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選修3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課的時候,老師主要講解的是必修課本的內容,選修課本的知識是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和理解的。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選修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選修3知識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獲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 。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離獲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轉錄法和化學合成法。
3. 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義: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術。
(2)目的:獲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雙鏈復制
(4)過程:
第一步:加熱至90~95℃DNA解鏈為單鏈;
第二步:冷卻到55~60℃,引物與兩條單鏈DNA結合;
第三步:加熱至70~75℃,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從引物起始進行互補鏈的合成。
(5)特點:指數(2^n)形式擴增
第二步: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并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fā)揮作用。
2. 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
(1)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獲得所需的蛋白質。
(2)終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標記基因的作用:是為了鑒定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常用的標記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1. 轉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并且在受體細胞內維持穩(wěn)定和表達的過程。
2. 常用的轉化方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其次還有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技術。方法的受體細胞多是受精卵。
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原核生物作為受體細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為單細胞、遺傳物質相對較少 ,最常用的原核細胞是大腸桿菌 ,其轉化方法是:
先用Ca2+處理細胞,使其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 ,再將重組表達載體DNA分子溶于緩沖液中與感受態(tài)細胞混合,在一定的溫度下促進感受態(tài)細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轉化過程。
3. 重組細胞導入受體細胞后,篩選含有基因表達載體受體細胞的依據是標記基因是否表達。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1. 首先要檢測轉基因生物的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雜交(DNA-DNA)技術。
2. 其次還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雜交(DNA-RNA)技術。
3. 最后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方法是采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4. 有時還需進行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生物抗蟲或抗病的鑒定等。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yǎng)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yōu)橐胰,再變(yōu)榇姿帷?/p>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制作:
1)菌種: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yōu)良毛霉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3H6O3+能量
2)制作過程:①將清水與鹽按質量比4:1配制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后,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fā)酵的無氧環(huán)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①方法:比色法;
、谠恚涸邴}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高中生物選修必備知識點
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
1、培養(yǎng)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yǎng)基和液體培養(yǎng)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yǎng)基和天然培養(yǎng)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yǎng)基和鑒別培養(yǎng)基。
2、培養(yǎng)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yǎng)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yǎng)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huán)、接種針滅菌;干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yǎng)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yǎng)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yǎng),可分為兩步:制備培養(yǎng)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yǎng)基的制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通過連續(xù)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yǎng)基表面,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涂布到培養(yǎng)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yǎng)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tǒng)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tǒng)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置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yǎng)基是否受到污染:實驗組的培養(yǎng)基中接種要培養(yǎng)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yǎng)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置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yǎng)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yǎng)基用該選擇培養(yǎng)基,對照組中培養(yǎng)基用普通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如果普通培養(yǎng)基的菌落數明顯大于選擇培養(yǎng)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yǎng)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yǎng)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鑒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高中生物選修3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選修3知識點歸納01-26
高中生物選修1的知識點總結11-07
高中生物選修1知識點總結11-26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11-13
高中生物選修3必考知識點大全04-06
高中生物選修3填空題知識點11-07
高中生物選修一基礎知識點總結12-05
高中生物選修3知識要點總結11-21
高中生物選修3重點知識點歸納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