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廣播稿
在學校廣播站鍛煉的同學們都知道,大家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yōu)秀才會有更好的節(jié)目效果,如何把廣播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廣播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廣播稿 篇1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并思考幾則關于細節(jié)的故事吧!
蝴蝶引起的風暴——蝴蝶效應
196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在研究“長期天氣預報”問題時,出現(xiàn)了疑難問題:她在計算機上用一組簡化數(shù)據(jù)模擬天氣的演變,原本是想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是,事與愿違,多次計算表明,初始條件的極微小差異,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當洛倫茲發(fā)現(xiàn)了她在工作中的微小差異所導致的巨大反差時,她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了這個發(fā)現(xiàn):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動翅膀,它扇動起來的小小旋渦與其他氣流匯合,可能在一個月后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會引起一場風暴。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chǎn)生,而微弱氣流的產(chǎn)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tǒng)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tǒng)的極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它用來比喻一件極其細微,看似極其不經(jīng)意的小事,都可能引發(fā)很大的后果。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蝴蝶效應”。曾經(jīng)有一組漫畫是這樣畫的:一個人在單位被領導訓了一頓,心里很惱火,回家沖妻子發(fā)起了脾氣,妻子無來由地被罵,也很生氣,就摔門而去。走在街上,一條寵物狗攔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加生氣,就一腳踢過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過一個老人面前,把老人嚇了一跳。正巧這位老人有心臟病,被突然沖出的小狗一嚇,當場心臟病發(fā)作,不治身亡。
類似的事情在航空、航天、軍事方面亦不少見。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在第10次飛行時,在升空第73秒后,由于右側助推火箭密封裝置出現(xiàn)問題,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飛機發(fā)生爆炸,7名航天員當場遇難。20xx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解體燃燒),其失事的根源在外部燃料箱脫落的一塊絕熱泡沫碎片擊中左翼前緣,使熱防護層形成裂孔,航天飛機重返大氣層時超高溫氣體進入機體,釀成大禍,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包括六名美國人及一名以色列人全部遇難。正是由于對助推火箭密封裝置和外部燃料箱表面材料檢驗這一細節(jié)的疏忽,而釀成了人間慘劇。
同樣,在建筑行業(yè)也有因細節(jié)的疏忽,導致嚴重后果的。德國某著名理工學院的學生,都有一枚剛制紀念章。因為該學院曾有個畢業(yè)生設計了一座大橋,由于微小的疏忽,大橋在剛建成不久便倒塌了,造成了很多人死亡。學院為了使學生永遠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于是就用這橋的廢鋼制成紀念章,人各一枚。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名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zhàn)馬,丟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敗了一場戰(zhàn)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發(fā)生在英國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準備與里奇蒙德決一死戰(zhàn),查理讓一個馬夫去給自己的戰(zhàn)馬釘馬掌,鐵匠釘?shù)降谒膫馬掌時,差一個釘子,鐵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對方交上了火,大戰(zhàn)中忽然一只馬掌掉了,國王被掀翻在地,王國隨之易主。
細節(jié)是構成金字塔的一塊塊方石,是鋪就鐵路時自甘居下的一條條枕木。我們只有關注細節(jié),把握細節(jié),演繹細節(jié),才能把握人生和命運。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形成關注細節(jié)的好習慣,比如每天收拾好書包,不要丟三落四;認真完成作業(yè),減少錯誤的次數(shù)等等。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注重細節(jié)、認真仔細的優(yōu)秀小學生,好嗎?聽了這些關于細節(jié)的小故事,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呢?
