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護士執(zhí)業(yè)手術室臨床護理復習重點
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整理了護士執(zhí)業(yè)手術室臨床護理復習重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蛛網膜下腔阻滯護理
1.一般護理
(1)麻醉前:禁食、禁水同術前準備。局麻藥過敏試驗;檢查脊柱有無畸形及穿刺部位有無皮膚感染灶。
(2)麻醉后:常規(guī)去枕平臥6~8小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直到平穩(wěn);吸氧;防止麻醉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2.常見并發(fā)癥的護理
(1)低血壓:腰麻病人的部分交感神經被抑制,迷走神經相對亢進,故可出現(xiàn)血壓下降,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防治措施:加快輸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時應用升壓藥物,以收縮血管,維持血壓。
(2)惡心、嘔吐:可由低血壓、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手術牽拉內臟等因素所致。惡心常是血壓下降引起腦缺氧的癥狀。防治措施:吸氧、升壓、暫停手術以減少迷走神經刺激。
(3)呼吸抑制:常見于胸段脊神經阻滯,表現(xiàn)為肋間肌麻痹,胸式呼吸減弱,潮氣量減少,咳嗽無力,甚至發(fā)紺。防治措施:謹慎用藥,吸氧,維持循環(huán),緊急時行氣管插管、人工呼吸。
(4)頭痛:發(fā)生率為3%~30%,主要因腰椎穿刺時刺破硬脊膜和蛛網膜,致使腦脊液流失,顱內壓下降,顱內血管擴張刺激所致。典型的頭痛可發(fā)生在穿刺后6~12小時、疼痛常位于枕部、頂部或顳部,抬頭或坐起時加重。約75%病人在4天內癥狀消失,多數不超過1周,但個別病人的病程可長達半年以上。應讓病人臥床,減少起動并對癥處理。
(5)尿潴留:主要因支配膀胱的第2、3、4骶神經被阻滯后恢復較遲、下腹部、肛門或會陰部手術后切口疼痛、下腹部手術時膀胱的直接刺激以及病人不習慣床上排尿體位等所致。必要時應行導尿。
上頸椎損傷圍手術期護理原則
隨著人們社會活動的增加,頸椎復雜的創(chuàng)傷和疾病越來越多,上頸椎損傷即是其中之一。早期診斷和及時的外科干預是提高上頸椎損傷治療效果的重要前提。上頸椎損傷的手術難度大,圍手術期的護理要求高,醫(yī)患需同時面對極大的風險。
頸椎傷病由于部位特殊,靠近延髓,周圍有大血管及神經通過,故手術的風險高,患者心理負擔重。護士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評估和撫慰,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并互相有效溝通,適當解釋手術意義、大致過程、頸椎手術的特點,同時介紹如何配合手術的經驗,以增加患者和家屬的安全感和信心,減輕其顧慮,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和護理。
手術前后應嚴密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觀察脊髓神經功能和意識狀態(tài)。上頸椎手術可影響延髓呼吸中樞,易引起呼吸功能減弱。由于手術的牽拉刺激,術中在頸髓周圍減壓咬骨的操作以及周圍血腫的壓迫均可造成或加重脊髓和神經的損傷,患者可出現(xiàn)聲音嘶啞、術前癥狀加重,甚至出現(xiàn)四肢感覺運動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或癱瘓,所以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四肢感覺和運動是否存在,可囑患者握拳、抬腿,應連續(xù)觀察2d大部分損傷是可逆轉的,故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至關重要。
全腹腔鏡脾切除術術前護理
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對手術及愈后的恐懼感。并對患者進行術后適應性訓練指導,主要包括練習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進行臥床排尿、排便的訓練。術前1d進食易消化的無渣半流質,術前6~8h禁食、禁水,并保證充分的睡眠。對于外傷性脾破裂患者,注意維持體液平衡和有效緩解疼痛。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做好術區(qū)備皮及臍窩的徹底清洗消毒。
呼吸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及處理要點:
1、嘔吐與窒息
多見于飽餐后的急癥病人、老年病人、昏迷病人、產婦、小兒。一旦發(fā)現(xiàn)嘔吐征兆,應將病人上身放低,頭偏向一側,并及時清除嘔吐物。
2、呼吸道梗阻來源:考試大
、偕虾粑拦W瑁撼R娫驗樯嗪髩、咽喉部分泌物積聚、喉頭水腫、喉痙攣等,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和噪聲呼吸,如鼾聲、水泡聲、痰鳴聲、雞鳴聲等。舌后墜時,可托起下頜,使口咽通氣道,并清除咽喉部分泌物;喉頭水腫,可給予糖此質激素,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喉痙攣時,應加壓給氧,嚴重者行環(huán)甲膜穿刺置管給氧,必要時行氣管插管。②下呼吸道梗阻:常見原因為氣管、支氣管分泌物積聚,唾液、嘔吐物誤入氣道或支氣管痙攣。最有效的處理措施是氣管插管,吸除分泌物,給解痙藥物。
硬脊膜外阻滯的并發(fā)癥及處理要點
1、手術中
(1)全脊髓麻醉: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由于穿刺中刺破硬脊膜,使全部或大部分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所致。病人可在注藥后數分鐘內呼吸停止。一旦發(fā)生,立即進行心肺復蘇,以挽救生命。
(2)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與腰麻相同。
2、手術后
