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的故事》四年級教學設計
《漁夫的故事》極其生動地敘述了漁夫打魚,遇見魔鬼,最后戰(zhàn)勝魔鬼的經(jīng)過。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漁夫的故事》四年級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復述故事,了解漁夫是怎樣戰(zhàn)勝魔鬼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故事揭示的道理。
難點:把握漁夫和魔鬼矛盾發(fā)展轉化過程。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娓娓動聽的對《一千零一夜》故事內(nèi)容的講述,營造神秘氣氛,使學生的想象與作品的想象貼近,激發(fā)閱讀興趣。)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跨越時空到阿拉伯領略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魔之爭——《漁夫的故事》。
(二)了解民間故事和《一千零一夜》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它們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民間故事可分5類,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許多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像廣為流傳的《孟姜女的傳說》,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再如《燕昭王筑黃金臺》等故事,早已載入史冊。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豐碑,也是一部流行世界各國的膾炙人口的作品。我國舊譯為《天方夜譚》。
《一千零一夜》的初稿是由十世紀伊拉克文人哲海什雅里收集整理的。他以一本古老的波斯故事《赫左爾·艾夫薩乃》(即《一千個故事》)為藍本,并邀請民間說書藝人記錄他們認為最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高爾基認為在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宏偉的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三)檢查預習
1、指名一生寫出字音,師生共同正音。
錫xī 撬qiào 魔mó 聳sǒng 桅wéi 吻wěn
撬(qiào)去 啰唆(suō) 挪(nuó)
彌(mí)漫 丑陋(lòu) 寶藏(zàng)
掄(lūn)起 作揖(yī) 張牙舞爪(zhǎo)
2、解詞:
【照例】按照慣例。
【喜笑顏開】心情愉快,滿臉笑容。
【彌(mí)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偉。
【桅桿】船上掛帆的桿子。
【無惡不作】沒有哪樣壞事不干,形容人極壞。
【寶藏】儲藏的珍寶或財富,也指礦產(chǎn)。注意藏,不讀cáng。
【啰唆】(言語)繁復。本文采用前一個意思。也作啰嗦。
【口吻】說話時的流露出來的感情色彩;口氣。
3、詞義辨析
【巨大】【龐大】
龐大:(形體、組織或數(shù)量等)很大。
“龐大”與“巨大”兩個詞都是用來形容事物的規(guī)模、數(shù)量等很大。但兩個詞也存在細微的區(qū)別:“巨大”一般不包含評價和褒貶,而“龐大”則往往指過大或大而無當,包含了對所形容的事物的貶斥。例如本文中形容魔鬼的身軀,第一次用“巨大”,第二次用“龐大”,因為第二次時漁夫已經(jīng)知道魔鬼要殺他,對魔鬼的情感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
【無恥】〖卑鄙〗
無恥:不顧羞恥;不知羞恥。
“無恥”和“卑鄙”都是形容人的品行和言行的貶義詞。但“無恥”側重于人的言行的性質(zhì),而“卑鄙”則側重于個性和手段。
(四)復述課文
(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以講故事比賽的形式進行),要求:在關鍵處有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五)理清思路,分析結構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他覺得非常奇怪”)描寫漁夫捕魚撈到一個黃銅瓶。
第二部分(從“隔了一會兒”至“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的”)具體寫漁夫同魔鬼的斗爭過程。
第三部分(最后一節(jié))交代斗爭的結果。
(六)討論故事的細節(jié)描寫
1、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你能從文中找出描寫漁夫第四次撒網(wǎng)的動作的詞語嗎?