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起讀下面幾句名言:
(1)細節(jié)是一種創(chuàng)造,細節(jié)是一種功力,細節(jié)表現(xiàn)修養(yǎng),細節(jié)體現(xiàn)藝術,細節(jié)隱藏機會,細節(jié)凝結效率,細節(jié)產(chǎn)生效益。
。2)要想比別人更優(yōu)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3)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心理廣播稿 篇2
甲、乙: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祝何沂侵鞒秩 。
。ㄒ遥何沂侵鞒秩 。
。、乙):今天由我們?yōu)榇蠹覐V播,希望大家能喜歡。
(乙):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jù)世界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fā)展水平、情緒穩(wěn)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fā)展水平:雖然智力發(fā)展優(yōu)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fā)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fā)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wěn)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chǎn)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chǎn)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shù)乜刂谱约旱那榫w。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nèi)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
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xiàn)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huán)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
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fā)脾氣,也很少出現(xiàn)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xiàn)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甲):有了好心情生活才會快樂,學習才會有進步,那《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緒 》呢?今天我們交大家?guī)渍校?/p>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定得過高,根本無能力達到,卻在別人面前天高海闊地談論起來,受到別人嘲諷后,終日郁郁不歡;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如果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期望不要太高。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何必要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 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你勃然大怒時,很多蠢事都會干出來,與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憤怒平息下去。
。4)偶爾也要忍讓。要心胸開闊,做事從大處看。
心理廣播稿 篇3
心理學家經(jīng)研究表明,由于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疼痛的感覺也不相同,運用心理療法可以巧妙地止痛。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自我心理止痛法,大家不妨一試。
一、呼吸止痛法。感覺疼痛時,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呼出,隨之慢吸慢呼。呼吸時兩眼閉合,想象新鮮空氣緩慢進入肺部,同時心理默數(shù)“一、二、三、四……”
二、自我暗示法。暗示自己,好像醫(yī)生正告訴你疼痛是身體的保護反應,說明身體正處于調整狀態(tài),同病魔做斗爭;又好像醫(yī)生在鼓勵你與病痛做斗爭。這時心理上的疼痛感就會隨之減輕。
三、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會減輕和阻斷疼痛的反應,從而起到止痛的作用?梢杂梦鼩狻⒋驀娞、深呼吸、閉目靜思等松弛身心的方法進行止痛。
四、音樂止痛法。通過欣賞自己喜歡的樂曲緩解疼痛?梢赃吢犨叧,也可以閉目靜聽或是手腳隨著節(jié)拍慢慢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分散注意力,還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
