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彈鋼琴的十大技巧
在鋼琴的快速演奏中,我們是無暇顧及每個音每個動作甚至每個細節(jié)是如何完成的,更多的是“跟著感覺走”。接下來,小編為您介紹了彈鋼琴的十大技巧,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手指要彎曲,以指尖部位觸鍵。
觸鍵時,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與鍵面成90度直角后傾少許的基本垂直角度。觸鍵時,各手指最前端小關節(jié)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撐的弧形狀。彈琴時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彈出的音才會結實,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關節(jié)就必須挺立;如塌陷,一定松軟無力,也就彈不出充實的聲音.這就是手指小關節(jié)要挺立的原因。彈琴時,指尖觸鍵時間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動延留也越長。一般人彈琴如手指彎曲,指尖反應力會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觸鍵時間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這是手指要彎曲的又一原因。
二、彈琴時,手指要抬高,每個指頭彈每個音之前、之后都要抬高,暫間隔不彈的指頭也要抬高。
抬時,手指要保持彎曲。彈琴時手指抬高,指頭才能距琴鍵一定距離,才可產(chǎn)生足夠的慣性力,彈出結實有力的聲音,使聲音有足夠的泛音震動延留。再者,練琴時手指抬高,還可加大指頭的動作量,增強手指彈奏機能的訓練效果。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三、以手的掌關節(jié)為發(fā)力點
要以手指與手掌相交處的掌關節(jié)為彈奏的主要發(fā)力點,掌關節(jié)要發(fā)出足夠的力量,必須做到:
1、動作敏捷;
2、動作幅度盡量大;
3、動作用力。
四、彈音階與琶音,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松。
手腕和小臂這兩處彈琴最易緊張,酸累的部位,要盡量放松。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個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識地隨之用力和緊張;手腕和小臂放松,手指也隨而軟弱無力。要盡力協(xié)調二者的關系,使前者用力,后者放松。這一課題較難,但必須解決。
五、彈音階與琶音,要用手指處自身的獨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來加壓、加力。
不少人彈奏,由于手指無力,一味用手腕、手臂加壓、加力,這就往往產(chǎn)生兩種不良后果:一是手腕、手臂因而酸累不堪,致難于持續(xù)彈奏,個別嚴重者甚至把手彈壞,變成所謂‘職業(yè)病’;一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即由于的手指無力而借助手腕、手臂;又由于借助手腕、手臂,手指養(yǎng)成對借助手腕、手臂的依賴性,自身之力就總練不出,總要借助,依賴。衡量借助手腕、手臂有無加壓、加力的外觀標準,是看彈奏時手腕和小臂有無強烈抖動。如抖動強烈,則表明在加壓、加力;反之,如加以約束使之強烈抖動不得,則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因此,克服手指因無力而借助手腕、手臂這一毛病的有效辦法就是,彈奏時嚴格約束手腕和小臂的強烈抖動,便手指在無外力借助下自行活動,逐漸練出獨立功力。人體手臂的大多處,即手掌、小臂、大臂乃至肩,彈琴都有可能酸累;唯有一處,就是日夜不停地彈,也永不會累,就是手指。因此,只有當手指練出充分獨立功力,彈奏不須依賴其它外力,彈琴才能持久、自如,才能彈好。
六、彈音階與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體成一直線,并與鍵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于手掌,而絕不可高于手掌。因為,有條規(guī)律:手腕略低于手掌,彈出的音就能結實、有力,果粒感強;而手腕高于手掌,彈出的音必輕飄、模糊、缺乏果粒感。當然,有些樂曲中的音階或琶音織體,音樂表現(xiàn)特別要求輕飄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于手掌來彈,這是特定情形,另當別論。有些人彈琴,手腕高出兩邊的手掌和小臂,像個駝峰。還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彎而直伸,像只爬行的烏龜,彈出的音也模糊不清。這些壞毛病都必須糾正。
七、彈音階與琶音,手背內、外兩端高低要大體相等,整個手背呈基本水平狀。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彈琴因四、五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端四、五指處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四、五指彈出的音也因而軟弱模糊。這樣,還往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四、五指無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壓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動,而練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變?朔@一惡性循環(huán)的辦法是,彈奏時嚴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時,有意識地將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給四、五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力量慢慢練出。四、五指充分抬動,彈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八、彈音階與琶音,大指前半截應自然向里微微彎曲,后半截與手掌要稍有間隙。