明確:撒--撈--拉攏來--拉不動--跳下水--拖上岸--打開網(wǎng)--發(fā)現(xiàn)瓶
2、閱讀課文第二部分,請幾位同學來說說魔鬼的心理活動:
第一個世紀——
第二個世紀——
第三個世紀——
整整四百年——
3、再請幾位同學來說說漁夫的心理活動。
撈起黃銅瓶時的想法;
魔鬼告訴漁夫“非死不可時”漁夫的心理活動。
4、分析魔鬼的外貌描寫。
(1)請學生朗讀課文,并速記描寫外貌的語句,完成練習。(出示幻燈)
頭像 ;手像 ;腿像 ;
口像 ;牙齒像 ;鼻孔像 ;
眼睛像 。
探究問題:這些語句屬什么描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突出了魔鬼什么特征?
(讓學生明確:運用外貌描寫,運用了比喻、排比、夸張的修辭方法,突出了魔鬼兇惡特征。)
(2)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頭發(fā)像 ;眉毛像 ;耳朵像 ;
脖子像 ;胳膊像 ;身軀像 。
(評價標準:想象要合理,能突出魔鬼特征。)
(七)布置作業(yè)
用一段話描寫人物的外貌,并用上幾種修辭方法。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分析評點人物
1、我們從魔鬼的外貌中了解到魔鬼是兇惡可怕的,結果呢?漁夫卻戰(zhàn)勝了魔鬼,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斗爭過程吧!
(說明:先請兩位同學來扮演漁夫和魔鬼,朗讀課文對話部分。其余同學圍繞下面六個主要問題分別探究漁夫和魔鬼對話中隱含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
、 魔鬼怎樣評價自己?
② 魔鬼要殺漁夫的理由是什么?
、 漁夫是如何逐步認清魔鬼的真面目的?
2、點評:“漁夫”在與“魔鬼”說話時,應該用顫抖的聲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動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與瓶中的魔鬼說話時,應十分果斷,沒有絲毫的猶豫,要有斬釘截鐵的感覺。
3、概括人物:漁夫——誠實、機智、勇敢、善良
魔鬼——兇惡、愚蠢、狡猾
(二)討論問題
1、漁夫是如何戰(zhàn)勝魔鬼的?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漁夫假裝不相信魔鬼能裝在瓶子里,騙魔鬼重新進了瓶子。這說明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2、如果魔鬼在前三個世紀被救起,會兌現(xiàn)他的許諾嗎?
明確:按照我們的文化觀念,魔鬼是人性惡的化身,不僅許下的第四個諾言(殺死救他的人)不近人情,而且當他重新被封進膽瓶里時,他竟改口說那個許諾是開玩笑,這就是漁夫指出的魔鬼下流無恥的本性。
關于魔鬼惡的本性,課文中漁夫最后說的一段話,已以痛快淋漓的一頓痛罵給予總結了。按照以上這樣情形去解讀、推測,我們的讀者很難相信魔鬼會兌現(xiàn)他的前三個許諾。
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結局,魔鬼又果然兌現(xiàn)了他重新許下的諾言,這既表現(xiàn)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觀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的宗教觀念中(這也是文化觀念)真主是唯一主宰,對真主起誓,漁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讀,不排除魔鬼兌現(xiàn)前三個許諾的可能。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為等待的時間太長,才許下了第四個惡毒的諾言。這樣看,前三個許諾就有一定的可信之處。
3、漁夫和魔鬼在聽對方敘述前都要求對方說簡短些,這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
明確:漁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為什么魔鬼要這樣對待救他的人,死的恐怖也使他無心去聽那些過長的訴說。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漁夫是非死不可的,說什么、問什么都是多余的,何況他已經(jīng)忍受、等待了太長的時間了,所以也叫漁夫說簡短些,別再啰嗦煩人。
(三)比較探究
