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詩詞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杜甫經(jīng)典詩詞

時間:2022-11-04 14:47:36 詩詞 我要投稿

杜甫經(jīng)典詩詞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

  杜甫《絕句》原文

杜甫經(jīng)典詩詞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注釋

 、龠t日:指春天。

 、谀嗳冢捍喝諄砼R,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埒x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yán)武入朝,當(dāng)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yán)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dāng)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經(jīng)典詩詞2

  【年代】:唐

  【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一)

  【內(nèi)容】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

  【賞析】: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jié),即古代的夔州,就進(jìn)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jù)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鞍蜄|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鞍汀、“東”字在首句重復(fù),前分后合,構(gòu)成由舒緩轉(zhuǎn)急促的節(jié)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爸邪椭畺|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chuàng)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diào),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dá)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jié)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下兩句進(jìn)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鞍椎邸奔窗椎鄢,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jù)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zhèn)壓,所以說是“三峽鎮(zhèn)”。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鞍倮侮P(guān)”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lián)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jié)風(fēng)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tǒng)手法作對照,就會發(fā)現(xiàn)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tǒng)絕句注重音調(diào)的平仄諧調(diào),句格的穩(wěn)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diào),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tǒng)絕句注重風(fēng)調(diào),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lián)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fā)之”(楊仲弘語),構(gòu)成轉(zhuǎn)合,即使用對結(jié),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jié),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zhuǎn)折在兩聯(lián)之間,結(jié)束的音調(diào)戛然而止。三,傳統(tǒng)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lián)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杜甫經(jīng)典詩詞3

  《蜀相》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zhuǎn)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上С鰩煼ノ何唇荻⊥鲕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八陣圖》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登岳陽樓》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洞庭湖把我國東南之地劃分為吳、楚兩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親戚朋友故舊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隨自己。關(guān)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依著樓窗流下了眼淚。

  《旅夜書懷》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杜甫。古詩全文如下:

  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翻譯】

  微風(fēng)吹拂著江岸的細(xì)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嗎?年老病多也應(yīng)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江村》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杜甫。古詩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翻譯】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盤,小兒敲針作魚鉤。我老了,多病的身體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藥物,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么奢求呢。

杜甫經(jīng)典詩詞4

  1.杜甫經(jīng)典詩詞

  送率府程錄還鄉(xiāng)

  [唐]杜甫

  鄙夫行衰謝,抱病昏妄集。常時往還人,記一不識十。

  程侯晚相遇,與語才杰立。熏然耳目開,頗覺聰明入。

  千載得鮑叔,末契有所及。意鐘老柏青,義動修蛇蟄。

  若人可數(shù)見,慰我垂白泣。告別無淹晷,百憂復(fù)相襲。

  內(nèi)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給。素絲挈長魚,碧酒隨玉粒。

  途窮見交態(tài),世梗悲路澀。東風(fēng)吹春冰,泱莽后土濕。

  念君惜羽翮,既飽更思戢。莫作翻云鶻,聞呼向禽急。

  2.杜甫經(jīng)典詩詞

  龍門鎮(zhèn)

  [唐]杜甫

  細(xì)泉兼輕冰,沮洳棧道濕。

  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門雪云隘,古鎮(zhèn)峰巒集。

  旌竿暮慘澹,風(fēng)水白刃澀。

  胡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

  嗟爾遠(yuǎn)戍人,山寒夜中泣。

  3.杜甫經(jīng)典詩詞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杜甫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

  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天子憂涼州,嚴(yán)程到須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此行收遺甿,風(fēng)俗方再造。

  族父領(lǐng)元戎,名聲國中老。奪我同官良,飄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惡懷抱。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

  尊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寶;侍毂瓦h(yuǎn),云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

  4.杜甫經(jīng)典詩詞

  獨坐

  [唐]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斂洲渚出,天虛風(fēng)物清。

  滄溟服衰謝,朱紱負(fù)平生。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5.杜甫經(jīng)典詩詞

  九日寄岑參

  [唐]杜甫

  出門復(fù)入門,兩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安得誅云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是節(jié)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6.杜甫經(jīng)典詩詞

  驄馬行

  [唐]杜甫

  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種。

  夙昔傳聞思一見,牽來左右神皆竦。

  雄姿逸態(tài)何崷崒,顧影驕嘶自矜寵。

  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駿碨礌連錢動。

  朝來久試華軒下,未覺千金滿高價。

  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

  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

  晝洗須騰涇渭深,朝趨可刷幽并夜。

  吾聞良驥老始成,此馬數(shù)年人更驚。

  豈有四蹄疾于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時俗造次那得致,云霧晦冥方降精。

  近聞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7.杜甫經(jīng)典詩詞

  縛雞行

  [唐]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8.杜甫經(jīng)典詩詞

  早發(fā)

  [唐]杜甫

  有求常百慮,斯文亦吾病。以茲朋故多,窮老驅(qū)馳并。

  早行篙師怠,席掛風(fēng)不正。昔人戒垂堂,今則奚奔命。

  濤翻黑蛟躍,日出黃霧映。煩促瘴豈侵,頹倚睡未醒。

  仆夫問盥櫛,暮顏靦青鏡。隨意簪葛巾,仰慚林花盛。

  側(cè)聞夜來寇,幸喜囊中凈。艱危作遠(yuǎn)客,干請傷直性。

  薇蕨餓首陽,粟馬資歷聘。賤子欲適從,疑誤此二柄。

  9.杜甫經(jīng)典詩詞

  三絕句

  [唐]杜甫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yīng)飛。

  不如醉里風(fēng)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10.杜甫經(jīng)典詩詞

  病后遇過王倚飲贈歌

  [唐]杜甫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xù)弦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在于甫也何由羨。

  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

  王生怪我顏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

  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zhàn)。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

  惟生哀我未平復(fù),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斗酒諧終宴。

  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漩。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dāng)時得意況深眷。

  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常相見。

杜甫經(jīng)典詩詞5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yuǎn)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韻譯】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

  江南山澤是瘴疬流行之處,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里,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

  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路途遙遠(yuǎn)生與死實難估計。

  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靈魂返回是由關(guān)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梁,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

