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2、能證明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能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按角將三角形分成三類.
教學重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和應用.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嘗試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當0<α<90時,α是______角;(2)當α=______時,α是直角;
(3)當90<α<180時,α是______角;(4)當α=______時,α是平角.
二、探索活動:
根據(jù)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對其他的三角形也有這樣的一個結論呢?(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用自己剪好的一個三角形,把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交流.
結論: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幾何表示)
舉例(略)
練習1:
1、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都小于60.( )
(2)一個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個內角是鈍角或直角.( )
2、在△ABC中,
(1)∠C=70,∠A=50,則∠B=_______度;
(2)∠B=100,∠A=∠C,則∠C=_______度;
(3)2∠A=∠B+∠C,則∠A=_______度.
3、在△ABC中,∠A=3x∠=2x∠=x,求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
解:∵∠A+∠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x+x=_______
∴6x=_______
∴x=
從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三、猜一猜:.
一個三角形中三個內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個三角形中能否有兩個直角?鈍角呢?)小組討論.
按三角形內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為三類.
銳角三角形(acute trangle):三個內角都是銳角;
直角三角形(right triangle):有一個內角是直角.
鈍角三角形(obtuse triangle):有一個內角是鈍角.
舉例(略)
練習2:
1、觀察三角形,并把它們的標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
鈍角三角形( ).
2、一個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shù)分別如下,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 );(2)40和70( );
(3)50和30( );(4)45和45( ).
四、猜想結論:
簡單介紹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
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有什么關系?
結論: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舉例(略)
練習3:
1、圖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號寫成_________,直角邊是______和______,斜邊是_______.
2、如圖,在Rt△BCD,∠C和∠B的`關系是______,其中∠C=55,則∠B=________度.
3、如圖,在Rt△ABC中,∠A=2∠B,則∠A=_______度,∠B=_______度;
小結:
1、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按角分為三類:(1)銳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鈍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作業(yè):課本P123習題:3,4.
教學后記:
能用“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計算一些簡單角度,能對三角形按內角的大小進行分類并判斷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也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余,但不能靈活運用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難點:
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畫法。
教具準備:
PPT、三角板
學具準備:
小棒、白紙、鐵絲、三角形、穩(wěn)定性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三角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
2、在哪看到過這種圖形?(生舉例)
二、教學三角形的定義
1、師: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做一個三角形。(學生動手操作)
展示學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擺的一個三角形
師:你們對他擺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他擺的三角形小棒與小棒處沒有粘牢。
師:你愿意上來讓這個三角形變得更完美些嗎?
生2:用白紙折了后剪出來的一個三角形。
生3:用鐵絲折的一個三角形
師剛展示,就有學生在下面提意見:那不是三角形?
師:你為什么認為這個不是三角形?
生:它沒有封口。
師: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師動手捏住鐵絲的兩頭問:這樣是一個三角形了嗎?
2、師:現(xiàn)在我們說也說了,做也做了,那誰能說說什么樣的圖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
3、學生回答,教師不斷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斷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4、提問:什么叫圍成?學生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5、師:接下來讓我們當一回小法官,判斷一下上面的圖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動手畫一個三角形。教師也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
。ǚ此迹宏P于三角形的知識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接觸過,關于三角形的定義作業(yè)本中也曾以判斷的形式出現(xiàn)過,因此備這節(jié)課的時候,一直在猶豫,是直接以提問形式出現(xiàn):“關于三角形的知識,你都知道哪些?”還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義。最終還是采用了第二種方法。課堂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也都掉進了自己預設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擺的三角形連接點超出了,用鐵絲圍的三角形連接點沒圍住,教師抓住了學生的這些生成進行及時的反饋,一步一步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圍成”,突破了教學中的第一難點。)
三、教學三角形個部分的名稱、(承接上面的環(huán)節(jié))剛才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邊,誰來指指這三角形的邊在哪兒?(學生上來指)
師手指三角形的頂點問:“這叫三角形的什么”?手指角問:“這又叫三角形的什么?”
教師邊說邊板書:咦,原來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2、在剛才自己畫的三角形中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后和同桌說一說。
3、小游戲:師:每一個頂點都有它對應的邊,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老師指定點,你們來指出它對應的邊。
4、命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數(shù)學上通常用三個連續(xù)的大寫字母a、b來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這個頂點就叫做頂點a、定點b、定點c;這條邊就叫做線段ab、線段ac、線段bc
師:給你的三角形也起個名字吧。▽W生起名)
師:讓我們認識一下你畫的三角形
。ǚ此迹荷蠈W期教學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時,發(fā)現(xiàn)學生頂點和對應的邊很會搞錯,因此這兒設計了了一個小游戲,本意就是為學生在下面一個環(huán)節(jié)畫高做準備,但就像云外天所說,如果把這個環(huán)節(jié)與后面的畫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課堂就更精彩。)
三、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師:早我們的生活中三角形運用的很廣泛,老師也采集了一些,一起來看看:(出示PPT)請學生指一指三角形在哪兒?
