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精選15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平樂古詩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
《清平樂》
金風(fēng)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jié),銀屏昨夜微寒。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yōu)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diào)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朵较场分小盁o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
金風(fēng):秋風(fēng)。
綠酒:美酒。
紫薇朱槿:兩種花卉;ㄉG麗。
【賞析】
金風(fēng)梧桐,小窗人醉,斜陽殘花,雙燕欲歸。這首小詞通過對秋景的著意描繪,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清寂之思。
猶如微風(fēng)之拂輕塵,曉荷之扇幽香。全詞于平易之境,抒閑適之情。清新雅潔,饒有韻致。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純寫秋末景色,惟結(jié)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以景緯情,妙在不著意為之,而自然溫婉。“金風(fēng)”兩句,寫節(jié)候景物!熬G酒”兩句,寫醉臥情事。“紫薇”兩句,緊承上片,寫醒來景象。庭院蕭條,秋花都殘,癡望斜陽映闌,亦無聊之極。“雙燕”兩句,既惜燕歸,又傷人獨,語不說盡,而韻特勝。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2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guān)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fēng)。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古詩簡介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題壁詞。該詞上闋寫景,以冷泠的水音起興,引出后面的抒情,下闋渲染了上闋抒發(fā)的愁苦情懷,通過塞外風(fēng)情的描寫,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翻譯/譯文
冷冷清清的長夜,誰是我的知音人?前朝如夢轉(zhuǎn)眼又到了哪里,一曲邊關(guān)的離愁著實讓我難寫.
那關(guān)塞遠遠的像是在天邊的云層之中,我一個人隨著北雁的鳴叫落寞地站在西風(fēng)中.暫且喚來那青樓女子,別讓眼淚淹沒了英雄的豪情壯志.
注釋
、徘迤綐罚涸~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雙調(diào),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⑵彈琴峽: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順天府》: “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guān)內(nèi),水流石罅,聲若彈琴!
⑶泠(líng)泠:形容水流聲清脆。
⑷關(guān)塞(sài):此處泛指邊關(guān)之地。
⑸極天關(guān)塞云中,人隨落雁西風(fēng):化用杜甫《秋興》詩: “關(guān)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這句寫居庸關(guān)的形勢極其險要。
、蕟救〖t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化用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倩何人喚取,紅襟翠袖,揾英雄淚”。紅襟翠袖:指歌女。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詞人途徑彈琴峽,秋風(fēng)蒼勁,遠遠的`看著邊塞的景色,興亡之感不禁而生,于是作了這一首《清平樂》,并用以題壁。
賞析/鑒賞
此篇為行役塞上之作。詞中抒發(fā)了關(guān)塞行役中的“邊愁”及詞人的興亡之感。
詞作由冷冷水聲起興。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揚,自是十分精當,化用了陸機《招隱詩》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飛泉漱鳴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劉長卿曾作過一首《聽彈琴》詩,里面也有“冷冷”二字:“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梢娺@“冷冷”既可以形容流水,亦可以描述琴聲。此處詞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聲聯(lián)想到泠泠的琴聲,從而發(fā)出“誰是知音者”的疑問。
“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鳴琴一樣的水聲勾起的不僅僅是知音難覓的慨嘆,還有前朝如夢、邊愁難寫的無端意緒、種種悲感。至此,整個上闋,都是從聽覺上引來的愁情落筆。
下闋轉(zhuǎn)而從視覺、從眼前景上進一步渲染這種愁情!皹O天關(guān)塞云中,納蘭只能與大雁”,“極天”言關(guān)塞之遠,“云中”謂關(guān)塞之險,皆出之于夸張之辭。這樣險要的邊關(guān)之地,自然是極其寥廓遼遠的!皢救〖t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結(jié)尾二句,由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詞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化出,自然渾成,表達了難以名狀的孤獨寂寞的情懷,深切感人。
該詞抒發(fā)了詞人關(guān)塞行役中的“邊愁”,并將此愁書于壁上。上片由水聲泠泠起筆,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這是落筆于聽覺上激發(fā)的愁情。下片寫景后抒發(fā)感情,從視覺及眼前景更深層地渲染這種愁情,自然流暢,感嘆孤獨寂寞的情懷難以言明。全詞氣韻蒼涼,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3
櫻桃花底。相見頹云髻。的的銀釭限意。消得和衣濃睡。
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后思量。料得天涯異日,應(yīng)思今夜凄涼。
翻譯
那時在櫻桃花下相見,她低垂著頭,如云般的發(fā)髻也傾側(cè)了。在閃爍的銀燈下,懷著無限的情意,如今卻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離時我們在西窗下匆匆歡聚的時光。如今都成了別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見,今晚想到這里內(nèi)心更感凄涼。
注釋
頹云髻:如云的發(fā)髻低垂下來。頹,下垂。
的的:鮮明顯著貌。
銀釭:銀白色燈盞。
消得:謂怎禁得起。
和衣濃睡:不脫衣而沉睡。
草草:匆忙倉促或草率。
思量:想念,相思。
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約之意。