  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里。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yuǎn)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本詩乃是初夢所作。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fēng)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zhuǎn)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wǎng),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guān)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yuǎn)難測!乍見而喜,轉(zhuǎn)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xì)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guān)塞,多么遙遠(yuǎn),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xì)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yuǎn),江湖之間,風(fēng)濤險惡,詩人內(nèi)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guān)屈原的典故!盎陙項髁智唷,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這二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杜甫經(jīng)典詩詞6

  古詩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譯文翻譯

  我來這里終究是為了什么事?高枕安臥在沙丘城。

  沙丘城邊有蒼老古樹,白日黑夜沙沙有聲與秋聲相連。

  魯?shù)鼐票‰y使人醉,齊歌情濃徒然向誰。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托著我的深情。

  注釋解釋

  沙丘:指唐代兗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說為位于今山東肥城市汶陽鎮(zhèn)東、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對岸。而根據(jù)1993年出土于兗州城東南泗河中的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又名沙丘碑),兗州古地名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為魯西南重要治所,李白應(yīng)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學(xué)術(shù)界基本上認(rèn)同兗州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來:將來,引申為某一時間以后,這里意指自從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終究。

  高臥:高枕而臥,這里指閑居!稌x書·陶潛傳》:“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夕:傍晚,日落的時候。連:連續(xù)不斷。秋聲:秋風(fēng)吹動草木之聲。

  “魯酒”兩句:古來有魯國酒薄之稱!肚f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贝酥^魯酒之薄,不能醉人;齊歌之艷,聽之無緒。皆因無共賞之人。魯、齊:均指山東一帶。空復(fù)情:徒有情意。

  汶水:魯?shù)睾恿髅,河的正流今稱大汶河,其源有三:一發(fā)泰山之旁仙臺嶺,一發(fā)萊蕪縣原山之陽,一發(fā)萊蕪縣寨子村,流經(jīng)兗州瑕丘縣北,西南行,入大野澤。耿元端說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處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聯(lián)想到汶水,不能認(rèn)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參見《百家唐宋詩新話》)。

  浩蕩:廣闊、浩大的樣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說南征指南流之水。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四載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后,南游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詩文賞析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珍貴的一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rèn)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只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于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了杜甫,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fā)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回路轉(zhuǎn)、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jié)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lián)強似一聯(lián),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gòu)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說:“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zé)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并造成懸念!案吲P沙丘城”,高臥,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閑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應(yīng)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臥”,原因就在于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凌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復(fù)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fā)的方式迸發(fā)出來了。

  一二句偏于主觀情緒的抒發(fā),三四句則轉(zhuǎn)向客觀景物的描繪!俺沁呌泄艠,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于詩人來說,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fēng)中日夜發(fā)出瑟瑟之聲!耙股铒L(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边@蕭瑟的秋風(fēng),凄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皠e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比欢,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魯、齊,是指當(dāng)時詩人所在的山東!安豢勺怼,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翱諒(fù)情”,因為詩人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么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fā)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于魯?shù)氐奈髂。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你悠悠南行!痹娙思那橛诹魉,照應(yīng)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diào)的豐富多彩。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中,古體先于律體。但是,律體的盛行對于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例如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然不是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跡。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fā)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fēng)格。

杜甫經(jīng)典詩詞7

  1、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鸥Α斗勘芎R詩》

  2、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鸥Α毒湃占尼瘏ⅰ

  3、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鸥Α缎『持壑凶鳌

  4、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鸥Α顿浕ㄇ洹

  5、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鸥Α对乱箲浬岬堋

  6、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鸥Α毒湃諚罘钕葧姿廾鞲

  7、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鸥Α洞阂瓜灿辍

  8、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鸥Α洞喝諔浝畎住

  9、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鸥Α斗勘芎R詩》

  10、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鸥Α稓q暮》

  11、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鸥Α豆卵恪

  12、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鸥Α毒湃諚罘钕葧姿廾鞲

  13、況復(fù)煩促倦,激烈思時康!鸥Α断囊箛@》

  14、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鸥Α督^句二首》

  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鸥Α栋貙W(xué)士茅屋》

  16、日長唯鳥雀,春遠(yuǎn)獨柴荊!鸥Α洞哼h(yuǎn)》

  17、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鸥Α毒湃占尼瘏ⅰ

  18、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fēng)翠帶長!鸥Α肚瓕τ辍

  19、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鸥Α兜窃狸枠恰

  20、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鸥Α毒湃占尼瘏ⅰ

杜甫經(jīng)典詩詞8

  [唐]杜甫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

  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餧肉葡萄宮。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fēng)。

  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郭相謀深古來少。

  司徒清鑒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二三豪俊為時出,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青春復(fù)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鶴禁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

  攀龍附鳳勢莫當(dāng),天下盡化為侯王。

  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夸身強。

  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fù)用張子房。

  張公一生江?,身長九尺須眉蒼。

  征起適遇風(fēng)云會,扶顛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白環(huán),復(fù)道諸山得銀甕。

  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注釋:

  【1】諸將:指廣平王李俶、郭子儀等將士。

  【2】山東:此指河北一帶,華山以東地區(qū)。

  【3】清晝同:晝夜頻傳,見得捷報完全可信。

  【4】河:指黃河。

  【5】一葦過:一蘆葦可航,形容官軍渡河極易。

  【6】胡:指叛將史思明等。

  【7】命在破竹中:指叛軍之破滅已近在眼前。

  【8】祗(zhǐ)殘:只剩。

  【9】鄴(yè)城:相州,今河南安陽。

  【10】獨任:只任用。

  【11】朔方:指節(jié)度使郭子儀的朔方軍士。

  【12】汗血馬:一種產(chǎn)于邊地的寶馬。

  【13】餧(wèi):同“喂”。蒲萄宮:即漢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14】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東一帶的叛軍。

  【15】仙仗:皇帝的儀仗。

  【16】崆(kōng)峒(tóng):山名,在今甘肅平?jīng)鑫鳌?/p>

  【17】笛里關(guān)山月:笛聲里奏著關(guān)山月的益調(diào)。關(guān)山月為漢樂府橫吹曲名,為軍樂、戰(zhàn)歌。

  【18】萬國:即萬方。

  【19】草木風(fēng):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20】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復(fù)兩京的主帥。