2、師:為什么設計師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別的圖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師:真的是這樣嗎?想不想動手來驗證一下(學生拿出學具進行操作)
4、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用處,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例子嗎?
(反思: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本是個很好的教學設計。但是學生在進行學具操作時,教師過于心急,對學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導,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四、畫高
1、老師這兒有一個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向對邊畫了好幾條線段(PPT出示)哪一條最短?為什么?引出高。
2、那什么叫高呢?教師邊在PPT上演示,邊介紹: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到它的對邊畫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邊叫三角形的底。
3、看書,書中是怎樣介紹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銳角三角形:教師演示畫高,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畫高。
師:剛才我們是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向它的對邊畫了一條高,如果從另外的頂點出發(fā),你會畫高嗎?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幾條?為什么?(學生畫高,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學生自己畫的直角三角形:剛才有同學遇到了困難。像這樣的三角形怎樣畫高?(學生回答并在練習紙上畫出以最長的那條邊為底邊的三角形的高)
6、鈍角三角形:教師出示:像這樣的三角形也有三條高,今天我們只畫斜邊上的高。學生動手畫高,展示作品。
五、應用
1、師:今天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三角形,你能說說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識?
2、出示: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經(jīng)搖搖晃晃,你能幫他修好嗎?
。ǚ此迹哼@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稍微進行了一下拓展,因為例題中只出現(xiàn)畫銳角三角形的高,而且關于角的分類是安排在例4。但從學生的掌握程度來看,學生還是掌握的較好。畫銳角三角形的高的過程中教師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很多學生畫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沒有相交于一點,因時間關系,教師只是點了一下,在畫高的細節(jié)上教師還應強調。)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安排的系統(tǒng)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識。本課教學內容為第一課時,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通過讓學生從現(xiàn)實背景中找出三角形來初步感知,例2著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去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征,例2的內容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內容。教材在編排上注重了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把知識簡單地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研究原因、探索規(guī)律,充分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自主發(fā)現(xiàn)和主動建構的特點。
教學思路: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力主讓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經(jīng)歷探索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他們思維內在的動,促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在練習設計上除了課本習題外,作了適當補充,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使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有關特征,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在經(jīng)歷充分的 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過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好積極性。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
探究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紙條各一根(顏色同課本),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江陰長江大橋是我們泰州市在長江上架設的第一座大橋,是泰州人的驕傲,同學們見過嗎?(出示江陰長江大橋圖片)
師:觀察一下,你能在這座大橋上找到我們熟悉的圖形嗎?
板書:三角形
【設計意圖】:由課本插圖改為學生熟悉的江陰長江大橋引入,使學生感到親切,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2、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教師課件展示:紅領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含有三角形物體的圖片。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豐富的三角形物體的圖片,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知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喚起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
二、動手操作,感悟特征
1、做三角形,初步形成概念。
⑴師:三角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圖形,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茖W生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
①用三根小棒擺成一個三角形。
、谠卺斪影迳蠂扇切。
、塾萌前瀹嬕粋三角形。
④在方格上畫一個三角形。
分別指名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要求其說說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位置也不一樣,這一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學生在交流時分析各種做法的共同點,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怯懻摚撼鍪拘“魯[的三角形:
這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嗎?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將圖形移動。
【設計意圖】: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停留在較膚淺的層面上,他們有時會把類似于三角形的圖形當作三角形,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三角形是由三長線圍成的這一重要特征。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手中的小棒,我們用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時,實際上是把這根小棒看成一條什么?(線段)
圍成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條線段?(板書:3條)
師:我們把這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板書:邊)
問:三角形除了邊,還有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并板書: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3、畫三角形。
⑴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畫一個三角形,同桌互相說一說三角形的邊、角、頂角。
、圃邳c子圖上畫兩個三角形,(課本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畫好后,再指名說三角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學生在“做三角形、畫三角形、比較三角形”等活動中逐步由具體到抽象,由生活到數(shù)學,初步實現(xiàn)了三角形的概念的主動建構。
三、合作探究,深入探索。
1、疑問引入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是三條線段圍成的,現(xiàn)在給你任意三根小棒,你能圍成三角形嗎?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師:能,還是不能,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呢?
