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詠懷·其一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8-16 16:39:25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1

  原文: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魏晉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因為憂傷,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就起來彈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jìn)來,清風(fēng)吹著我的衣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孤鴻在野外哀號,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么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注釋:

  夜中不能寐(mèi),起坐彈鳴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éi)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jīn)。

  薄。罕”〉膸め。鑒:照。

  孤鴻號外野,翔(xiáng)鳥鳴北林。

  孤鴻:失群的大雁。號:鳴叫、哀號。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里飛翔正因為月明。北林:表示憂傷。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賞析:

  詩歌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憤懣、悲涼、落寞、憂慮等復(fù)雜的感情。不過,盡管詩人發(fā)出“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將內(nèi)心的情緒含蘊在形象的描寫中。冷月清風(fēng)、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猶如在人的眼前耳畔。這首詩采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捌鹱鴱楕Q琴”是動;清風(fēng)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后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nèi)心的焦躁。然而。這里的動是似如磐夜色為背景的。動,更襯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籠罩著一切,象征著政治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心靈上承受著的重壓。這首詩言近旨遠(yuǎn),寄托幽深,耐人尋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边@兩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彈琴,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憂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是為了抒發(fā)憂思,而他的憂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懷鄉(xiāng)引起的,阮籍的憂思卻是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南朝宋顏延之說:“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fā)此詠耳!崩钌普f:“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fā)詠!边@是說,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憂讒畏禍,所以發(fā)出這種“憂生之嗟”。清人何焯認(rèn)為:“籍之憂思所謂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保ā读x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以為阮籍的“憂思”比“憂生之嗟”更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這一點。一般讀者當(dāng)然更是無法弄清究竟是何種“憂思”。不過,《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庇纱嘶蚩傻闷浞路。史載詩人“善彈琴”,他正是以琴聲來排泄心中的苦悶。這里以“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著意寫詩人的苦悶和憂思。

  詩人沒有直接點明詩中所抒發(fā)的“憂思”,卻寫道:“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睂懬宄喝缢脑鹿庹赵诒”〉膸めI,寫帶有幾分涼意的清風(fēng)吹拂在詩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種凄清的氣氛。這似乎是在寫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詩人,清風(fēng)吹拂的是詩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說寫景正是為了寫人。這樣寫,比直接寫人,更富有藝術(shù)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笔抢^續(xù)寫景。是寫孤鴻在野外哀號,而盤旋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如果說,上兩句是寫詩人的所見,這兩句就是寫詩人的所聞。所見者清風(fēng)、明月,所聞?wù)啉櫶、鳥鳴,皆以動寫靜,寫出寂靜凄清的環(huán)境,以映襯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選六臣注》中,呂延濟(jì)說:“夜中,喻昏亂!眳蜗蛘f:“孤鴻,喻賢臣孤獨在外。翔鳥,鷙鳥,以比權(quán)臣在近,謂晉文王!焙孟裨娭芯拔锝杂兴福绱丝桃馍钋,不免有些牽強附會。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痹谠鹿庀,清風(fēng)徐來,詩人在徘徊,孤鴻、翔鳥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朧,夜色蒼茫,他(它)們見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憂思獨傷心”。這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獨、失望、愁悶和痛苦的心情,也為五言《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diào)。

  阮籍五言《詠懷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對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xiàn)。但是劉勰說:“阮旨遙深!保ā段男牡颀垺っ髟姟罚╃妿V說:“厥旨淵放,歸趣難求!保ā对娖贰飞希├钌普f:“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保ā段倪x》卷二十三)都說明阮籍詩隱晦難解。阮詩隱晦難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興手法。而這是特定的時代和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及詩人獨特的遭遇造成的。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2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

  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著覺。

  起坐彈鳴琴。起床坐著彈琴。

  薄帷鑒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風(fēng)吹我襟。清風(fēng)吹著我的衣襟。

