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導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是什么你知道嗎?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整理的相關考試內容,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青少年偏差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吧。
一、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了解]:
(一)青少年發(fā)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1. 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認為青少年期的重點就是人類“再繁衍的歷程”’青少年也要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發(fā)展螺旋論則認為個體的成長即是“被遺傳所導引的成熟過程”,成長具有“律動順序”,形成了“螺旋狀”,逐步爬升,使機體日益成熟與精密。
2. 精神分析理論主要觀點
以弗洛伊德( Freud)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論在性心理發(fā)展理論、欲力再現(xiàn)論、人際關系論、心理社會論等的闡述中特別提到“認同作用”對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影響。經由認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質與價值觀(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與同伴的特質與價值觀),使自己能夠深層地感受與他人的相似性與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發(fā)展。
3. 社會學習理論主要觀點
根據(jù)班杜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青少年通過觀察歷程就能進行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影響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來源有4個方面:成就實現(xiàn)、替身經驗、口語說服、情緒激起
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幾種治療技術:
(1)實例楷模法。引導青少年觀看實例,如電影、電視、錄音帶的示范,使當事入學習適當?shù)男袨椤?/p>
(2)認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認知結構或自我效能著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可能。
(3)激發(fā)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現(xiàn)先前覺得自己無能的行為,或經治療者的示范,使青少年發(fā)現(xiàn)事實并沒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與對事情的掌控或駕馭能力,經過試驗而能面對困難,消除恐懼,進而消除不良行為。
4. 認知發(fā)展論主要觀點
皮亞杰( JeanPiaget)認為青少年時期是形式運思期階段,該階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態(tài)不再局限于具體的事務或問題,開始運用抽象的、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斷,并解決周圍的問題。而經過同化與調適兩個歷程,個體可能擴展既有基;蛐拚扔谢!烧呓换プ饔貌拍苁箓體達到適應,并獲得知識。
5. 社會文化論主要觀點
社會文化決定了青少年的人格發(fā)展,青少年的發(fā)展是社會期望的產物。文化連續(xù)性對于青少年成長有重要影響,青少年社會工作中要多訓練青少年學習成人的角色行為,多承擔個人責任,盡可能地以成年人所需具備的行為標準與角色行為來引導他們,以免擴大成人與青少年之間的鴻溝。
(二)青少年偏差理論的主要觀點
1.社會次文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2.社會互動理論主要觀點(引申出標簽理論)
3.社會聯(lián)結理論的主要觀點
社會聯(lián)結理論的核心概念是社會聯(lián)系,赫胥指出了社會聯(lián)系的4個構成成分:
(1)依附感;(2)承擔感;
(3)參與感;(4)信念
4.整合理論的主要觀點
(1)把社會控制理論和社會結構理論進行整合,認為生活在無組織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個人接受社會化過程不足,緊張和被社會隔離的感覺及正常的社會制約關系的弱化,導致個人拒絕傳統(tǒng)的社會價值,參與犯罪亞文化群,因得到犯罪團伙的贊許,進一步強化了犯罪的價值觀念,從而更多地選擇犯罪的行為。
(2)將緊張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社會控制理論綜合在一起,認為社會制約程度的降低以及自己的緊張感會驅使人們去尋找同樣心態(tài)的犯罪團伙,并逐漸依賴犯罪團伙;與犯罪團伙的交往會強化其消極態(tài)度,而導致從事犯罪行為。
(3)把整合理論進一步整合,提出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理論,強調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青少年犯罪本身與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由于青少年成長的每個時期中,家庭、學校、朋友的影響是不同的,在每個時期,青少年犯罪這一結果又反過來影”向導致其產生的各種因素,進一步加強了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是出現(xiàn)了職業(yè)性慣犯。
【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相關文章:
中級社工考點:醫(yī)務社會工作概述02-06
中級社工考點:家庭社會工作的定義08-11
中級社工考點: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05-18
中級社工考點: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05-20
中級社工考點: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概述03-31
2017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05-04
中級社工2017考點:優(yōu)撫醫(y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11-28
中級社工實務考點速記: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