板書:實驗
【設計意圖】:數(shù)學猜想是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或本質時的一種策略,當學生基本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師提出這個猜想的話題,激發(fā)了學生對正確結果的渴望,從而水到渠成地進入下一步學習環(huán)節(jié)——小組實驗。
2、合作探究
⑴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信封,拿出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紙條各一根。
、瞥鍪颈砀
選 用 小 棒 情 況
能否圍成三角形
10厘米(紅)
6厘米(黃)
5厘米(綠)
4厘米(藍)
能
否
注:請在表格中用“√”表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菍W生分小組實驗,并填寫表格,組織匯報。
、冉處熡靡曨l展示臺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選哪幾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分別用電腦演示:
A : 10、4、5 B : 10、6、4
研究:這兩組數(shù)據(jù)都不能圍成三角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板書:4+5<10 6+4=10
小結: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哪幾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板書:5、6、10 4、5、6
觀察一下,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將上述板書補充為:
5+6>10 4+5>6
小結: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在交流中碰撞思維,引發(fā)思考,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的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捎懻摚涸10、4、5和10、6、4這兩組數(shù)據(jù)中,
10+4>5 10+6>4
10+5>4 10+4>6
都有符合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條件,為什么它們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再次討論、交流。
、室龑〗Y:三角形任意兩邊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
、藘(yōu)化判斷:
長邊+短邊>中邊 長邊+中邊>短邊 短邊+中邊>長邊
問題: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斷出能否圍成三角形,你認為該選哪個?為什么?
結論:短邊之和大于長邊,就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教材中的結論是“三角形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學生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必須是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同時在實際判斷中,只要判斷“短邊之和大于長邊”這一次就行了。這樣,優(yōu)化了學生的判斷方法,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驗證:同學們量一量自己剛才所畫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再算一算,看看兩條短邊之和是否大于長邊?
四、解決問題,發(fā)展新知。
1、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
2cm 5cm 6cm
4cm 2cm 2cm
5cm 5cm 5cm
補充問題:用一個算式來表示能還是不能。
想一想:第二個圍成的三角形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升練習層次,既鞏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課本“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解釋理由。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其中兩根小棒長度分別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種情況?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結論:第三根小棒的長度在4厘米與16厘米之間,如果不確定是整厘米數(shù)的話,它有無數(shù)種可能。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題,既復習了今天所學內容,又為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己探究的空間,使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課內總結,內化新知。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43~45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能正確辨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使學生在折、剪、拼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具準備:
教師,正方形紙、長方形紙若干;剪刀一把;釘子板一塊;方格板一塊;小豬頭像一個;磁性白板和磁珠。
學生,釘子板一塊;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兩張;剪刀一把;水彩筆;課前收集的有關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
二、實踐操作,獲取新知
1、動手折、剪三角形。
、抛寣W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教師拿正方形紙,讓學生判斷對不對。
⑵提出要求:把這正方形紙對折一次,變成一模一樣的兩個部分。
、侵该菔尽
讓不同折法的學生演示自己的折法,并說說分別折出了什么圖形。
在師生交流中揭示三角形的名稱。
學生動手折一個三角形。
、葎邮旨羧切。
老師示范,學生剪
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這兩個三角形怎么樣?
老師送給學生一件禮物,打開,出現(xiàn)四個三角形,老師貼在黑板上。
、烧J識三角形的一些變式圖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
2、動手拼、擺平行四邊形。
、乓笥脙蓚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圖形。學生擺。
、普故緦W生的成果。
5個學生展示擺的圖形。
學生采訪展示的學生,拼成了什么圖形:
小魚、蝴蝶、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讓學生評價拼的怎樣?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揭示平行四邊形的名稱。
、钦J識平行四邊形的一些變式圖形。
三、穿插活動,鞏固認識
1、讓學生用肢體來表現(xiàn)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鼓勵同桌或小組共同完成)
學生嘗試合作拼成平行四邊形,師生合作拼成三角形。
2、展示課前收集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房子頂上是三角形;
3.指導看書第43頁和44頁。
認識紅領巾、路牌,認識三角形。
認識柵欄門、起重機、樓梯的截面,認識平行四邊形。
用生活中的例子進一步豐富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并要求選出一個最喜歡的圖形用水彩筆涂上顏色。
學生活動。
四、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全般展示、評點正確和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把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改圍正確。
學生再圍平行四邊形。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完成后展示、評點。
3、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剪)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
4、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五、全課小節(jié),板書課題。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思想,使學生認識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通過學習實際操作,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學會三角形按角分類。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4.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通過電腦動態(tài)展示,復習銳角、直角、鈍角及角的邊、角的頂點等概念。如果在角的兩邊取一定長度,得到兩條什么線?把這兩條線段連接起來,這是什么圖形?