  【21】轉(zhuǎn)。恨D(zhuǎn)而變得小心謹(jǐn)慎。

  【22】郭相:郭子儀。

  【23】司徒:指檢校司徒李光弼。

  【24】清鑒:識見明察。李光弼治軍嚴(yán),曾預(yù)料史思明詐降,終久必反,故說他清鑒懸明鏡。

  【25】尚書:指兵部尚書王思禮。

  【26】氣:氣度。

  【27】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遠(yuǎn)。

  【28】二三豪。褐咐顐m、郭子儀、李光弼等。

  【29】為時出:應(yīng)運而生。

  【30】濟時:救濟時危。

  【31】了:完畢。

  【32】“東走”句:翻用西晉張翰的話,意謂現(xiàn)在不必像張翰那樣避亂,可以放心做官了!妒勒f新語》:“張翰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33】“南飛”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說一般人民也有家可歸。

  【34】冠冕(miǎn):指上朝的群臣。

  【35】入:指進(jìn)入皇宮。

  【36】正耐:正相稱。

  【37】煙花:指朝賀時點燃的香煙。

  【38】鶴禁:太子的車。

  【39】鳳輦(niǎn):天子之車。

  【40】問寢:問候起居。

  【41】龍樓:皇帝住處,此處指唐玄宗的住地。

  【42】攀龍附鳳:這里指攀附唐肅宗和張淑妃的李輔國等?科溆袚泶魈泼C宗之功,回京后氣焰極高。

  【43】化為侯王:形容唐肅宗封官之濫。當(dāng)時肅宗大肆加封跟從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肅宗在靈武的扈從之臣。

  【44】汝等:斥罵的稱呼,指李輔國輩。

  【45】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

  【46】時:時運。

  【47】夸身強: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48】蕭丞相:漢代蕭何,此指房琯。

  【49】張子房:漢代張良,此指張鎬。

  【50】張公:指張鎬。

  【51】江?停褐笍堟“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52】征起:被征召而起來做官。

  【53】風(fēng)云會:風(fēng)云際會。動亂時明君與賢臣的遇合。

  【54】扶顛:扶持國家的顛危。張鎬曾預(yù)料史思明的詐降。兩京收復(fù),張鎬出力頗多。

  【55】青袍白馬:把安史之亂喻梁武帝時的侯景之亂。侯景作亂,部下皆騎自馬,穿青衣。

  【56】更何有:是說不難平定。

  【57】后漢今周:用周、漢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擬唐肅宗。

  【58】再昌:中興。

  【59】寸地尺天:指全國各地。

  【60】白環(huán):傳說中西王母朝虞舜時獻(xiàn)的寶物。

  【61】銀甕(wèng):銀質(zhì)盛酒器!缎⒔(jīng)援神契》載:神靈滋液有銀甕,不汲自滿,傳說王者刑罰得當(dāng),則銀甕出。

  【62】紫芝曲:秦末號稱”四皓“的四隱士所作。

  【63】解:懂得。

  【64】河清頌: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24—453年)鮑照所作《河清頌》。

  【65】望望:望了又望。當(dāng)時正遇春旱,農(nóng)民盼雨。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憂民之心。

  【66】淇(qí)上健兒:指圍攻鄴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鄴城附近。

  【67】城南思婦:泛指將士的妻子。

  【68】天河:即銀河。

  【69】洗甲兵:傳說武王伐紂,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作品賞析:

  杜甫《洗兵馬》詩中有句說“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贊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fēng)”)以歌頌戰(zhàn)局的神變開端。唐室在中興諸將的努力下,已光復(fù)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三句借用以說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dāng)時,安慶緒困守鄴城,所以說“祗殘鄴城不日得”。復(fù)興大業(yè)與善任將帥關(guān)系很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贊揚當(dāng)時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dá)一種意愿,希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fù)無限之功。以上有很多敘述的地方,“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chǎn)于邊地的名馬,春風(fēng)得意;助戰(zhàn)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備受款待,大吃大喝!梆](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陳而又略寓諷刺朝廷借用回紇兵之意。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明戰(zhàn)爭克捷的意思,節(jié)奏急促,幾乎使讀者應(yīng)接不暇,也猶如帶有破竹之勢。以下意思略微轉(zhuǎn)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結(jié)束上面的意思,當(dāng)時河北尚未完全克復(fù),說“清海岱”顯得用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唐肅宗居安思危,勿忘當(dāng)初“鑾輿播遷”、往來于崆峒山的艱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里”一聯(lián),極概括地寫出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guān)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這兩句提醒唐肅宗不要忘記苦戰(zhàn)的將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難。這兩句連同上兩句,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在歡快的用詞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極盡抑揚頓挫的情致,將作者激動而復(fù)雜的心情寫出。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開篇“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贊美!俺赏酢笔諒(fù)兩京時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zhuǎn)小”,贊頌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謹(jǐn)慎。隨后盛贊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yuǎn)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后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贊語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跡,又表達(dá)出對光復(fù)大業(yè)卓有貢獻(xiàn)的“豪俊”的欽仰!岸揽闀r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是為重整乾坤,應(yīng)運而生的!皷|走無復(fù)”以下六句承接“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寫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diào)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如鳥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dāng)”至“后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叭甑取倍浼磳Υ溯呑魃瓿庹Z,聲調(diào)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diào)復(fù)轉(zhuǎn)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扒嗯郯遵R”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來對比安史之亂中的叛將,說明叛將不堪一擊;“后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dāng)時,房琯、張鎬都已經(jīng)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復(fù)用他們,所以特加表彰,與贊揚“中興諸將”互為表里。張鎬于乾元元年(758)五月罷相,改任荊王府長史。這里說“幕下復(fù)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明“后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nèi)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xù)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文人們都在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并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nóng)夫盼雨;而“健兒”、“思婦”還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chǎn)的恢復(fù),均有賴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詩人勉勵圍困鄴城的“淇上健兒”要“歸莫懶”,寄托著希望他們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guān)切,表明他是把戰(zhàn)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fā)展生產(chǎn)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于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強烈愿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的基調(diào)是歌頌祝愿性的,熱烈歡暢,興致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guān)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dá)出來了,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xiàn)的某些不良現(xiàn)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并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宏亮的聲調(diào),壯麗的詞句,浪漫夸張的語氣,表達(dá)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甫的詩原本以“沉郁”的詩風(fēng)見稱,而此篇是杜甫古風(fēng)中的別調(diào)。從藝術(shù)形式看,采用了華麗嚴(yán)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杰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dá)的喜慶內(nèi)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diào)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熱情奔放中富有頓挫之致,詞句清麗而能有蒼勁之氣,詩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shù)感染力。