五、轉移止痛法。當患者疼痛時,可以通過看電視、講故事、讀書、看報、相互交談等多種形式分散注意力,從而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六、刺激對稱皮膚法。疼痛時可以刺激疼痛部位對稱健康的皮膚,以分散對患處的疼痛感覺的注意力。如果左邊的臂膀疼痛,可以刺激右邊臂膀的皮膚,刺激時可以用按摩、冷敷、抹清涼油等方法。
以上的六種方法對疼痛都有療效,但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用心理療法來治療。疾病產(chǎn)生的特殊疼痛仍需止痛藥物進行治療方可奏效。
心理廣播稿 篇4
誰都知道,我,自我,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擁有真正的"自我",就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本色,也迷人,也動人,也感人;保持本色就是留住真實,留住特色。
音樂王國奧地利有許多年代久遠的古堡,當?shù)卣畬⑦@些古堡及保存在古堡中的十七,十八世紀的木器,吊燈,畫作等古物一同出售,一座古堡售價僅為一先令,約合人民幣一元。誰知道,購買古堡的人并不多。原來,購買一元錢的古堡是有條件的,就是買下古堡后,不能對古堡翻新,改造為他用,而只能修繕加固,保持古堡的原貌。所以,一元錢買下了古堡,所要承擔的維修費用是難以計數(shù)的,只有不計較金錢,樂于公益事業(yè)的人才會去做。
正是這種尊重歷史和自然,強調保持本色的理念,才使奧 地利的百年老店。千年小鎮(zhèn),古樸城堡,秀美森林,清新空氣得以保存,使徜徉于其間的觀光者流連忘返。真是保持本色也迷人。
在我國召開的`一個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的人們大多西裝革履,尤其是日本學者更是舉止矜持,衣飾考究。惟有一位中國的女學者卻是一身簡樸的打扮,臉上也未施任何脂粉,披著一頭好看的黑發(fā),真誠質樸的笑容就是她唯一的裝飾。她就這樣神情自若地出入于會議廳,落落大方地用漢語與人交談。輪到她發(fā)言時,她那自由的風格和明朗的笑容,感染了到會的每個人,大家舉手發(fā)問,熱烈討論,整個會場氣氛為之一變而非;钴S。
這位中國女學者大概在三十五歲左右,這正是女士們用首飾和化妝品精心修飾,用華美服裝大加打扮的年齡?墒沁@位中國女學者恪守的也是"保持本色",而顯得端莊,穩(wěn)重,有精神。當時在場的一位教授由衷地贊嘆:"無需包裝,保持本色也動人"。
有一個飯店老板,他的飯店并不大,談不上豪華,但格調卻很清新,飯店里有他的攝影作品,有翠竹,荷花。店里明凈的色調加上悠揚的音樂,給人一種安靜舒適的感覺,人們喜歡在這里聚餐,獨飲。有人對老板說:生意興隆,你再開幾家分店可以賺更多的錢。老板笑笑說,我也曾經(jīng)這樣想過,可是再仔細算算又覺得不償失。你看,現(xiàn)在我每周可以去看一次老父親,陪他喝壺茶,下下棋;每個月能讀兩三本好書,覓得精神食糧;夏天可以一家三口去海邊,名山轉轉,回歸大自然;每年春暖花開,我還可以帶相機去各地走走……這樣的生活我才感到踏實,快樂。
"有錢的大老板"名稱確實風光,但那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再說,得到它,也是需要付出,需要代價的。正如那個飯店老板所說,要是開了分店忙起來,那不是一切的一切都要為賺錢讓路了。他不要"有錢的大老板"名份,有了它,他會不快活;他要的是安祥,和美的生活。的確,保持本色也感人。
保持本色的人是質樸的。保持質樸本色的人,讓我們懂得,在這個追逐新潮,注重包裝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種自然,簡約,樸素的生活。保持本色,就是留住真實,留住特色,留住自已的特色。才迷人,才動人,才感人。
追求新潮本身無可厚非。但那新潮不適合你的個性,你的本然,你的特色,追趕新潮會讓你身心疲憊,錯失許多人生歡樂。還是選擇保持本色吧。保持本色的你,可以贏來許多欣賞和羨慕的目光。
心理廣播稿 篇5
女: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只是一顆星辰;
男: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只是一株小草;
女: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只是一泓山溪;
男:于是,你很自卑。
女:其實,人何必這樣:欣賞別人的時候,一切都好;審視自己的時候,卻總是很糟。
合:和別人一樣,你也是一片風景,也有陽光,也有空氣,所有寒來暑往,甚至有別人未曾見過的一棵棵春草,甚至有別人未曾聽過的一陣陣蟲鳴......
男: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fā)熱發(fā)光;
女: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 ——以自己的綠色裝點希望;
男:做不了偉大,就做實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做最好的自己。
女:不必總是欣賞別人,也欣賞欣賞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
合:天空一樣高遠,大地一樣廣大,——自己與別人一樣活法。
走向實現(xiàn),走向超越,全靠自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全靠自我!
男: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0xx年5月10日,星期二,成中小學紅領巾廣播站"關注心理健康"特別節(jié)目開始播音了!