應(yīng)思:也有稿作“轉(zhuǎn)思”二字,更思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王國維離家去蘇州任教,與自己的妻子莫氏離多聚少,抱著對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國維填寫了此詞。
賞析
這首詞雖然很短,但卻貫串了好幾個不同的時空!皺烟一ǖ,相見頹云髻”在時間順序上是最早的過去,是回憶與那個女子相見時的情景!皺烟一ǖ住笔且原h(huán)境的美麗襯托人物;“頹云髻”是形容那個女子因羞澀靦腆而低下頭來的樣子。人與花互相襯托,那女子的美麗多情可想而知!暗牡你y釭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是離別后的現(xiàn)在!暗牡摹保稳轃艄庠诨璋档'房間里明亮顯眼的樣子。“無限意”既是燈對人的情意,也是我對那個女子的情意,因為我也在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無異于燈油的自我煎熬!跋谩睅鹨粋問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濃睡”是說自己孤獨無聊。
“當時草草西窗”,是對過去和那女子相處的回憶。西窗之下與相知之人剪燈共語,何等安靜,何等溫馨,何等從容,而王國維卻冠以“草草”的狀語。“草草”是匆忙倉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這里就含有一種悔恨之意:當時苦知有現(xiàn)在的離別,就一定會加倍珍惜那短暫的相聚,可惜當時自己卻把這種相聚視為很平常的事情,隨隨便便就把那段時間打發(fā)過去了。
“料得天涯異日,應(yīng)思今夜凄涼”是遙想今后。既然說“天涯異日”,可見現(xiàn)在雖已和那人離別,但還沒有身在天涯。這兩句說明,不但今日與那個女子相聚無望,而且今后更是無望,因為今后自己還要漂泊到比現(xiàn)在更遠的天涯海角,與情意卻只能越來越深,所以到那時候,今夜這種孤燈下的相思也將成為難忘的場景,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里。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4
清平樂·紅箋小字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賞析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詞的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訴衷腸,而無處可寄;下片敘倚樓遠望,只見青山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致,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膩。詞中運用了一些傳統(tǒng)文化意象和相關(guān)典故,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shù)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里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fā)信寫成后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于《漢書·蘇武傳》,后者見于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云魚在水”的構(gòu)思,表明無法驅(qū)遣它們?nèi)鲿f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fēng)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斜陽”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遠處的山峰又遮蔽著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遠山恰對簾鉤”句,從象征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zhuǎn)折。
結(jié)尾兩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余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xiàn)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閑雅從容,充分體現(xiàn)了詞人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云端,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斜陽里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眺望遠方。遠方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從前的那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注釋
清平樂:宋詞常用詞牌。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紅箋(jiān):印有紅線格的絹紙。多指情書。
平生意:平生相慕相愛之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在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
惆悵:失意,傷感。
人面不知何處:化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5
清平樂·黃金殿里
宋代王觀
黃金殿里,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zhèn)醉,進酒猶呼萬歲。
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
譯文
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实郾粍窬浦磷響B(tài)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為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黃金殿:指華麗的宮殿,這里指后宮宮殿。
官家:封建時代對皇帝的一種稱呼。
《伊州》:樂曲名,載唐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大曲名”表中。
搔頭:首飾,即簪的別名。
御:古代對帝王所作所為及其所用物的敬稱,如御旨、御駕等。宣。杭葱t留宿的意思。
六宮:本指古代皇后的寢宮,也指皇后,后來泛指皇后妃嬪或其住處。
賞析
詞人通過對帝王歡娛享樂生活的'描寫,揭露了封建帝王生活的種種丑態(tài),將籠罩在帝王身上的世之尊崇的光環(huán)打翻在地,將其丑惡庸俗的嘴臉暴露無遺。
上片描寫皇帝與嬪妃宴樂的情景。起首的“黃金殿里,燭影雙龍戲”兩句,寫金鑾殿上燈光如晝,在影影綽綽的燈影之中,皇帝正在與一位嬪妃相戲。此二句用法巧妙,詞人不去正面描寫皇帝與嬪妃的狎昵狀態(tài),而是通過對宮殿里燈火輝煌的場景的描寫,借說燭影下有“雙龍”相戲來表現(xiàn)皇帝的淫佚。接下來的“勸得官家真?zhèn)醉,進酒猶呼萬歲”兩句,寫這位嬪妃極力地向皇帝勸酒,皇帝醉態(tài)已顯,進酒的人口中還在高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由此可見,此處的“官家”是對皇帝的俗稱。 “真?zhèn)醉”三字,表明皇帝真的有了醉意,其中也暗示著皇帝對這位風(fēng)流嬌美的嬪妃的癡迷,隱約流露出詞人對皇帝沉迷于酒色的嘲諷。