  今日讀者于古詩,常覺具有現(xiàn)實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頌”體詩歌難得佳構(gòu)。杜甫《洗兵馬》似乎是個例外。詩中有句道:“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贊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此詩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兩京克復(fù)后,相州兵敗前,作于洛陽。當(dāng)時平叛戰(zhàn)爭形勢很好,大有一舉復(fù)興的希望。故詩多欣喜愿望之詞。此詩凡四轉(zhuǎn)韻,每韻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fēng)”)以歌頌戰(zhàn)局神變發(fā)端。唐室在“中興諸將”(即后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復(fù)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云:“誰謂河廣,一葦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dāng)時,安慶緒困守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故云“祗殘鄴城不日得”。復(fù)興大業(yè)與善任將帥關(guān)系甚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贊揚當(dāng)時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dá)一種意愿,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fù)無限之功。以上多敘述,“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chǎn)于邊地的名馬(“汗血馬”),春風(fēng)得意;助戰(zhàn)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漢元帝嘗宴單于處,此借用。)備受款待,大吃大喝!梆](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寫中略寓諷意(作者一貫反對借兵于回紇)。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戰(zhàn)爭克捷之意,節(jié)奏急促,幾使人應(yīng)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勢。以下意略轉(zhuǎn)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時河北尚未完全克復(fù),言“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則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肅宗居安思危,勿忘鑾輿播遷、往來于崆峒山(在今甘肅平?jīng)鑫鳎┑钠D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里”一聯(lián),極概括地寫出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guān)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此聯(lián)連同上聯(lián),恰是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于歡快詞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極抑揚頓挫之致,將作者激動而復(fù)雜的心情寫出。故胡應(yīng)麟說“三年笛里”一聯(lián)“以和平端雅之調(diào),寓憤郁凄戾之思,古今壯句者難及此!保ā对娝挕肪砦澹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篇首“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贊美!俺赏酢奔春髞淼奶拼诶钤,收復(fù)兩京時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zhuǎn)小”云云,贊頌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謹(jǐn)慎。隨后盛贊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yuǎn)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后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贊語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跡,又表達(dá)出對光復(fù)大業(yè)卓有貢獻(xiàn)的“豪俊”的欽仰!岸揽闀r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為重整乾坤,應(yīng)運而生的!皷|走無復(fù)”以下六句承“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diào)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憶鱸魚”翻用《晉書》張翰語);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如鳥之有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喜慶的同時,另有一些現(xiàn)象卻是詩人斷乎不能容忍的。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dāng)”至“后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叭甑取倍浼磳Υ溯呑魃瓿庹Z,聲調(diào)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diào)復(fù)轉(zhuǎn)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扒嗯郯遵R”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擊;“后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dāng)時,房琯、張鎬俱已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復(fù)用他們,故特加表彰,與贊“中興諸將”相表里。鎬于去年五月罷相,改荊王府長史。此言“幕下復(fù)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后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nèi)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xù)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紫芝歌”為秦末號稱“四皓”的四位隱士所作),文人們都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并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nóng)夫盼雨;而“健兒”“思婦”猶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chǎn)的恢復(fù),均有賴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詩人勉勵圍鄴的“淇上健兒”以“歸莫懶”,寄托著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guān)切,表明他是把戰(zhàn)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fā)展生產(chǎn)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于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強烈愿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基調(diào)是歌頌祝愿性的,熱烈歡暢,興會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guān)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dá)出來了,可以說,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xiàn)的某些不良現(xiàn)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并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宏亮的聲調(diào),壯麗的詞句,浪漫夸張的語氣,表達(dá)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詩本以“沉郁”的詩風(fēng)見稱,而此篇在杜甫古風(fēng)中堪稱別調(diào)。

  從藝術(shù)形式看,采用了華麗嚴(yán)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杰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dá)的喜慶內(nèi)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diào)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于熱情奔放中饒頓挫之致,清詞麗句而能兼蒼勁之氣,讀來覺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shù)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選杜詩,標(biāo)榜此篇為壓卷之作(見《王臨川集》卷八四《老杜詩后集序》)。今天看來,無論就感情之充沛,結(jié)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馬》都不失為杜詩的一篇力作。

  【鶴注】當(dāng)是乾元二年仲春作。按相州兵潰在三月王申,乃初三日,其作詩時,兵尚未敗也。原注:“收京后作!薄局熳ⅰ抗度A州試進(jìn)士策問》云:“山東之諸將云合,淇上之捷書日至!痹娚w作于其時也。

  中興諸將收山東①,捷書夜報清晝同②。河廣傳聞一葦過③,胡危命在破竹中④。只殘鄴城不日得⑤,獨任朔方無限功⑥。京師皆騎汗血馬⑦,回紇餧肉蒲蕩宮⑧。已喜皇威清海岱⑨,常思仙仗過崆峒⑩。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11),萬國兵前草木風(fēng)(12)。

 。ù寺労颖苯菀,而料王師之必克。鄴城之師軍無統(tǒng)制,故欲獨任子儀,以收戰(zhàn)功。又恐肅宗還京,漸生逸豫,故欲其念起事艱難,而思將士之勤苦。下四句,有規(guī)諷意!抖乓堋罚很娛繌恼,已經(jīng)三載,曰三年笛里,悲之也。會兵鄴城,如風(fēng)卷葉,曰萬國兵前,喜之也。)