  孤鴻號外野,孤鴻(天鵝)在野外哀號。

  翔鳥鳴北林。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

  徘徊將何見?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么呢?憂思獨傷心。

  【注釋】

 、傺坠猓喝展。

  ②湍瀨(tuúnlài團(tuán)賴):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瀨。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灘上流著。

 、鄯錾#簜髡f中的神樹名,據(jù)說太陽每早就從這棵樹上升起。說法詳見《山海經(jīng)》、《十洲記》。

 、荛L劍句:宋玉《大言賦》:“長劍梗邰伲葩倚天外。”以上二句是用弓掛扶桑,劍倚天外來襯托此篇所寫的“雄杰士”的形象高大。

 、蓓频Z,磨刀石。二句是說,和“雄杰士”的形象比較起來,泰山小得如同一塊磨刀石,黃河窄得象一條帶子!妒酚浉咦婀Τ己钫弑怼罚骸笆购尤鐜,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边@里襲用其句。

 、耷f周:戰(zhàn)國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zhí)摕o隨化,是沒落階級的代言人。著有《莊子》。

 、邩s枯:本意是開花和枯萎,一般引申為生死、興衰等含義。

 、唷肚f子列御寇》云:莊子臨死時,囑咐門人們待他死后把他的尸體丟在曠野上,不必埋葬。門人說,怕讓烏鳶啄食。莊子說,埋下去叫螻蟻食,拋在上面叫烏鳶食,為什么要偏待烏鳶呢?以上四句是說,莊子雖然達(dá)觀,但也不能長生不死;死后拋于曠野,也不能逃避烏鳶的啄食。

  ⑨雄杰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擺脫人世,超然于天地之外的人物。他的《大人先生傳》就是描繪的這樣一個形象。

  ⑩功名:這里指道德名聲。從此大:指一直響亮地傳下去。

  【鑒賞】

  阮籍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這是第一首。阮籍《詠懷》詩(包括四言《詠懷》詩十三首),是他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匯!稌x書阮籍傳》說:“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為世所重!边@是指他的五言《詠懷》詩,可見他的五言《詠懷》詩無散失。這八十二首詩是詩人隨感隨寫,最后加以輯錄的,皆有感而作,而非一時之作。雖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詩的作用,所以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fā)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砣┻@是有道理的。

  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他有雄心壯志!稌x書阮籍傳》說:“籍本有濟(jì)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庇捎诋(dāng)時政治黑暗,壯志難酬,所以陶醉酒中。其實酒并不能澆愁,他的憂愁和苦悶,終于發(fā)而為《詠懷》詩。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這兩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蓖豸右共荒苊拢鸲鴱椙,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憂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是為了抒發(fā)憂思,而他的憂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懷鄉(xiāng)引起的,阮籍的憂思卻是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南朝宋顏延之說:“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fā)此詠耳!保ā段倪x》李善注引)李善說:“嗣宗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這是說,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憂讒畏禍,所以發(fā)出這種“憂生之嗟”。清人何焯認(rèn)為:“籍之憂思所謂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保ā读x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以為阮籍的“憂思”比“憂生之嗟”更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這一點。一般讀者當(dāng)然更是無法弄清究竟是何種“憂思”。不過,《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庇纱嘶蚩傻闷浞路。史載詩人“善彈琴”,他正是以琴聲來排泄心中的苦悶。這里以“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著意寫詩人的苦悶和憂思。

  詩人沒有直接點明詩中所抒發(fā)的“憂思”,卻寫道:“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睂懬宄喝缢脑鹿庹赵诒”〉膸めI希瑢憥в袔追譀鲆獾那屣L(fēng)吹拂在詩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種凄清的氣氛。這似乎是在寫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詩人,清風(fēng)吹拂的是詩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說寫景正是為了寫人。這樣寫,比直接寫人,更富有藝術(shù)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