有些人彈琴,大指前半截不向里彎,而向外逆撇,后半截與手掌緊緊并貼,這種姿勢完全違反生理自然。大家可以試試,大指若外撇,不僅大指本身緊繃、僵硬,連手的整個內側半邊也必然緊繃、僵硬。
九、彈音階與琶音,手指、手掌,特別是掌關節(jié)處都要凸起、挺立,整個手,形成一個自然形態(tài)的“架子”、“模子”狀。
這個“架子”、“模子”既不能緊繃、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軟,而要松緊、軟硬適當,呈自然狀態(tài)。有些人彈琴,手繃得又緊、又僵、又硬,像只鐵爪;有些人彈琴,手松垮垮、軟棉棉、像團棉花,都是不對的。
十、彈琴,包括彈音階與琶音時,整個手臂要置于自己感到適當、舒適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緊緊夾著身子。也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過分外撇和高懸。這都是壞習慣,應糾正。
拓展知識:鋼琴演奏常用技巧
一、音階
音階24個大小調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別看簡單但是要彈好非要下很長時間的努力苦練才可以。不難看出很多大型奏鳴曲、樂曲、協(xié)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階,如果24個大小調音階彈的非常好這根本就不是難事了。彈音階要注意的是讓所有音發(fā)出來的聲音都要保持一致,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不能有輕有重。
二、琶音
包括24個大小調琶音跟屬7減7琶音,這個是建立在音階之上的東西,主要練習手指之間的擴張和伸縮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練習。彈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鋼琴曲中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樣的琶音都會出現(xiàn),但全都是24個大小調屬減7琶音的變形模式。
三、八度
八度的演奏技巧有兩種,第一種只用手腕技巧,第二種在用手腕的基礎上加上手臂一起完成。
初練八度時,可從下列基本練習方法入手:
1.在一個鍵上重復彈多下,再換彈另一鍵。
2.彈各種下同八度音階與琶音。
3.彈自己確定的各種八度模進音型。
八度彈奏應達到的效果標準:
1.聲音堅實、飽滿,有亮度,又有厚度。
2.聲音凸立、挺拔,有立體感。
3聲音干凈利落、清晰,有顆粒性。
4.聲音敏銳.短促,有彈性。
5.節(jié)奏準確、靈敏、生動,有節(jié)奏動力感和節(jié)奏感染力。
6.發(fā)音整齊。彈單手八度時,構成八度兩音之間相互整齊;彈雙手八度時,兩個八度之間
相互整齊
四、大跳
大跳就是很機械的動作,尤其是2個八度以上的大跳,純粹是肌肉記憶,這個一開始慢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練才能讓肌肉記住位置,而且慢練的時候需要弧度,這樣快彈的時候就不至于錯音無數(shù)了。
五、輪指
常用的輪指有3個指有4個指的,彈的要非常清楚非常好的顆粒性,不能有任何模糊,混的成分在里面。
六、和弦
這個技術難點一直讓很多人頭疼,不過主要還是練習方法問題,不管是幾個音的和弦彈下去都要整齊,不能有前有后。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輕巧干凈利索。F和弦要有種金屬般的聲音,彈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彈下去的和弦給人一種發(fā)飄的感覺。
七、手指獨立練習
不建議初學鋼琴的人就練這個,等把車爾尼等彈的非常利索之后再開始練這個比較好。
什密特鋼琴教程,非常難的一本,但是彈過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不可解決的技巧問題都不再是困難的了,李斯特的夜鶯就是非常好聽的一首小樂曲,但是很多人總也彈不利索,就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手指獨立問題。
八、三度、六度音階
三度、六度音階是一個難點,比起八度音階來難彈得多,特別是六度音階。彈鋼琴除了手指以外,還有大腦的控制在起作用。沒有完善的控制,兩手就要錯亂。因此三度、六度就比八度難彈。這種控制,也需要苦練才能見效。
三度雙音彈奏要使手腕盡量保持平穩(wěn),運用手指動作和手腕的左右運動的力量將重量送到每個雙音的琴鍵上,由于重量要“沉”下去,因此,掌關節(jié)的支撐力量要保持住,否則手型就會塌陷下去,導致手指運動受到限制。
六度雙音有兩種方式的彈奏,一種是六度斷奏:由于手指要準備、保持支撐的力量,因此動作主要由小臂、手腕的柔韌的上下動作來完成,整個手臂要保持協(xié)調。
【彈鋼琴的十大技巧】相關文章:
常用十大翻譯技巧05-08
十大戶外徒步技巧09-03
學習摩登舞的十大技巧04-07
十大演講技巧秘籍最新總結04-11
彈鋼琴打開虎口的方法06-21
怎么彈鋼琴的跳音03-26
怎樣快速學會彈鋼琴07-13
社交技巧聊天技巧04-25
成功直銷的溝通技巧演講技巧03-21
街舞的十大種類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