下片續(xù)寫宴飲的歡娛!罢坌鑿亍兑林荨贰>髋c整搔頭”兩句,寫這位嬪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親自為她重整頭上斜斜欲墜的玉簪,對此妃的憐愛之情可見一斑。這位妃子勸君醉飲之后又獻舞,可見其獻媚邀寵功力之高深。結(jié)拍的“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二句,寫皇帝被這位嬪妃哄得高興了,宣其前往侍寢,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宮之中將有多少嬪妃會因失寵而愴然淚下。詞人在此處筆鋒一轉(zhuǎn),宕開一筆,開始為數(shù)千深鎖宮中的女子的不幸命運而哀嘆,既哀其羨慕這位嬪妃得幸侍君,又為她們年華虛度而嘆惜不已。
這首詞語氣詼諧,充滿了對封建帝王昏庸淫佚生活的嘲諷。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記載:“王觀學(xué)士嘗應(yīng)制撰《清平樂》詞,……高太后以為媒瀆神宗,翌日罷職,世遂有‘逐客’之號!笨梢姶嗽~是王觀做學(xué)士時奉皇帝之命所寫的一首“應(yīng)制”詞。該詞在陸游《耆舊續(xù)聞》記載是王仲甫所作,當另有所據(jù),可做一說。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6
清平樂·云垂平野 宋朝 王安石
云垂平野。掩映竹籬茅舍。闃寂幽居實瀟灑。是處綠嬌紅冶。
丈夫運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張。若有一卮芳酒,逍遙自在無妨。
《清平樂·云垂平野》寫隱逸生活。亦是集句體,當系晚年所成。片寫幽居景物。下片換寫幽居者生活觀念與情趣。上景下情,前后相映。
《清平樂·云垂平野》注釋
、旁拼蛊揭埃赫Z本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啤把谟场本洌壕涑霰彼螐埳峨x亭燕》:“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籬茆舍!避猓和。又,唐人相斯《山行(一作山中作)》:“蒸茗氣從茆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情樇牛杭澎o!兑住へS》:“窺其戶,闃其無人。”幽居:幽隱的居所。多指隱士之居。
、纫保浩G冶。
⑸“堂堂”句:句出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边\用:運思用計。堂堂:光明正大。
、饰褰橇鶑垼壕涑鎏迫肃嶔臁堕_天傳信記》載劉朝霞獻玄宗《駕幸溫泉賦》“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苯、張:星宿名。五角六張:形容七顛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順利。
、素矗阂环N酒器。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7
清平樂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闌人散忡忡。閑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fēng)。
翻譯
春來秋去,往事該到哪里重尋?天氣漸寒,燕子南歸飛去,蘭草上也沾滿露珠,如在悲啼。時光啊,千留萬留也留不住。
飲酒過后,客人已散,我滿懷憂傷,無聊的來到階前,獨自倚著梧桐樹;叵肫鹑ツ杲袢,同樣是西風(fēng)蕭瑟,黃葉亂舞。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diào)命名。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春來秋去: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蘭泣露:蘭花在露中哭泣。
泣露:蘭花上露水滴下來像哭泣的淚水。
光景:風(fēng)光景色。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
酒闌:飲酒結(jié)束。
闌:闌珊,將盡。
忡忡:憂愁的樣子。
閑階:猶言空階。
梧桐:梧桐樹,落葉喬木。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不詳。晏殊詞多表現(xiàn)因時序變換的傷感情緒,這實際上正是封建社會從中晚唐以來“遲暮黃昏”的時代心理的反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晏殊詞,認為晏詞“但一灑落,一悲壯耳”,這正點明了晏詞表現(xiàn)了時代心理之悲。在這首《清平樂》中也表達了此種感受。
賞析
上片感慨“往事”千留不住。集中表現(xiàn)主人公對于時光流逝、好景美事永遠消泯的無奈和悵恨。首二句,言季節(jié)變換如此之快,春來又秋去,“往事”卻不知到何處尋覓。嘆日月不居,時序循環(huán),時間流逝,前事難尋。“往事”(從下片所述可知,這是指去年今日黃葉西風(fēng)之中與情人在酒宴上的歡會)不可追,伊人不再來。這已經(jīng)暗伏本篇的.抒情主旨在內(nèi)。后二句,承“春來秋去”而來,言秋光將逝,眼見燕子往南飛,幽蘭帶露,像是因悲秋而哭泣,主人公也黯然神傷,從心底無數(shù)次地發(fā)出挽留秋光的呼喚,但是毫無用處!把嘧託w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燕子于秋而飛歸了,蘭葉上凝聚露珠如泣淚,美好的光景即使千百次的挽留也牽不住,主人公深切地懷念“往事”,或許是佳人見不得,“燕子歸飛”形象的比喻;深情地挽留秋光,時光更是留不得。那份悵恨與無奈,仿佛跟“蘭泣露”似的。挽留“秋光”,正是要留住“往事”,留住“燕子”,期盼再與佳人相會。然而這一切都成空,能不愁嗎。
下片,定格于閑階梧桐下獨自感傷的抒情主人公的特寫鏡頭,既寫其感傷的形貌,亦托現(xiàn)其感傷的內(nèi)心。前二句補足上片,由景入情,窮形盡相,寫其孤獨之狀,徘徊之態(tài)。喝酒,是為了留住景光,消釋哀傷,可是,酒闌人散后,更感到空虛和惆悵。后二句直探心靈深處,揭示其心事重重的原因——對景懷人。表現(xiàn)了詞人心靈深處長久的憂傷,黃葉西風(fēng),年年如是,自然界代謝是必然的規(guī)律,對著無法挽回的事物,他體認到人生的無常了。“去年今日”,“黃葉西風(fēng)”,以今比昔,平添幾分厚重之感,頗有幾分耐人尋味之處。
這首詞抒寫別愁。此詞特寫鏡頭:“酒闌人散忡忡,閑階獨倚梧桐!本蒲缫呀(jīng)結(jié)束,熱鬧的場面不復(fù),令人憂愁不安,無可奈何地倚靠著臺階旁的梧桐樹發(fā)呆。這一孤獨情景,既感慨從酒宴上得到的暫時慰藉,竟如此快就沒了,反而加重了愁怨;使自己憶起“往事”,陷于深深的憂慮不安之中。于是,結(jié)尾直接抒寫:“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fēng)!蹦X子里清楚地記得,也是去年的今日,依然是秋季,西風(fēng)勁吹,黃葉凋零的時候,與佳人相會分別,點出“秋愁”——惆悵情懷,是因憶舊懷人的緣故。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8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十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譯文
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huán)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后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jīng)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么!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diào),其中晏幾道尤多。