女:我是播音員 。
男:我是播音員 。
女:我們知道,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jīng)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jīng)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小學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未來社會也日益要求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動發(fā)展的'意識與能力。"
男:我們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和溝通
女: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我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使我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我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我們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經(jīng)常遇到因與家長和教師難以溝通而苦惱的學生前來尋求幫助,一些學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見其心理上壓力之大。我們現(xiàn)在許多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易怒、羞怯、嫉妒、恐懼等心理問題。在行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般是: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逃學行為等等。
男:讓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案例:洛虹是獨生女,12歲,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視其為掌上明珠,愛護備至,期望極高。洛虹生性活潑,聰明伶俐,上學后成績一直十分優(yōu)秀,不僅父母,老師同學也都非常欣賞她,對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識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負。然而,正當大家都對洛虹滿懷信心時,她卻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麻煩,六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時,她正好重感冒,為了不耽誤考試,她仍堅持來校參加了全部考試。由于身體不好,復習準備不足,加上心情緊張,結果考試成績很不理想,不僅史以來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數(shù)學甚至才七十幾分,給她以一記學生打擊。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變得沉默寡言、定神萎靡、情緒低落、食量也大大減少,逐漸怕見老師和同學。后來發(fā)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學了。家長開始還沒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幾句。直到后來見她不愿去上學,他們才著急起來。問孩子究竟怎么了。洛虹說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淚。父母把她帶到醫(yī)院作檢查并無身體異常。
男:聯(lián)合國預言家預言:21世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持續(xù)而深刻的痛苦。
女:心理健康的標準: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系合諧,社會適應正常,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女:心理健康有八大特征:
男:1、具有良好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心態(tài)與意識;
女:2、能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愉悅、平靜;
男:3、能承受挫折;
心理廣播稿 篇6
5·25心理健康日 20xx年5月25日,為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在北京師范大學拉開帷幕;顒酉群蟮玫绞嗨咝m憫@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確定5月25日為“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愛我”的諧音,對此,發(fā)起人的解釋是: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20xx年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lián)共同決定將5月25日定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
把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選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jié)。長久以來,5月本身就被人們賦予了和年輕人一樣的活力和激情。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首選的活動當然是5月。其次,鑒于大中學生缺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由此導致缺乏對自己心理問題的認識,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動就是要提醒大中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其核心內(nèi)容是: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關愛別人,關愛社會。
中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誤解,有些同學認為不到藥物治療的程度,就不是心理問題。其實不然,例如:剛剛步入中學的新生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容易產(chǎn)生適應不良和人際交往問題;中、高年級同學則以情感問題和自我成長問題為主;而畢業(yè)生主要是考試壓力等問題。所以引導中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我校將每年5月定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本屆活動月主題為:“和諧心靈,健康成長”。期間,學校將圍繞學生自我認知、社會交往、生涯發(fā)展等心理健康主題舉辦系列活動,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心理管理能力,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建設心理和諧校園。
中學生為什么要學一點心理知識?
首先,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后,能按心理學規(guī)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guī)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guī)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guī)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還可以通過情緒調節(jié),緩解考前緊張,輕松上考場。
其次,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難問題,從而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對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有效調節(jié)情緒、升華情感;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發(fā)展,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fā)育期。
最后,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所幫助。因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了解了他人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
質、性格的同學采取相應的態(tài)度和交往方式,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
總之,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yè)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現(xiàn)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我們的現(xiàn)在和將來,應該學習一點心理學。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像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健康在內(nèi)。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精神以及社會適應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健康與否應從身體、精神以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xiàn)在不少中學生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郁、孤僻、依賴、人際關系不良等。那么,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健康和極不健康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動態(tài)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狀態(tài)既可以從較不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特定狀態(tài),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不變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xiàn)的一些行為和心理問題,并不意味著心理一定不健康。應根據(jù)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持續(xù)存在的狀態(tài),而不是一時或偶爾的現(xiàn)象,來斷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標準是一個發(fā)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所差異。
中學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十個方面:
1.有正確的自我概念,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2.樂于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3.善于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尊重友誼
4.情緒穩(wěn)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tài)。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機制。
7.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有現(xiàn)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
8.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征。
9.能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tài)。
心理廣播稿 篇7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fā)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huán)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guī)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 適于社會環(huán)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馬斯樂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
( l)對現(xiàn)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
(2)具有自發(fā)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悅納本身, 也能悅納他人;
(4)在環(huán)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
(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
(6)對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jīng)常保持興趣;
(7)能與少數(shù)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
(8)具有民主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
(9)能經(jīng)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xié)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jù)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y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廣播稿 篇8
主持人:和煦的春風中,我們憧憬溫馨,共同追逐美好的心愿;甜蜜的日子里,我們徜徉幸福,一起傾訴心底的秘密,心靈之聲——一個讓你敞開心扉的地方。“有了煩惱不用愁,聽聽廣播能解憂”,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收聽這期的《心靈之聲》,今晚我們的主題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來到我們廣播站的依然是我們的心理老師。
心理老師:同學們晚上好!