 、佟逗鬂h·明帝紀(jì)》:“先帝受命中興!薄稏|觀漢記》:“上會諸將!薄沮w注】山東,河北也,安祿山反,先陷河北諸郡。至二京已收,慶緒奔于河北。②《梁武帝集》:“奇謀間出,捷書日至!薄独m(xù)博物志》:露布,捷書之別名,以帛書揭竿。夜與晝同,見捷音可信。③《詩》:“誰謂河廣?一葦杭之!雹堋抖蓬A(yù)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雹葜粴,但余也!锻ㄨb》:乾元元年十月,郭子儀自杏園渡河,東至獲嘉,破安太清。太清走保衛(wèi)州,子儀進(jìn)圍之,遣使告捷。魯靈自陽武濟,季光琛、崔光遠(yuǎn)自酸棗濟,與李嗣業(yè)皆會子儀于衛(wèi)州,慶緒悉舉鄴中之眾七萬來救,子儀復(fù)大破之,獲其弟慶和,殺之,遂拔衛(wèi)州!杜f唐書》:相州,屬河北道。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天寶元年,改為鄴郡。乾元二年,改為鄴城!锻ㄨb》:慶緒走,子儀等追之至鄴。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xùn)|兵馬使薛兼訓(xùn),皆引后繼至。慶緒收余兵,拒戰(zhàn)于愁思岡,又?jǐn)c緒。慶緒乃入城固守,子儀等圍之。⑥《邠志》:邠州始鎮(zhèn)靈州,謂之朔方軍!杜f唐書》:祿山反,以郭子儀為靈武太守,充朔方節(jié)度使。自陳濤斜之?dāng),帝惟倚朔方軍為根本。⑦《公羊傳》:“京師者,天子之居也。京,大也。師,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稱之!睗h章帝詔:宛馬,血從前髆上小孔中出。武帝《天馬歌》“沾赤汗”,今親見其然。⑧《漢·張耳傳》:“如以肉餧虎,何益?”《匈奴傳》:元帝元壽二年,單于來朝,舍之上林苑蒲蕩宮!锻ㄨb》:是年八月,回紇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將驍騎三千,助討安慶緒,上命朔方左武鋒使仆固懷恩領(lǐng)之。汗血馬、葡萄宮,當(dāng)指此事。⑨《魏志》:陳琳曰:“將軍總皇威,握兵要!薄段髡髻x》:“耀皇威而講武事!薄队碡暋,“海岱惟青州!焙a放c燕薊接壤。⑩沈約詩,“游扮舉仙仗!薄独ǖ刂尽罚后穷^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jīng)隹h西百里!局熳ⅰ棵C宗自馬嵬,經(jīng)彭原、平?jīng)鲋领`武,合兵興復(fù),道必由崆峒。及南回也,亦自原州入,則崆峒乃鑾輿往來之地。(11)《樂府解題》:“《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敝芡醢姡骸盁o復(fù)漢地關(guān)山月,惟有漠北冀城云!(12)《晉·載記》: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草木皆類人形,風(fēng)聲鶴唳,疑以為兵。

  成王功大心轉(zhuǎn)、,郭相謀深古來少②。司徒清鑒懸明鏡③,尚書氣與秋天沓④。二三豪俊為時出⑤,整頓乾坤濟時了⑥。東走無復(fù)憶鱸魚⑦,南飛覺有安巢鳥⑧。青春復(fù)隨冠冕入⑨,紫禁正耐煙花繞⑩。鶴駕通宵風(fēng)輦備(11),雞鳴問寢龍樓曉(12)。

 。ù搜悦鼘⒌萌,而喜玉業(yè)之方興。成王,廣平王俶也。郭相,子儀也。司徒,李光弼也。尚書,王思禮也。東走句,見士慶彈冠。南飛句,見民蒙安宅。青春、紫禁,朝儀如故。鶴駕、雞鳴,帝修子職也。)

 、佟短茣罚褐恋露d十二月,廣平王俶進(jìn)爵楚王。乾元元年二月,徙封成王。劉晝《慎言篇》:楚莊王功立而心懼,晉文公戰(zhàn)勝而絕憂,非憎榮而惡勝,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②《魏志·賈詡傳》:“策謀深長!雹邸侗阕印罚骸斑\清鑒于玄漠之域!庇帧端鍟罚貉Φ篮饷糠Q高構(gòu)有清鑒!妒勒f》:何點嘗目陸慧曉心如明鏡。④《鹽鐵論》:“義高于秋天!惫栋级Y》詩“爽氣春淅瀝”,與尚書氣爽語合。⑤《鶡冠》:“德萬人者謂之俊,德千人者謂之豪!薄妒酚洝罚号婀珪r時問邑中豪俊。⑥《史記》:蒯通曰:“今范陽令,宜整頓其士卒以守戰(zhàn)者也!兑住罚骸扒ざㄒ!睍x武帝《告上帝文》:“撥亂濟時!雹摺妒酚洝めB生傳》:“齊王引兵東走!薄妒勒f》:張翰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莼羹鱸魚,遂命駕東歸。⑧魏武帝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惫旁姡骸霸进B巢南枝!雹帷冻o》:“青春受謝!薄讹L(fēng)俗通》:黃帝始制冠冕。⑩天子之宮紫微,故謂宮中謂紫禁。謝莊哀誄:“收華紫禁!蓖跞谠姡骸盁熁s如霧!(11)赤城謝省曰:鶴駕,東宮所乘。鳳輦,天子所御。言鶴駕通宵,備鳳輦以迎上皇;雞鳴報曉,趨龍樓以伸問寢也!稘h宮闕疏》:白鶴宮,太子所居!端囄念惥邸罚禾訒x乘白鶴仙去,故后世稱太子之駕曰鶴駕,禁曰鶴禁!锻ǖ洹罚核逄幼笥冶O(jiān)門率,唐垂拱中改為鶴禁衛(wèi)!短茣x衛(wèi)志》,輦有七,一曰大鳳輦。隋煬帝詩:“翠霞承鳳輦!(12)《文王世子》:雞初鳴,至于寢門外,問內(nèi)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漢書》:成帝為太子,初居桂宮,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队轰洝罚汗鸸倌厦嬗旋垬情T!恫┳h》:史:肅宗即位,下制曰:“復(fù)宗廟于函錐,迎上皇于巴蜀,導(dǎo)鸞輿而反正,朝寢門以問安,朕愿畢矣!

