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玄學要旨知識點總結
玄學是對道家的表達 ?梢哉f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靶弊殖鲎岳献印兜赖陆洝"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靶h”,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fā)展而來的。
魏晉人注重《老子》 、《莊子》和《易經》,稱之為“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晉玄學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簡言之,它是在漢代儒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fā)展而來的;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指魏晉時期以老莊(或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于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jù)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一種遠離“事物”與“事務”的形式來討論事務存在根據(jù)的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問題。
它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企圖使中國哲學在老莊思想基礎上建構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 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貴無派主張“以無為本”,認為萬有統(tǒng)一于一個共同的本體“道”或“無”,世界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有這個本體,形形色色的宇宙萬物,都是這個本體的表現(xiàn),即所謂“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
崇有派主張“自生而必體有”,反對貴無派“以無為本”的說法,認為“有”之所以發(fā)生,并非另外有一個東西使之成為“有”,而是萬物“自生”、“自有”,把宇宙的全體看成是由萬物自身所構成的,即所謂“始生者?自生也”,“總混群本?終極之道也”。
總結:東漢末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統(tǒng)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統(tǒng)儒家名教之學也開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于是轉而尋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學論辯。
【初三語文玄學要旨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07-30
初三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7-28
關于初三語文知識點的總結07-18
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的內容11-27
精選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及技巧06-07
初三語文故鄉(xiāng)的知識點總結12-16
詩體的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07-29
史記價值的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