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小鎮(zhèn)隨筆散文
鳳凰小鎮(zhèn),坐落在四面環(huán)山的狹長谷地,一條彎彎的小河,像一條潔白的哈達從中穿過,沿著河流徐徐展開的是一幅金色的畫卷,稻谷在稻田里翻滾著金色的谷浪。
秋天的鳳凰小鎮(zhèn),可以說是四季中最美,最令人難忘的季節(jié)。當樹葉開始叛逃枝干,南遷的鴻雁哀鳴著從小鎮(zhèn)的上空飛過。稻田呈現(xiàn)給人們的是一片金黃,秋風拂過,金色的谷浪如同翻滾的海洋,“沙沙”的聲音,是它奏起的歡樂樂章。稻田在秋日的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仿佛為小鎮(zhèn)平添了一圈金色的光環(huán)。
抬頭望向蒼藍空曠的天空,天空似乎也因秋的到來而特意打扮了一番,給人一種天高氣爽、風輕云淡的感覺。一行南遷的鴻雁從我的眼際匆匆劃過,在天際沒有留下半點的漣漪。秋風起,鴻雁遷徙,飛往那未知名的地區(qū)與國度。而這一切,被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時更讓身處異鄉(xiāng)的我感慨萬千。似乎那遷徙的鴻雁經過我的故鄉(xiāng),它的肚里滿載著故鄉(xiāng)給它準備的谷粒,它的脖子上,系著故鄉(xiāng)捎給我的書信。
往事盈上心頭,不覺悲傷已盈滿眼眶。一滴不知名、咸咸的神秘液體,悄然光顧眼眶,里面包含著未知的憂傷。心里知道痛,但卻找不到更好的詞語來描繪與形容,只是靜靜地看著異鄉(xiāng)滿山的紅葉和金黃的稻田,暗自神傷......
收獲的季節(jié),是金桂飄香的時令。但我卻在金色谷浪的濤聲中拋開了父母,叛逃故鄉(xiāng),像一個孤魂野鬼般的在外漂泊,流浪。在流浪、漂泊的日子里,曾千般地夢回故鄉(xiāng),夢見父母。但夢醒后的我,卻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xiāng),何時才能扛上父母從肩上卸下的重擔;貞,像水庫泄洪的閥門,一旦打開,似乎就很難關上,故鄉(xiāng)發(fā)生的劇情在心底一幕幕上映。
嘴里習慣性叼著煙斗的阿爸,站在鳳凰小鎮(zhèn)的秋風里,唱著那首古老的歌謠,牽著那頭啃食了多少個秋季的老牛,在寂靜的山野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國畫。然后在秋風里和他身后的老牛,在土地上重復演繹多個故事中慢慢老去。秋風無情地裂開了父親厚厚的唇,風干了他淳樸善良的臉頰,在那樸實而淳樸的臉上,爬滿了叫皺紋和歲月的東西,那是人人為之害怕的年輪。
爺爺站在秋日的風里,不服老地背著竹簍,拿著裝有鉤子的竹竿,看著老屋旁掛滿金黃的柿子樹笑呵呵,那沒牙的嘴裂成了一條縫。不服老的爺爺一步步逼近柿子樹,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柿子樹,一手倚著枝干,一手用帶鉤子的竹竿去摘掛滿柿子的枝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掛在面前的竹簍里,那滿樹金黃的柿子如同爺爺最疼的孫子,他懂得用怎樣的方法去呵護他。而那掛滿金黃柿子的樹干,留住了秋的顏色,卻留不住爺爺頭上僅剩的幾絲黑發(fā)。爺爺在秋天里采摘著秋天的顏色,收獲著他晚年的幸福。
燈光下專心致志刺繡的阿媽,穿針引線的手活已不勝當年,那叫歲月的痕跡,遮擋了她的眼睛。雖入秋季,但還沒有收割,這個時候,是阿媽最清閑的時候,閑下來的阿媽,卻有顆閑不下來的心。阿媽總會從那塵封已久的箱底,拿出在她年輕時為她未來媳婦做的嫁衣,那是她一針一線,在多少個煤油燈下繡出來的桃花瓣。有時,阿媽也會跑到田里,用手慢慢地觸摸著那飽滿的玉米。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捏捏那個。那地里的玉米齜牙咧嘴地笑彎了腰,露出了滿口的金牙。看著金黃的玉米,阿媽的嘴角裂開了縫,眼睛瞇成了一條線。
