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
引導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語言教學活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使幼兒獲得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運用的經(jīng)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一)
《假如我是···》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動物的特征。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卡片、背景圖、圖譜。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找小動物”了解動物名稱。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到森林里去和小動物們一起做游戲。”
(2)“小動物都躲了起來,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小動物?”
2、講一講,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特征。
提問:“你知道這些動物各自都有哪些本領?”(幼兒逐一講述)
3、編一編,學說句子“假如我是……我就……”
(1)出示圖譜,邊貼圖片邊講述“老師最喜歡小花貓,聽‘假如我是小花貓,我就去抓老鼠’”
(2)請個別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根據(jù)動物的特征,用“假如我是。。。。。我就。。。。。”的句子進行講述。
(3)帶領幼兒把三句兒歌完整的講述一遍。
(4)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自由講述,同伴間交流。
(5)請幼兒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念一念。
2、游戲“大老虎來了”
(1) “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老虎來了’的游戲,小朋友模仿小動物聽音樂做動作,音樂一停,馬上擺一個造型就不好動了。”,游戲2—3遍。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二)
《誰咬了蛋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jié),懂得未經(jīng)他人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2、愿意模仿角色進行問答。
3、了解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活動重點: 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問答。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誰咬了蛋糕》、自制咬過的蛋糕教具。
活動過程:
1、發(fā)現(xiàn)問題:
—“今天我請你們品嘗我的奶油蛋糕,好東西我們一起分享!”
(打開奶油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么啦?”
幼兒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情況,說出蛋到底怎么了。
2、看看找找:
—“哦,我想起來了,我的屋子里還住著這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誰?”
教師出示掛圖:
—“會是誰咬了我的蛋糕呢?”
幼兒自己觀察討論。
3、解決問題:
幼兒學習動物的對話語言:
—“小羊小羊,蛋糕是你咬的嗎?小羊:不是不是,我愛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兔把?”
鼓勵幼兒一起說與小兔魚的對話:
—“誰愿意來問問小狗呀?”
“我們一起來問問問小貓吧!”
“小貓會怎么說?”
“那會是誰呢?”
幼兒與自己身邊的同伴商量。
情景表演:(小老鼠的聲音)看來我的房里還藏著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小老鼠,快出來,別躲著啦,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你啦。”
討論:小老鼠偷吃別人的東西對嗎?
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未經(jīng)別人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三)
《各種各樣的餅干》
活動目標:
1、能準確區(qū)分圓、方兩種形狀。
2、能根據(jù)形狀進行對應匹配。
活動重點:認識圖形,對各種圖形進行對應匹配。
活動準備:圓、方形的餅干若干,紙制的圓、方形的餅干若干,圓、方形的紙盤若干,小動物頭飾嘴的部分分別挖成圓、方形。
活動過程:
1、說餅干:
—“媽媽從超市里買了一些有趣的餅干,大家快來看一看!”
(1)出示圓、方形的餅干,分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塊。
(2)幼兒相互向同伴介紹自己拿到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介紹完了可以吃餅干。
2、分餅干:
—“媽媽還帶來了許多餅干,等一會還要招待許多動物朋友。”
請幼兒把紙制的圓、方形餅干分別放到圓、方形的紙盤中去,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放(因為餅干x形的,盤子也是x形的···)。
幼兒互相檢驗是否擺放正確。
3、喂餅干:
—“小動物們來做客了。你知道它們喜歡吃怎樣的餅干嗎?”
請幼兒用嘴、方形餅干去“喂”小動物—按照餅干的形狀,塞入小動物相對應形狀的嘴里。
活動二:
活動名稱:餅干盒(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餅干的形狀。
2、比較清楚地分辨1和許多。
活動重點:學會準確的區(qū)分1和許多。
活動準備:
每小組準備幾個餅干盒,里面放有兩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過程:
1、猜一猜:教師搖晃餅干盒,發(fā)出聲音請幼兒猜一猜:
—“盒子里裝的是什么?”
打開看看里面是什么?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
2、看一看:
(1)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盒子里的餅干有多少?
(2)教師為幼兒拿出箱子里的餅干,鼓勵幼兒主動用1和許多來表示。
(3)在巡回指導中也可以詢問幼兒:“1、2、3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可以怎樣來表示?”
(4)請每個幼兒將自己餅干盒里的餅干拿出來看看,是什么形狀?各有多少?
3、想一想:
(1)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行動:
—“要一塊三角形的餅干。”(或許多)
(3)幼兒聽信號做出行動。
活動三:
區(qū)域活動:幼兒用書《各種各樣的餅干》
將各種餅干按照圖形的不同,分別送到小動物的嘴巴里,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分餅干。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四)
《傷心的小水滴》
活動目標
1.體會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懂得節(jié)約用水
2.學會講述水的用途
3.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主要形式----集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20分鐘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水的用處很大,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
難點:懂得水可以二次利用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物質準備:花草頭飾若干,錄音帶、錄音機。請大班幼兒扮演“小水滴”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1.游戲:關緊水龍頭
、僖话胗變喊缪“花草”,一半幼兒跟隨老師給“花草”澆水, “花草”和澆水的幼兒快樂地跳起舞。
、谕蝗唬牭揭魂嚳蘼,小朋友都停了下來,老師循聲找到了正在傷心哭泣的“小水滴”。
師:小水滴,你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個小朋友洗完手沒有關緊水龍頭,把我給白白浪費了。
師:小水滴,你別哭,讓我們小朋友來幫助你。
師:誰來幫助小水滴,讓小水滴高興起來?
幼兒討論并回答。
二、談話:水的用處大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們人需要水,還有誰也需要水?
3.如果沒有了水會怎么樣?
4.我們要怎樣節(jié)約用水?
小水滴:人、動物、物都離不開水,水的用處真大,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
三、談話:水的二次利用
1.大班的姐姐提一桶水進來,說: “小水滴,我能把洗過手帕的水倒掉嗎?”
2.小水滴: “不能倒,不能倒,我還有別的用處呢。”
3.師: “小朋友,洗過手帕的水還能干什么用呢?”
幼兒討論并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用過的水還有其他的用處,懂得了一種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謝謝你們。
【延伸活動】教師帶幼兒和“小水滴”一起提著洗過手的水去澆種植園的蔬菜。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的生活和水密不可分,因此我選擇了幼兒每天都看到并用到的水作為主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喜歡水,對水產生好奇,所以他們常不自覺地玩水,浪費水,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懂得一些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根據(jù)小班幼兒情感易受感染的特點,從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動中安排了場景,采用了擬人化手段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引起幼兒內心的共鳴,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獲得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二、效果分析
因為選材與幼兒較貼近,幼兒有較多的生活經(jīng)驗,故孩子們思維很活躍,都能積極地用較連貫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經(jīng)驗。從幼兒的反應情況看,他們能體會“小水滴”的心里感受,情緒被“小水滴”所感染,積極尋求幫助小水滴的方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水的用處,懂得了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萌發(fā)了在日常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教案:泥巴的語言10-20
小班語言教案的優(yōu)秀教案08-18
小班的語言活動優(yōu)秀教案10-10
小班語言活動的優(yōu)秀教案11-05
小班優(yōu)秀語言游戲教案08-21
親密的擁抱的小班語言的優(yōu)秀教案07-17
小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水果歌》09-29
幼兒園小班語言的教學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