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shè)計方案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鋤禾》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nóng)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nóng)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nèi)容,懂得農(nóng)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nèi)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常斫庠娭忻總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ㄒ唬⿵土暸f知
昨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把米粒寶寶送回家。
2、我們的火車一路上遇到了許多詞語寶寶,誰認識他們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
(二)導入新課
1、 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ㄕn件點擊,出現(xiàn)一幅中午炎熱的情景,特寫一個火辣辣的太陽。) 看圖說話:圖上畫著誰?在哪里?干什么?
2、唐朝詩人李紳看到這樣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的古詩——《鋤禾》
。、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學生齊讀古詩后,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
二、講授新課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jié)構(gòu)。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
。ǘ⒔探o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diào)換,在這一行里,就應(yīng)該把“鋤禾”和“日當午”
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础删浞旁谝黄鸱g并朗誦
。担@兩句詩就寫出了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艱辛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這兩句詩就寫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 讀整首詩的詩意。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五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鋤禾》這首詩,明白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糧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書設(shè)計
鋤禾
當:正當
餐:飯
皆:都是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順序、脈絡(luò),理解趙州橋的特點。
3.了解石拱橋的特點,激發(fā)對橋梁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同教學目標2。
教學難點:本文的說明順序。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辨清字形,讀準字音
洨()河勻稱()張鷟()橋墩()惟妙惟肖()
2、釋詞:
(1)巧妙絕倫
(2)和諧
(3)惟妙惟肖
(4)勻稱
(5)推崇
(6)古樸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橋是經(jīng)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的解釋
“橋”。橋是這么簡單,但橋又是充滿魅力的,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于
一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橋的這些特點。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3)檢查預習
2.初讀感知,整體把握文意
請生閱讀課文,師指導理清思路:
(1)石拱橋的特點(第1—2段)(2)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第3—9段)
(3)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第10段)
《中國石拱橋》是篇科技說明文。在本文中,作者從石拱橋說到中國石拱
橋,又說到中國石拱橋中的杰作:趙州橋和盧溝橋。末了,說到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這是運用從一般引向個別的寫法。這樣寫的好處是章法清楚,結(jié)構(gòu)嚴密。
現(xiàn)在,我們按這個順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樣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3.請思考下列問題:
(1)石拱橋有些什么特點?找出有關(guān)石拱橋特點的詞語。
(2)我國石拱橋有些什么特點?試概括。
4、細讀課文第五節(jié),研究趙州橋的特點。
作者在說明趙州橋的特點時,先總述,然后從四個方面進行分述。在整個說明過程中,既說明了趙州橋有一般石拱橋所共有的特點,又說明了它獨有的特點。從課文里找出有關(guān)語句,哪些是屬于共有的,哪些是屬于獨有的?
5.指導生理清順序
(1)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2)文章抓住哪些特點說明,又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
三、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諧()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組詞。
、贅騞ūn()②xiáo()河③飲jiàn()④ɡǒnɡ()橋
3.下面四個句子,說明不嚴密,不準確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B.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C.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xiàn)得比較早。
D.全橋結(jié)構(gòu)勻稱,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四、布置作業(yè)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yīng)數(shù)據(jù)。
2.閱讀課后練習三兩篇短文,比較其文體特點。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根據(jù)喜好選擇一首送別詩,自學并交流匯報自學成果。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 復習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大家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在學校古詩背誦活動中表現(xiàn)得特別出色,你們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
出示[課件一]
1. 看誰最聰明,能讓動物巧進詩句籠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行(白鷺)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頭
柴門聞(犬)吠
北風吹(雁)雪紛紛
2.世上顏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種最妙?
霜葉(紅)于二月花
萬條垂下(綠)絲絳
兩個黃鸝鳴(翠)柳
千里(黃)云(白)日曛
春來江水(綠)如(藍)
萬(紫)千(紅)總是春
3. 李白詩句垂千古,看誰馬上吟得出?
、伲ú桓腋呗曊Z) ②白發(fā)三千丈 ③(舉頭望明月)
恐驚天上人 (緣愁似個長) 低頭思故鄉(xiāng)
、埽ǔo白帝彩云間) ⑤飛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還 (疑是銀河落九天)
[設(shè)計意圖] 復習背誦過的古詩,重在復習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激發(fā)學習新詩的興趣。
二、 交流資料
我們剛才吟誦了李白的詩句,通過以前的學習,你對李白有哪些了解?(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咱們再學習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課前我們已經(jīng)查閱了和課文有關(guān)的資料,誰能結(jié)合你查閱的資料談?wù)勀銓ν魝惖牧私?(學生交流有關(guān)資料)
老師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在這本《中國名勝大辭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內(nèi)容簡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jié)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埃麄円黄痫嬀谱髟,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設(shè)計意圖]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了解,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 學習古詩 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 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 結(jié)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 提出不懂的問題
2.組內(nèi)交流
[設(shè)計意圖] 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并能借助工具書和自己的積累,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chǔ)。
3. 檢查自學情況:
、 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③ 了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苜|(zhì)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夸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jié)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愿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
問:大家見過這樣的送別方式嗎?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來了客人,我們是怎樣送人的?可現(xiàn)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倫與李白的情誼特別深)試著讀出你的感受。(練讀-指讀-齊讀)
[設(shè)計意圖] 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問: 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么關(guān)系?(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jié):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v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屛覀兺ㄟ^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設(shè)計意圖] 在理解詩意之后,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和節(jié)奏,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
4. 配樂背誦 出示[課件四]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設(shè)計意圖] 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四、 擴展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請你選擇其中幾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如:《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設(shè)計意圖]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有所發(fā)展。
2.匯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他、她”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夏夜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夏夜的美。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
四、書寫生字
五、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夜的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引入。
2、學生朗讀全文。
二、讀文感知
1、學習課文1~3自然段:
、 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引導學生了解小螞蟻著急的心情。
、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2、學習課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圖1: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誰幫助了小螞蟻。
、 自由讀4~7自然段:
引導學生感悟知道的內(nèi)容。
、 指導朗讀。
、 分角色朗讀睡蓮與小螞蟻的'對話。
三、合作感悟
小組合作學習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學習提示。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小組匯報:
教師適時引導,了解蜻蜓、螢火蟲是怎樣幫助小螞蟻的。
四、朗讀擴展
朗讀13~16自然段,擴展說話,朗讀感悟:
1、出示插圖2:
教師范讀,學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螢火蟲、小螞蟻的談話。
2、自由表達。
3、學生創(chuàng)造性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擴展說話:
星星看到這一切,在說什么?
