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是什么
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數(shù)表示。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是什么呢?本文是小編整理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的資料,僅供參考。
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
紅海,也是最年輕的海。
世界鹽度的一般分布規(guī)律是:副熱帶海區(qū)最高,然后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紅海,位于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之間,紅海的鹽度高達4.1%-4.2%。鹽度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降水量少,而蒸發(fā)量大。由于紅海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受來自大陸的東北信風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紅海及沿海地區(qū)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少雨。蒸發(fā)量大而降水量小,沿岸陸地雖緊靠海洋,但年降水量還不足200mm。
二、注入淡水少。由于沿岸地區(qū)降水量小,而蒸發(fā)量大。因此在沿岸無常年河流注入,雖有幾條季節(jié)性河流注入,但補給淡水太少。
三、巖漿活動的影響。紅海地處東非裂谷帶上,地殼十分脆弱,科學家在海底深處發(fā)現(xiàn)了好幾處大面積的“熱洞”。大量的巖漿沿著地殼裂隙涌到海底。巖漿加熱了周圍海水和巖石,使海水溫度增高,上涌的熱海水使蒸發(fā)量增大。
四、海水交換弱。紅海地處內陸,是一個封閉性很強的內海,北部和南部雖有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與地中海和印度洋連結,但北部的蘇伊士運河,長有173km,但河底寬卻只有60-100m,后雖經擴展,但紅海與地中海之間的海水交換仍然很弱;南部的曼德海峽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島及水下巖嶺阻擋,因而紅海較咸的海水也難以流出來。
紅海概述
概述紅海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據(jù)研究,紅海底部確屬海洋性的硅鎂層巖石,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并被破裂帶連接起來。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開始分離在2千萬年前的中新世,目前還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繼續(xù)擴張。
蘇伊士運河連接蘇伊士灣和北面的地中海,使紅海成為歐洲、亞洲間的交通航道。北緯25~16°之間,紅海的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嶇,這里的主要海槽復雜多變,海岸線參差不一,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紅海受東西兩側熱帶沙漠夾峙,常年空氣悶熱,塵埃彌漫,明朗的日較少。 紅海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卻很高,鹽度為40.1%,夏季表層水溫超過30℃,是世界上水溫和含鹽量最高的海域。8月表層水溫平均27℃至32℃。海水多呈藍綠色,局部地區(qū)因紅色海藻生長茂盛而呈紅棕色,紅海一稱即源于此。年蒸發(fā)量為2000毫米,遠遠超過降水量,兩岸無常年河流注入。海底為含有鐵、鋅、銅、鉛,銀、金的軟泥。自古為交通要道,但因沿岸多巖島與珊瑚礁,曼德海峽狹窄且多風暴,故航行不便。重要港口有蘇伊士、埃拉特、亞喀巴、蘇丹港、吉達、馬薩瓦、荷臺達和阿薩布。紅海北端分叉成兩個小海灣,西為蘇伊士灣,并通過貫穿蘇伊士地峽的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東為亞喀巴灣。南部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印度洋相連。是連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條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具有戰(zhàn)略價值。紅海兩岸陡峭壁立,岸濱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較少。北緯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積增長,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狹窄,某些港口設施受到阻礙。在曼德海峽,要靠爆破和挖泥兩種方式來打開航道。紅海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有5種主要類型的礦藏資源︰石油沉積、蒸發(fā)沉積物(由于升華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積物,如巖鹽、鉀鹽、石膏、白云巖)、硫磺、磷酸鹽及重金屬沉積物,均在主要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
紅海名稱來源
紅海,古希臘人稱為THALASSAERYTHRAE,今名是從古希臘名演化而來的,意譯即“紅色的海洋”。
紅海是直接由希臘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譯過來的。紅海多數(shù)并不呈紅色,但偶爾會季節(jié)性地出現(xiàn)大片紅色藻類。這提供了其名稱的一個可能的來源。另一些學者認為,“紅”來源于其相對于命名者的方位(許多民族都有以顏色指代方向的傳統(tǒng)),指南方或者西方。
另外一些該名稱的可能來源是:附近的紅色山脈;一個名稱為紅色的本地種族;紅地的海(古埃及稱沙漠為紅地)等。
此名稱的來源,解釋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顏色來解釋紅海的名字。這種解釋又分為三種觀點:有的說紅海里有許多色澤鮮艷的貝殼,因而使水色深紅;有的認為紅海近岸的淺海地帶有大量黃中黃紅的珊瑚沙,使得海水變紅;還有的說紅海是世界上溫度最高的海,適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層海水中大量繁殖著一種紅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紅色,因而得名紅海。
其二是認為紅海兩岸巖石的色澤是紅海得名的原因。遠古時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術條件的制約,人們只能駕船在近岸航行。當時人們發(fā)現(xiàn)紅海兩岸特別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綿延不斷的紅黃色巖壁,這些紅黃色巖壁將太陽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紅光閃爍,紅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將紅海的得名與氣候聯(lián)系在一起。紅海海面上常有來自非洲大沙漠的風,送來一股股炎熱的氣流和紅黃色的塵霧,使天色變暗,海而呈暗紅色,所以稱為紅海。
其四是古代西亞的許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紅色表示南方,紅海就是“南方的海”。
紅海歷史變遷
最早由埃及人發(fā)現(xiàn)。在《圣經·出埃及記》中,有摩西帶以色列人穿過紅海的故事,而穿過的是否是紅海受到質疑,因和修版圣經中出谷記(即出埃及記)之備注是蘆葦海,但沒有有關的考古證據(jù)。
紅海環(huán)境特點
氣候
紅海地處北回歸線高壓帶控制的范圍,腹背由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且受東西兩側熱帶沙漠夾峙,氣候終年干熱,降水稀少,塵埃彌漫,水面溫度較高。受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終年高溫。紅海的氣候是由兩個季風季節(jié)組成,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季風是由陸地和海洋的溫差造成。
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卻很高,鹽度為4.1%,年蒸發(fā)量為2000毫米,超過降水量,兩岸無常年河流注入。夏季表層水溫超過30℃。夏天平均表面溫度為北邊26℃,南邊30℃,總平均溫度為22℃,紅海和周邊地區(qū)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30mm,一般以雷暴,沙塵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0毫米的凈蒸發(fā)和高鹽度。海水多呈藍綠色,局部地區(qū)因紅色海藻生長茂盛而呈紅棕色,紅海一稱即源于此。
水溫
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溫是17℃,而紅海的表層水溫8月可達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達到約21℃。在紅海深海盆中,水溫竟高達60℃。海底擴張使地殼出現(xiàn)了裂縫,巖漿沿裂縫不斷上涌,海底巖石就被加熱,所以海水底部水溫較高。年蒸發(fā)量高,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東部水道流入的海水來彌補。是世界上水溫和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洋流
因為氣候的原因,使得紅海水面比周圍海域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層洋流向紅海流動;海底因為鹽度高,密度大,壓強大,所以底層洋流是紅海海水向周圍海域流動。
【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是什么】相關文章:
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是什么07-28
世界上最小的海是什么海11-30
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海是什么11-30
世界上最高的山脈11-26
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01-19
世界上最高大的樹木11-29
世界上身高最高的夫妻11-29
世界上最高大的狗01-26
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