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教師資格

上半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復習卷

時間:2024-12-23 22:43:25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上半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復習卷

  導語:在學習上做一眼勤、手勤、腦勤,就可以成為有學問的人。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了一套《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復習卷,大家可以參考練習,更多習題練習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2017上半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復習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康德

  C.裴斯泰洛齊

  D.赫爾巴特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贊可夫

  C.蘇霍姆林斯基

  D.杜威

  3.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寬恕觸及兒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兒童心靈中產(chǎn)生要改正錯誤的意志力。”這啟示我們要堅持(  )。

  A.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D.知行統(tǒng)一原則

  4.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是(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訪談法

  5.兒童心理發(fā)展存在關鍵期,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亞杰

  B.洛倫茲

  C.桑代克

  D.班杜拉

  6.學科標準是指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指導性文件,也稱為(  )。

  A.教學標準

  B.教學計劃

  C.教學課程

  D.課程標準

  7.經(jīng)常聽到有的家長在說自己孩子沒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沒看清這道題而已”“這次的卷子比較難”。我們不贊成這樣分析孩子成績差的原因,是因為(  )。

  A.歸因于運氣,是內(nèi)在不可控的

  B.歸因于工作難度,是外在不穩(wěn)定的

  C.歸因于外部原因,不利于孩子進行操作,不利于培養(yǎng)努力的學習品質

  D.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

  8.打破傳統(tǒng)分科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領域構成的課程是(  )。

  A.分科課程

  B.經(jīng)驗課程

  C.綜合課程

  D.活動課程

  9.“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的尊重一個人”所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

  A.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原則

  B.知行統(tǒng)一原則

  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D.嚴格管理學生原則

  10.小學德育工作中常用的獎懲屬于(  )。

  A.榜樣示范法

  B.品德評價法

  C.陶冶教育法

  D.說理教育法

  11.建筑工人根據(jù)建筑藍圖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這屬于(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創(chuàng)造想象

  D.無意想象

  12.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記載,一位法國學者當眾表演,能夠邊朗誦詩歌,邊做數(shù)學運算。這反映的注意品質是(  )。

  A.注意的范圍

  B.注意的轉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穩(wěn)定

  13.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jīng)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那么“最近發(fā)展區(qū)”意指(  )。

  A.“前天”的解決問題水平

  B.“昨天”的解決問題水平

  C.處于“今天與明天之間”的解決問題水平

  D.處于“昨天與明天之間”的解決問題水平

  14.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門,視網(wǎng)膜上的投影形狀并不相同,但人們?nèi)匀话阉X為同一扇門,這是(  )。

  A.知覺選擇性

  B.知覺整體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15.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和良好的(  )。

  A.社會適應

  B.社會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狀態(tài)

  16.小學生王強缺乏安全感,行為退縮、性格膽怯,經(jīng)常愛撒謊,做事情消極被動,這可能是由于(  )教養(yǎng)方式造成的。

  A.權威型

  B.放縱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17.下列關于小學生心理輔導,說法錯誤的是(  )。

  A.心理輔導的基本目標是學會調適

  B.預防功能是初級功能.發(fā)展功能則是高級功能

  C.教育活動只須立足于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即可

  D.心理輔導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服務的

  18.有的人遇事總是舉棋不定、優(yōu)柔寡斷,這說明他們所缺乏的意志品質是(  )。

  A.自覺性

  B.自制性

  C.果斷性

  D.堅韌性

  19.只能進行自我中心思維的兒童,其認知發(fā)展處于(  )。

  A.前運算階段

  B.感知運動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0.把兩個及其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同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yè)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jié)課內(nèi)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

  A.分層教學

  B.合作教學

  C.小班教學

  D.復式教學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小學生學習的特點。

  22.簡述教學實施的環(huán)節(jié)。

  23.簡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某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覺到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積極,為此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與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恰當有密切的關系,教師意識 到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應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采用合作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由此有針對性地設計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實施了方案。之后,教師 對計劃實施的效果進行了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

  問題:

  (1)請對該老師的做法進行評析。(8分)

  (2)談談教師是實際工作中如何開展行動研究。(12分)

  25.材料:

  開學不久,陳老師發(fā)現(xiàn)楊朗同學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楊朗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 不少優(yōu)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nèi)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 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yè)后想當兵。”陳老師聽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wèi)國,是 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楊朗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

  問題:

  (1)請對陳老師的教育過程進行評析。(10分)

  (2)談談在德育過程中如何運用批評和表揚。(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3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月光曲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 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 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試對本文進行文本分析。(10分)

  (2)若指導高年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20分)

  27.請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說明《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可能性”的教學要求。(10分)

  (2)若指導五年級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10分)

  (3)根據(jù)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20分)

  28.請認真閱讀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是籃球運動中非常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通過對籃球的學習,能促進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靈敏性和爆發(fā)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球運動對增進身體健康、活躍身心、增長知識、開發(fā)學生的智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有積極的作用。

  動作方法:以右手投籃為例,右腳向前跨出時接球,接著迅速上左腳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時舉球至頭右側,騰空后,上體稍后仰,當身體跳到最高點時,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將球投出。

  動作要點: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舉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說明“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重點、難點。(10分)

  (2)如果指導水平三的學生練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少于三種“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練習方法并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專家解析:裴斯泰洛齊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教育心理學化”含義:一是就教育目 的或結果的意義而言,要求教育教學應使人固有的、內(nèi)在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二是就教育教學的活動或過程的意義而言,要求教育教學應與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 和規(guī)律協(xié)調一致,使兒童在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諸方面都處于主動的地位。

  2.【答案】A。專家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

  3.【答案】A。專家解析:這句教育名言體現(xiàn)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如何糾正兒童錯誤的看法,寬恕意味著熱愛和尊重兒童.同時并不意味著放棄對兒童的要求。

  4.【答案】A。專家解析:實驗法和觀察法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是否人為影響研究對象。實驗法是人為地引起改變。

  5.【答案】B。專家解析:關鍵期一詞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茲在動物心理實驗研究中提出來的。

  6.【答案】D。專家解析:我國2001年開始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課程標準”取代原來使用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jù)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學科內(nèi)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7.【答案】C。專家解析:運氣是外在不可控,工作難度是外在不穩(wěn)定的。我們最好歸因為學生的努力。

  8.【答案】C。專家解析:綜合課程是指打破傳統(tǒng)分科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領域構成的課程。

  9.【答案】C。專家解析:“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的尊重一個人”是由馬卡連柯提出來的,所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10.【答案】B。專家解析:獎懲是中小學品德評價的一種方式。

  11.【答案】B。專家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據(jù)言語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建筑工人根據(jù)建筑藍圖,想象出建筑物.這種根據(jù)圖樣示意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就是再造想象。

  12.【答案】C。專家解析: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時間,注意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內(nèi)容。一邊朗誦,一邊運算,這是兩種活動,是同時進行的.所以選C。

  13.【答案】C。專家解析: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jīng)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 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指的是處于“今天與明天之間”的解決問題水平。

  14.【答案】D。專家解析: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是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人們的知覺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叫作知覺的恒常性。從不同角度看門,知覺不變,所以選D。

  15.【答案】A。專家解析: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和良好的社會適應。

  16.【答案】A。專家解析:本題考查家庭教育方式對小學生人格影響。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一般分為以下三類: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放縱型教養(yǎng)方式、民主型教養(yǎng)方 式。其中,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現(xiàn)得過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而孩子表現(xiàn)得消極、被動、缺乏安全感、退縮、服從、膽怯,甚至 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

  17.【答案】C。專家解析:心理輔導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教育活動必須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而不僅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

  18.【答案】C。專家解析:意志的果斷性是指面對復雜多變的情境,能夠迅速而有效地采取決定,并實現(xiàn)作出的決定。

  19.【答案】A。專家解析:前運算階段(2~6、7歲):此期兒童的思維特點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很難從別人的觀點(角度)看事物。

  20.【答案】D。專家解析:復式教學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里,由一位教師授課。

  二、簡答題

  21.【專家解析】

  (1)小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間接知識經(jīng)驗為主的。

  (2)小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下進行的。

  (3)小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技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4)小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班集體中進行的。

  (5)小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

  22.【專家解析】

  (1)備課備課是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2)上課。上課就是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的導入、課中和結束過程的不斷調整和控制,順利實施教學設計方案,以達到預定教學目標。

  (3)作業(yè)的布置與修改。布置課外作業(yè)的主要形式包括: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各種口頭作業(yè)和口頭答問;各種書面作業(yè);各種實踐作業(yè)。

  (4)課外輔導。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形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5)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測驗法、觀察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