  “孤鴻號野外,翔鳥鳴北林!笔抢^續(xù)寫景。是寫孤鴻在野外哀號,而盤旋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如果說,上兩句是寫詩人的所見,這兩句就是寫詩人的所聞。所見者清風(fēng)、明月,所聞?wù)啉櫶、鳥鳴,皆以動寫靜,寫出寂靜凄清的環(huán)境,以映襯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選六臣注》中,呂延濟(jì)說:“夜中,喻昏亂。”呂向說:“孤鴻,喻賢臣孤獨在外。翔鳥,鷙鳥,以比權(quán)臣在近,謂晉文王!焙孟裨娭芯拔锝杂兴,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牽強附會。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痹谠鹿庀,清風(fēng)徐來,詩人在徘徊,孤鴻、翔鳥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朧,夜色蒼茫,他(它)們見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憂思獨傷心”。這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獨、失望、愁悶和痛苦的心情,也為五言《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diào)。

  阮籍五言《詠懷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對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xiàn)。但是劉勰說:“阮旨遙深!保ā段男牡颀埫髟姟罚╃妿V說:“厥旨淵放,歸趣難求!保ā对娖贰飞希├钌普f:“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保ā段倪x》卷二十三)都說明阮籍詩隱晦難解。阮詩隱晦難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興手法。而這是特定的時代和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及詩人獨特的遭遇造成的。

  【作者簡介】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r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阮籍3歲喪父,家境清苦,勤學(xué)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jì)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dāng)時明帝曹幣淹觶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tuán)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鐘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

  司馬昭本人也曾數(shù)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fā)言玄遠(yuǎn)、口不臧否人物來應(yīng)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lián)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無法進(jìn)行。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dāng)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jìn)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莊。這一方面是鑒于當(dāng)時險惡的政治形勢,他需要采取謙退沖虛的處世態(tài)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當(dāng)時盛行的玄學(xué)的影響。阮籍也是魏晉玄學(xué)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dá)莊論》。不過阮籍并非純宗道家,他對儒學(xué)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于"移風(fēng)易俗"的必要性,認(rèn)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nèi),禮樂正而天下平"。

  阮籍的論說文,都是闡述其哲學(xué)觀念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論》、《達(dá)莊論》、《通易論》、《樂論》等。這些論說文,都是采用"答客問"的辯難式寫法,主人公則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讀者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為自己塑造的玄學(xué)家形象。文章注重結(jié)構(gòu)上的邏輯層次,一般都首尾照應(yīng),論證逐層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質(zhì)的分析,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思辯方式的進(jìn)步。它們的語言風(fēng)格比較樸素凝重,不尚華飾,稍有駢化的痕跡。

  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人,其《詠懷詩》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龐大的組詩,并塑造了一個悲憤詩人的藝術(shù)形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chuàng)舉,一個顯著的成就,在五言詩的發(fā)展史上奠定了基礎(chǔ),開創(chuàng)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對后世作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晉左思、張載、陶潛(《飲酒》),南北朝劉宋的鮑照,北周的庾信,唐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fēng)》)等人詩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廣泛涉及現(xiàn)實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內(nèi)容的五言長詩,無不是對阮籍《詠懷詩》的繼承和發(fā)展。

  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郁的哀傷情調(diào)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fā)幽思”的人生啟悟。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xiàn)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fàn)、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rèn)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創(chuàng)造了抒情組詩的阮籍的《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美學(xué)情調(diào)出現(xiàn)在中國詩壇上,當(dāng)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后,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后人給予“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是當(dāng)之無愧的新形式,開后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3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魏晉〕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因為憂傷,到了半夜還不幔入睡,就起來清琴。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jìn)來,清風(fēng)吹著我的衣襟。孤鴻在野外哀號,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么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注釋夜中不幔寐,起坐清鳴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詩》詩句:“獨夜不幔寐,攝衣起撫琴!币馑际且驗閼n傷,到了半夜還不幔入睡,就起來清琴。夜中,中夜、半夜。薄帷鑒明月: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jìn)來。薄帷,薄薄的帳幔。鑒,照。孤鴻:失群的大雁。號:鳴叫、哀號。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里飛翔正因為月明。北林:《詩經(jīng)·秦風(fēng)·晨風(fēng)》:“鴥(yù)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詞表示憂傷。