主持人:今晚的節(jié)目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一起來聆聽一則心理故事,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請我們的心理老師來給我們做心海導航,F(xiàn)在,大家一起來聽故事:
主持人:張坤是某中職學校一年級的學生。他從小膽子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但身高、體重等方面發(fā)育卻占優(yōu)勢。父親因工作忙碌,與張坤的交流較少。張坤學習成績一直不夠理想,因此常受父親的責備、打罵。初中時,張坤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優(yōu)秀,由此,他變得自卑、厭學。又因為一次車禍,他在家休息了是三個月,期間一直獨自待在家中,很少與人交流。進入中職后,張坤開始見人緊張、后發(fā)展到與異性接觸緊張,接電話都緊張,最后發(fā)展到不愿與人交往,經(jīng)常無緣由地流淚,不能與家人、同學正常交流,總感覺別人會欺負自己。
張坤的自卑和自閉,引起了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老師的關注。老師們積極組織各種心理活動,讓張坤在活動中體會班級的溫暖和關愛。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使張坤學習到與人交流的技巧。最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張坤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勢;雖然學習成績不突出,但身高1.86米,是打籃球的高手。在活動中,張坤找到了自信心,慢慢愿意與同學說話和交流了,F(xiàn)在,每天都在籃球場上一展身手的張坤,不再害怕和人交往了,同時也逐漸在學習中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雖然文化課不是很理想,但是動手能力強。到工廠實習時,張坤表現(xiàn)得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得心應手,還經(jīng)常主動地幫助其他同學呢。
主持人:現(xiàn)在我們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就張坤的例子請我們的心理老師來為我們解答一些問題。
主持人:老師,剛剛講的故事當中張坤產(chǎn)生的.自卑感主要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心理老師:好的,剛剛故事中的張坤之所以會出現(xiàn)自卑自閉的情況,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而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高就會變得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容不得他人任何批評,而一旦碰到失敗就可能使主觀自我坍塌、自輕自賤;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則會產(chǎn)生各種消極、否定的情感體驗,學習和生活打不起精神、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自憐自卑、自怨自艾。
主持人:那老師,應該怎樣才能獲得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呢?
心理老師:正確認識自己,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與他人比較。將自我與周圍人進行比較,是了解自己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我們來說,主要是與同齡人比較,同齡人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互相交流和溝通,同時互相了解得也比較透徹。但是比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比較來正確認識自己。
主持人: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心理老師:是的,那么第二種方式就是與自己比較。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條更重要的途徑。我們可以通過與“過去的”自己比較,來認識“現(xiàn)在的”自己。不管我們目前在某個群體中的位置如何,如果相對于自己的過去是在進步,那就值得慶賀。
主持人: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都更好的認識現(xiàn)在的自己,這樣我們才會進步。那第三種方式呢?