  23.【專家解析】

  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包括: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2)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4)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三、材料分析題

  24.【專家解析】

  (1)該老師的做法是正確合理的,利用教育行動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值得學習。

  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實踐者進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專業(yè)的實踐,采取批判、自省、質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實踐其教育理想并獲得專業(yè)成長與 提升的一種研究。該老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與自身教學方式有關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解決方案并積極行動,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實際問題,符合 教育行動研究的要求。

  (2)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

 、俅_定研究課題:發(fā)現(xiàn)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選定研究主題,并對研究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診斷與肯定。

 、跀M定研究計劃:明確課題研究的總目標,并圍繞總目標設計研究的方法、程序、監(jiān)控手段等。

 、蹖嵤┬袆友芯浚菏占Y料、擬定并實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④進行總結評價:匯集資料、做好觀察記錄,根據(jù)各種信息反饋認真修正行動計劃,再實施新一輪行動研究。直至實現(xiàn)研究總目標。

  25.【專家解析】

  (1)陳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遵循了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則,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學習。

  首先,陳老師的教育過程遵循了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nèi)部矛盾運動的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學生思想品德的任何變化,都必須依賴學生個體的心理活動,在德育過 程中,學生思想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綜合過程。陳老師對楊朗同學的談話過程激發(fā)了楊朗同學自身的積極性。

  其次,陳老師的教育過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導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陳老師對楊朗同學的談話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促使楊朗同學發(fā)生了轉變。

  再次,陳老師的教育過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原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fā)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 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陳老師讓楊朗同學找長處體現(xiàn)了他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利用學生的長處來教育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最后。陳老師的教育過程正確運用了說理教育的德育方法。這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陳老師通過語言說服讓楊朗同學的思想發(fā)生了轉變。

  教師只有在教育過程中積極踐行德育規(guī)律和原則的要求,正確運用德育方法,才能夠促使學生發(fā)生思想轉變,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批評和表揚是德育過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屬于品德評價法的范疇,運用時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

 、僖忻鞔_的目的和正確的態(tài)度;

  ②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堅持標準;

 、垡浞职l(fā)揚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

 、馨血剳秃徒逃Y合起來,堅持育人為目的,不為了獎懲而獎懲。

  四、教學設計題

  26.【專家解析】

  (1)文本分析

  本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充分彰顯了單元的主題——“藝術的魅力”。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shù)穆?lián)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3)教學過程

 、俾(lián)想詩句,導入新課

  A.板書“月光”,學生聯(lián)想相關詩句。

  B.談話激趣。完成課題。

  月光不僅僅經(jīng)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懷,有不少的音樂家也把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月光曲》(板書:曲),看看這首曲子中蘊含著音樂家怎樣的情感。

  ②檢查預習,概括大意

  A.指名分段讀課文.相機理解:譜寫、茅屋、幽靜、霎時間、琴鍵等詞語。

  B.指導寫字:鍵、霎。

  C.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圍繞這首《月光曲》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③自主感悟,匯報交流

  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

  A.學生默讀課文,圈畫相關句子,批注。

  B.匯報交流。教師以學定教.隨機指導理解有關內(nèi)容。

  a.清幽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

  學生讀、畫描寫環(huán)境的三個語句并從中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b.兄妹倆的談話感動了貝多芬。

  引領品讀對話,體會正是窮兄妹倆的手足情深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產(chǎn)生即興為之演奏的心愿。

  c.遇到知音激起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

  抓住文中重點語句,體會盲姑娘知音樂、懂貝多芬.是激發(fā)貝多芬創(chuàng)作欲望的原因之一。

 、芸偨Y,理清創(chuàng)作過程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夜晚散步,聽到了從茅屋中傳來的鋼琴聲,使他平靜的心有所觸動;聽到兄妹倆的談話,他為兄妹倆的相互關懷和體諒所感動,于是走進 茅屋為他們彈琴;從盲姑娘對他說的話語中,激動于遇到了知音,觸景生情激發(fā)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靈感.非凡的音樂天賦和才能使他創(chuàng)作出了《月光曲》。

 、菡n后作業(yè)