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nèi)。
不管:不許。
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对娊(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
賞析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棄疾42歲,由于王藺等人的彈劾而被罷官,歸居上饒。此詞當作于詞人閑居上饒時期,內(nèi)容主要寫上盧橋一帶形勢景致,借以生發(fā)議論,提醒時人應(yīng)以世之興亡為念。
創(chuàng)作背景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tài)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zhuǎn)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tài),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huán)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zhuǎn)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內(nèi),深谷變?yōu)樯搅辍⑸搅曜優(yōu)樯罟鹊牡孛策w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yōu)樯L、桑田變(yōu)轸[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lǐng)略人生的情思趨向。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9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譯文
清晨剛剛起床來到堂舍,家丁來報外面已是雪花飄墜。高卷窗簾看瑞雪飄飛,白雪漸漸彌漫了庭階。
雪花狂舞的氣勢如爐煙蒸騰,白色花草寒光閃閃掛一身玉琨。該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亂把潔白的云彩揉碎。
注釋
清平樂:唐教坊曲名。另有別名《破子清平樂》、《清平樂會》、《憶夢月》、《醉東風(fēng)》。雙調(diào),46字。上闋22字,4句,4平韻,每句押韻。下闋,24字,4句,3平韻,1、2、4句押韻。
畫堂:華麗的堂舍。
簾櫳(lián lóng):窗簾或門簾。櫳:窗欞。
佳瑞:瑞雪。
皓色:潔白的顏色。
庭砌:庭階。
盛氣:雪花狂舞的氣勢。
光引爐煙:那景象好像引發(fā)的爐煙。
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閃閃掛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飾。
賞析
這是一首豪邁、瑰麗、新奇的詠雪詞,富有生活情趣。
上闋寫觀看雪景,第一、二句簡潔交待了時間、地點、事件;接下來兩句便寫詩人觀看雪景喜悅、激動的.心情。時間、地點、情由,一路寫來,由“晨起”而“來報”,因“來報”而“卷簾”看“佳瑞”,曲折有致!案呔怼币娕d致之高,“遠迷”是遠近迷漫、迷蒙,到處上下,一片蒼茫迷離的皓色,顯喜悅、癡迷之情。
下闋前兩句從空中,底下寫所見迷人雪景,氣勢豪邁,瑰麗生姿。“盛氣光引爐煙”是寫空中雪花紛揚的氣勢像引發(fā)的爐煙蒸騰,“素草寒生玉瑕”,是寫地上花草,晶瑩剔透,閃著寒光,象掛滿玉碾,真是美麗極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輝映,雄邁不失瑰美,俊麗而有豪氣。然而更能表現(xiàn)詩仙特色的尚不僅此,而是奇思逸想,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來的東西。象“危樓高百尺,伸手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一樣,“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大膽新奇,新穎獨特,驚人駭俗而又極舍情理,這正是體現(xiàn)李白風(fēng)格的浪漫主義。天仙一旦豪飲了銀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顧不得自身的天生麗質(zhì),使出如此粗魯?shù)氖侄蝸戆寻自苼y揉得碎末紛飛,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銀濤。正是這個“狂”字抖擻出宇宙的莢氣,開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這正是詩人以狂墨賦醉詩的一個典型例子。
這首詞想象奇特瑰麗,不落窠臼,且用語可見其浪漫主義的風(fēng)格,在毫不羈絆的想象之中雄奇碩健的體格也可以窺得。從所譬喻之喻體來看,都極具或高雅,或冰潔,或傳奇雄放之特點,可以推測詞人當時心境定當極其開闊,疏放。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作者有爭議。宋代黃舁“無清逸氣韻,疑非太白所作”,明胡應(yīng)麟也認為偽作!度卧~》中對此詞署名宋代袁绹。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0
原文:
[唐代]李白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后用作詞牌!端问贰分尽啡搿按笫{(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心,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強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huán)境襯托寫愁心心情!盁熒钏煛,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心之至!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保ㄌK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xiàn)。“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蔽ū烫煸七吤髟拢罩覀z遙遙的離別!皯覒摇钡胗洉円箲覒宜紤。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心與盼歸!俺蠲妓奇i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gòu)成此詞的特色藝術(shù)!耙挂归L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按陦魵w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fā)了思婦的愁心和思念,百轉(zhuǎn)千回。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1
原文: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1】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名!端问贰分尽啡搿按笫{(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4】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5】翁媼(ǎo):老翁、老婦。