  公詩正用詔中語。攀龍附鳳勢莫當(dāng),天下盡化為侯王①。汝等豈知蒙帝力②,時來不得夸身強③。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④,幕下復(fù)用張子房⑤。張公一生江?廷蓿黹L九尺須眉蒼⑦。征起適遇風(fēng)云會⑧,扶顛始知籌策良⑨。青袍白馬更何有⑩,后漢今周喜再昌。

 。ù藝@扈從者濫恩,望宰相得人以致太平!抖乓堋罚寒(dāng)時封爵太濫,甚至以官賞功給空名告身,凡應(yīng)募者,一切皆金紫,公故傷之。其稱張鎬有扶顛籌策語,人或疑之?际,至德二年四月,罷房琯而相鎬,至次年二月,因論史思明不可假威權(quán),又論許叔冀臨難必變,上不喜。且不事中要,故罷相。已而思明果反,叔冀果降賊,其料事之審如此。至兩京收復(fù),俱在鎬相時,孰非宰相之功耶?夢弼注:青袍白馬,言思明、慶緒可平。后漢今周,以漢光、周宣比肅宗也。)

 、佟稘h書·傳贊》:“攀龍附鳳,并乘天衢。云起龍驤;癁楹钔!薄秴侵尽斆C傳》:“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雹凇稌x書·茍勛傳》:“汝等亦當(dāng)宦達(dá)人間!薄肚皾h·張耳傳》:“秋毫皆帝力也!雹厶諠撛姡骸皶r來茍冥合。”④《漢書》:蕭何發(fā)關(guān)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妒酚洝な捄蝹鳌罚簼h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使給軍食!局熳ⅰ渴捸┫辔粗沃。蔡夢弼謂杜鴻漸?肌短茣,肅宗按軍平?jīng),鴻漸建朔方興復(fù)之謀,且錄軍資器械儲廥上之。肅宗喜曰,“靈武,吾之關(guān)中,卿乃吾蕭何也!迸f注云,“京師既平,以蕭華留守,故比之蕭何!薄跺X箋》云:房琯自蜀奉冊留相肅宗,故比之蕭相。兩說互異,當(dāng)從朱注為正。⑤《戰(zhàn)國策》:“樂羊坐于幕下!薄稘h·高帝紀(jì)》: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局熳ⅰ繌堊臃恐^張鎬。至德二載五月,琯罷相,以鎬代之。⑥《舊唐書》:張鎬風(fēng)儀魁岸,廓落有大志,好談王伯大略,自褐衣拜左拾遺。玄宗幸蜀,徒步扈從,玄宗遣赴行在,至鳳翔,奏議多有弘益,拜諫儀大夫。尋代房琯力相,《隱逸傳》:“放情江海!薄墩f苑》:孔子猶江海也。⑦《后漢·文苑傳》:趙壹身長九尺、美須豪眉。⑧《云臺二十八將論》:“咸能感會風(fēng)云!蓖豸釉姡骸霸庥鲲L(fēng)云會,托身鸞鳳間!雹嵝炝暝姡骸傲θ醪环鲱!薄独献印罚骸吧朴嫴挥没I策!雹狻赌鲜贰ず罹皞鳌罚合仁谴笸型{曰,”青絲白馬壽陽來!本皽u陽之?dāng),求錦,朝廷給以青布,悉用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馬,青絲為轡,欲以應(yīng)謠。庾子山《哀江南賦》:“桀黠構(gòu)扇,憑陵畿甸。青袍如草,白馬如練!

  寸地尺天皆入貢①,奇祥異瑞爭來送②。不知何國致白環(huán)③,復(fù)道諸山得銀甕④。隱士休歌紫芝曲⑤,詞人解撰清河頌⑥。田家望望惜雨干⑦,布谷處處催春種⑧。淇上健兒歸莫懶⑨,城南思婦愁多夢⑩。安得壯士挽天河(11),凈洗甲兵長不用(12)。

 。┯浀澐,欲及時收功,以慰民心也!緩堖h(yuǎn)注】前六,頌其已然。后六,禱其將然。此章四段,各十二句。)

 、佟菌Q注】寸地尺天,用《黃庭經(jīng)》寸田尺宅語。顏延之詩:“亙地稱皇、罄天作主。”②班固《典引》:“窮祥極瑞者,皆來坰牧!雹邸吨駮o(jì)年》:帝舜九年,西王母來朝,獻(xiàn)白環(huán)玉玦。④《瑞應(yīng)圖》:“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則銀甕出焉!薄缎⒔(jīng)援神契》:“神靈滋液,有銀甕,不汲自滿。”⑤《莊子》:“古之所謂隱士者!薄惧X箋】肅宗即位,泌謁見于靈武,調(diào)護(hù)玄、肅父子之間,為張良娣、李輔國所惡。及上皇東行有日,泌求去不已,乃聽歸衡山。公以四皓擬泌,蓋惜其有羽翼之功而飄然隱去也。紫芝,見本卷。⑥《昭明文選序》:“詞人才子!薄沮w注】是歲七月,嵐州合關(guān)河黃河三十里清如冰,蓋收京之祥,此實事也!赌鲜贰罚核卧沃,河濟俱清,當(dāng)時以為瑞。鮑照作《河清頌》,其序甚工。⑦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卑词罚呵甏汉,故有田家望雨之句。王僧孺詩:“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雹唷稜栄拧罚骸胞\鳩鴶鵴!弊ⅲ骸敖裰脊纫。江東人呼為獲谷!薄肚萁(jīng)》:“鳴鳩、戴勝,布谷也。農(nóng)事方起,此鳥飛于桑間,云五谷可布種也!辩姂椩姡骸疤幪幋涸粕!薄秴窃酱呵铩罚骸坝嫶幵唬骸按悍N八谷!雹帷局熳ⅰ夸克,在衛(wèi)地衛(wèi)州,與相州相鄰。淇上健兒,指圍鄴之兵。城南,謂長安城南!对姟罚骸八臀液蹁恐弦!惫艠犯骸敖喉毧祚R!薄抖乓堋罚航耗獞,速其成功也。思婦愁夢,從《東山》詩“婦嘆于室”來,以思家之至情動之也。⑩曹植詩:“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蓖趸赵姡骸八紜D臨高臺!(11)李尤歌:“安得壯士翻日車!(12)《六韜》:武王問太公:“雨輜重至軫,何也?”曰:“洗甲兵也!薄墩f苑》:武王伐紂,風(fēng)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曰:“此非妖與?”王曰:“非也,天洗兵也!敝禚Q齡曰:中興大業(yè),全在將相得人。前曰“獨任朔方無限功”,中曰“幕下復(fù)用張子房”,此是一詩眼目。使當(dāng)時能專任子儀,終用張鎬,則洗兵不用,旦夕可期,而惜乎肅宗非其人也。王荊公選杜工部詩,以此詩壓卷,其大指不過如此。若玄、肅父子之間,公爾時不應(yīng)遂加譏切也。