  A.熟讀課文,書寫生字。

  B.在下節(jié)課的學習中,圍繞《月光曲》你還想知道什么?請列出問題。

  27.【專家解析】

  (1)《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內(nèi)容”的“第二學段”的“統(tǒng)計與概率”部分中的“(二)隨機現(xiàn)象發(fā)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僭诰唧w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xiàn)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xiàn)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谕ㄟ^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xiàn)象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xiàn)象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進行交流。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俳虒W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具體的活動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用幾分之一描述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增強觀察分析及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游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理解公平、公正意識;通過做游戲逐步養(yǎng)成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

  ②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用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劢虒W難點: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

  (3)教學過程

  ①游戲設疑,引出新課

  A.師生談話,引出活動,布置游戲規(guī)則:全班學生按性別分成兩個組玩摸球游戲,每組各摸10次,摸到黃球多得那組贏。

  B.每組各派一名學生摸球,其他學生統(tǒng)計組員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

  C.師生討論,揭示課題:可能性。

  教師揭秘。師生討論:這樣的游戲公平嗎?為什么?

 、谔岢霾孪,活動驗證

  A.觀察例1足球比賽開場情景圖,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問題。

  師生談話,引出足球比賽,學生觀察,并發(fā)現(xiàn)足球比賽中的數(shù)學問題。

  B.師生討論,提出猜想。

  師:你認為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么?

  師生討論,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引出拋硬幣的實驗。

  C.活動:拋硬幣。

  活動一:教師示范拋硬幣,學生觀看教師拋硬幣的方式,記錄硬幣落地時正反兩面朝上的情況并展開討論。

  活動二:學生拋硬幣。

  要求:每4人一大組,2人一小b組,每小組拋10次,并做好記錄,完成4人大組的匯總表,注意拋硬幣時要保持大約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勻,一人拋硬幣,小組成員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時3分鐘)。

  D.收集并分析數(shù)據(jù).初步體驗。

  要求:分析整理大組數(shù)據(jù),并制成統(tǒng)計圖表。分析觀察數(shù)據(jù),并針對數(shù)據(jù)特點展開討論。

  E.展示幾位數(shù)學家的實驗情況。

  學生觀看統(tǒng)計圖表.發(fā)現(xiàn)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比較接近,可以用分數(shù)1/2來表示正、反兩面出現(xiàn)的可能性。

  討論:如果數(shù)學家羅曼諾夫斯基再拋一次,會是什么結果,怎么表示。

  17.小結: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開球是比較公平的。

  G.列舉生活中用拋硬幣決定先后順序的例子:乒乓球、網(wǎng)球等比賽的開球。

 、塾螒蚣とぃ卣惯\用

  A.動手設計,探究公平。

  設計一:巧改轉盤.玩轉盤

  出示轉盤.完成教材第99頁做一做和教材第100頁第2題。

  設計二:巧改骰子.體驗公平

  出示長方體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頁第1、3兩題。

  B.回顧運用。

  C.重溫摸球活動,設計公平的摸球活動。

  ④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都學到了什么呢?你們認為在游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28.【專家解析】

  (1)“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動作連貫。

  教學難點:跨步拿球時機。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90%以上的學生能夠正確做出運球一次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腳步動作;②60%以上學生能夠嘗試運球多次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示范與模仿,在多次嘗試中,能夠做出規(guī)范的動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作用,在練習中增強自尊、自信。

  (3)①學生自主體驗嘗試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

  每人一球,左腳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時舉球至頭右側,騰空后,上體稍后仰,當身體跳到最高點時,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將球投出,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理由:通過自主練習,鞏固動作要領,教師在巡回指導中可以糾正動作不規(guī)范的學生,適當過度學習能夠保證動作要領的規(guī)范。

 、趯W生友伴分組練習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互幫互助練習

  一位同學拋球,另外一名同學右腳向前跨出時接球,接著完成整個動作,負責拋球的同學負責撿球,完成后互換角色。

  理由:這種分組練習的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升華。

 、坌羞M間單手肩上投籃計時比賽

  教師做裁判,對學生完成整個規(guī)范動作的過程進行計時,對于完成時間較少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激勵其他同學不要氣餒,勇于發(fā)出挑戰(zhàn),精益求精。

  理由:通過比賽的方式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永不放棄,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

【上半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復習卷】相關文章:

2017上半年《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備考策略08-01

2017上半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提升卷05-22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基礎考點復習題08-17

《高中美術教育知識與能力》檢測卷07-13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教學設計10-21

2017《保教知識與能力》押卷練習11-09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10-12

2017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06-04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