梯田里未收割的稻谷,在秋風里爭先恐后地搖曳著那飽滿的頭顱。從山腳到山頂,一塊塊的梯田繪成了一幅魚紋,像一條金色的鯉魚,在秋日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阿爸同幾個叔伯,正把“板斗”從寨老家里搬了出來。(板斗,一種木做的,呈梯形狀,寬口處不密封的器具。)然后阿爸和幾個叔伯輪流背到梯田里,他們的笑聲和勞動的歌聲在秋日的鳳凰小鎮(zhèn)上空徘徊。放眼呈梯子形狀逐級上升的稻田,阿媽和幾個嬸嬸一邊在割成熟的稻谷,一邊在談論今年的豐收。幾個頑皮的小孩在田埂邊搜尋著,尋找那叫著“螞蚱”的小動物,當然,這是被現(xiàn)代都市人稱之為“蝗蟲”的東西,而在農村,不管是在孩子的眼里或者大人的眼里,那可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當搜尋到“螞蚱”蹤跡的時候,便小心翼翼地去抓住它,害怕因動作太大而引起響動驚動它逃走。為什么說“螞蚱”對小孩子或者大人的誘惑力那么大?那是因為螞蚱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把抓獲歸來的螞蚱用線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拿回家里,放火上一烤,或者直接放在油鍋里炸成金黃,再加上點鹽和其他什么的,那味道可真賽過人世間的任何一道美味。當然大人雖然支持抓螞蚱,但也只允許孩子們在割完稻谷的田里,而未割完稻谷的田里,是不允許孩子們踏入半步。但割完稻谷的田里,螞蚱卻很少,所以,孩子們也就不會聽大人的叫喊,依然在還沒有割完稻谷的地方抓,由于抓捕的技術不精,往往會把那成熟得搖搖欲墜的稻谷弄得掉了一地。而往往這時,就得承受大人的一頓罵或者一頓打。
阿媽抬頭望了望開始西落的太陽,便停止了手中的忙著的活,叫上同家的嫂嫂,從那“板斗”里盛了一袋谷粒,扛著和同家的嫂嫂一同往家里走去。不多時便從那吊腳樓里傳出錘子與石臼碰撞的聲音。發(fā)出聲音的東西叫碓(dui)(用木石做成的舂米的器具,用于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石臼:shijiu,用石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
當?shù)竟鹊臍っ撀渲,然后把米從石臼里弄出來,再弄在簸箕里去糠(簸箕,揚米去糠的器具,用藤條或者去皮的柳條、竹條編成的大樶子)。做成新年收獲的食物,那是用來與來幫忙收割稻谷的人共同分享的東西,當一袋接著一袋的稻谷被別人從田里背到家里的時候,阿媽和同家的嫂嫂已把飯菜做好了擺在了桌上,等待辛勤勞作一天的人來共享。
谷物歸倉,牛羊歸圈的時候,忙了一天的人聚在家里分享著豐收的喜悅。而那特意遺留在田里的谷粒,成了鳥雀撒歡的天堂。因為在鳳凰小鎮(zhèn)里,至今還保留著一些被世人稱之為陋習的習慣,淳樸的村民在收割時,總會把田里的食物故意遺留在田地里,贈給那些留下來過冬的動物或者是去往遠方從這里路過的動物。小鎮(zhèn)里的人與人之間沒有鉤心斗角的心態(tài),沒有把金錢奉為至上的概念,鳳凰小鎮(zhèn)的人們都有著一顆顆善良而樸實的心,他們用樂觀豁達、不思回報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人生短暫的幾十年。
秋日里的鳳凰小鎮(zhèn)美輪美奐,民風淳樸。而鳳凰小鎮(zhèn)是我的家,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是動物嬉戲的天堂,更是飛往他鄉(xiāng),長途跋涉最需要補充食物的鳥兒停留的地方。而我在它身上停留不久后,也將要匆匆地與那群停留下來補充食物的鳥兒去往他鄉(xiāng)......
【秋日里的小鎮(zhèn)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秋日隨筆散文06-11
秋日里的愛情散文07-27
閑情秋日隨筆散文02-09
秋日的感悟隨筆散文02-06
秋日感懷隨筆散文05-31
秋日散文隨筆08-07
秋日陽光隨筆散文05-24
江南的小鎮(zhèn)散文隨筆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