己的國家著想,他這樣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
我們繼續(xù)往里走,在這個大廳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銅像,姿態(tài)各異:有李白的、王昌齡的等等許多詩人的銅像,大家看看大廳中間那一個大白石頭像,有沒有覺得非常像以前在美術書上學的'“飛天”。我們繼續(xù)往大廳后面走,這個兩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個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個栩栩如生的蒼鷹,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視天下所有事物,桀驁不馴。從大廳出來以后,路過一個門,只見門上面的牌匾上寫著花徑兩個大字,過了以后,有一面墻,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這兩個字。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雕像還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樣,這個就是一個半身像,還留著山羊胡須。
現(xiàn)在這個水池旁邊,那里面可全是錦鯉,大小不同,顏色也不同:有金紅色的,白色的,還有黑色的。
現(xiàn)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圍,半個小時后我們在剛剛下車的停車場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時間。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15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為避安史之亂而攜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紀念祠堂,和園林景觀結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環(huán)境清幽,我們?nèi)r游人也不是像趕廟會的.那么多,處處皆可見到樹木與花草,參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整個草堂曲徑通幽,構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詩句到處充滿了草堂的各個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詳。
這里還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頂,實木為梁,古色古香。
這里還有很多的水塘,肥碩的一尺來長的各色大鯉魚在里面游來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歡兒,撲通撲通通擠在一起,里三層外三層的,在前面的魚吃飽了或是嫌這個地方擠,想回到塘中寬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勁跳,于是我們又欣賞了鯉魚跳龍門,盡管濺得我們褲子上全是水......
我們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而如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已有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草堂導游詞】相關文章:
杜甫草堂導游詞01-25
杜甫草堂導游詞02-14
杜甫草堂導游詞15篇03-01
描寫杜甫草堂作文(通用42篇)04-27
杜甫草堂游記作文600字(精選25篇)07-29
《示侄佐佐草堂在東柯谷》_杜甫的詩詞12-27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_杜甫的詩詞12-27
《草堂集序》賞析04-12
《草堂》全詩賞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