  沈壽民曰:兩京克復(fù),上皇還宮,臣子爾時當(dāng)若何歡忭。乃逆探移仗之舉,遽出誹刺之詞,子美胸中不應(yīng)峭刻若此。

  王嗣奭曰:此詩四轉(zhuǎn)韻,一韻十二句,句兼排律,自成一體。而筆力矯健,詞氣老蒼,喜躍之意,浮動筆墨間。

  唐汝詢曰:《洗兵馬》一篇,有典有則,雄渾闊大,足稱唐雅。識者詳味,當(dāng)不在《老將行》下。

  蔡絛曰:“作詩者陶冶物情,體會光景,必貴乎自得。蓋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強致也。譬之秦武陽,氣蓋全燕,見春王則戰(zhàn)栗失色;茨贤醢,好為神仙,褐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xí)哉?予謂少陵、太白,當(dāng)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意欲卑而語未嘗不高。至于羅隱、貫休輩,得意偏霸,夸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不能易也。

  吳江潘耒曰:《洗兵馬》一詩,乃初聞恢復(fù)之報,不勝欣喜而作,寧有暗含譏刺之理?上皇初歸,肅宗束失子道,豈得預(yù)探后事以責(zé)之?詩人以忠厚為本,少陵一飯不忘君,即貶謫后,終其身無一言怨懟,而錢氏乃謂其立朝之時,即多隱刺之語,何浮薄至是。噫!此其所以為牧齋歟?又曰:天子之孝,在乎安國家、保宗社。明皇既失天下,肅宗起兵朔方,收復(fù)兩京,再造唐室,其孝亦大矣。晚節(jié)牽于婦寺,省覲闊疏,子道誠有未盡。若謂其猜忌上皇,并忌其父之臣,有意剪鋤,則深文矣,移宮倉卒,上皇不樂,容或有之。幾為兵鬼之言,出自《力士傳》稗官片語,乃據(jù)以實肅宗之罪,至比之商臣、楊廣,論人當(dāng)若是耶?房琯雖負(fù)重名,而鮮實效,喪師辱國,門客受賕,罷相亦不為過。子美論救,固是為國惜賢,雖蒙推問,旋即放免。逾年乃謫官,不知坐何事。今言其坐琯黨,亦臆度之辭耳。子美大節(jié),在自撥賊中歸行在,不在救房琯也。錢氏直欲以此為杜一生氣節(jié),欲推高杜,則極贊房,因極贊房,遂痛貶帝。明末黨人,多依傍一二大老,脫失路,輒言坐某人故牽連貶謫,怨誹其君,無所不至,此自門戶習(xí)氣。杜公心事,如青天白日,安有是哉!以此推之,牧齋而秉史筆,三百年人物,枉抑必多。絳云一炬,有自來矣。

杜甫經(jīng)典詩詞9

  旅夜書懷

  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情感】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fēng)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名豈文章著”是反語,也許在詩人的內(nèi)心,自認(rèn)為還有宏大的政治抱負(fù)未能施展。

  [注釋]

  1)危檣:高高的桅桿。(2)著:著名。(3)“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這兩句說:我豈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職的確是因老病而休止了!短圃妱e裁》:“胸懷經(jīng)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yīng)休。立言之妙如此!

  [譯文]

  微風(fēng)吹拂著江岸的細(xì)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yīng)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0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yán)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接下來分享春望杜甫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甫春望翻譯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譯: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fā)疏稀插不上簪。

  杜甫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痹娖婚_頭描寫了春望所見。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被o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案袝r”、“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zhàn)火已經(jīng)連續(xù)不斷地進(jìn)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jié)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疬B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nèi)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nèi)心焦慮至極。

  杜甫春望詩意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yán)整,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yīng)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yīng)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diào)憂思之深導(dǎo)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xiàn)出詩人愛國之情。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1

  《別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登樓》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fēng)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水檻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即事》

  年代:唐作者:杜甫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云髻,腰支勝寶衣。

  群兇猶索戰(zhàn),回首意多違。

  《卜居》

  年代:唐作者: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后游》

  年代:唐作者:杜甫

  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2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解】:

 。、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乾坤:指日、月。

 。、戎馬:指戰(zhàn)爭。

 。、關(guān)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

  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

  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

  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fù)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二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

  邊。三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

  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

  然,毫不費力。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3

  此詩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時李白遭奸佞排斥、遠(yuǎn)離京都、漫游齊魯,與杜甫相會。李白也在這年秋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睆闹辛髀冻鲈娙艘酪老e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guī)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于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實際上,杜詩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視權(quán)貴,拂袖而去,淪落飄泊,雖盡日痛飲狂歌,然終不為統(tǒng)治者賞識;雖心雄萬夫,而何以稱雄?雖有濟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贊嘆之余,感慨萬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將自己的憤懣之情,訴之筆端,乃至于運用反詰的語氣,發(fā)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他的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fā),也是為自己而發(fā)的。

  此詩突現(xiàn)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于李白的寫照。在七絕《贈李白》中,正突現(xiàn)出狂與傲的風(fēng)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zhì)特征。