【6】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7】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8】亡(wú)賴:《漢書·高帝紀》:“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弊⒃疲骸敖粗g,謂小兒多詐狡獪為亡賴!边@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9】臥:趴。
作品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fēng)景畫,也有農(nóng)村的風(fēng)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
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xiàn)在描寫手法、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shù)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huán)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yōu)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xié)、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nóng)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皡且簟保竻堑氐牡胤皆。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皨嫛,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dān)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dān)。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diào)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tài),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盁o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jié)構(gòu)上起著關(guān)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gòu)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出詞人喜愛農(nóng)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nóng)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guān)心宋朝恢復(fù)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nóng)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chǎn)物,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2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譯文
柳樹旁邊深深的庭院,燕子在唧唧呢喃,叫聲明快猶如刀剪。你沒準兒的消息太多,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懶得再聽。討厭那假信兒傳進來,我用雙扇屏風(fēng)把它隔斷。端著玉杯飲酒,打著節(jié)拍唱曲兒提神,每日用沉醉慰藉我的靈魂。你整個春天都在何處游蕩啊,我在夢中也恨那水性的楊花。
注釋
消息無憑聽又懶:指燕子每次捎來的.情人歸來的消息都不可靠,故自己懶得再聽它了。
寶杯:酒杯。紅牙:調(diào)節(jié)樂曲節(jié)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
夢中猶恨楊花:夢中充滿了對情人的怨恨。
賞析
這也是一首春閨怨詞,它的寫法新穎別致,把閨中人的怨情表現(xiàn)得十分婉轉(zhuǎn)生動。上片寫深院獨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癡迷之狀:庭間燕子的鳴叫聲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傳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歸來的好消息。燕子每次報告的這個消息都不可靠,于是女子懶得聽、不愿聽了,干脆把窗子關(guān)起來。下片以楊花為喻,抱怨意中人的輕薄、放蕩和無情。表面上是在恨在罵,內(nèi)心里卻是愛恨交加,可謂思深怨切,連夢中都難以釋懷。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3
清平樂·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后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揉搓著,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發(fā)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fēng)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注釋
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猶天涯海角。本指僻遠之地,這里當指臨安。
蕭蕭兩鬢生華:形容鬢發(fā)華白稀疏的樣子。
看。菏怯^察的意思。觀察自然界的“風(fēng)勢”。故應(yīng):還應(yīng)。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詞,大多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傳本《梅苑》收錄署名李清照五首詠梅詞。其中《滿庭芳》《玉樓春》《漁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無可懷疑。這首《清平樂》便是寫于李清照晚年的,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jié)性的追憶之作。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嘆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xiàn)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淪落,對自己一生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jié)。
上片憶舊。
第一層“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開頭兩句回憶早年與趙明誠共賞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尋梅折梅插鬢多么快樂!多么幸福!這“醉”字,不僅是酒醉,更表明女詞人為梅花、為愛情、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寫下的詠梅詞《漁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可作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腳。
