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語文閱讀教學崔巒
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五年了。語文課程和教學取得了重要進展,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低段語文閱讀教學崔巒,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閱讀是什么
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崔巒提到:閱讀是極具個性化行為,是和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話,和高尚心靈的對話,是充滿樂趣的精神生活。在對話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講真感受、真體驗、真理解,才能不看老師眼色行事,才能不人云亦云;只有這樣,對話才能不被教師操縱或控制,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
崔巒還指出: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軌道,其表現(xiàn)為:
。1)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教師是主宰,主宰著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的關(guān)系。
(2)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牽引之下,往往是為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向。實質(zhì)是抽去了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的被動接受。
。3)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閱讀教學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做的是串講串問,是繁瑣的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
二、閱讀教學有目標
在課標教學建議中提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注: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而言)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但不定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就閱讀而言,課標對各學段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涉及了不少方面。但認真學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何培養(yǎng)感受和理解能力,有一條既有梯度又有逐步提升的坐標,需要認真把握。這就是在階段目標里所提到的:
低年級要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中年級要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級要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課文中有關(guān)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崔巒提到:就小學階段來說,主要培養(yǎng)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這是語文的綜合能力,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如,低年級側(cè)重在通過朗讀和借助圖畫閱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詞句,學習積累詞語上。中年級進而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體會表達效果;在大量閱讀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能體會詞句含義、感情色彩及表達效果;揣摩文章敘述順序,領(lǐng)悟表達方法;學習根據(jù)需要,通過快速瀏覽,搜集和處理信息;學習探究性閱讀。但是,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能力不能割裂開來,逐一培養(yǎng),而應既有所側(cè)重,又能整體推進。
三、要加強個性化閱讀
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到: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崔巒在幾篇文章中,也多次作了強調(diào):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只有有直接面對文本,潛心讀書,才能獲得個人的理解、體驗的感受。閱讀還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和轉(zhuǎn)換信息的過程,其特點是獨立性、個體性。這一過程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取代不了,必須靠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在閱讀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回歸常態(tài),沉浸其中,真正讀進去;要給足時間,使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讀、思、畫、批。自讀之后有個人的感受、體驗和見解,能提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
課程改革中的閱讀教學,要加強個性化閱讀,使每個學生在讀中積極思維,展開豐富的情感活動,獲得個人感受。課程改革中的閱讀教學,要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要提高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文章的表達。再進一步,學習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理解的能力。
探究要圍繞“語文本體”,應是多層面、多角度,甚至是有創(chuàng)意的,不僅探究文章寫了什么,探究其人文價值,而且探究是怎樣寫的——欣賞、評價好詞佳句,領(lǐng)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四、閱讀教學策略
崔巒在幾篇文章中,強調(diào)了三維目標的落實和能力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點:
1.在教學過程上,崔巒說拿閱讀教學來說“整體——部分——整體”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學教程?先是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交流初步感受,提出問題、困惑。再是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nèi)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jīng)典之處),領(lǐng)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按下來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啟發(fā),揣摩文章的寫法。最后,是適度拓展。如,開展相關(guān)閱讀,進行靈活多樣的小練筆。我們既要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又要針對不同課型、不同課文,探索簡約、有效的教學模式。
2.在閱讀技能訓練上,崔巒說要加強朗讀、默讀、誦讀。
朗讀,首先是讀正確,即字字讀準,包括生字、輕聲、變調(diào)、兒化等,還要重視糾正地方音;要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重復字句;讀出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和段落之間的停頓。讀正確非一日之功。在訓練朗讀的初期,要把重點放在學習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上。在每篇課文的朗讀中,要體現(xiàn)這樣的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平淡到讀出感情。