二、感悟抽象建立表征
1.師:我們學過了“三角形”(板書課題),說一說你見到的物體中,有哪些面是三角形的?(紅領巾、三角板、三角巾、房梁等。)
2.做練習紙上的習題。做后討論下面的問題。
。1)題中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2)題中哪些圖形不是三角形?為什么?
。ㄓ煞穸ɡC突出“圍成”、“線段”這些詞。)
3.師:大家討論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
4.討論后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5.(課件展示圖形)
。1)師:這是一個三角形。它由3條線段圍成。請看整個三角形,3條線段(邊)圍成三角形,除了原有的線段(邊)之外,還有了些什么?(還有了角、頂點。)
。2)請指出圖中的邊、角、頂點。(注意學生指的是否正確。如“邊”是連接兩個端的線段;“角”是從一個端點引出的兩條射線之間所夾的平面部分,“頂點”是兩條邊公共的端點。方向方位都不能指錯。)
(3)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三、回歸生活感悟特性
1.小實驗:
。1)教師拿出一個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一個用四根木條釘成的四邊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輕輕地拉兩個圖形。
師:各有什么感覺?(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三角形拉不動。)
思考:其中有什么問題?或者有什么道理?
。2)師:(拿出一張容易活動的椅子)這張椅子前后晃動。我們一起動手把它修好。想一想:用什么辦法使這張椅子不再晃動?師生共同用木條釘椅子,并指引學生看到木條與椅子的兩條邊框構成一個三角形,如右圖,椅子就不晃動了。
小結:一個三角形,只要它的3條邊的長短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也就固定不變了,這就是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2.師:三角形的這種“形狀不變的穩(wěn)定性”,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3.三角形的分類
(1)電腦顯示說出三角形中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這三個不同的三角形分別是什么三角形?學生自學課本P136
(2)學生動手操作(按角給三角形分類)小組合作交流。
。3)小結: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畫圖操作感悟關聯(lián)
1、復習“垂線、垂足”的概念
2、閱讀課本第137頁“從三角形……叫做三角形的的底”。
3、畫“高”。
。1)理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
。2)確定一個頂點,找出它的對邊。圖略:
。3)用三角板畫垂線
操作程序:①將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和底(對)邊重合。
、趯⑷前逖氐祝▽Γ┻呄蚯捌叫幸苿印J谷前宓牧硪粭l直角邊通過頂點。
、圩笫职醋∪前,右手畫垂線。
。4)基本操作訓練,要求只將三角板擺好,垂線暫不畫。
4、教學“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底”。
(1)讓學生找出“頂點”和“垂足”,以及“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
(2)用三角板畫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通常畫成虛線,并標明直角符號。學生畫高時,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3)用直尺量這條高的長度。
五、游戲——摸三角形
。1)摸一個直角三角形,摸好后舉起來讓大家看,看誰摸得又對又快。
(2)摸一個鈍角三角形。
。3)摸一個銳角三角形。
六、課內總結,課外延伸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22——24頁《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jīng)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并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感受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確測量底和高。
4.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測量底和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出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特征?
(是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對紅領巾的形狀就是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歸納并板書:
相同點:都有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不同點:角的大小不相同,邊的長短不相等。
(6)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畫好后,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2.教學例題。
(1)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磥硌剑蹅兛紤]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2).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xiàn)有兩根小棒,一根長4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及時點評。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jīng)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4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shù)谌吺菐桌迕椎臅r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的原因。
①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fā)現(xiàn)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4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4<6,所以圍不成。
、诮處煟合旅嫖覀冊賮眚炞C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2+4=6,所以不能圍。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3厘米,問:當?shù)谌“羰?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3+4>6。課件演示。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xiàn)算式:4+4>65+4>66+4>67+4>68+4>69+4>610+4>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jīng)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fā)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10厘米不能圍,可是10+4>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 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shù)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shù)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 擺三角形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jié)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2)(準備小棒)現(xiàn)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wěn)定)
。2)拉一拉剛才的三角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板書:穩(wěn)定性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
1. 什么是三角形
剛才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手勢表示哪個是三角形?
根據(jù)剛才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么是三角形?
。ㄖ攸c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么?(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么?(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么?(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 分類
2. 剛才大家表現(xiàn)非常棒,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那現(xiàn)在看看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樣?
出示六種三角形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回指導。
生匯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 1個? 3個?
直角三角形 1個
鈍角三角形 1個
3、小游戲:
猜角游戲 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么三角形?
說說什么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 )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 )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 B有兩個角是銳角 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 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兩個銳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認識三角形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3-23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8-11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8-03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07-22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精選5篇)02-01
三角形的認識板書教學設計(精選14篇)07-14
三角形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10
《認識比》教學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