  這首七絕,沉郁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潮。清初錢謙益在評注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shù)。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云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保ā跺X注杜詩》卷九)是說從新的角度和側(cè)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并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肌墩f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保ā抖旁娫斪ⅰ肪碇唬┐穗m就字注字,就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征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zhuǎn)的節(jié)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jìn)一步突現(xiàn)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4

  【題解】

  這首詩應(yīng)當(dāng)作于天寶四年(745)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744)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一見如故,結(jié)伴出游。同年秋,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人相會于梁園(今河南商丘),并同游了孟諸(今山東單縣)、齊州(今山東濟南)等地,途中相互詩文唱和,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分手以后,李白前往齊州的紫極宮,請那里的高如貴天師授予道萊,正式履行了入道的儀式。而杜甫則去尋找道師華蓋,未能得遇。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度過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親密無間的生活。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游吳越。從此以后兩個人便再也未能相見,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也是留存下來的李白寫給杜甫的兩首詩中的一首。

  【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①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②。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③。

  思君若汶水④,浩蕩寄南征。

  【注釋】

 、俑吲P:高枕而臥,形容閑居無事。②秋聲:秋日西風(fēng)吹動,草木零落的肅殺之聲。③“魯酒”二句:是說自己因為懷念杜甫,酒不能使其醉,歌聲也不能動其情,心情寂寥失落。魯、齊均指山東。④汶水:即大汶河,流經(jīng)山東中南部。沙丘城就在汶水附近。

  【譯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來到了沙丘這個地方,在這里我整日閑居無事,生活乏味,嘗盡了孤單無聊之苦。自從和你(指杜甫)分別以后,每天早早晚晚陪伴我的,就只有那城邊的古樹,以及秋日西風(fēng)乍起,木葉凋零的蕭瑟秋聲。我獨自一個人喝著悶酒,聽著弦歌,無奈這里(指山東)的酒不能讓我沉醉,歌聲也無法打動我的心靈。我是多么地思念你啊,這份思念之情就如同眼前這浩浩蕩蕩的汶河之水,我多想緊緊跟隨著它一同南去,到你的居所和你再度相逢。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5

  【年代】:

  【作者】:杜甫——《又呈吳郎》

  【內(nèi)容】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即防遠(yuǎn)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賞析】:

  大歷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后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yuǎn)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分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于接受。

  詩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從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皳錀棥本褪谴驐。這里不用那個猛烈的上聲字“打”,而用這個短促的、沉著的入聲字“撲”,是為了取得聲調(diào)和情調(diào)的一致!叭巍本褪欠湃。為什么要放任呢?第二句說,“無食無兒一婦人!痹瓉磉@位西鄰竟是一個沒有吃的、沒有兒女的老寡婦。詩人仿佛是在對吳郎說:對于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

  三四兩句緊接一二句:“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薄袄ЦF”,承上第二句:“此”,指撲棗一事。如果不是因為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里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正由于她撲棗時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情,所以我們不但不應(yīng)該干涉,反而還要表示些親善,使她安心撲棗。這里說明杜甫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陜西民歌云:“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闭媸遣患。以上四句,一氣貫串,是杜甫自敘以前的事情,目的是為了啟發(fā)吳郎。

  五六兩句才落到吳郎身上!凹捶肋h(yuǎn)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边@兩句上下一氣,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依賴,相互補充,要聯(lián)系起來看!胺馈笔翘岱,心存戒備,其主語是寡婦!斑h(yuǎn)客”,指吳郎!岸嗍隆,就是多心,或者說過慮。下句“插”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是說,那寡婦一見你插籬笆就防你不讓她打棗,雖未免多心,未免神經(jīng)過敏;但是,你一搬進(jìn)草堂就忙著插籬笆,卻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點太不體貼人。她本來就是提心吊膽的,你不特別表示親善,也就夠了,為啥還要插上籬笆呢!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太生硬,教訓(xùn)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

  最后兩句“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結(jié)穴,也是全詩的頂點。表面上是對偶句,其實并非平列的句子,因為上下句之間由近及遠(yuǎn),由小到大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上句,杜甫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寡婦的、同時也是當(dāng)時廣大人民困窮的社會根源。這就是官吏們的剝削,也就是詩中所謂“征求”,使她窮到了極點。這也就為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jìn)一步的解脫。下句說得更遠(yuǎn)、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又一社會根源。這就是安史之亂以來持續(xù)了十多年的戰(zhàn)亂,即所謂“戎馬”。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杜甫竟聯(lián)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于流淚。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點醒、開導(dǎo)吳郎的應(yīng)有的文章。讓他知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苦難的人還有的是,決不止寡婦一個;戰(zhàn)亂的局面不改變,就連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見得有保障,我們現(xiàn)在不正是因為戰(zhàn)亂而同在遠(yuǎn)方作客,而你不是還住著我的草堂嗎?最后一句詩,好象扯得太遠(yuǎn),好象和勸阻吳郎插籬笆的主題無關(guān),其實是大有關(guān)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點,看得遠(yuǎn)一點,想得開一點,他自然就不會在幾顆棗子上斤斤計較了。我們正是要從這種地方看出詩人的“苦用心”和他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

  這首詩的人民性是強烈而鮮明的,在通常用來歌功頌德以“高華典雅”為特征的七言律詩中,尤其值得重視。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也很有特點。首先是現(xiàn)身說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fā)對方,用顛撲不破的道理來點醒對方,最后還用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盡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運用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作轉(zhuǎn)接。象“不為”、“只緣”、“已訴”、“正思”,以及“即”、“便”、“雖”、“卻”等,因而能化呆板為活潑,既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

【杜甫經(jīng)典詩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的詩詞11-22

杜甫的愛國詩詞02-02

杜甫《月夜》詩詞02-23

杜甫的詩詞名句11-05

杜甫詩詞大全11-24

杜甫的詩詞《江漢》賞析11-22

關(guān)于杜甫的愛國詩詞09-29

杜甫《貧交行 》的詩詞11-22

杜甫的古詩詞12-06

日暮杜甫詩詞及賞析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