默讀,在日常閱讀中最有用。在學生有了一些朗讀的基礎之后,就要加強默讀訓練。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要在逐漸提高默讀速度的同時,指導學生逐漸學會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把讀和思,把閱讀和獲得個人感受、提出疑問結(jié)合起來。
誦讀,特別適用于古詩文的理解,讀出語感、情趣和韻味。
3.在閱讀方法上,崔巒說既要重視精讀,又要重視略讀和瀏覽。
精讀,要堅決摒棄離開語言文字進行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注重整體把握,重視對文章的總體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對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因此,閱讀教學要從整篇入手。無論年級高低,課文長短、深淺,都要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重視閱讀后感受,切忌肢節(jié)課文。只有整體把握是不夠的,還要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lián)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點、難點、精彩的句段,引導學生理解、揣摩、內(nèi)化、吸收,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不斷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積累的能力。精讀教學還要重視引導借鑒,從讀學寫。由詞句到語段到篇章,不僅要抓理解,還要抓表達。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表達的特點、閃光點,鼓勵他們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遷移、運用。
略讀,即粗略的、不進行探究的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略讀更接近于平常讀書、讀文章,以了解大致內(nèi)容為主要目的。略讀能力要從三年級開始培養(yǎng)。
瀏覽,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時消遣性閱讀,如讀報、看雜志、上網(wǎng),以增加知識、見聞。瀏覽一個重要目的,是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根據(jù)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標題,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進行跳讀,與需要無關(guān)的略去不看,相關(guān)的比較認真地看,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為我所用。
五、教師的導與講
崔巒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有一定目標、指向的閱讀活動,不是無目的自主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加強教師的指導,決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他說:
課改中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中“導”,在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導”。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學生之間,和學生一起學習,做共同學習的大朋友,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要在學習中進行指導、引導、輔導、誘導。教師要導讀、導學、導思、導練。比如,對于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如果學生忽略了,老師要提醒學生予以關(guān)注;對于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的重點、難點,老師要作為問題提出來,和同學共同探討;對于尚未意識的學習方法,尚未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老師要引導發(fā)現(xiàn)、習得;對于應知而不知、討論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處,老師要做到必要的、精要的講解。課改不應拒絕所有的接受性學習,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是必要的。教師的示范、講解也是一種指導,能積極地影響學生由接受走向發(fā)現(xiàn)。教師的導,要落實到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漸生成,逐漸建構(gòu),在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中建構(gòu)知識、能力、方法、習慣。
對知識的看法,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太需要知識了。我們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確,知識是必需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guān)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知識要不斷地除歸布新,要學最必須的、先進的知識。像漢語拼音、認字寫字的知識以及詞句段篇等基礎性知識,怎樣聽、說、讀、寫等策略性知識,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開展綜合性學習等必需的新知識,都應進入語文課程和教學之中。知識的獲得,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耳目相傳,甚至是教師一味的灌輸。語文課改倡導自主學習、自我建構(gòu)。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建構(gòu)新知識。
六、要讀寫結(jié)合
崔巒十分強調(diào),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讀學結(jié)合。他說: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讀好課文。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悟情傳情,培養(yǎng)語感。學景的文章,要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寫事的文章,要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
要引導學生讀中悟?qū),從讀學寫,加強讀寫的聯(lián)系。不要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nèi)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品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jié)合起來。否則,是跛腳的閱讀教學。
七、什么是好的閱讀課
崔巒多次強調(diào)閱讀教學要返樸歸真,要求實、求新,務求實效。他說:
課改中好的閱讀課,應當滿足以下條件:有明確的、體現(xiàn)新的課程理念的教學目標;全體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參與意識;人人認真讀書,獨立思考,讀后有感受、會質(zhì)疑;就大家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通過師生對話和教師指導,在學習閱讀、學習語文上有新的收獲。
【低段語文閱讀教學崔巒】相關(guān)文章:
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03-07
小學低段英語劍橋閱讀教學心得體會04-04
巒城初春散文07-03
語文低段校本研修計劃(精選8篇)04-14
語文閱讀教學的案例03-07
語文閱讀教學的任務03-07
什么是語文閱讀教學01-27
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涵03-07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03-07