心理老師:第三種方式就是自我反省。真正地思考這些問題,如:“我是個什么樣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樣實現(xiàn)?我打算怎樣度過職校的學習生活,我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哪里?”通過這樣的自我反省,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逐漸形成一套正確的自我評價標準,從而更好地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塑造自我,最后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人生目標。
主持人:是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通過他人的眼睛來審視自己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其實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態(tài)度與評價,冷靜地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面對別人的批評,我們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面對別人的贊揚與夸獎,我們可以感謝并接受,但不能盲目的自大。
心理老師: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非我們確實喜歡自己,否則我們無法喜歡
別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建立起恰當?shù)、客觀的、全面的自我評價,我們就不會因為某方面的缺陷而懷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也不會盲目樂觀地看待自己。有了自我接納,你就會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主持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別人有些地方與我們相似,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無人能夠取代的。積極地認識自己,主動地接受自己,學會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我們就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請記。禾焐也谋赜杏谩O嘈盼覀円欢〞A得無悔的青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心理廣播稿 篇9
1、(齊)紅領巾廣播站現(xiàn)在開始廣播!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廣播員:XXX、XXX、XXX。以下是我們今天首播的內(nèi)容。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ˋ):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jù)世界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fā)展水平、情緒穩(wěn)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fā)展水平:雖然智力發(fā)展優(yōu)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fā)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fā)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wěn)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chǎn)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chǎn)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shù)乜刂谱约旱那榫w。
(A)(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nèi)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xiàn)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huán)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fā)脾氣,也很少出現(xiàn)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xiàn)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請同學們在聽了之后結合上面的標準進行自我測試,不好的方面我們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們要堅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情!
心理廣播稿 篇10
播放開始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主持甲、主持乙::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中午好!
主持甲:我是xxx
主持乙:我是xxx
主持甲、主持乙::今天由我們?yōu)榇蠹覐V播,希望大家能喜歡。
主持甲: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jù)世界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fā)展水平、情緒穩(wěn)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主持乙:1:智力發(fā)展水平:雖然智力發(fā)展優(yōu)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fā)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fā)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主持甲:2:情緒穩(wěn)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chǎn)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chǎn)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shù)乜刂谱约旱那榫w。
主持乙: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nèi)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主持甲: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xiàn)出客觀性。
主持乙: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huán)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主持甲: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fā)脾氣,也很少出現(xiàn)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xiàn)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主持乙:對照剛才的標準同學們可以自我檢測一下,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心理小測驗,請看題:
主持甲:《當別人得第一》
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小博考了全班第一名,而小齊只得了第七。老師多次表揚小博。如果你是小齊,你會怎么做?
1:很生氣,不再理小博。
2:逢人就說小博的壞話。
3:大方地走過去,握住小博的手,真誠地祝賀他。
4:虛心向他學習。
5:如果他有困難,真誠地幫助他。
1和2:這兩種做法不可取。不理他,說明你心胸狹窄。說他壞話就更不應該,這樣做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選3、4、5:這三種做法都很好,說明你有博大的胸襟。你會進步更快,人緣更好。
主持乙:有了好心情生活才會快樂,學習才會有進步,那《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緒》呢?今天我們交大家?guī)渍校?/p>
主持甲: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定得過高,根本無能力達到,卻在別人面前天高海闊地談論起來,受到別人嘲諷后,終日郁郁不歡;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如果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主持乙:2:對他人期望不要太高。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何必要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主持甲: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你勃然大怒時,很多蠢事都會干出來,與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憤怒平息下去。心理健康教育廣播稿心理健康教育廣播稿。
主持乙:4:偶爾也要忍讓。要心胸開闊,做事從大處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小事則不必斤斤計較,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主持甲:5:暫時回避。在遇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些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看電影等。
主持乙:6:找人傾吐煩惱。如果把心里的煩惱告訴你的摯友、師長,心情就會頓感舒暢。
主持甲:7:為別人做些事。幫助別人不單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還可以確定自己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主持甲:我還給大家?guī)砹艘粭l心理調適的妙招:如何擁有快樂的心情呢?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主持乙:1、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告訴自己:“今天我很快樂!比缓,對著鏡子笑一笑。
主持甲:2、經(jīng);貞涍^去美好的時光,比如,過生日的快樂情景,和同學們郊游時的嬉戲。
主持乙:3、經(jīng)常默念自己的優(yōu)點。
主持甲:4、看一些有趣的笑話。
主持乙: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
主持甲:1、聽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或者唱歌。
主持乙:2、去跑步、爬山,或者打球。
主持甲:3、打掃自己的房間或書桌。
主持乙:4、找一個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煩惱告訴他她:。
主持甲:5、將一個笑話給別人聽。
主持乙:6、把不快樂的事寫出來。
甲:在節(jié)目的最后,我還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好聽的歌曲,希望大家擁有愉快的一天。
播放歌曲:《美麗心情》:
甲:時間過得真快,本周的紅領巾小廣播馬上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本次播音由五1:中隊主播,下次播音由五2:中隊負責,主題是愛護校園環(huán)境,從我做起。
合:我們下周四再見!