可發(fā)生嚴重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甚至截癱。其原因有:①神經損傷。②硬脊膜外血腫或膿腫。③脊髓血管病變。應采取預防措施,阻止此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應觀察穿刺平面以下軀體的感覺及運動情況。
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護理:
一、心理護理:股骨頸骨折患者大多由于不慎跌傷或因暴力致傷造成,患者突然變成行動不便或臥床,再加上對骨折疾病的不了解,所以常會出現(xiàn)恐懼、焦慮、孤獨、失望等心理變化。
二、術前護理:術前3天,護士要指導患者在床上正確使用大小便器。避免術后患者出現(xiàn)尿潴留或便秘,在護理過程中要保持患者床單的整潔干凈,改善營養(yǎng)狀況,適當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確保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補充,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增強抵抗力。做好手術前的備血、器械消毒、過敏試驗、患者備皮等,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常規(guī)檢查和特殊檢查。在護理中對患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要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情況,檢測血糖及各項生化指標并做好記錄,準確執(zhí)行各項醫(yī)囑,有效地控制并發(fā)癥。對消瘦患者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會陰護理每日2次,保持全身皮膚清潔,術前要教會其腹式呼吸和深呼吸。
肺癌的放射治療
(一)治療原則放療對小細胞癌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細胞癌容易發(fā)生轉移,故多采用大面積不規(guī)則野照射,照射區(qū)應包括原發(fā)灶、縱隔雙側鎖骨上區(qū)、甚至肝腦等部位,同時要輔以藥物治療。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慢,故多用根治治療。腺癌對射線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轉移,故較少采用單純放射治療。
(二)放射并發(fā)癥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喪失;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效果并不完好。同時病人體質較差,年齡偏大不適合放療。
(三)放療的適應征根據治療的目的分為根治治療、姑息治療、術前放療、術后放療及腔內放療等。
1.根治治療
(1)有手術禁忌或拒作手術的早期病例,或病變范圍局限在150cm的IIIa病例;
(2)心、肺、肝、腎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細胞計數大于3×10^9/L,血紅蛋白大于100g/L者;
(3)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訂計劃,嚴格執(zhí)行,不要輕易變動治療計劃,即使有放射反應亦應以根治腫瘤為目標。
2.姑息治療:其目的差異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療的姑息治療,以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亦有僅為減輕晚期病人癥狀,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減癥治療,如疼痛、癱瘓、昏迷、氣急及出血。姑息治療的照射次數可自數次至數十次,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設備條件等而定。但必須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為原則,治療中遇有較大的放射反應或KS分值下降時,可酌情修改治療方案。
3.手術前放療:旨在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術中造成腫瘤播散的危險,對估計手術切除無困難的病人可術前大劑量、少分割放療;如腫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計手術切除有困難可采用常規(guī)分隔放療。放療距手術時間一般以50天左右為宜,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4.手術后放療:用于術前估計不足、手術切除腫瘤不徹底的病例。應于局部殘留灶放置銀夾標記,以便放療時能準確定位。
5.腔內短距離放療:適用于局限在大支氣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裝技術通過纖支鏡將導管置于支氣管病灶處,用銥(192Ir)作近距離放療與體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療效果。
【護士執(zhí)業(yè)手術室臨床護理復習重點】相關文章: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重點復習試題05-20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復習要抓住重點03-29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護理理論心理護理學重點08-04
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兒科護理備考重點04-14
執(zhí)業(yè)護士外科護理考點:燒傷的臨床表現(xiàn)08-15
2015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復習重點:損傷的修復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