  鑒賞

  詩歌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憤懣、悲涼、落寞、憂慮等心雜的感情。不過,盡管詩人發(fā)出粲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粲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粲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將內(nèi)心的情緒含蘊在形象的描寫中。冷月清風(fēng)、曠的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粲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猶如在人的'眼前耳畔。這首詩采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粲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fēng)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后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nèi)心的焦躁。然而。這里的動是似如磐夜色為背景的。動,更襯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籠罩著一切,象征著政治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心靈上承受著的重壓。這首詩言近旨遠(yuǎn),寄托幽深,耐人尋味。

  粲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這兩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粲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蓖豸右共荒苊拢鸲鴱椙,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憂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是為了抒發(fā)憂思,而他的憂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懷鄉(xiāng)引起的,阮籍的憂思卻是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南朝宋顏延之說:粲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fā)此詠耳!保ā段倪x》李善注引)李善說:粲嗣宗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因思發(fā)詠!边@是說,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憂讒畏禍,所以發(fā)出這種粲憂生之嗟”。清人何焯認(rèn)為:粲籍之憂思所謂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保ā读x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以為阮籍的粲憂思”比粲憂生之嗟”更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這一點。一般讀者當(dāng)然更是無法弄清究竟是何種粲憂思”。不過,《晉書·阮籍傳》說:粲(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有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載詩人粲善彈琴”,他正是以琴聲來排泄心中的苦悶。這里以粲不能寐”、粲起坐”、粲彈鳴琴”著意寫詩人的苦悶和憂思。

  詩人沒有直接點明詩中所抒發(fā)的粲憂思”,卻寫道:粲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睂懬宄喝缢脑鹿庹赵诒”〉膸めI,寫帶有幾分涼意的清風(fēng)吹拂在詩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種凄清的氣氛。這似乎是在寫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詩人,清風(fēng)吹拂的是詩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說寫景正是為了寫人。這樣寫,比直接寫人,更富有藝術(shù)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

  粲孤鴻號外的,翔鳥鳴北林!笔抢^續(xù)寫景。是寫孤鴻在的外哀號,而盤旋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如果說,上兩句是寫詩人的所見,這兩句就是寫詩人的所聞。所見者清風(fēng)、明月,所聞?wù)啉櫶、鳥鳴,皆以動寫靜,寫出寂靜凄清的環(huán)境,以映襯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選六臣注》中,呂延濟(jì)說:粲夜中,喻昏亂。”呂向說:粲孤鴻,喻賢臣孤獨在外。翔鳥,鷙鳥,以比權(quán)臣在近,謂晉文王。”好像詩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牽強附會。

  粲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在月光下,清風(fēng)徐來,詩人在徘徊,孤鴻、翔鳥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朧,夜色蒼茫,他(它)們見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粲憂思獨傷心”。這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獨、失望、愁悶和痛苦的心情,也為五言《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diào)。

  阮籍五言《詠懷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對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xiàn)。但是劉勰說:粲阮旨遙深!保ā段男牡颀垺っ髟姟罚╃妿V說:粲厥旨淵放,歸趣難求!保ā对娖贰飞希├钌普f:粲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保ā段倪x》卷二十三)都說明阮籍詩隱晦難解。阮詩隱晦難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興手法。而這是特定的時代和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及詩人獨特的遭遇造成的。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詠懷·其一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詠懷(其一)》的原文及賞析02-09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10-15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16

歲夜詠懷原文及賞析09-13

歲夜詠懷原文及賞析05-10

塞下曲·其一原文及賞析09-19

《月下獨酌其一》原文及賞析07-11

清平調(diào)·其一原文及賞析10-25

命子 其一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