第二層“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寫喪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時善于將無形的內(nèi)心感情通過有形的外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倚樓無語理瑤琴”(《浣溪沙》),“更挼殘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闌猶剪燭花弄”(《蝶戀花》);ㄟ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傷心落淚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儷相得,生活美滿幸福。但是,時常發(fā)生的短暫離別使她識盡離愁別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時間里,李趙兩家相繼罹禍,緊接著就開始了長期的“屏居鄉(xiāng)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當年那種賞梅的雅興大減。這兩句寫的就是詞人婚后的這段生活,表現(xiàn)的是一種百無聊賴、憂傷怨恨的情緒。本詞中“挼盡”二句,說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淚把衣襟都濕透了。插梅與挼梅,醉賞梅花與淚灑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階段與不同的心情。
下片傷今。
第一層“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薄吧A”意為生長白發(fā)。詞人漂泊天涯,遠離故土,年華飛逝,兩鬢斑白,與上片第二句所描寫的梅花簪發(fā)的女性形象遙相對照。
第二層“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又扣住賞梅,以擔(dān)憂的口吻說出:“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笨慈∫鉃榭粗。晚來風(fēng)急,恐怕落梅已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花相映。中年迭經(jīng)喪亂,心與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飄零。詞人南渡后,特別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顛沛流離,淪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詞人很快變得憔悴蒼老,頭發(fā)稀疏,兩鬢花白。詞人說:如今雖然賞梅季節(jié)又到,可是哪里還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來晚上要刮大風(fēng),將難以晴夜賞梅了。而且一夜風(fēng)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敗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可能還寄托著詞人對國事的憂懷。古人常用比興,以自然現(xiàn)象的風(fēng)雨、風(fēng)云,比政治形勢。這里的“風(fēng)勢”既是自然的“風(fēng)勢”,也是政治的`“風(fēng)勢”,即“國勢”。稍后于清照的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與此寓意相似,都寄寓著為國勢衰頹而擔(dān)憂的情緒。清照所說“風(fēng)勢”,似乎是暗喻當時極不利的民族斗爭形勢;“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難看梅花”,則是指國家的遭難,而且頗有經(jīng)受不住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她根本沒有賞梅的閑情逸致。身世之苦、國家之難糅合在一起,使詞的思想境界為之升華。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不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生活階段,三種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xiàn)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xiàn)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不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tài)雙關(guān)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镕金》一首雖有所不及,亦足動人。
這一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花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際與情思,構(gòu)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4
清平樂·留人不住
宋代: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譯文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畫船,揚帆而去。小舟撥開輕卷的碧波,行駛在在漫漫的春水路上,所過之處盡是黃鶯啼曉之聲。
渡口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后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里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注釋
留人不。亨嵨膶殹读υ~》:“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fēng)雨,載將離恨過江南!贝颂幏闷湟。
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只。
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回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后世泛稱情書為錦書。
云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無憑:靠不住。
賞析
此詞是一首離情詞。當是托為妓女送別情之作。送者有意,而別者無情,從送者的角度來寫,寫盡其癡人癡情。
“留人不住”四個字將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tài)描繪了出來:一個是再三挽留,一個是去意已決,毫無留戀之情!白斫馓m舟去”,戀人喝醉了,一解開船纜就決絕地走了!傲簟倍安蛔 保譃槟﹥删涞脑拐Z做了鋪墊。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解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jīng)的風(fēng)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婉轉(zhuǎn)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當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許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決然地離開了她,她也仍舊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見癡情至深!