5、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總結(jié)全文
六、布置作業(yè)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抓住景物特征,體會運用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發(fā)揮想象,感受文章蘊含的美。
2、過程與方法:閱讀作品,品味語言,理解文章內(nèi)涵;研讀討論,把握寫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達方式并加以實踐。
3、情感態(tài)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關(guān)愛大自然。
4、重點:品讀優(yōu)美語言,把握景物特征,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難點:激發(fā)學生想象,在品味語言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
6、預習:(1)、反復朗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
(2)、思考:作者欣賞山中美景為什么說成是“訪友”?
二、教學過程:
1、導語:當你久居城市,遠離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種被困籠中的感覺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進山中,進行一次美的巡禮。
2、檢查預習:
、 字詞。
、 解題:“訪”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滌,“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皆緣于此。
3、文章賞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畫面談?wù)勀阆矚g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話談?wù)勊o你帶來的啟示。
4、技能延伸:
請任選一位你喜歡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結(jié)合其特點,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描寫。
5、思維拓展:
文中“我”與山中“朋友”的關(guān)系是和諧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卻是不和諧的。你想對這些漠視自然或破壞自然的人說些什么?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6
教學設(shè)計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方面已具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能較準確地抓住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并愿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但在生活方面還缺乏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課標與教材分析:本文中的烏塔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可是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有著極大的反差,是對學生進行獨立意識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我是這樣處理教材的。先激趣導入新課;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三是解決字詞困難;四是檢查反饋課文講了什么事;五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體會烏塔的性格特點,在交流時談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這是本組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
目標與要點分析:1、認識6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敘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學難點: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的特點、感悟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見解。
教學策略設(shè)計: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jié)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zhì),從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程設(shè)計:
一、談話導入,揭題,初讀課文。
1、你們喜歡旅游嗎?最遠到過哪兒?和誰一起去的?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也很喜歡旅游的小女孩。齊讀課題。
3、課文寫了烏塔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朗讀及重點詞語的理解情況。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重點句段,初步認識烏塔。
1、她游歷了歐洲的哪些地方呢?
2、你了解歐洲嗎?出示地圖,介紹歐洲,讓學生對烏塔油然而生敬意
3、初次了解烏塔,你覺得她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4、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歐洲嗎?
過渡:那烏塔就不怕危險嗎?她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她能周游歐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學習第7自然段的重點句,進一步認識烏塔。
1、學生圍繞問題,再次自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劃一劃重點的詞句,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說感受,板書詞語
。2)現(xiàn)在你眼中的烏塔又是什么樣的?
。3)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這個生活獨立、能干、懂事、聰明的小女孩。
五、學習第8、9小節(jié)中對烏塔正面語言的描寫,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點
六、小結(jié),說體會。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烏塔,這時,你想對烏塔說什么呢?
七、拓展延伸
補充材料《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的較量》。
八、練筆提高:同學們對烏塔還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你可以把它寫下來,題目《從〈烏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教學實施
學生在交流時往往會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烏塔就不怕危險嗎?她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她能周游歐洲靠的是什么?”接著老師組織小組繼續(xù)自學討論。這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能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聯(lián)系實際談出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最后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說些什么呢?”這節(jié)課結(jié)束了,但我期望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和無限的思考。
教學反思
《烏塔》這篇課文是一篇獨立閱讀的.文章。這篇課文寫了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這篇課文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jīng)受煅煉和考驗;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以及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根據(jù)這兩個目的,我就想:應(yīng)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達到這兩個目的。于是,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流程: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接著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個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嗎?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用文中的語言,說一說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最后,讓學生展開辯論。喜歡烏塔的在一組,其余在另一組。在課堂上,我發(fā)覺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討論得非常激烈。我被學生的激情所感染也參與到辯論中。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教師與學生人格意義上的平等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體態(tài)、表情上,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把學習的時空、學習的主動權(quán)(包括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學習方式的確定等)還給學生,課堂上有爭論,有共鳴,有靜靜的沉思,還有跳動的思濰火花。我們要點燃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與學生共同進步。
當教師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課堂會處處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有時放一放手,也會有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教學設(shè)計方案】相關(guān)文章:
教學設(shè)計方案06-21
教學設(shè)計方案08-10
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10-12
爭吵教學設(shè)計方案06-19
夏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09-19
《稱贊》教學設(shè)計方案06-25
比尾巴教學設(shè)計方案07-04
《林!返慕虒W設(shè)計方案10-03
《種樹》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09-18
《山寨》教學設(shè)計方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