心理廣播稿 篇11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 完美性格的基石
當有人表揚小梅梅是個善良,誠實的好孩子,好學生,夸獎她待人熱情,彬彬有禮時,小梅梅都會謙虛地說,我做得還不夠。這時,她就會想到父親,母親言傳身教的示范,以身作則的教誨,潛移默化的影響。
梅梅她把父親,母親教的待人接物處世的"家訓"稱為"黃金規(guī)則"。她說,"黃金規(guī)則"是爸媽生活中最重要的準則。他們讓我清楚地知道,"黃金規(guī)則"是建立完美性格的基石。
數(shù)十年的記憶一齊涌現(xiàn)在腦海中。朦朧中,時間會變得模糊,然而那些優(yōu)秀的思想?yún)s仍然清晰如初,感覺真切。
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天,四歲的小梅梅與鄰居三歲的`小園園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小糾紛。小園園頑皮地抓起了小梅梅喜歡的一只小雞,不懂事的小園園掐著小雞的脖子,小雞難受地叫著。小梅梅一看,著急地大叫:"不許傷害我的小雞,放下它!"
"偏不!"小園園回過頭,頑皮地回答。
"園園,放下我的小雞,不然,你會后悔的!"梅梅哭喊著。
這邊,小園園就是不放下小雞。那邊,小梅梅急得直跺腳,說:"你等著,看我收拾你"。
小梅梅沖進媽媽房間,找到一枚縫衣針,拿了針,就沖到小園園身邊。她瞪著眼睛再次警告小園園:
"放下我的小雞,園園,要不我就要用針扎你。"
見小園園就是不放下心愛的小雞,小梅梅真的就用縫衣針扎向小園園的右胳膊。
小園園終于放下了小雞,哭著,喊著跑回家,一邊跑,還一邊用手捏著被縫衣針扎傷的小胳膊。
小梅梅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用桃樹枝狠狠地抽打了小梅梅。媽媽是想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法讓小梅梅明白,傷害他人的行為是錯誤的,以皮肉之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傷害他人。
媽媽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過份,不近情理,太嚴厲了,可小梅梅牢記著的是——我錯了。
因為媽媽抽打小梅梅后又對小梅梅說:"你用縫衣針扎園園,她會傷得很重呢!梅梅,即使別人做錯了事,你也應該尊重他,而不能傷害他。"媽媽說:"我會告訴你爸爸的。"
我從沒闖過這么大的禍,也沒想到會讓爸爸為此特別難過。梅梅回憶到這里,仍然心里難過。
后來,爸爸是這樣教育小梅梅的。小梅梅坐在爸爸身邊,爸爸手里拿著縫衣針說:"梅梅,你摸摸這根針的針尖,你就知道它有多尖利,來,輕輕摸一下,小心點。"
小梅梅搖著頭說不,又哭起來說:"會痛的,爸爸。"
爸爸接著說:"你不能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兩個錯誤永遠不能制造出一個正確。"爸爸說:"如果我錯了,別人也同樣地錯誤待我,我會高興嗎 如果你不樂意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應該這樣對人"。
爸爸,媽媽教給我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完美性格的建立,他們教我要寬以待人。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愿意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
小梅梅成長成大梅梅了,卻小能忘記爸媽的教誨。
【心理廣播稿】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廣播稿08-12
中學心理健康的廣播稿10-27
小學心理健康廣播稿06-13
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06-21
中學心理健康的廣播稿03-21
心理健康教育廣播稿12-21
心理健康教育廣播稿05-02
關于心理健康廣播稿08-17
心理健康廣播稿1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