斑^盡”兩個字,暗示女子與戀人天各一方的事實,含蓄透露出她的憂傷。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情人已經(jīng)走了很久,不見蹤影,但女子依舊站在那里。堤邊楊柳青青,枝葉茂盛繁多,千絲萬縷,依依有情,它們與女子一起佇立于渡口,安靜凝望遠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別的習(xí)俗,所以“枝枝葉葉”含有離情的意思,此處即借楊柳的枝葉來暗示女子黯然的離情。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所表達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負氣道:“以后你不必給我寄信了,反正我們之間那猶如一場春夢的歡會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你的心里也沒有我的位置! “畫樓云雨”四個字道出了女子與男子曾經(jīng)的美好過往,只可惜男子決然絕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懷著無限的怨恨選擇放棄,從特意提及“錦書”可知,女子內(nèi)心并不想如此決絕,只是無可奈何罷了。
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了然。在結(jié)構(gòu)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后決絕斷念。結(jié)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zhí)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傊,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一個女子癡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15
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
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注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
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
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
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
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
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
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tǒng)》、《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鑒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xiàn)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劈頭一個“別”字,領(lǐng)起全文,結(jié)出腸斷之由,發(fā)出懷人之音!捌鱿隆倍,承“觸目”二字而來!捌鱿隆奔措A下:“落梅如雪”,一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diào)的愁慘,不正是寓示著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么?“亂”字尤語意雙關(guān)。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于落梅之亂!胺髁艘簧磉滿面”,亦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于婉曲回環(huán)中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個天真純情的藝術(shù)造型;ㄏ戮昧賾俨蝗ィ涿啡缪,一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了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痘ㄩg集》中就難以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diào)。
下闋仍承“別來”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雁來音訊無憑”是說雁來了,信沒來;雁歸了,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從對方難成歸夢說起,是深一層的寫法。極寫離人道途之遠,欲歸未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了,于是逼出結(jié)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卑褢讶说那樗急茸鬟h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更行”、“更遠”、“還生”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fù)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于一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余思不盡。“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著它的“更行列遠”,向天涯之盡頭,拓開了人的視野和時空的`距離。人走得愈遠,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視野盡處那一片虛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了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了。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lián)想,與《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nèi)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fā)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shù)魅力。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02-27
清平樂·村居原文及賞析12-18
清平樂·春晚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清平樂·春晚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必備)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5篇02-27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優(yōu)秀15篇02-27
《清平樂·鳳城春淺》原文、賞析12-20
清平樂·年年雪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清平樂·雨晴煙晚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