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幸福是什么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是什么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幸福是什么的教案 1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話故事,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先講三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yōu)榇烁械娇鞓;仡櫢髯允甑纳罱?jīng)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xiàn),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薄缎腋J鞘裁础肥且环N超人體童話,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兒童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或介紹科學常識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出示“幸!边@個詞語。
2、齊聲朗讀。
3、討論:你認為怎樣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導: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個牧童也去尋找幸福,他們尋找的幸福與我們的幸福是不同的,我們?nèi)タ纯春脝幔?/p>
設計意圖: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fā)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個童話故事,去看看三個牧童尋找的幸福是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交流討論。(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嗎?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齊讀)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三、學習課文:
1、這三位青年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2、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A、讀一讀。
B、他們?yōu)槭裁磿械叫腋D兀?/p>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會我來采訪你。(討論———采訪)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悟,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嗎?什么時候呢?(4、5自然段)
4、師:在疏通泉眼時,他們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們又來到了小井旁邊,那顆幸福的種子已經(jīng)結(jié)出了幸福的果實。
。ǔ鍪揪渥,齊讀)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jīng)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5、師: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實是怎樣的.呢?和十年前一樣嗎?
出示句子對比: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A、讀一讀,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們、動物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C、最終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6、師:這時他們終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兒所說的————(再次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運用前后對比來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義。
7、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聯(lián)系生活實際。
8、看來幸福是什么呢?————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學們,你們幸福嗎?(相互交流,指名說)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當中幸福的理解,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0、出示小詩小結(jié):
幸福是幫媽媽做完家務時的滿足
幸福是考滿分時的興奮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學時臉上的微笑,
幸福是幫助同學時的快樂,
幸福是同伴之間的一聲聲問候,
幸福是……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就是給予。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幸福是什么的教案 2
案例背景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就成了本課的難點;谝陨系那闆r,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學習策略:
1、搜集現(xiàn)實生活中為他人謀利益的事跡,積累生活經(jīng)驗。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個青年話的意義。
3、編童話,深化理解。
4、寫讀后感,內(nèi)化情感。
教學步驟:
一、自學課文,理清脈絡。
二、緊扣主題,自讀自悟。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
我和同學們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聲中開始這節(jié)課的學習。在熱烈的氣氛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學生頓時愕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保ㄕ垖W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
接著我請同學們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W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糾正不當?shù)淖x書姿勢,留意學生的反映。)
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張非:課文講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覺得張非說得太簡單,本文講三個年青人十年前為人們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兒代表人們感謝他們并祝他們幸福,可他們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兒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十年后他們明白什么是幸福。
(學生評價這兩位同學的答案。)
生:張非的簡潔。
生:林的具體。
師: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學生邊讀邊畫。
填補空白,實現(xiàn)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學生畫句子,讀課文,交流。老師總結(jié)歸納。一切照章執(zhí)行。如果此時結(jié)束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jīng)歷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楞住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于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fā)生的故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y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shù)睾苡忻麣獾尼t(y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xiàn)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y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y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xiàn)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yǎng)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如果說開始學生只停留在理解的表層,那么現(xiàn)在應該多了一點感性的體驗。只見文俊杰又舉起了手:
“老師,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就有這樣的人。在非典期間,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犧牲的葉欣、鄧希賢等,他們?yōu)椴∪双I出了自己的生命!
課堂開始升溫,同學們爭先恐后說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事跡。
例如: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wèi)生等等。在他的日記里寫道:“
在講述中在交流中,他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yōu)榇硕械叫腋!?/p>
一向“叛逆”的張柁,又一語驚人:“我想到的不是這些好人,那些腐敗的人,他們不把自己的職責記在心上,不能盡到自己的職責,反而坑害老百姓!
我想在孩子們的心中已稱出了幸福的重量。
多元感悟,引發(fā)對生活的思索
如果說前段的教學是在預設中生成,那么后面的課堂應該是水到渠成。
黃星首先“發(fā)難”:“老師,您幸福嗎?”
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他。同時我也反問同學們:“孩子們,你們幸福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嘩然。
“上個學期,老師讓我給幾個成績差的同學補課,我開始很不愿意,可是后來我看到他們在我的幫助下取得了進步,我又感到很甜蜜!
“我幸福,我有父母的呵護!
“過生日的時候,看著一大堆禮物,我會感到很幸福!
……
當時有很多家長也坐在教室里聽課,我沒有急于去給評判學生的回答,我把話題交給了家長。梁譯文家長:“幸福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長,學習上取得好成績時的欣慰!边有很多家長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原來幸福是多元的,孩子和家長的激情感染了我,我說:“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她披著雨露,帶著清香,他她披著樸素的外衣,親切溫暖的包裹著我們,她總是在孤獨、無助是來臨,看到幸福,就好像春天來臨時,心底里泛起的茸茸綠意,看到幸福,就好象是在寒冷的冬天看到陽光,不知不覺中心也變得暖洋洋亮光光!
要下課了,可同學們的情緒依然高漲,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筆。
幸福是什么的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了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內(nèi)容,初步形成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本課時,激發(fā)興趣。
1、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讓別人喝。)
。病⒂赏谛∷隽艘粋問題是什么?
。ㄐ腋J鞘裁?)
。场⒛敲葱腋>烤故鞘裁茨?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學做醫(yī)生,為人治。磺趹┕ぷ,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板書)
三、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jīng)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說后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四、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jié)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學法指導】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后的體會。交流時,要重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還要注意擴展開去,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加深對幸福含義的`理解。
五、朗讀全文體會“幸!钡暮x,并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自己思考;
。、小組討論;
。、大家討論得出。
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六、談談你學了課文后有什么收獲。
七、總結(jié)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
【幸福是什么的教案】相關文章:
我是什么的教案07-05
小豬愛吃什么的教案07-31
關于人是什么的語文教案08-27
報關客服是做什么的07-09
幸福的貓大班教案07-30
大學排名是根據(jù)什么的09-10
報關員是做什么的05-12
圓是什么的教學設計07-15
《幸福的大桌子》大班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