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歷史人物高棅簡介

時間:2023-07-24 13:26:02 賽賽 歷史人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人物高棅簡介

  高棅,字彥恢,后改名廷禮,號漫士,福建長樂人。高棅少有詩名,又工書擅畫,時人或稱為“三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人物高棅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人物高棅簡介

  歷史人物高棅簡介

  高棅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卒于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年七十四歲。自幼秉性敦厚,孝敬父母,博覽群書,尤其擅長作詩、書法、繪畫。明洪武年間(1368~1398)高棅與陳亮、王恭等文人學士結為至交,并與鄭定、王錫等文士詩酒唱和,與林鴻、陳亮、王恭、鄭定等十人合稱“閩中十才子”。永樂二年(1404),高棅以布衣薦入京城參與纂修《永樂大典》。高棅任翰林院待詔。永樂六年(1408)十二月,《永樂大典》編纂成功,部分編纂人士遣歸故里,高棅仍留在翰林院,并于永樂十年(1412)升為典籍。永樂二十一年(1423),高棅卒于南京官舍。高棅的詩、書、畫時人稱為“三絕”,藝術成就甚高。他的書法推崇米芾,山水畫學元人高房山,筆力蒼古,墨氣秀潤,自成一家。他臨摹方壺的煙云山水畫,尤其精妙絕倫,求畫者甚眾。

  高棅成就最高的是詩歌,尤精于五言古詩。他首倡詩歌以唐詩為典范,入京前所寫大量詩歌,大多描述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寫得好的可與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柳宗元詩歌相媲美。入翰林以后,多作應酬詩文,無復清思。他和林鴻被后人稱為明代閩中詩文的開創(chuàng)者。他編的《唐詩品匯》是明初詩歌創(chuàng)作上復古崇唐思潮發(fā)展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對后來前后七子文學思想有直接的啟導作用。

  高棅的詩學思想受嚴羽的影響很深,對嚴羽《滄浪詩話》以盛唐為法作了進一步發(fā)揮,確立了分唐詩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而以盛唐為正宗的思想,并強調了辨體的重要性。辨體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認識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精粗邪正,長短高下”,辨體標準是提倡“盛世之音”,在藝術上崇尚“雅正沖澹”,并以李白、杜甫為代表之盛唐詩為典范。此外,《唐詩品匯》中已初步體現(xiàn)了格調說的思想!睹魇贰の脑穫鳌氛f高棅的《唐詩品匯》“終明之世,館閣宗之”(《明史·文苑傳》)《小草齋詩話》寫道:“明詩所以知宗乎唐者,高廷禮之功也!币苍S有過譽之處,但它對明代文學思想發(fā)展無疑還是產生過較大影響的。

  生平及著作

  高棅出生于元至正十年(1350 ),早年在福建龍門過著隱居生活,時而四處交游,永樂元年(1403)以布衣招入翰林為待詔,九年始升遷典籍。永樂二十一年(1423)卒于官,享年七十四歲。

  高棅創(chuàng)作的詩歌主要匯編為兩本集子,其山居時所作名《嘯臺集》,共收詩八百首,入京后所作名《木天清氣集》,共收詩六百六十五首。黃鎬《高漫士嘯臺集序》:“先生平日所作擬古歌行,長篇短句,或律或絕,積有八百首,皆自錄之,分為二十卷,名曰《嘯臺集》……抑予聞先生于永樂初,起為翰林,待詔為典籍之時,又有《木天清氣詩集》。”對于這兩本集子的評價,普遍是認為《嘯臺集》優(yōu)于《木天清氣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清朝館臣評價高棅詩集道:“今觀《嘯臺集》詩八百首,尚稍見風骨。至《木天清氣集》六百六十余首,大率應酬冗長之作!卞X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乙集》則認為:“漫士詩所謂《嘯臺集》者,其山居擬唐之作,音節(jié)可觀,神理未足,時出俊語,錚錚自賞!赌咎旒贩擦倭嗍,應酬冗長,塵土堆積,不足與宋元人作奴,何況三唐!

  兩本詩集同為高棅所作,其評價卻相差甚遠,其中轉折事件便是高棅進入了翰林,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其所作詩歌題材與表達的心態(tài)情緒發(fā)生了改變。

  詩作選摘

  【嶠嶼春潮】

  瀛洲見海色,潮來如風雨。

  初日照寒濤,春聲在孤嶼。

  飛帆落鏡中,望入桃花去。

  【夏谷云泉】

  云影蕩山翠,泉聲亂溪端。

  長林無六月,蘿薜生秋寒。

  【得鄭二宣海南手札】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戀舊游。

  故國又經花落后,遠書翻寄雁來秋。

  梅邊野飯逢人少,海上青山對客愁。

  為報羅浮云影道,早隨明月引歸舟。

【 歷史人物高棅簡介】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羅貫中的簡介03-06

金朝歷史人物簡介01-20

諸葛亮的歷史人物簡介01-25

花木蘭歷史人物簡介01-20

墨子悲絲的歷史人物典故簡介11-30

歷史人物吳三桂的個人簡介12-01

東漢末年將領高順生平簡介03-25

高鼎《村居》賞析及作者簡介12-10

河北四庭柱高覽的生平簡介01-20

歷史人物的趣聞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