《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原結尾是:漁夫準備將瓶子扔進海里時,魔鬼又苦苦求情,漁夫不答應,后來,魔鬼向真主起誓,如果放他出來,將要好生報答漁夫。真主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里唯一的主宰。漁夫這才相信他,便打開了瓶口。魔鬼出來后,果然履行了諾言,給漁夫指出了一條發(fā)財之路。這則故事以往選入我國中小學課本時,也如本課文一樣,刪去了上述結尾。你認為原結尾是保留好呢還是刪去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保留原故事結尾當然更符合故事的原貌。我們閱讀它將能更好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某些文化觀念(包括伊斯蘭教在阿拉伯民眾心中的地位),更全面了解阿拉伯文化給魔鬼賦予的內(nèi)涵。這會不會影響故事的開頭部分所得出的結論呢。魔鬼主要是惡的化身,在他充分表現(xiàn)其窮兇極惡、毫無人性、下流無恥一面時,應當狠狠打擊,重重懲罰,徹底揭露,讓世人知道他的丑惡面目,對他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如果他知道了、真實體驗了這個打擊和懲罰的份量之重、后果之嚴重,在事關生死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有所發(fā)現(xiàn),良心有所發(fā)現(xiàn),為什么人們要拒絕呢?這兩者同時存在于一個人身上是并不矛盾的。魔鬼其實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征,世間有過不少放下屠刀、改惡從善的事例。否則我們就無須進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在內(nèi)的客觀世界的工作了。當然,這一轉變一般需要建立在對其“惡”的一面堅決斗爭、徹底揭露的基礎上,所以,《一千零一個夜》的原故事應當更符合對世界、對社會、對人類的全面、辨證的看法。而什么都“絕對化”,簡單化,非好即壞,一成不變,這樣的看法才更不利于處理世間紛繁的人際關系。
(四)詞句品味
與括號內(nèi)句子對比,體味加點處的表達效果或不同含義。
①愣著不知如何是好。(呆呆的不知如何應付。)
②你這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他是魔鬼,我是個堂堂人。)
③這么小的膽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條腿,怎么容得下你這樣龐大的整個身軀呀?(這個膽瓶,根本就容不下你這樣龐大的整個身體。)
、芟铝鳠o恥的魔鬼,你這是騙鬼!(可惡的魔鬼,你這是說謊呀!)
、菸乙涯闳拥胶@,你說你在海里已經(jīng)呆過一千八百年,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呆一輩子不可。(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說你在海里住過一千八百年,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輩子不可。)
明確:
、佟般吨恢獮楹问呛谩北壤ㄌ杻(nèi)句子更為緊湊,口語表達的色彩更濃,更合于故事表述的語氣。“如何是好”除包含“不知為何應付”外,也還包含其他方面意義,含義更為廣泛。
、凇澳氵@個魔鬼”比“你是魔鬼”顯得更有力氣,對魔鬼的鄙視程度也更重。
③第3句中,加上了這些具體的說明、比較的語句,膽瓶體積與魔鬼身軀不成比例、懸殊巨大的反差才給人鮮明的印象,也更有力地強調(diào)了漁夫無法相信這個事實。
④“下流無恥”顯然比“可惡”更準確具體形象地反映了魔鬼當時的拙劣變臉,也更好表現(xiàn)出了漁夫?qū)δЧ砜蓯u行經(jīng)的極度氣憤。自然用“騙鬼”比“說謊”有力得多,也更帶口語色彩,更合于講故事的口吻。
、荨叭印北取巴丁备辛;“扔”感情色彩明顯,在這里表現(xiàn)出一種氣憤,而“投”字則沒有這個感覺。“呆”是停留、滯留,與正!白 钡母杏X是不一樣的。魔鬼已在海底等待得太久,用“呆一輩子”顯然比“住一輩子”顯得更不舒服得多。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漁夫是如何戰(zhàn)勝魔鬼的學習,懂得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戰(zhàn)勝一切困難。
(六)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后查閱有關人類運用智慧戰(zhàn)勝敵人的故事。
【《漁夫的故事》四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06-27
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09-03
《漁夫的故事》優(yōu)秀經(jīng)典教學設計07-19
《漁夫的故事》的小學教學設計09-14
《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15
《漁夫故事》教學設計(精選5篇)10-07
四年級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07-26
人教版四年級《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06-10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